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模具钢的连铸坯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43861发布日期:2018-09-04 22:31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连铸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工模具钢的连铸坯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工模具钢是用以制造切削刀具、量具、模具和耐磨工具的钢。要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在高温下能保持高硬度和红硬性,以及高的耐磨性和适当的韧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模具钢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品质工模具钢要求钢质纯净;组织均匀、细小;尺寸精确,以便钢材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韧性、耐磨性、耐疲劳性能等特点。工模具钢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军工核工等领域是工模具应用的重中之重,因此工模具钢的应用对钢铁原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厚度精确、均匀;2)表面光洁,无斑、无疤、无擦伤、无表面裂纹等;3)屈服强度均匀,无明显方向性;4)均匀延伸率高;5)屈强比低;6)加工硬化性低。除了上述使用性能以外,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工艺性能,如应具有一定的高温力学性能、热疲劳性能、导热性和耐腐蚀性能等等。所以工模具钢的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是钢铁行业内普遍受到关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种工模具钢加工工艺》,公开(公告)号cn105478469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模具钢加工工艺,包括步骤:1)加热钢坯至热轧温度;2)将所述钢坯送入开坯机初步轧制,形成坯料或者成品;3)将所述钢坯通过热剪机剪切分段;4)对所述钢坯进行多道次粗轧,形成中间坯料;5)将所述中间坯料通过热剪机切去头尾并分段;6)对所述钢坯的上下以及左右两侧交替进行多道次的精轧,形成成品轧件;7)横移编组;8)对所述成品轧件定尺剪切;9)收集成品进缓冷坑;上述的工模具钢加工工艺以钢坯作为生产原料,钢坯经过开坯、粗轧、精轧等多次轧制后,编组成排并被切断成需要的规格形成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工艺以多次轧制代替锻造,从而提高成材率,工模具钢表面精度和产品性能。

《一种高均匀性工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公开(公告)号cn106011420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均匀性工模具钢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对工模具钢进行熔炼、浇铸后,得到自耗电极棒;对自耗电极棒进行电渣重熔,得到工模具钢铸锭;对工模具钢铸锭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消除工模具钢铸锭的内部应力;对退火后的工模具钢铸锭在800~1000℃的温度下开坯,改变铸锭内部组织状态;对低温开坯后的工模具钢铸锭在1000~1100℃的温度下加热2~10h,使铸锭内部碳化物分解球化、尺寸细化;对高温球化处理后的工模具钢铸锭进行常规加工,得到最终产品。采用本方法生产出的工模具钢,碳化物尺寸细小、分布均匀,产品组织质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高品质工模具钢要求钢质纯净;组织均匀、细小;尺寸精确、生产难度大的难题提供一种工模具钢的连铸板坯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工模具钢的连铸坯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表层组织双相变冷却步骤:

采用强冷却连续锥度或多锥度结晶器,结晶器冷却强度大于5℃/s;结晶器倒锥度在1.15%/m~1.35%/m之间;

结晶器足辊和弯曲段铅垂区强冷却,冷却强度≥20℃/s;

弯曲段铅垂区以下及相邻扇形段弱冷却,冷却强度≤5℃/s;

通过强冷-弱冷的双相变冷却工艺,即通过结晶器大水量强冷、结晶器连续锥度减小气隙强冷、弯曲段上部大水量强冷,使铸坯表层温度快冷降低到650±50℃,使铸坯表层组织由γ奥氏体转变为α铁素体;再弯曲段垂直部分以下及相邻1-2个扇形段的小水量弱冷、使铸坯表层温度回升到1050±30℃,使铸坯表层组织由α铁素体再次转变为γ奥氏体,从而使铸坯表层组织发生2次相变(双相变),促使铸坯表层晶界内(ti\nb)等碳氮化合物的弥散析出,控制显微组织并减小铸坯横裂敏感性;同时可抑制膜状铁素体沿奥氏体界生成,转而在奥氏体晶里内生成,避免穿晶塑性断裂,铸坯塑性极大增强,从而细化铸坯表层晶粒,控制铸坯裂纹的发生与扩展。

b、轻压下双偏析控制步骤:

对于中心偏析主要是控制钢水的宏观流动,轻压下位置要适当靠前,凝固固相率fs=0.4~0.8之间,且压下量不能太大,压下量4~6mm;

枝晶偏析主要是溶质的再分配,轻压下位置要适当靠后,凝固固相率fs=0.65~0.95之间,且压下量要大,压下量6~10mm。

通过中心偏析-枝晶偏析的双偏析控制工艺,有效控制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和枝晶偏析缺陷缺陷,从而有效控制工模具钢热轧板的带状组织缺陷,保证组织和性能的均匀性。

c、结晶器内外弧双精度控制步骤:

结晶器与弯曲段对弧要求内外弧双面同时对弧,使结晶器间与弯曲段的对弧公差在0~0.3mm之间;

结晶器与弯曲段的铅垂度要求内外弧双面同时测量,使内外弧垂直区段首辊与末辊间的铅垂点偏差a≤0.5mm;

结晶器铜板平面度误差要求内外弧双面同时测量(中间1点,左右各2点,共5点测量),使结晶器内外弧铜板平面度误差≤0.2mm。

通过结晶器内外弧的双精度控制工艺,可有效减小铸坯初生坯壳在流线中受到的机械应力,使铸坯所受的机械应变小于铸坯的塑性极限,从而避免铸坯裂纹的发生与扩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未增加新的设备或工艺步骤,通过把控装置精度及各工艺环节的实施过程,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生产s45c、30crmo、40mnb、50crv4、65mn等工模具钢时,实现了铸坯组织的控制及质量的提升,钢质纯净;组织均匀、细小;尺寸精确,钢材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韧性、耐磨性、耐疲劳性能等特点,完全满足了工模具钢高精密加工制造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1表层组织双相变冷却工艺试样截面金相组织形貌的对比图。

