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4147发布日期:2019-04-17 03:5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具机,尤其手引导式工具机,优选角磨机,该工具机具有可绕输出轴线运动的工具接收装置,其中,工具接收装置设计用于将工具装置,尤其插入式工具这样保持在工具机上,使得输出轴线和工具旋转轴线基本上重合,其中,工具接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携动装置和可相对于该携动装置运动的夹卡装置,其中,携动装置为了将驱动力传递到工具装置上具有至少一个与输出轴线间隔开地布置的转矩传递区域。



背景技术:

在de102012007926a1中公开了一种力传动的手持式工具机,其具有壳体、主轴头和可绕其纵轴线被驱动的工具主轴和夹紧装置、紧固元件。工具主轴具有工具侧端部,该工具侧端部具有用于要驱动的工具的保持区段。夹紧装置具有夹紧配置,在该夹紧配置中工具可借助紧固元件固定在工具主轴上,和释放配置,在该释放配置中工具可松脱。夹紧装置实施成可借助平衡的调节运动在夹紧配置和释放配置之间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简单的结构措施改善手持式工具机。

该任务以一工具机,尤其手引导式工具机,优选角磨机,解决,该工具机具有可绕输出轴线旋转运动的工具接收装置,其中,工具接收装置设计用于将工具装置,尤其插入式工具,这样保持在工具机上,使得输出轴线和工具旋转轴线基本上重合,其中,工具接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携动装置和可相对于携动装置运动的夹卡装置,其中,携动装置为了传递驱动力到工具装置上而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输出轴线间隔开布置的转矩传递区域。

根据本发明,携动装置和夹卡装置设置用于穿伸过工具装置的尤其穿过工具装置的整个材料厚度延伸的槽口,以便将工具装置借助基本上沿输出轴线径向方向可运动的夹卡装置夹卡。优选,夹卡装置的运动轴线,尤其枢转轴线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

本发明在后面主要以尤其手引导式工具机为例进行描述,该手引导式工具机具有绕输出轴线旋转地运动的工具接收装置。但视图的限制不应视为这种工具机的应用可能性的限制。替代于术语“工具接收装置”在后面–简化地-也使用术语“工具接收件”。但这也不应视为限制。

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是一设备,该设备具有一个或多个驱动马达和必要时一个或多个传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轴,该输出轴具有-要在几何形状意义上理解的-输出轴线。工具接收装置间接或直接布置在输出轴上。工具接收装置是一个或多个构件,通过所述构件将转矩施加到工具、尤其工具装置上,其中,工具接收装置将工具优选——尤其在手引导式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的情况下——也固定保持,使得工具、尤其工具装置仅仅通过工具接收装置既固定保持也被加载以输出转矩。术语输出转矩和以输出构成的术语表示由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或者说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的相应构件传递到工具、尤其工具装置上的力矩,术语驱动力矩表示由工具、尤其工具装置接收的力矩。工具装置可以构造为插入式工具,用于对待加工的工件进行磨削的、分割的或其他形式的加工。

手引导式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具有携带装置,尤其把手和类似的,通过携带装置,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与紧固在其上的工具、尤其工具装置可借助操作力引导。典型地,手引导式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设有电驱动马达,但也已知其他构造方式,例如借助内燃机运行的、液压或气动运行的工具机,且可在本发明的框架中应用。

适合作为工具机既有静止的工具机例如相应于申请de102010042016或us2062969a的台式圆锯,也有非静止的工具机例如相应于申请de3740200a1的手持式圆锯或例如相应于申请de102014210915a1的角磨机或例如相应于申请de19616764a1的背负式割灌机。替代地也适合的是手引导式马达锯。非静止的工具机可以手引导式或手持式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优选构造为角磨机。

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使得能将工具装置,尤其对于高速旋转应用,无工具地接收或者说夹紧,使得优选不需要附加的、尤其可取下的保险元件,例如紧固螺钉,用来将工具装置紧固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工具机因而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以特别快和方便的方式与工具接收装置连接或者说夹紧,使得操作者在这种工具机的情况下可特别快地变换工具。也由此不再需要应用附加工具,例如扳手或螺丝刀,来将工具装置与工具机连接或从工具机松脱。

夹卡装置尤其可随着工具接收装置的转速提高而引起作用到工具装置上的通过作用到夹卡装置上的离心力而提高的夹卡力,由此作用于工具装置的夹卡力随转速增大而提高。这尤其可在高速旋转的起旋转驱动作用的工具机的情况下识别到。

术语“可运动”应尤其理解为以可运动的方式支承和/或优选以可绕旋转轴线枢转地可运动的方式支承。

工具接收装置可以与工具机固定连接。但工具接收装置也可以可松脱地紧固在输出轴,输出主轴或类似物上。

夹卡装置尤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尤其至少两个,钩装置。优选,钩装置应理解为可旋转、枢转或移动的装置,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作用面,用于将夹卡力作用传递给工具装置。

在夹卡装置实施为具有至少两个钩装置时,所述至少两个钩装置能相对彼此可运动,尤其绕枢转轴线可枢转,使得它们实施成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可运动。优选,这些钩装置具有共同的运动轴线,尤其共同的枢转轴线。但也可设想,钩装置具有不同的运动轴线,尤其至少基本上相互平行延伸的枢转轴线。夹卡装置、尤其钩装置的运动轴线、尤其枢转轴线优选在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平面中延伸。优选,夹卡装置的运动轴线,尤其枢转轴线构成夹卡装置旋转轴线。

所述至少两个钩装置能实施成相对彼此可运动,尤其绕枢转轴线在直至50°,优选直至40°,优选直至30°,特别优选直至20°角度区域中可枢转。

夹卡装置或者说所述至少两个钩装置可尤其在至少两个状态中存在,即紧固状态或松脱状态。

在紧固状态中,钩装置沿径向方向以从输出轴线离开地定向的方式伸出,尤其使得钩装置相对彼此在伸出状态中占据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在紧固状态中,夹卡装置可以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保持。在紧固状态中,钩装置优选与工具装置连接、尤其嵌接,这尤其是基于钩装置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或者说绕夹卡装置的运动轴线的运动。在此,工具装置可以能以可借助钩装置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接收在工具机上的方式保持。在紧固状态中,工具装置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形状锁合地与工具接收装置连接。携动装置可在紧固状态中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相对于夹卡装置,尤其保持装置,突出。携动装置可以在紧固状态中限界出工具接收装置的轴向延伸尺度。

在松脱状态中,夹卡装置,尤其所述至少两个钩装置,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缩回,尤其使得夹卡装置,尤其所述至少两个钩装置,至少区段地沿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具有这样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该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小于工具装置的槽口的最小径向延伸尺度。夹卡装置,尤其钩装置,可在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携动装置突出。夹卡装置,尤其钩装置,可在松脱状态中限界出工具接收装置的轴向延伸尺度。

优选,夹卡装置,尤其所述至少两个钩装置,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其在夹卡装置的松脱状态中小于工具装置的槽口的最小径向延伸尺度——在夹卡装置的一轴向区段中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的区域中,该轴向区段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突出或者说自由伸出并设计用于实施成可被工具装置的槽口包围。优选,该轴向区段——夹卡装置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布置在该轴向区段中——不通过夹卡装置的以下轴向区段构成,该轴向区段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不突出或者说不被工具装置或工具机在一平面中360°包围或者说可包围。当夹卡装置相对于在紧固状态和/或松脱状态中将工具装置的运动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限界的用于轴向安放工具装置的安放区域突出或者说突起时,可以理解为夹卡装置,尤其所述至少两个钩装置“突出”。所述轴向区段可以视为夹卡装置的轴向凸肩,该轴向凸肩在松脱状态中相对于携动装置突出。

在夹卡装置的松脱状态中,工具装置可以在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步骤中安放到工具接收装置上。

工具接收装置可以具有第一安放区域和第二安放区域。第一安放区域可以限界携动装置的轴向延伸尺度。第一安放区域可以限界工具接收装置在紧固状态中的轴向延伸尺度。第二安放区域可以将第一安放区域,尤其在一平面中包围360°。这些安放区域至少基本上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和沿绕输出轴线的周向延伸。第一安放区域、第二安放区域可以对应地具有第一、第二,尤其平坦的,安放面。第一安放面相对于第二安放面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间隔开并且尤其平行布置。这些安放面限界所述至少一个转矩传递区域。这些安放面从工具接收装置离开地定向。

在工具装置的在唯一一个步骤中的安放过程中,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的槽口可以具有限界该槽口的边界轮廓,该边界轮廓与夹卡装置和携动装置的外轮廓齐平,使得工具装置的安放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可在尤其唯一一个步骤中实现。工具装置可以在此支承在夹卡装置、尤其钩装置上。通过将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的操纵力施加到工具装置上,工具装置可以将夹卡装置,尤其钩装置,从松脱状态移动到操纵状态。由此工具装置可以被工具接收装置接收。在紧固状态中,工具装置可以支承在第二安放区域上。在紧固状态中,工具装置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支承在工具接收装置,尤其携动装置上,尤其工具接收装置的第二支承面上。

在工具装置的在至少两个步骤中的安放过程中,在第一安放步骤中,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的槽口可以具有限界该槽口的边界轮廓,该边界轮廓在工具装置以第一安放步骤安放在工具接收装置上时这样绕输出轴线尤其扭转地取向,使得该边界轮廓不与夹卡装置和携动装置的外轮廓齐平。工具装置在此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支承在携动装置上并通过夹卡装置沿径向方向预对中或者说粗略对中。工具装置可以在此支承在第一安放区域上。附接装置尤其实施成优选绕输出轴线可旋转,直至转矩传递区域形状锁合配合为止。

工具装置可以尤其这样绕输出轴线旋转,直至槽口的边界轮廓与夹卡装置和携动装置的外轮廓齐平。

优选,可以在衔接第一安放步骤的第二安放步骤中将工具装置这样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沿着携动装置引导,使得工具装置的槽口至少部分,尤其完全围绕夹卡装置和携动装置。由此可以将工具装置精细对中,由此工具装置可相对于工具接收装置,尤其携动装置和/或夹卡装置,绕输出轴线抗扭地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工具装置可以支承在夹卡装置上。相应于第一安放步骤,可以紧接着以轴向操纵力加载工具装置,以便将夹卡装置,尤其钩装置,从松脱状态移动到操纵状态。工具装置可以在此支承在第二安放区域上以尤其构成紧固状态。

