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催化性能多面体状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06062发布日期:2018-07-24 21:1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催化性能多面体状结构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钯合金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合金材料,同时具有高的催化性能、良好的多面体形貌和强的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气敏、电化学、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在过去几十年,关于金-钯合金合成的报道有很多,包括湿化学还原法、水热法、电化学法等,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金-钯合金。其中湿化学还原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制备的金-钯合金尺寸形貌可控性好等优点,是制备金-钯合金常用的方法。

金-钯合金的性能和其形貌、尺寸、结晶度密切相关,在不同形貌的金-钯合金中,多面体状结构具有大的表面积,电子传输容易,展示出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催化特性,引起了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在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制备过程中,通常会用到有毒试剂,易造成环境污染,无法实现使用无毒无害试剂制备金-钯合金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方法,制备过程中使用无毒试剂,可以简单、低廉、环保的制备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适合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面体状结构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验方案实现:

一种多面体状结构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氯金酸溶解到超纯水中得到3.0ml氯金酸溶液;

b.将0.05ml乙酸铜水溶液,3.0ml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乙二醇溶液和1.0ml氯钯酸水溶液依次加入到步骤a所得氯金酸水溶液中,搅拌10分钟;

c.待步骤b中溶液充分混合后,迅速加入0.10ml新鲜制备的抗坏血酸溶液,轻轻摇动该溶液10分钟;

d.将步骤c所得混合溶液置于15℃恒温箱中反应12小时;

e.反应完毕后,得到产物经离心分离,并用超纯水洗涤5次,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60℃干燥15h得到多面体状金-钯合金纳米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a中的氯金酸溶液的浓度为1.0mmol·l-1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b中乙酸铜水溶液的浓度为1.0moll-1,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乙二醇溶液的浓度为0.10mol·l-1,氯钯酸的水溶液的浓度1.0mmol·l-1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c中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0.1mol·l-1

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有毒试剂,对环境友好。制备的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具有大的表面积,在电化学催化、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和表面元素分析图(eds)。

附图2为本发明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xr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制备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方法,本实例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实施,给出具体的实施方式:称取0.01mg乙酸铜,将其溶解到50μl超纯水中,得到浓度为1.0mmol·l-1的乙酸铜水溶液;称取87mg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将其溶解到2.5ml乙二醇中,得到浓度为0.1moll-1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乙二醇溶液;称取4.45mg氯化钯,将其溶解到1.0ml浓盐酸中,得到浓度为1.0mmol·l-1的氯钯酸水溶液;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依次加入到1.0mmol·l-1的氯金酸溶液中,搅拌10分钟。然后,迅速加入0.10ml新鲜制备的抗坏血酸溶液,轻轻摇动该溶液10分钟;所得混合溶液置于15℃恒温箱中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得到的产物经离心分离,用超纯水洗涤5次后,放入干燥箱中在60°c干燥12h。

将所制得的样品进行sem、eds与xrd分析,结果参见附图。

sem分析:用quantafeg250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锌的形貌。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制备的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由多面体金-钯纳米颗粒组成,纳米颗粒的直径约为80-100nm。

xrd分析:xrd分析在d8推进衍射仪上进行,使用cuka衍射。从附图2的x衍射图谱可以知道,产物的xrd图谱和金、钯的标准图谱比较,发现峰的位置均发生了偏移并且没有其他杂质峰出现,证明通过该方法成功制备了纯相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化学还原法合成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的方法,属于无机化学和材料合成技术领域。首先将氯金酸溶于超纯水,向溶液中依次加入乙酸铜溶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氯钯酸溶液;混合均匀后,迅速加入新鲜制备的抗坏血酸溶液,并置于15℃恒温箱中反应12小时获得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多面体状的金‑钯合金纳米材料尺寸均一,其结构由多面体的纳米颗粒组成。本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有毒试剂,对环境友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葛慎光;孙晓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5.03
技术公布日:2018.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