图3为实施例2轻压下双偏析控制工艺试样低倍组织的对比图。

图4为实施例3结晶器内外弧双精度控制工艺铸坯角部裂纹的对比图。

图中1-结晶器,2-弯曲段铅垂区,3-弯曲段对弧,4-结晶器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要获得高质量的连铸板坯,需对在整个连铸板坯的生产流程进行严格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层组织双相变冷却工艺,具体包括以下4个步骤:

采用强冷却连续锥度或多锥度结晶器1,结晶器冷却强度大于5℃/s;结晶器倒锥度在1.15%/m~1.35%/m之间;

结晶器足辊和弯曲段铅垂区2强冷却,冷却强度≥20℃/s;

弯曲段铅垂区2以下及相邻扇形段弱冷却,冷却强度≤5℃/s。

通过强冷-弱冷的双相变冷却工艺,即通过结晶器大水量强冷、结晶器连续锥度减小气隙强冷、弯曲段上部大水量强冷,使铸坯表层温度快冷降低到650±50℃,使铸坯表层组织由γ奥氏体转变为α铁素体;弯曲段垂直部分以下及相邻1-2个扇形段的小水量弱冷、使铸坯表层温度回升到1050±30℃,使铸坯表层组织由α铁素体再次转变为γ奥氏体,从而使铸坯表层组织发生2次相变(双相变),促使铸坯表层晶界内(ti\nb)等碳氮化合物的弥散析出,控制显微组织并减小铸坯横裂敏感性;同时可抑制膜状铁素体沿奥氏体界生成,转而在奥氏体晶里内生成,避免穿晶塑性断裂,铸坯塑性极大增强,从而细化铸坯表层晶粒,控制铸坯裂纹的发生与扩展。

2、轻压下双偏析控制工艺,具体包括以下2个内容:

对于中心偏析主要是控制钢水的宏观流动,轻压下位置要适当靠前,凝固固相率fs=0.4~0.8之间,且压下量不能太大,压下量4~6mm;

枝晶偏析主要是溶质的再分配,轻压下位置要适当靠后,凝固固相率fs=0.65~0.95之间,且压下量要大,压下量6~10mm。

通过中心偏析-枝晶偏析的双偏析控制工艺,有效控制连铸板坯的中心偏析和枝晶偏析缺陷缺陷,从而有效控制工模具钢热轧板的带状组织缺陷,保证组织和性能的均匀性。

3、结晶器内外弧双精度控制工艺,具体包括以下3个内容:

结晶器与弯曲段对弧要求内外弧双面同时对弧,使结晶器间与弯曲段的对弧公差在0~0.3mm之间;

结晶器与弯曲段的铅垂度要求内外弧双面同时测量,使内外弧垂直区段首辊与末辊间的铅垂点偏差a≤0.5mm;

结晶器铜板平面度误差要求内外弧双面同时测量(中间1点,左右各2点,共5点测量),使结晶器内外弧铜板平面度误差≤0.2mm。

通过结晶器内外弧的双精度控制工艺,可有效减小铸坯初生坯壳在流线中受到的机械应力,使铸坯所受的机械应变小于铸坯的塑性极限,从而避免铸坯裂纹的发生与扩展。

上述生产制造工艺主要是针对生产难度较大的工模具钢连铸板坯;采用该生产制造工艺,实现了铸坯组织的控制及质量的提升,质量合格率大幅提升。实施过程简便易行,效果十分显著。

本发明方法经4台连铸机上实施,原来长期存在的工模具钢难以批量、经济、稳定生产的难题彻底得到解决,工模具钢产能由2000吨/年提升到20万吨/年,提高100倍,此外,本发明的连铸初生坯壳晶粒大小的控制、相变的控制、枝晶偏析和中心偏析的控制方法,完全可以借鉴应用到其它高碳、高强、精冲等其它品种钢的生产上,扩展钢种生产范围。

实施例1,工模具钢生产时采用表层组织双相变冷却工艺,结晶器及弯曲直段以上强冷到650±50℃,弯曲直段以下及二冷区上部弱冷,回温到1050±30℃,得到的试样截面金相组织形貌的对比如图2。a试样是常规工艺,截面的金相组织形貌为典型的魏氏组织,表面存在膜状先共析铁素体,从而造成其塑性的恶化。b试样采用表层组织双相变冷却工艺,截面的金相组织由块状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其晶粒细小,组织均匀,塑性好。

实施例2,工模具钢生产时采用轻压下双偏析控制工艺,中心偏析控制轻压下位置要适当靠前,凝固固相率fs=0.4~0.8之间,压下量4~6mm;枝晶偏析控制轻压下位置要适当靠后,凝固固相率fs=0.65~0.95之间,压下量6~10mm。得到的试样截面金相组织形貌的对比如图3。a试样是常规工艺,偏析严重;b试样是轻压下双偏析控制工艺,偏析倾轻微。

实施例3,工模具钢生产时采用结晶器内外弧双精度控制工艺,结晶器与弯曲段对弧<0.3mm、结晶器与弯曲段的铅垂度测量a<0.5mm、结晶器铜板平面度测量<0.2mm,都采用内外弧双面测量控制。可有效减小铸坯初生坯壳在流线中受到的机械应力,使铸坯所受的机械应变小于铸坯的塑性极限,从而避免铸坯裂纹的发生与扩展。图4是铸机精度改进前后铸坯角部裂纹对比图。a试样是常规工艺,裂纹严重;b试样结晶器内外弧双精度控制,没有裂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