工具装置优选在设置用于借助夹卡装置夹卡的位置处安放在,尤其第一和/或第二,安放区域上。

术语“输出轴线”和“工具旋转轴线”优选分别表示工具接收装置和/或工具机输出轴的假想的几何旋转轴线及工具装置在布置、尤其固定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的假想旋转轴线。

携动装置的转矩传递区域具有至少一个与输出轴线间隔开地布置的输出面,该输出面对应地具有多个面点。术语“输出面”表示一个面,该面至少在工具装置的紧固状态中至少部分间接或直接与工具装置接触,以将输出转矩传递给工具装置。术语“面点”尤其要几何地理解为在输出面的表面上的点。

转矩传递区域设置用于将工具机的驱动转矩在工具装置布置、尤其固定在夹卡装置上的状态中传递给工具装置。反过来,转矩传递区域也可以设置用于将转矩,尤其在对工具运动进行制动时形成的制动力矩从工具装置传递给工具机。

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的另外的符合目标的扩展方案。

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工具接收装置具有轴向开口,该轴向开口设置用于接收夹卡装置。开口可以在一平面中,尤其径向平面中360°包围输出轴线和/或夹卡装置。径向平面应理解为一平面,该平面沿输出轴线的径向延伸。优选,工具接收装置至少部分布置在工具机的输出轴上,尤其至少部分布置在工具机的构造为空心轴的输出轴的内部区域中。开口可以构造为工具机的壳体中的槽口。夹卡装置可以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开口突出。开口可以至少区段地被第二安放区域限界。开口可以将夹卡设备绕输出轴线抗扭地接收或者说支承。开口可以在径向平面中长形实施。由此,工具接收装置可以特别紧凑地实施。

还可以符合目标的是,携动装置通过至少一个尤其用作引导爪的携动爪构成。携动装置尤其可以将开口至少区段地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限界和/或至少部分布置在开口中。优选,携动装置可以设置用于引导工具接收装置的夹卡装置,尤其在从松脱状态运动到紧固状态或反过来时,尤其在至少部分沿径向方向运动时。运动应尤其理解为相对运动。开口可以基本上是矩形。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用作引导爪的携动爪可以将开口沿着矩形开口的主延伸尺度沿径向方向限界。开口可以将输出轴线在一平面中360°包围。优选,开口沿着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布置在携动装置的至少两个携动爪之间。优选,携动爪将开口至少沿着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限界。优选,夹卡装置至少部分沿着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布置在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两个携动爪之间。

由此携动装置可以承担引导夹卡装置的附加功能,使得保证工具接收装置的紧凑实施。

“朝/离开定向”应在上下文中理解为法线在空间中、例如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定向或取向,该法线描述一矢量,该矢量垂直于关于参考点或参考面或参考装置的切向平面。

还可以符合目标的是,携动装置具有至少两个携动爪,它们相互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优选,携动爪与输出轴抗扭地连接。优选,携动爪可被以绕输出轴线旋转的方式驱动,尤其是与输出轴一起。

优选,两个携动爪绕输出轴线均匀分布,尤其对称地,例如旋转对称地布置。优选,携动爪相对彼此关于一布置在输出轴线上的点是点对称。由此可更好地分布作用力。但也可设想,携动爪构造成关于至少一个布置在输出轴线上的点不对称,使得携动爪关于至少一个包括输出轴线的平面镜像对称构造等。

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夹卡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夹卡面,用于将轴向力作用传递给工具装置。优选,夹卡面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在夹卡装置的紧固状态中至少轴向固定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尤其基于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连接。优选,夹卡面设置用于在夹卡装置的紧固状态中将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起作用的固定力施加到工具装置上。夹卡面可以平坦地构造。夹卡面可以至少区域弯曲地弯曲的构造。

进一步提出,工具接收装置具有平坦的,尤其正交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支承面,该支承面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沿轴向方向支撑。优选,工具装置,尤其以工具装置的至少一个贴靠面,至少在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贴靠在支承面上。工具装置可以在紧固状态中贴靠在支承面上。优选,工具装置可借助夹卡装置,尤其在夹卡装置的紧固状态中,挤压支承面。还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工具接收装置具有平坦的支承面,该支承面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与夹卡装置,尤其夹卡装置的夹卡面,间隔开地布置。支承面尤其可以基本上正交于输出轴线延伸。支承面可以构成第二安放区域的第二安放面。由此可以实现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处和/或上的平坦支承,由此工具接收件能相应地在遵守所要求的工具装置计划允差的情况下以工具机可靠地运行。由此可实现工具装置相对于工具接收装置的特别高的角度精度并从而在以工具机进行的工具装置运行中减小工具装置的振动和不允许的抖动。

支承面可以至少区段地将工具接收装置的开口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限界。优选,在开口上布置有工具接收装置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密封元件优选设置用于密封地贴靠在构造为空心轴的输出轴的限界该开口的内壁上以及密封地贴靠在携动装置和/或夹卡装置上。优选,密封元件设置用于至少最大程度避免污物通过开口侵入到工具接收装置、尤其构造为空心轴的输出轴中。优选,密封元件沿着周向至少部分,尤其完全包围工具接收装置,尤其携动装置和/或夹卡装置。周向优选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平面中延伸。

此外可以符合目标的是,携动装置具有沿着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其大于夹卡装置在夹卡装置的紧固状态中沿着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携动装置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优选构造为直径。携动装置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优选具有的值尤其在35毫米以下,优选30毫米以下和特别优选尤其除了制造公差之外为约29毫米。夹卡装置在紧固状态中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优选沿着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的值尤其在34毫米以下,优选29毫米以下和特别优选尤其除了制造公差之外刚好28.5毫米。优选,夹卡装置在夹卡装置的紧固状态中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布置在绕输出轴线的圆的28.5毫米的最大直径内或优选具有28.5毫米的值。夹卡装置尤其可以具有周面,该周面将夹卡装置,尤其所述至少一个钩装置,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至少区段地限界。夹卡装置的周面可以在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携动装置突出。夹卡装置的周面可以在松脱状态中相对于输出轴线折成角度,使得周面相对于输出轴线的间距沿输出轴线的从工具接收装置或者说工具机离开指向的轴向方向减小或者说锥形延伸。由此可以将工具装置在到工具接收装置上的安放过程中预对中,以将工具装置特别有利地安放到工具机上。夹卡装置的周面可以相对于输出轴线在松脱状态中构成角度,该角度为5°以上,尤其10°以上,优选15°以上,优选20°以上,特别优选25°以上和/或60°以下,尤其50°以下,优选40°以下,优选35°以下,特别优选30°以下。夹卡装置的周面可以相对于输出轴线在紧固状态中平行布置。尤其,携动装置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可以大于夹卡装置关于输出轴线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优选,携动装置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通过携动边界圆限界。优选,夹卡装置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通过夹卡边界圆限界。携动边界圆优选具有最大直径,该最大直径比夹卡边界圆的最大直径大,尤其大直至5%,优选直至3%,优选直至1%。这些圆在此在至少一个状态中尤其绕输出轴线同心实施。由此,夹卡装置可以在工具机以工具装置运行中以特别有利的方式被保护免于损伤,损伤例如在工具接收装置与待加工的工件相撞时发生。

工具装置优选通过携动装置的29毫米的最大直径对中,其方式是,工具装置的槽口优选至少区段地约相当于,尤其除了制造公差外刚好相当于29毫米的最大直径,使得实现精确的公差并且保证良好的同心。

此外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夹卡装置相对于携动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的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在从工具机离开地定向的方向上突出。夹卡装置尤其可以相对于携动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尤其夹卡装置的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在从工具机离开地定向的方向上比在工具接收装置,尤其夹卡装置的紧固状态中突出得远。优选,工具接收装置,尤其夹卡装置,可以在工具接收装置,尤其夹卡装置的松脱状态中至少基本上锥形地实施或布置在将夹卡装置至少部分包围或限界的锥形包络线内,尤其使得工具装置在安放过程中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首先借助夹卡装置粗对中并接着借助携动装置精对中。尤其沿着轴向方向看,夹卡装置在松脱状态中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可至少区段地相当于22毫米的值,尤其相当于绕输出轴线延伸的圆的22毫米的直径,使得可将插入式工具预对中。由此可以将工具装置在安放过程中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放置到工具接收装置的携动装置上并通过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突出的夹卡装置沿径向方向预对中或者说粗对中。对中应尤其理解为沿绕输出轴线的周向对中。

还可以符合目标的是,携动装置的转矩传递区域具有,尤其直线的或弯曲的,输出棱边和/或,尤其平坦的或弯曲的,输出面。由此,输出面和/或输出棱边可通过特别有利的方式尤其以点接触、优选以线接触、首选以面接触的形式接触工具装置的转矩接收区域。输出面可以沿绕输出轴线的周向定向、尤其取向。

还可以符合目标的是,所述至少一个转矩传递区域,尤其输出面和/或输出棱边逆着工具接收装置在工具机的运行中的旋转方向折成角度。优选,输出面和/或输出棱边,尤其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平面中,与一与输出轴线以及输出面和/或输出棱边至少在一个点相交的直线,尤其与径向方向,围成一角度,该角度尤其为80°以下,优选60°以下和特别优选45°以下。由此可减弱基于与工件的碰撞形成的损害。

还可以符合目标的是,携动装置具有至少两个转矩传递区域,它们分别具有输出棱边和/或输出面,所述转矩传递区域从彼此离开地定向,尤其是关于包括输出轴线的一平面,并且所述转矩传递区域基本上平行布置。优选,转矩接收区域以对应的驱动棱边和/或驱动面沿着绕工具旋转轴线延伸的周向相对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尤其,转矩接收区域之间、尤其转矩接收区域的驱动棱边和/或驱动面之间的沿着周向的最小间距尤其为第一边界圆的总周长的10%以上,优选20%以上,和特别优选60%以下。

还提出,输出棱边和/或输出面相对于通过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展开的平面沿绕输出轴线的周向和/或绕输出轴线的构成的一径向轴线的径向方向折成角度,尤其折成直至50°,优选直至40°,首选直至30°,特别首选直至25°角度。优选,输出棱边和/或输出面与通过输出轴线和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展开的平面围成角度,该角度尤其为50°以下,优选40°以下,首选30°以下且特别首选15°以上。在输出面和/或输出棱边相对于通过输出轴线和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r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展开的平面折成角度地布置时,可以将输出面和/或输出棱边沿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度最小化,而不减小输出面自身的最大延伸尺度,使得携动装置的延伸尺度可特别紧凑地实施。在输出面绕输出轴线的周向折成角度时,可以使输出面和/或输出棱边的径向延伸尺度最小化而不减小输出面的延伸尺度,使得携动装置的延伸尺度可特别紧凑地实施。在输出面绕输出轴线的构成径向轴线的径向方向折成角度时,可以使工具装置以特别简单的方式沿轴向方向安放到工具接收装置上,使得输出面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度实施成朝工具机增大。

输出面可逆着工具接收装置在工具机的运行中的旋转方向折成角度。优选,输出面相对于绕输出轴线延伸的周向倾斜。尤其,输出面各自与周向围成与90°不同的角度。

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工具接收装置,尤其夹卡装置,具有操纵装置,操纵装置在借助操纵力轴向操纵操纵装置时设置用于将夹卡装置从松脱状态转换到紧固状态中,在松脱状态中,工具装置可从工具接收装置取下,在紧固状态中,工具装置与工具接收装置紧固。

操纵装置可以借助工具装置来操纵,其方式是,工具装置借助操纵力被这样加载,使得工具装置沿工具轴线或者说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将操纵力施加到夹卡装置上,以便将夹卡装置从松脱状态转变到紧固状态。

夹卡装置优选可以具有夹卡槽口。

此外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夹卡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钩装置,该钩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夹卡槽口,该夹卡槽口设置用于在紧固状态中将工具装置至少沿驱动轴线的轴向方向夹卡和在松脱状态将其释放。夹卡槽口可以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至少部分接收。夹卡槽口可以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在松脱状态中至少部分接收。夹卡槽口可以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在紧固状态中接收并保持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夹卡槽口可以在松脱状态中沿轴向方向沿着输出轴线至少部分相对于携动装置突出或者说突起。夹卡槽口可以在松脱状态中相对于携动装置这样突出,使得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被夹卡槽口接收。夹卡槽口可以在松脱状态中相对于输出轴线这样折成角度,使得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能以尤其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形状锁合的方式至少部分被接收在夹卡槽口中。夹卡槽口可以构造成周向槽口。夹卡槽口可以这样构造,使得夹卡槽口在松脱状态中至少部分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敞开,以便接收工具装置,尤其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

夹卡装置尤其可以具有至少两个钩装置,它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夹卡槽口。夹卡槽口可以在紧固状态中基本上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优选,工具装置至少在工具装置借助夹卡装置紧固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至少部分嵌接到夹卡槽口中。由此可以通过特别简单的方式提供工具装置与工具机在紧固状态中的形状锁合连接。夹卡装置尤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夹卡面,用于在紧固状态中将轴向力作用传递给工具装置,尤其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优选,夹卡面至少区段地以点接触、优选以线接触和特别优选以面接触形式接触工具装置。夹卡面可以在此是平坦的或是,尤其至少区段地,弯曲的。

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的接触区域取决于所述转矩传递区域的形状和类型以及其共同作用。在点形接触区域的情况下,接触区域具有正圆形的或椭圆形延伸范围。点接触区域对工具装置相对于工具机的不精确定位特别不敏感,该不精确定位可例如通过在制造工具装置时的公差引起。在线接触区域的情况下,该接触区域沿着接触线具有大的延伸尺度而横向于接触线具有小的延伸尺度。线接触区域相对于点接触区域提供较大的接触区域,并且可将较大的驱动力从工具机传递给工具装置。面接触区域相对于线接触区域提供较大的接触区域,尤其较大的接触面,并且因而可将较大的驱动力从工具机传递给工具装置。相对于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既在制造转矩传递区域方面也在工具装置在工具机上的定位方面需要更高的精度。转矩传递区域可相互协调,使得在传递标称驱动力时、例如在工具机以标称功率运行时才产生面接触或线接触。

夹卡面可以是平坦的或是弯曲的。夹卡面可以构造在基本上沿径向的夹卡槽口中。夹卡槽口可以尤其构造为夹卡凹部或夹卡凹进部。夹卡面基本上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夹卡面可以朝工具机定向。夹卡面可以在工具接收装置的紧固状态中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定向。

此外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夹卡装置,尤其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钩装置绕尤其相对于输出轴线基本上正交布置的夹卡装置旋转轴线这样可枢转地受支承,使得借助夹卡装置根据夹卡装置、尤其夹卡装置的夹卡面相对于输出轴线折成的枢转角度能将具有不同厚度的附接装置的工具装置夹紧。由此也可接收以下工具装置,其附接装置沿轴向方向的厚度或者说材料厚度可根据使用领域和对工具装置的要求而定构型得不同。

此外提出,携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其设置用于与工具装置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在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共同作用。优选,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尤其支承面处或上的布置或安放进行编码。优选,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尤其支承面处或上的布置或安放按照钥匙-钥匙孔原理进行编码。优选,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与携动装置,尤其携动装置的携动爪,一体地构造。但也可设想,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独立于携动装置、尤其携动爪构造和借助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连接结构固定在携动装置、尤其携动爪上。优选,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机械装配编码元件,例如槽口,隆起,槽道,连接条等。但也可设想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电子装配编码元件,例如rfid芯片,nfc芯片,无线电波分析处理器,电子读取器(条码读取器,二维码读取器等)等,或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机械装配编码元件和电子装配编码元件的组合。工具装置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优选与携动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相对应地构造。在装配编码元件构型为机械装配编码元件时,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同样构造为机械工具装配编码元件,例如槽口,隆起,槽道,连接条等。在装配编码元件构型为电子装配编码元件时,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同样构造为电子工具装配编码元件,例如rfid芯片,nfc芯片,无线电波分析处理器,电子读取器(条码读取器,二维码读取器等)或类似物。同样可设想装配编码元件和工具装配编码元件的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另外的构型。优选,工具接收装置包括多个装配编码元件,尤其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和完全特别优选至少四个。工具装置优选根据工具接收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的数量包括相同的数量。但也可设想,工具装置具有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的数量与工具接收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的数量不同,尤其比其大。优选,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轴向编码元件,尤其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起作用的轴向编码元件。优选,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到携动装置上的轴向安放可能性进行编码。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有利地最大程度避免工具装置错误装配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可以有利地防止对于工具机的安全运行不合适的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可以有利地例如防止设置用于具有小最大转速的工具机的工具装置布置在具有大最大转速的工具机上。

还提出,携动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携动装置的至少一个携动爪上。优选,布置在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上的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隆起。优选,构造为隆起的装配编码元件具有主取向,该主取向具有从输出轴线离开地指向的取向,尤其沿着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但也可设想,布置在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上的装配编码元件具有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其他构型。优选,布置在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上的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的尤其背离输出轴线的外表面上。优选,布置在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上的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的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输出轴线延伸的外表面上。替代地或附加地可设想,工具接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其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的支承面上。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的支承面上的装配编码元件可以构造为机械或电子的装配编码元件。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可靠地有利地最大程度避免不合适的工具装置布置、尤其安放在工具接收装置处、尤其其上。可以使得能实现装配编码的结构简单的构型。

还提出,携动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邻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的内周面上地布置。优选,布置在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上的装配编码元件直接邻接在所述内周面上地布置。替代地或附加地可设想,布置在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上的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的外周面上。优选,布置在携动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上的装配编码元件的表面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的一部分。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使得能实现装配编码的结构简单的构型。可以可靠地有利地最大程度避免不合适的工具装置布置、尤其安放在工具接收装置处、尤其其上。

此外提出,夹卡装置,尤其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优选,夹卡装置包括多个装配编码元件,尤其至少两个。但也可设想,夹卡装置具有与1和2不同数量的布置在钩装置上的装配编码元件。优选,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构成固定编码元件,该固定编码元件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紧固进行编码。优选,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紧固按照钥匙-钥匙孔原理进行编码。夹卡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优选设置用于当在工具装置上不存在相对应的装配编码元件时至少最大程度避免或禁止该工具装置借助该夹卡装置紧固在工具接收装置、尤其支承面上。当在工具装置上存在相对应的装配编码元件时,优选可基于编码合格通过夹卡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与工具装置的相对应的装配编码元件的共同作用实现紧固。可设想,工具接收装置仅仅具有至少携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装配编码元件或仅仅具有至少夹卡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装配编码元件。也可设想,工具接收装置替代或附加于携动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或夹卡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具有另外的编码元件,其使得能实现对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布置进行编码:例如至少一个编码元件,其基于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而可运动,以便释放工具装置的布置;工具接收装置上的至少一个附加的静态编码元件,其例如配合到工具装置上的一槽口中;至少一个附加的可运动地受支承的编码元件,该编码元件优选在将合适的工具装置正确布置在工具装置的编码槽口中之后可运动,以例如解锁工具机的启动;或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另外的编码元件。优选,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径向编码元件,尤其构造为沿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起作用的径向编码元件。优选,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设置用于对夹卡装置的用于将工具装置紧固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径向起作用的紧固进行编码。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有利地对工具装置借助夹卡装置的紧固进行编码。可以例如在工具装置的不合适构型——该构型构造成没有与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相对应的元件——的情况下禁阻固定可能性。可以可靠地防止不合适的工具装置紧固在工具接收装置上。

还提出,夹卡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钩爪、尤其钩爪的夹卡槽口中。优选,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与钩爪一体地构造。但也可设想,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独立于钩爪构造并借助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连接结构固定在钩爪上。优选,夹卡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夹卡装置的夹卡面上,尤其直接邻接于夹卡面,该夹卡面将夹卡槽口至少部分限界。优选,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隆起。但也可设想,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具有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其他构型。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可以关于钩爪的中间平面、尤其对称平面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在钩爪上。优选,钩爪的该中间平面、尤其对称平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输出轴线延伸和/或包括输出轴线。也可设想,夹卡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在钩爪上的相对于钩爪的中间平面、尤其对称平面间隔开的布置。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有利地实现紧凑的构型。可以有利地使得能可靠地保护夹卡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免于受损,尤其通过将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钩爪的夹卡槽口中。

此外提出一种工具机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该工具机具有工具接收装置,还包括可接收在工具接收装置中的工具装置,其中,工具接收装置将工具装置这样保持在工具机上,使得工具机的输出轴线和工具旋转轴线基本上重合,尤其同轴。

所述至少一个携动装置尤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转矩传递区域,用于将转矩沿绕输出轴线的周向传递给工具装置。

工具装置优选可以具有工具旋转轴线和附接装置,该附接装置具有槽口,该槽口设置用于将手持式工具机的工具接收装置沿绕输出轴线的周向至少部分,尤其完全,围绕。优选,工具接收装置的至少携动装置和/或夹卡装置在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至少部分地配合到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的槽口中。携动装置优选设置用于至少部分贴靠在工具装置的限界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的槽口的边缘区域上,尤其是在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

工具装置优选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转矩接收区域,该转矩接收区域与工具旋转轴线沿径向间隔开。

进一步优选,转矩接收区域可以将槽口沿工具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至少区段地限界。优选,工具装置的转矩接收区域至少部分,尤其完全,限界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的槽口。

还优选,携动装置和夹卡装置可设置用于穿伸过工具装置的槽口并且将工具装置借助基本上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可运动的夹卡装置与工具接收装置夹卡。

特别优选,夹卡装置可以在夹卡面的区域中对工具装置施加力作用,其中,该力作用具有至少一个沿工具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的分量。

优选,夹卡装置可以这样构型,使得其防止工具装置从工具接收装置无意地松脱并使得能方便地变换工具装置。

还可以符合目标的是,附接装置沿轴向方向在工具装置的第一附接面和背离第一附接面的第二附接面之间延伸。

尤其,工具装置的这些附接面正交于工具旋转轴线布置。

优选,附接面之间的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工具旋转轴线延伸的间距构成附接装置的材料厚度t。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转矩接收区域布置在工具装置的附接面之间。优选,转矩接收区域的限界槽口的驱动面布置在工具装置的附接面之间。优选,转矩接收区域的驱动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工具旋转轴线取向。但也可设想,转矩传递区域的驱动面相对于工具旋转轴线倾斜布置。

第一附接面可以将附接装置在面向工具机的一侧沿输出轴线的方向限界。附接面可以平坦地实施。

可以使得能实现工具装置沿轴向方向的特别紧凑的实施方案。

此外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尤其至少四个,转矩接收区域,它们绕工具旋转轴线旋转对称布置。尤其,工具接收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尤其至少四个,转矩传递区域,它们绕驱动轴线旋转对称布置。尤其,转矩接收区域相对于转矩传递区域相对应地,尤其互补地,构造,使得尤其构成负形。

转矩传递区域沿绕输出轴线a的周向成90°角度相互对称布置,使得工具装置具有四个旋转方位,工具装置可通过这四个旋转方位与携动装置连接。有利地得到良好的可操作性。优选,转矩传递区域布置成绕输出轴线n重,尤其至少四重旋转对称。但也可设想,转矩传递区域布置成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n重旋转对称,例如关于输出轴线两重,三重,五重等旋转对称。

此外可以符合目标的是,转矩接收区域沿驱动轴线的径向方向至少区段地在相对于工具旋转轴线的第一和第二径向间距之间延伸,并且所述区段中的至少一个区段设计用于将转矩从工具机传递给工具装置。

可通过特别有利的方式将由工具机施加的转矩经由工具接收装置传递给工具装置。

提出,工具接收装置具有平坦的、尤其圆环形的支承面,该支承面设置用于沿轴向方向支撑工具装置的至少一个贴靠面和/或第一附接面,使得支承面沿工具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在相对于输出轴线的径向内间距和径向外间距之间延伸。

径向内间距可以构成支承面的限界该支承面的内半径。径向外间距可以构成支承面的限界该支承面的外半径。

优选,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将槽口沿径向方向至少部分限界的夹卡翼,该夹卡翼基本上沿工具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通过第一边界棱边限界,该第一边界棱边位于绕工具旋转轴线的第一,尤其最小的,边界圆上。

优选,工具装置的夹卡翼,尤其夹卡翼的第一边界棱边,在工具装置与工具机的紧固状态中相对于支承面的径向内间距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突出,尤其直至2毫米,优选直至1毫米,首选直至0.6毫米,特别优选直至0.1毫米,和/或尤其至少0.5毫米,优选至少0.9毫米,首选至少1毫米,使得在该区域中不存在用于支撑夹卡翼的支撑材料。

夹卡翼应在此沿径向方向不支承在支承面上,尤其不完全支承在支承面上,使得夹卡翼可至少区段地沿轴向方向弹性弯曲。优选,夹卡翼具有的相当于弹簧刚度的最大基准参量d为400000牛/毫米以下。优选,夹卡翼具有的相当于弹簧刚度的最大基准参量d具有的值在从10000牛/毫米至350000牛/毫米的值域中。相当于弹簧刚度的最大基准参量d优选由以下的关系式得出:

f=dz,其中,

其中,l表示夹卡翼在第一边界圆和第二边界圆之间的尤其求平均的最大延伸尺度,b表示夹卡翼沿着第二边界圆的最大切向延伸尺度,h表示夹卡翼沿着工具旋转轴线a的轴向方向的最大材料厚度。最大材料厚度h可以优选相应于从0.5毫米至1.6毫米的值域中的值。优选,夹卡翼,尤其在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且还未通过夹卡装置紧固的状态中,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输出轴线延伸的方向至少区段地相对于支承面间隔开地布置。尤其,沿轴向方向,尤其沿着输出轴线朝工具机方向看,在夹卡翼的第一边界棱边下不设置支承面。

还提出,当工具装置紧固在工具机上时,工具接收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转矩传递区域位于、尤其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的尤其构成支承面的第一正交平面和尤其将携动装置沿轴向方向限界的第二正交平面之间。

工具接收装置的所述开口可以设置用于尤其至少部分地接收工具装置的将开口尤其至少部分盖住的夹卡翼并且使得夹卡翼能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运动——尤其沿着输出轴线朝工具机方向看。可以有利地使得能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夹卡翼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朝工具机定向的弹性变形。

第一和第二正交平面以间距t相互间隔开。优选,间距t相对于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的材料厚度t具有的比例直至500%,尤其直至350%,优选直至200%,优选直至150%特别优选直至100%,所述材料厚度t通过转矩接收区域的最大轴向延伸尺度限界。可以特别有利地将工具装置与携动装置连接,尤其在携动装置上对中。

进一步提出,工具装置具有工作区域,该工作区域设计用于作用到工件或工件组件上。

工作区域尤其可以这样布置在附接装置上,使得工作区域在紧固状态中相对于附接装置沿着工具旋转轴线在朝工具机的工具接收装置定向的方向突出。

优选,工作区域可以具有贴靠面,该贴靠面在工具装置的紧固状态中与工具机的支承面形成相对于工具机的沿周向的力锁合支承。可设想,工作区域柔性地构造。优选,工作区域可以相对于附接装置由不同的材料构造,其中,优选,工作区域的材料的弹性大于附接装置的材料的弹性。工具装置尤其可以沿轴向方向夹紧在工作区域上。由此工作区域可以对工具装置的振动进行减振。

还可以符合目标的是,附接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夹卡翼,它们基本上沿工具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分别通过构成夹卡翼沿工具旋转轴线的周向的延伸尺度的第一边界棱边限界,该第一边界棱边位于绕工具旋转轴线的尤其最小的第一边界圆上。

第一边界棱边可以由多个边界棱边区段构成。边界棱边区段可基本上位于第一边界圆上并且限界夹卡翼的最小的径向延伸尺度。边界棱边可以具有边界棱边区段,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该边界棱边区段中。每个夹卡翼可以具有第一边界棱边。

夹卡装置,尤其夹卡装置的至少一个钩装置,尤其可以具有周面,该周面限界夹卡装置的径向延伸尺度。

优选,至少两个相互相邻的第一边界棱边沿工具旋转轴线的周向的间距可以小于夹卡装置的周面沿周向的尤其最小的延伸尺度的间距。

由此可以将工具装置在安放过程中特别有利地粗对中或者说预对中。

此外可以符合目标的是,工具机的一个转矩传递区域、优选多个、特别优选所有转矩传递区域与工具装置的转矩接收区域至少区段地以点接触、优选以线接触并特别优选以面接触形式接触。由此,所述至少一个转矩传递区域可以特别有利地接触工具装置。

此外提出一种工具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工作区域,该工作区域设计用于作用于工件或工件组件;和至少一个附接装置,该附接装置设计用于接收驱动力;和至少一个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设计用于将工具机的驱动力借助连接区域从附接装置传递至工作区域,该工具装置用于以工具机应用。

此外提出,工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其设置用于,在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与工具接收装置的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共同作用。优选,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机械装配编码元件,例如槽口,隆起,槽道,连接条等。但也可设想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电子装配编码元件,例如rfid芯片,nfc芯片,无线电波分析处理器,电子读取器(条码读取器,二维码读取器等)等,或装配编码元件构造为机械装配编码元件和电子装配编码元件的组合。优选,工具装置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设置用于按照钥匙-钥匙孔原理与携动装置的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或夹卡装置的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共同作用,尤其在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优选,工具接收装置包括多个装配编码元件,尤其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和完全特别优选至少四个。工具装置优选根据工具接收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的数量包括相同的数量。但也可设想,工具装置具有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的数量与工具接收装置的装配编码元件的数量不同,尤其比其大。工具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可以优选尤其除了装配编码功能外构造为或用作应力卸载切口。优选为了将工具装置装配和/或紧固在工具接收装置上,设有对工具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的机械和/或电子的分析评价,尤其是借助工具接收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以便优选释放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装配和/或紧固。可设想,夹卡装置的直至将装配和/或紧固释放的运动是可禁阻的,尤其机械和/或电子地可禁阻。可设想,工具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设置用于操纵、尤其驱动工具接收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尤其以便使得能将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装配和/或紧固释放。替代地或附加地可设想,工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尤其压印部,该压印部设置用于操纵、尤其是驱动工具接收装置的尤其可运动地支承在尤其支承面上的至少一个另外的装配编码元件,以便使得能释放工具装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装配和/或紧固。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有利地最大程度避免工具装置错误装配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可以有利地防止将对于工具机的安全运行不合适的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可以有利地例如防止将设置用于具有小最大转速的工具机的工具装置布置在具有大最大转速的工具机上。可以有利地实现高的操作者安全性。

还提出,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布置在附接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夹卡翼上。当布置在夹卡翼上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构型为槽口时,工具装配编码元件优选这样加工到夹卡翼中,使得夹卡翼的抵抗由于运行负载发生的塑性变形的阻抗特性减小,最多减小至夹卡翼的负载极限。可设想,在夹卡翼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加固元件,例如加固肋等。布置在夹卡翼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优选设置用于在工具装置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上的状态中与夹卡装置的布置在钩爪上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共同作用。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有利地实现按钥匙-钥匙孔原理的可靠的装配编码或紧固编码。

还提出,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沿着径向轴线具有最大延伸尺度,该最大延伸尺度最大相当于附接装置的第一边界圆和第二边界圆之间的最大间距。优选,布置在夹卡翼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具有沿着横向于、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工具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的、尤其沿着工具装置的径向轴线的最大延伸尺度,其等于或小于工具装置的第一边界圆和第二边界圆之间的最大间距。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有利地实现可靠和安全的编码。

此外提出,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在附接装置的驱动棱边和编码棱边之间的一角度区域中布置在附接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夹卡翼上。尤其该角度区域具有的最大延伸尺度为90°以下,优选60°以下和特别优选40°以下。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有利地实现可靠的紧固编码。可以有利地最大程度避免工具装置紧固在不合适的工具机上。可以有利地实现预防操作者由于工具装置紧固在不合适的工具机上而受伤。

此外提出工具装置的以实施为角磨机的工具机实现的应用,其中,所述工具装置能以4000转每分钟以上或10000转每分钟以上或20000转每分钟以上的转速绕输出轴线运行。

“可运行”应在上下文中理解为可安全运行,使得工具装置的以工具机、尤其角磨机实现的应用相应于工具装置、例如以角磨机应用的发烧磨削盘(fiebschleifscheibe)的相同或至少近似长的应用时间或者说使用寿命。应用时间或者说使用寿命尤其应理解为以角磨机驱动的磨削器件的在磨削工具领域中通常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提出,工具装置具有尤其材料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与承载法兰连接的工作区域,用于加工工件。由此可以实现功能的特别有利的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工具装置和/或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系统在此应不局限于上述应用和实施方式。尤其,根据本发明的工具装置和/或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系统为了满足在此所述的工作方式而可具有与提到的数量不同数量的各元件、构件和单元以及方法步骤。此外,在公开文本中给出的值域方面,在提到的边界内的值也可应为公开并且可任意使用。

附图说明

另外的优点由后面的附图描述得到。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包含多个特征组合。专业人员也可将这些特征符合目标地单独看待并概况成有意义的其他组合。附图示出:

图1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工具接收装置与工具装置的剖视图,

图2工具接收装置与工具装置在紧固状态中的另一剖视图,

图3工具接收装置在松脱状态中的另一剖视图,

图4图1的工具接收装置的视图,

图5a图4的工具接收装置的部分的视图,

图5b第一替代工具接收装置的部分的视图,

图5c第二替代工具接收装置的部分的视图,

图5d第三替代工具接收装置的部分的视图,

图5e第四替代工具接收装置的部分的视图,

图6图3的工具接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7图2的工具接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8工具接收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9工具接收装置与工具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10工具接收装置与另一工具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11示例性工具装置的视图,和

图12被接收在图1的工具接收装置中的图11的工具装置的视图,

图13工具接收装置沿着图1的第一正交平面的剖视图,

图14工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承载法兰,

图15图11的承载法兰的夹卡翼的放大图,

图16a工具装置和/或工具接收装置的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保险和/或定位元件的构型,

图16b工具装置和/或工具接收装置的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加载的保险和/或定位元件的替代于图16a的构型,

图17工具接收装置的钩爪与工具接收装置的夹卡装置的布置在其上的装配编码元件的细节图,和

图18工具装置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的可能布置和构型的表格清单。

在后面的图中,相同的构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工具机系统或者说加工系统,其具有可绕输出轴线a旋转运动的工具接收装置213和一工具装置11。工具接收装置213设计用于将工具装置11这样保持在工具机211上,使得输出轴线a和假想的几何工具旋转轴线a基本上重合。

工具装置:

如图1,图2和图9至12所示,工具装置11可以扁平地和至少基本上盘形地实施。工具装置11具有假想的工具旋转轴线a和用于将工具装置11与工具机211的工具接收装置213连接的附接装置113和一工作区域15。附接装置113和工作区域15优选与彼此一体地构造,尤其材料锁合地相互连接。

工具旋转轴线a限定工具装置11的中心点,工具装置11在工具机211的运行中绕该中心点旋转。附接装置113布置在工具装置11的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内部区域中。

附接装置113具有形成穿过工具装置11的材料穿口的槽口17,该槽口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轴向方向延伸穿过附接装置113的整个材料厚度t。槽口17可以设置用于将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携动装置215和夹卡装置217完全围绕。槽口17将工具旋转轴线a在至少一个平面中,例如在正交于工具旋转轴线a延伸的正交平面中,完全包围。

附接装置113可这样紧固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上,使得驱动轴的输出轴线a和工具装置11的工具旋转轴线a基本上重合。

附接装置113还具有四个夹卡翼19,它们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将附接装置113的槽口17沿径向方向至少区段地限界,如图11和12所示。夹卡翼19尤其基本上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通过各第一边界棱边21限界,第一边界棱边位于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第一,尤其最小的,边界圆23上。但替代地,附接装置113也可以具有比四少的夹卡翼19,例如两个夹卡翼19或比四多的夹卡翼19,例如六个夹卡翼19。

夹卡翼19尤其基本上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和/或周向方向通过各第二边界棱边25限界,所述第二边界棱边位于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第二,尤其最大的,边界圆27上。尤其,第一边界圆23的直径小于第二边界圆27的直径。优选,第一边界棱边25和第二边界棱边25至少区段地将槽口17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限界。第一边界圆23同心于第二边界圆27绕工具旋转轴线a布置。第一边界圆23的第一直径为约22毫米大,由此工具装置11也适配于传统手持式工具机,尤其角磨机,使得保证向下兼容。替代地,第一边界圆23的第一直径可以比22毫米小,使得工具装置11也适配于小尺寸的传统手持式工具机,尤其角磨机。

第二边界棱边25可以设计用于将工具装置11沿径向方向对中和支撑。

第一边界棱边21可以相应于边界圆23的圆弧走向绕工具旋转轴线a弯曲。第二边界棱边25可以相应于边界圆27的圆弧走向绕工具旋转轴线a弯曲。

附接装置113具有转矩接收区域40。转矩接收区域40具有尤其直线的或弯曲的驱动棱边40a和/或尤其平坦的或弯曲的驱动面40b。由此工具装置11的转矩接收区域40可以尤其以点接触、优选以线接触、首选以面接触的形式接触工具接收装置213的转矩传递区域219。转矩传递区域219布置成与工具旋转轴线a间隔开。

附接装置113的转矩接收区域40设置用于将驱动力从工具机211传递给工具装置11。转矩接收区域40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轴向方向布置在工具装置11的穿过工具装置11的整个材料厚度t延伸的槽口17之间。槽口17具有至少四个转矩接收区域40,它们绕工具旋转轴线a相互旋转对称地布置,尤其n重旋转对称。但也可设想,工具装置具有与四不同数量的转矩接收区域40,例如两个,三个或比四多的转矩接收区域40。

驱动面40b,尤其驱动面40b的驱动面区域,设置用于提供与手持式工具机211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的、形状锁合的和/或力锁合的、尤其可使工具装置11以旋转方式运行的连接。驱动面40b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轴向方向通过至少驱动棱边40a限界。驱动面40b的至少驱动面区域平坦地实施。

驱动面40b相对于工具旋转轴线a的构成径向轴线r的径向方向折成角度,尤其直至30°,例如25°,如图11和12所示。

附接装置113具有第一附接面49和背离第一附接面49的第二附接面50。附接面49,50正交于工具旋转轴线a布置并优选限界附接装置113的材料厚度t。所述至少一个转矩接收区域40在附接面49,50之间延伸。

第一边界棱边21沿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周向通过编码棱边35,尤其编码棱边35的编码棱边区域,和驱动棱边40a,尤其驱动棱边40a的驱动棱边区域,限界,如图11或12所示。驱动棱边40a的至少驱动棱边区域直线地构造。编码棱边35的至少编码棱边区域直线地构造。至少编码棱边35基本上弯曲地构造。

编码棱边35将第一边界棱边21与第二边界棱边25连接。驱动棱边40a将第一边界棱边21与相邻的第二边界棱边25连接。编码棱边35和驱动棱边40a在一正交平面中横向于工具旋转轴线a,尤其基本上沿径向方向延伸。该正交平面尤其基本上正交于工具旋转轴线a延伸。

第一边界圆23具有至少一个位于沿周向相邻的两个第一边界棱边21之间的假想的投影棱边22,该投影棱边位于第一边界圆23上并沿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周向同心于第一边界圆23延伸。在此,所述至少一个位于第一边界圆23上的第一边界棱边21的沿周向的延伸尺度比位于第一边界圆23上的相邻的假想投影棱边22的延伸尺度大,所大的程度为大直至10%。优选,一个,尤其每个,投影棱边22小于与该投影棱边22相邻的第一边界棱边21。由此可以实现工具装置11的特别有利的对中,尤其预对中或者说粗对中。

夹卡翼19可尤其基本上沿相对于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通过各一第二边界棱边25限界,所述第二边界棱边位于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第二,尤其最大的,边界圆27上。

边界棱边21,25,编码棱边35和驱动棱边40a构成槽口17的边界轮廓。尤其,第一边界棱边21,编码棱边35和驱动棱边40a形成夹卡翼19的轮廓。驱动棱边40a和编码棱边35将第一边界棱边21沿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周向限界并衔接到第一边界棱边21上。

夹卡翼19沿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周向对称布置。夹卡翼19沿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周向以90°相互错开布置,使得在工具装置11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360°的一整圈中得到四个旋转位置。替代地,夹卡翼19可沿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周向以180°或60°相互错开地布置,使得在工具装置11绕工具旋转轴线a的360°的一整圈中得到两个或六个旋转位置。

夹卡翼19至少基本上沿着沿工具旋转轴线a径向方向延伸的正交平面延伸。尤其,该正交平面基本上正交于工具旋转轴线a延伸。

槽口17的边界轮廓尤其至少区段地具有实施为编码棱边35a的编码部,编码部绕工具旋转轴线a对称实施。边界轮廓可以有利地绕工具旋转轴线不对称,尤其不轴对称,地实施。在相应于图11和12的有利实施方式中,边界轮廓可以绕工具旋转轴线a对称实施,尤其按照n重旋转对称。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夹卡翼19至少基本上沿着工具旋转轴线a的正交平面延伸并且关于通过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展开的平面的工具旋转轴线a的构成径向轴线r的径向方向对称,尤其轴对称。

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夹卡翼19可以关于通过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展开的对称平面对称,尤其镜像对称。

在未详细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夹卡翼19至少基本上沿着工具旋转轴线a的正交平面延伸并关于通过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展开的对称平面的工具旋转轴线a的构成径向轴线r的径向方向不对称,尤其不轴对称。

工具装置11具有第一侧面45,该第一侧面在工具装置11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上的紧固状态中朝手持式工具机211定向。工具装置11具有背离第一侧面45的第二侧面47,该第二侧面在工具装置11与手持式工具机211紧固的紧固状态中从手持式工具机211离开地定向。第一侧面45和第二侧面47将工具装置11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轴向方向限界。

工具装置11的第一侧面45尤其具有径向内部的第一侧面区域46,该第一侧面区域设置用于构成用于支承在工具机211的工具接收装置213上的贴靠面,

工作区域15盘形和扁平地实施。工作区域15位于径向外部并且限界工具装置11的径向延伸尺度。工作区域15可以实施为具有至少一个构造为磨粒或磨削棱边的磨削元件的磨削工具或构造为具有切割棱边或至少一个切割齿的分割工具。但这应不起限制作用,因为专业人员也可设置专业人员已知的其他工作区域。

设计用于接收驱动力的附接装置113与工作区域15借助连接区域55连接、尤其材料锁合连接,连接区域设计用于将工具机211的驱动力从附接装置113传递给工作区域15。

工具机和工具机系统:

工具接收装置213至少具有携动装置215和相对于携动装置215可运动的夹卡装置217。

夹卡装置217具有两个构造为钩爪218a,218b的钩装置217a,217b,它们可相对彼此绕夹卡装置217的夹卡装置旋转轴线k旋转地受支承。

钩爪218a,218b在图1中为了更好地图示布置在假想的状态,即在紧固状态(右钩爪218a)和松脱状态(左钩爪218b)。钩爪218a,218b的该假想的状态在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211中优选不能实现,因为两个钩爪218a,218b要么都布置在紧固状态中要么都布置在松脱状态中。

在夹卡装置217的松脱状态中,钩爪218a,218b相对于携动装置215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突出,例如在图3中的左钩爪218a处可看到的那样。可看到的是,钩爪218a,218b相对于携动装置215在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比在紧固状态中突出得多。

钩爪218a,218b的假想的状态在根据本发明的工具机211中优选不能实现,因为工具机211具有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这样引导钩爪218a,218b的运动,使得两个钩爪218a,218b的运动基本上相互对称地进行。

术语“引导装置”在这里应尤其限定一装置,该装置设置用于将强制力至少沿着夹卡装置的夹卡方向沿输出轴线a轴向和/或输出轴线a径向施加到夹卡装置217上,以预给定夹卡装置217沿着夹卡方向的运动。为此,引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构造为引导销285的引导元件,夹卡装置217在该引导元件上或绕该引导元件受引导,和具有至少一个构造为支承销286的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设置用于将钩爪218a,218b以可绕支承销286的夹卡装置旋转轴线k旋转的方式支承。

引导装置具有两个构造为引导槽道281a,281b的引导槽口,它们分别构成用于引导钩爪218a,218b的引导轨。

两个钩爪218a,218b分别具有引导槽道281a,281b,它们设置用于将钩爪218a,218b借助引导销285引导。两个钩爪218a,218b相互对称地实施。钩爪218a,218b的引导槽道281a,281b相互对称实施。优选,两个钩爪218a,218b的运动基本上对称,使得两个钩爪218a,218b要么都布置在紧固位置中要么都布置在松脱位置中。

钩爪218a,218b在夹卡装置217的松脱状态——在该松脱状态中,钩爪218a,218b布置在松脱位置中——中相对于携动装置215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突出,例如在图2或在图1中的左钩爪218a处可看到的那样。图1的右钩爪218b在夹卡装置217的紧固状态中实施。钩爪218a,218b相对于携动装置215在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比在紧固状态中突出得多,在紧固状态中,钩爪218a,218b布置在紧固位置中。

引导销285正交于输出轴线a延伸。引导销285具有夹卡装置旋转轴线k,引导销285尤其构成夹卡装置旋转轴线k。钩爪218a,218b绕夹卡装置旋转轴线k可枢转地受支承。

通过钩爪218a,218b,可根据夹卡装置217的夹卡面233的相对于输出轴线a折成的枢转角度将具有不同材料厚度t的附接装置113的工具装置11夹紧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中。

钩爪218a,218b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夹卡槽口231,该夹卡槽口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11在紧固状态中至少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夹卡和在松脱状态中释放。夹卡槽口231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夹卡面233,用于将至少轴向力作用传递给工具装置11。夹卡槽口231实施为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夹卡凹进部。夹卡面233在紧固状态中基本上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延伸。夹卡面233在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上朝工具机211定向。夹卡面233平坦地实施。夹卡面233可以至少区段弯曲地实施。优选,夹卡面233与工具装置11的附接装置113至少区段地以点接触,优选以线接触和特别优选以面接触形式接触。在此,接触的形式可根据要与工具接收装置213连接的附接装置113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中的材料厚度t改变。接触的形式尤其可以根据工具装置11的夹卡翼19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的弹性偏转改变。

钩爪218a,218b将夹卡翼19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在紧固状态中盖住直至4毫米,尤其直至3毫米。

夹卡装置217的钩爪218a,218b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周面245,该周面限界钩爪218a,218b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钩爪218a,218b的周面245从彼此离开地定向。钩爪218a,218b分别具有第一周面245a和第二周面245b,它们在轴向方向通过夹卡槽口231分隔开。第一和第二周面245a,245b限界配属于周面245a,245b的夹卡槽口231的径向延伸尺度。第一周面245a至少绕输出轴线a弯曲。

钩爪218a,218b的周面245在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携动爪216a,216b突出。钩爪218a,218b的周面245在松脱状态中相对于输出轴线a折成角度,使得周面相对于输出轴线a的间距沿输出轴线a的从工具接收装置或者说工具机离开指向的轴向方向减小。夹卡装置231的周面245可以相对于输出轴线a在松脱状态中构成角度λ(图1),该角度为20°以上和30°以下。

夹卡槽口231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至少部分接收。夹卡槽口231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在松脱状态中至少部分接收。夹卡槽口231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在紧固状态中接收并将其保持在工具接收装置上。夹卡槽口231在松脱状态中沿轴向方向至少部分相对于携动爪216a,216b突出。夹卡槽口231在松脱状态中相对于携动爪216a,216b这样突出,使得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113被夹卡槽口231接收。夹卡槽口231在松脱状态中相对于输出轴线a折成角度,使得工具装置11的附接装置113被夹卡槽口231接收。夹卡槽口231构造为周向槽口。夹卡槽口231可这样构造,使得夹卡槽口231在松脱状态中至少部分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敞开,以接收工具装置11,尤其工具装置11的附接装置113。

工具接收装置213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开口225,该开口设置用于接收钩爪218a,218b并将其尤其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可运动地支承。开口225将钩爪218a,218b在正交平面中包围直至360°。

钩爪218a,218b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开口突出。开口225至少区段地被第二安放面限界。开口225可以将钩爪218a,218b绕输出轴线a抗扭地接收或者说支承。开口225可以在径向平面中长形地实施。

携动装置215和夹卡装置217设计用于穿伸过工具装置11的延伸穿过工具装置11的整个材料厚度t的唯一一个槽口17并将工具装置11借助基本上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可运动的钩爪218a,218b与工具接收装置213夹卡。

如图4所示,携动装置215为了传递驱动力到工具装置11上具有四个与输出轴线a间隔开地星形布置的转矩传递区域219。至少一个转矩传递区域219可以在此构造为直线的输出棱边219a,尤其输出棱边区域,或构造为平坦的输出面219b,尤其输出面区域。输出棱边219a和输出面219b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延伸。

转矩传递区域219的输出面219b逆着工具接收装置213在工具机211运行中的旋转方向折成角度。

两个携动爪216a,216b的一输出面219b平行于另一携动爪216a,216b的另一输出面219b。

钩爪218a,218b在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携动爪216a,216b突出。钩爪218a,218b在松脱状态中限界工具接收装置的轴向延伸尺度。携动爪216a,216b在紧固状态中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相对于钩爪218a,218b突出。携动爪216a,216b在紧固状态中限界工具接收装置的轴向延伸尺度。

携动爪216a,216b分别具有两个径向隆起,所示径向隆起构造为转矩传递区域213。

当工具装置11紧固在工具机211上时,工具接收装置213的转矩传递区域219位于工具接收装置213的第一正交平面235和第二正交平面237之间。

第一正交平面235将工具接收装置213在面向工具机211的一侧沿输出轴线a的方向限界,第二正交平面237将工具接收装置213在背离工具机211的一侧限界。

转矩接收区域219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至少区段地在相对于工具旋转轴线a的第一和第二径向间距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区段中的至少一个区段设计用于从工具机211到工具装置11的转矩传递219。

优选,工具机211的一个转矩传递区域219,优选多个,特别优选所有转矩传递区域219与工具装置11的转矩接收区域40至少区段地以点接触,优选以线接触和特别优选以面接触形式。

工具接收装置213具有两个携动爪216a,216b,它们分别具有两个转矩传递区域219,携动爪关于驱动轴线a相互旋转对称地布置。转矩传递区域213沿绕输出轴线a的周向以90°角度相互对称布置,使得工具装置可在四个旋转方位中与工具接收装置213连接。

输出面219b和输出棱边219a逆着工具接收装置在工具机211的运行中的旋转方向折成角度。

输出面219b和输出棱边219a相对于通过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展开的平面绕输出轴线a的周向折成直至30°,尤其直至25°的角度β。

外周面239沿周向衔接到驱动面219b上。外周面239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11在紧固状态中在第二边界棱边25上对中。尤其,外周面239相对于通过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展开的平面沿周向绕输出轴线a的径向轴线折成约1°的角度,在工具装置11沿轴向插套到工具接收装置213上时沿径向方向的公差变得更窄并且可将工具装置11更精确地安放。

携动爪216a,216b分别具有内周面240,该内周面在至少第一正交平面235中位于绕输出轴线a的内周圆243上。携动爪216a,216b分别具有两个外周面239,它们在至少第一正交平面235中位于绕输出轴线a的外周圆245c上,该外周面尤其限界周面245。内周圆243同心于外周圆245c。内周圆243具有绕输出轴线a的直径为22毫米,使得附接装置113的槽口17的约22.2毫米的最小直径、尤其是夹卡翼19的第一边界棱边21能实现对传统工具机211的向下兼容。

携动爪216a,216b具有的宽度b为10毫米。

在携动爪216a,216b的至少一个外周面239上分别衔接有一编码面241,该编码面将内周面240和外周面239连接。

至少内周面240,外周面239,编码面241和驱动面219b至少区段地将携动爪216a,216b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限界。

携动装置215通过两个,尤其用作引导爪的,携动爪216a,216b构造,携动爪设置用于沿径向方向引导钩爪218a,218b,其方式是,使得能实现钩爪218a,218b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绕夹卡装置旋转轴线k运动并且垂直于径向方向限界径向运动。携动爪216a,216b将开口225沿工具旋转轴线a的径向方向沿着基本上矩形的开口225的主延伸尺度限界。

图4尤其示出工具接收装置213,其具有平坦的圆环形支承面261,该支承面设置用于将工具装置11,尤其工具装置11的至少贴靠面61沿轴向方向支撑。支承面261沿径向方向与钩爪218a,218b间隔开地布置并将钩爪218a,218b在至少一个平面中360°包围。支承面261正交于输出轴线a延伸。

图2区段地示出工具装置11的工作区域15,该工作区域这样布置在附接装置113上,使得工作区域15在紧固状态中相对于附接装置113沿着工具旋转轴线a在朝工具机211的工具接收装置213定向的方向突出。在此,工作区域15的贴靠面61可以在工具装置11的紧固状态中与工具机211的支承面261接触并相对于工具机11形成沿工具旋转轴线a周向的力锁合连接。

贴靠面61在工具装置11的紧固状态中与工具机211的支承面261形成相对于工具机11的沿周向的力锁合支承。由此可以在弹性工作区域61的情况下附加地也还实现沿轴向方向的减振作用。由此也可实现夹卡翼19沿轴向方向预紧。

支承面261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在相对于输出轴线a的第一径向内间距ri和第二径向外间距ra之间延伸,其中,第一径向内间距ri小于第二径向外间距ra。第一径向内间距ri构成支承面261的限界支承面261的内半径。第二径向外间距ra构成支承面261的限界支承面261的外半径。

在紧固状态中,工具装置11的夹卡翼19的第一边界棱边21相对于支承面261的第一径向内间距ri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突出,尤其直至2毫米。夹卡翼19在此这样从支承面261突出,使得在该区域,尤其至少在第一边界棱边21的区域中,不存在支承面261或者说不存在用于轴向支撑夹卡翼19的支撑材料。

夹卡翼19沿径向方向不支承在支承面261上,尤其不完全支承在支承面261上,使得夹卡翼19可至少区段地沿轴向方向弹性弯曲。尤其是沿轴向方向直接在夹卡翼19的第一边界棱边22下不设置支承面261。尤其是沿轴向方向直接在夹卡翼19的第二边界棱边24下不设置支承面261。因而,工具装置11的第一边界棱边22和/或第二边界棱边24在紧固状态中具有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其小于支承面261的最小延伸尺度或者说第一径向内间距ri。

携动装置215可以构造为保护装置。携动装置215具有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大于夹卡装置217在紧固状态中的最大径向延伸尺度,由此在旋转驱动工具接收装置213时沿输出轴线a的径向方向突出的携动爪216a,216b保证对钩爪218a,218b的保护,其方式是,钩爪218a,218b在工具机211的运行中在无意与工件接触时将钩装置217a,217b通过携动爪216a,216b保护。

尤其,钩爪218a,218b可相对于携动爪216a,216b在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松脱状态中沿输出轴线a的轴向方向在从工具接收装置213离开地定向的方向突出。

尤其,工具装置11的附接装置113的投影棱边22沿周向比周面245沿绕输出轴线a的周向的尤其最小的延伸尺度短,所短的程度为尤其直至70%,优选直至50%,首选直至30%,特别首选直至20%,进一步首选直至10%,使得工具接收装置213可在松脱状态中在工具装置11的安放过程中绕钩爪218a,218b预对中或者说粗对中。

工具接收装置具有第一安放区域和第二安放区域。第一安放区域构造为平坦的第一安放面。第二安放区域构造为平坦的第二安放面。第一安放面限界携动装置的轴向延伸尺度。第一安放面限界工具接收装置在紧固状态中的轴向延伸尺度。第二安放面包围第一安放区域,尤其在一平面中包围360°。安放面至少基本上沿输出轴线的径向方向和沿绕输出轴线的周向延伸。第一安放面相对于第二安放面沿输出轴线的轴向方向间隔开并且尤其平行布置。安放面限界输出面219b和输出棱边219a。安放面从工具接收装置离开地定向。工具装置在紧固状态中位于第二安放面上。工具装置可以在松脱状态中位于第一安放面上。第二安放面可以是支承面。

携动装置217具有周向边界轮廓,其限界携动装置217、尤其携动爪216a,216b的径向延伸尺度。

携动装置217的周向边界轮廓构成编码装置251,其在输出轴线a的区域中实施为工具接收装置213的凸起区段。编码装置251设计用于配合到工具装置11的槽口17中,如图12所示。编码装置251基本上相应于附接装置113的槽口17的边界轮廓的负形状并从而使得能实现工具装置11和工具接收装置213之间的形状锁合连接。

但槽口17的与该负形状不同的形状也是可能的,所述形状至少区段地具有以下径向延伸尺度,该径向延伸尺度大于携动爪216a,216b的内周圆243,尤其大于外周圆245c。

编码装置251通过携动爪216a,216b的周面(内周面240,外周面239,编码面241和输出面219b)构成。

编码装置251绕输出轴线a旋转对称,尤其按照n重旋转对称。但也可设想,编码装置251具有与旋转对称构型不同的构型,例如不对称的构型等。

此外,工具装置11也可以借助工具机211,尤其角磨机的设置用于接收工具装置11的传统工具接收装置213应用,例如借助未进一步示出的旋拧装置,该旋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紧固螺钉、垫片和螺母部件。工具装置11在此借助紧固螺钉保持在工具机211上,该紧固螺钉将其力作用借助垫片施加到工具装置11上。驱动力从工具机211到工具装置11上的传递基本上通过转矩传递区域219和转矩接收区域40的形状锁合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在此,工具装置11这样保持在工具机211上,使得工具旋转轴线a和输出轴线a基本上重合。工具装置11绕输出轴线a旋转地被驱动。

图5b,5c,5d和5e示出手持式工具机211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替代构型,工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工具装置11,该工具装置的附接装置113具有对称构型。在图5b,5c,5d和5e中示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具有至少基本上类似于前图、尤其在图5a中示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构型。与前图所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不同,图5b,5c,5d和5e所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具有关于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输出轴线a延伸的对称平面对称构造的携动装置215。优选,输出轴线a在该对称平面中延伸,携动装置215关于该对称平面对称构造。

图5b中所示的携动装置215优选具有相互对称构造的携动爪216a,216b。尤其,携动爪216a,216b相互镜像对称地构造,尤其关于包括输出轴线a的对称平面。优选,携动爪216a,216b分别关于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该对称平面延伸的平面镜像对称地构造。优选,在携动爪216a,216b中的每个携动爪上布置有携动装置215的至少一个引导槽口,在图5b中未详细示出且与图5b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相对应地构造的工具装置11的具有尤其矩形、优选梯形横截面的夹卡翼可导入和/或布置在该引导槽口中。尤其,携动爪216a,216b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导入斜坡。导入斜坡在各携动爪216a,216b上布置在该携动爪216a,216b的将导入槽口至少部分限界的外表面上。

图5c所示的携动装置215优选具有相互对称构造的携动爪216a,216b。尤其,携动爪216a,216b相互镜像对称构造,尤其关于包括输出轴线a的对称平面。优选,携动爪216a,216b分别关于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该对称平面延伸的平面镜像对称构造。携动爪216a,216b分别具有矩形基本形状,该基本形状具有至少两个倒斜角的棱边。在各携动爪216a,216b的将两个倒斜角的棱边相互连接的外侧上,携动爪216a,216b分别包括隆起。各携动爪216a,216b的隆起优选扇形构造。各携动爪216a,216b的隆起可以例如构成图5c所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的装配编码元件。优选,夹卡装置217的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图10c所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的夹卡装置217的夹卡面233延伸的内表面具有扇形的隆起。夹卡装置217的隆起可以例如构成图5c所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的紧固编码元件。优选有利地可借助图5c所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的夹卡装置217最大程度避免具有与夹卡装置217的隆起不对应的槽口的工具装置(在图5c中未详细示出)的紧固。优选,携动爪216a,216b的隆起和夹卡装置217的隆起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a延伸的平面中构成工具接收装置213的四个周向轮廓。

图5d所示的携动装置215优选具有相互对称构造的携动爪216a,216b。尤其,携动爪216a,216b相互镜像对称构造,尤其关于包括输出轴线a的对称平面。优选,携动爪216a,216b分别关于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该对称平面延伸的平面镜像对称构造。优选,每个携动爪216a,216b具有至少两个与在图5d中示出的工具装置11的夹卡翼19相对应构造的携动和/或编码轮廓。优选,携动和/或编码轮廓构造为携动装置215的外轮廓中的凹进部,尤其是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a延伸的平面中看。图5d所示的工具接收装置213的夹卡装置217包括夹卡装置217的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夹卡装置217的夹卡面233延伸的内表面。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a延伸的平面中看,该内表面具有类似于携动和/或编码轮廓的走向。优选,携动爪216a,216b的携动和/或编码轮廓和夹卡装置217的内表面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输出轴线a延伸的平面中构成工具接收装置213的六个周向轮廓。

图5e所示的携动装置215优选具有相互对称构造的携动爪216a,216b,尤其相互点对称构造的携动爪216a,216b。在携动装置215上,优选每个携动爪216a,216b布置有工具接收装置213的至少两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可设想,替代地或附加地,工具接收装置213的各两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至少基本上类似地布置在钩装置217a,217b上。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所述至少两个布置在各携动爪216a,216b上的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优选分别具有最大周向延伸尺度,其小于或等于17毫米。优选,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所述至少两个布置在各携动爪216a,216b上的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尤其共同地在一角度区域内布置在对应的携动爪216a,216b上,该角度区域具有从10°至40°的值域中的值。

图13至18示出工具机系统的附加的细节视图,附加的细节在前图1至12中出于清楚性原因而未示出,以实现图1至12的简单可读。针对图13至18公开的特征可类似地转用到图1至12。

工具装置11包括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其设置用于在工具装置11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上的状态中与工具接收装置213的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共同作用。工具装置11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和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尤其相对应地构造。优选,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11在工具接收装置213、尤其支承面261处或在其上的布置、固定或安放进行编码。优选,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da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11在工具接收装置213、尤其支承面261处或在其上的布置、固定或安放按照钥匙-钥匙孔原理进行编码。

携动装置215包括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其设置用于与工具装置11的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在工具装置11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上的状态中共同作用。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布置在携动装置215的至少一个携动爪216a,216b上(参见图13)。

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构造为机械的装配编码元件。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与携动爪216a,216b一体地构造。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构造为隆起。但也可设想,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具有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其他构型,例如构型为槽口、连接条等。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优选至少沿着横向于、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工具装置11的工具旋转轴线a延伸的方向延伸。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邻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216a,216b的内周面240上地布置。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从所述至少一个携动爪216a,216b的内周面240出发尤其沿从工具旋转轴线a离开地指向的方向延伸,尤其最多延伸直至被外周圆245c限界的周面245(参见图12和13)。

沿着周向看,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优选布置在驱动棱边219a和/或驱动面219b和携动爪216a,216b的背离该驱动棱边219a和/或该驱动面219b的一侧之间。优选,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沿着周向具有最大延伸尺度,该最大延伸尺度小于驱动棱边219a和/或驱动面219b和携动爪216a,216b的背离该驱动棱边219a和/或该驱动面219b的一侧之间沿着周向的最大间距。优选,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布置在驱动棱边219a和/或驱动面219b和携动爪216a,216b的背离该驱动棱边219a和/或该驱动面219b的一侧之间的60°以下的角度区域中。

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可以具有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任意构型。例如可设想,携动装置215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尤其在第一正交平面235中看,具有多边形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变形等)或圆形的(半圆形,具有波浪外周线的半圆形等)横截面,如示例性地也可从图15中得出的那样,因为工具装置11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优选与工具接收装置213的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相对应地构造。但也可设想,工具装置11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和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尤其在尺寸大小方面构造得不同。例如可设想,工具装置11的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沿着周向或沿着径向方向具有最大延伸尺度,其相当于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的最大延伸尺度的多倍,等。

优选,至少在携动装置215的每个携动爪216a,216b上布置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参见图13)。但也可设想,每个携动爪216a,216b设置多于一个的装配编码元件300,302,例如每个携动爪216a,216b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三个,至少四个或更多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布置在携动爪216a,216b上的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尤其具有相互类似的构型。也可设想装配编码元件300,302的不同构型。

优选,携动装置215的布置在携动爪216a,216b上的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关于包括输出轴线a的平面不对称地布置在携动爪216a,216b上。但也可设想,携动装置215的布置在携动爪216a,216b上的装配编码元件300,302关于包括输出轴线a的一平面对称地布置在携动爪216a,216b上,如尤其示例性地通过图1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的可能的相应的布置可导出的那样。

夹卡装置217,尤其至少夹卡装置217的钩装置217a,217b,包括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参见图13和17)。夹卡装置217的装配编码元件308,310优选布置在钩爪218a,218b上,尤其钩爪218a,218b的夹卡槽口231中。优选,夹卡装置217包括多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尤其至少两个。但也可设想,夹卡装置217具有与1和2不同数量的布置在钩装置217a,217b上的装配编码元件308,310。优选,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构成固定编码元件,该固定编码元件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11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上的紧固进行编码。优选,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设置用于对工具装置11在工具接收装置217上的紧固按照钥匙-钥匙孔原理进行编码。

优选,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与钩爪218a,218b一体地构造。但也可设想,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独立于钩爪218a,218b构造并借助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连接固定在钩爪218a,218b上。优选,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布置在夹卡装置217的夹卡面233上,尤其直接邻接到夹卡面233上地布置,该夹卡面233将夹卡槽口231至少部分限界。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尤其具有在夹卡槽口231内的最大延伸尺度,其小于夹卡装置217的夹卡面233的最大延伸尺度。优选,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构造为隆起。但也可设想,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具有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其他构型,例如构型为槽口、槽道、连接条、锯齿轮廓等。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可以关于钩爪218a,218b的中间平面,尤其对称平面,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在钩爪218a,218b上,如尤其示例性地通过图18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的可能的相对应布置可导出的那样。

优选,钩爪218a,218b的中间平面,尤其对称平面,至少除了布置的装配编码元件308,310之外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输出轴线a延伸和/或包括该输出轴线a。也可设想,夹卡装置217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8,310相对于钩爪218a,218b的中间平面,尤其对称平面,间隔开地布置在钩爪218a,218b上。

工具装置11的附接装置113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其设置用于,在工具装置11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上的状态中与工具接收装置213的所述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共同作用。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布置在附接装置113的所述至少一个夹卡翼19上(参见图18)。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沿着径向轴线具有的最大延伸尺度最大相当于附接装置113的第一边界圆23和第二边界圆27之间的最大间距,如示例性地从图18的附接装置113的不同的实施可能性可得出的那样。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优选在附接装置113的驱动棱边40a和编码棱边35之间的一角度区域中布置在附接装置113的夹卡翼19上。尤其,该角度区域具有90°以下,优选60°以下和特别优选40°以下的最大延伸尺度。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沿着周向具有的最大延伸尺度优选小于附接装置113的驱动棱边40a和编码棱边35之间的最大间距。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沿着周向在驱动棱边40a和编码棱边35之间的区域中延伸。驱动棱边40a和编码棱边35之间的所述区域优选布置在附接装置113的第一边界圆23和第二边界圆27内。优选,该区域由通过附接装置113的第一边界圆23和第二边界圆27限界的圆环的子区域构成,如示例性地从图18中的表格清单的不同实施可能性中可得出的那样,其中,也可设想示出的实施可能性的组合。附接装置113优选包括多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它们可对称地、尤其按n重旋转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在附接装置113,尤其夹卡翼19上。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工具装置11的一实施方式,其具有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该工具装配编码元件设置用于在工具装置11布置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上的状态中与工具接收装置213的至少一个装配编码元件300,302,308,310共同作用。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布置在附接装置113的所述至少一个夹卡翼19上。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沿着径向轴线r具有最大延伸尺度,其最大相当于附接装置113的第一边界圆23和第二边界圆27之间的最大间距,如示例性地可从附接装置113在图18中的不同的实施可能性中得出的那样。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优选在附接装置113的驱动棱边40a和编码棱边35之间的一角度区域中布置在附接装置113的夹卡翼19上。

图14所示的工具装置11替代或附加于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其设置用于接收以可运动方式支承在工具接收装置213上的保险和/或定位元件324(例如在图16a和16b中所示)。工具接收装置213的以可运动的方式支承的保险和/或定位元件324可以例如构造为弹簧加载的卡锁销或类似物。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优选布置在夹卡翼19上。优选,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构造为夹卡翼19中的没有材料的穿口,尤其完全穿过夹卡翼19的最大材料厚度h延伸的槽口。但也可设想,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构造为夹卡翼19和/或承载法兰14上的凹进部,例如通过压印方法制造的凹进部,如示例性地在图16a和16b中所示。承载法兰14可以与工作区域15一体地构造或借助承载法兰14的尤其通过压印方法制造的,紧固元件而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与工作区域15连接(参见图16a和16b)。

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的最大直径dw优选相当于从0.8毫米至1.6毫米的值域中的值。优选,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在第一边界圆23和第二边界圆27之间的径向区域中布置在夹卡翼19上。但也可设想,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布置在工具装置11的其他区域中。有利地,工具装置11包括多个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其优选均匀地分布在工具装置11、尤其工具装置11的承载法兰14上地布置。尤其,附加的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16,318,320,322布置在共同的圆环326上,该圆环具有的最大直径具有从23毫米至28毫米的值域中的值。共同的圆环优选具有布置在工具旋转轴线a上的中心点。

图15示出其中一个夹卡翼19的细节视图。优选,该夹卡翼19具有相当于弹簧刚度的最大基准参量d,该最大基准参量具有的值来自从10000牛/毫米至350000牛/毫米的值域。夹卡翼的相当于弹簧刚度的最大基准参量d优选由以下关系式得到

f=dz,其中,

其中,l表示夹卡翼19在第一边界圆23和第二边界圆27之间的尤其求平均的最大延伸尺度,尤其是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径向轴线r延伸的方向,b表示夹卡翼19沿第二边界圆27的切向的最大切向延伸尺度,h表示夹卡翼19沿着工具旋转轴线a的轴向方向的最大材料厚度。最大材料厚度h可以优选相当于来自从0.5毫米至1.6毫米的值域的值。

附接装置113的示例性实施可能性的在图18中所示的表格清单——尤其在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的实施可能性方面——在表格清单的第一栏中中示出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在尺寸,尤其长度、宽度等方面的可能实施方案。表格清单的第二栏示出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在形状——例如多边形,圆形等——方面的可能的实施方案。表格清单的第三栏示出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在相对于径向轴线r或包括工具旋转轴线a的平面的布置方面的可能的实施方案,例如关于径向轴线r对称布置、关于径向轴线r在单侧布置、n重旋转对称等。在图18中,附图标记仅给予实施可能性,以可实现表格清单的更好的可读性。但附接装置113的在图18中所示的尤其在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的实施可能性方面的实施可能性在这里不应视为限制,因为工具装配编码元件304,306,312,314可具有专业人员视为有意义的另外的实施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