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蚀结构用钢短流程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3336发布日期:2018-11-14 03:3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蚀结构用钢短流程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耐蚀钢生产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蚀结构用钢短流程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以h型钢为代表的机构用钢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好、牢固、节约能源和环保,广泛用于工业、建筑、桥梁、石油钻井平台等方面。但是在酸雨严重以及海洋等腐蚀严重的区域,为了延长结构钢使用寿命必须进行表面防腐处理,常用的防腐处理方法主要有:涂层防腐、镀层防腐、自身防腐、阴极保护等。

目前,我国钢材防腐处理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涂层防腐而言,其涂层的耐久性较差,经过一定时间就需要进行维修;(2)对于镀层防腐来说,镀层材料为有色金属,虽然解决了耐久性差的问题但价格较为昂贵,不经济;(3)对于自身防腐来说,以耐大气腐蚀钢作为主体,如耐候钢,虽然具有耐锈、抗腐蚀延寿、减薄降耗、省工节能等特点,但其价格较为昂贵,且其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应用;(4)利用阴极保护来达到防腐目的的防腐方式,在实现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电能,对于整个系统来说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蚀结构用钢短流程生产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保证耐久性的同时,减少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耐蚀结构用钢短流程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耐蚀钢外壳;

s2、将钢水注入s1制得的耐蚀钢外壳中,待整体凝固后形成复合铸坯;

s3、对s2制得的复合铸坯进行轧制。

所述s1中:将耐蚀钢种原料通过水冷结晶器,使原料凝固成为耐蚀钢外壳。

所述s3中:先对s2制得的复合铸坯进行加热后再进行轧制。

加热后将其放入轧机组进行粗轧、精轧。

所述钢水的原料为普碳钢钢种。

所述耐蚀钢外壳的形状为异形、圆形或方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普通碳钢价格低,但耐腐蚀性不理想;耐蚀钢虽然有良好的耐蚀效果,但造价昂贵。本发明采用普通碳钢与耐腐蚀钢材复合的方式是将碳钢作为基材,耐蚀钢种作为外壳,以达到耐腐蚀的效果,并可减少生产成本。

相对于现有生产方法:先制作芯部,然后在其表面附上一层不锈钢层,而言,本方法先用耐蚀钢制作外壳,然后再浇铸制作芯部,此可以保证耐蚀层的厚度均匀以及使原子扩散加剧,实现牢固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异型耐蚀钢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异型复合铸坯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生产方法生产的耐蚀结构用钢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的耐蚀钢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的复合铸坯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的耐蚀钢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的复合铸坯断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外壳,2为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耐蚀结构用钢短流程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耐蚀钢外壳:先将耐蚀钢种原料通过水冷结晶器,使原料凝固为图1所示的耐蚀钢外壳后,将钢水注入该耐蚀钢外壳中,待铸坯整体凝固后即为图2断面所示的复合铸坯。之后将断面如图2所示复合铸坯进行再加热后将其放入轧机组进行粗轧、精轧生产成为如图3所示的耐蚀结构用钢。钢水的原料可以为普碳钢钢种。

当然,所涉及的复合铸坯外形不局限于图1、图2所示的异型断面。也可为图4、图5所示的圆形断面及图6、图7所示方形断面等其他形状断面。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耐蚀钢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普通的铸造过程通常采用一种材料作为原料进行铸坯。本方法将两种不同原料进行铸坯,并先用耐蚀钢制作外壳,然后再制作芯部,使得复合型钢中耐蚀钢种作为复合型钢的外壳发挥其耐腐蚀的特性。

上面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耐蚀钢生产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蚀结构用钢短流程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耐蚀钢外壳;S2、将钢水注入S1制得的耐蚀钢外壳中,待整体凝固后形成复合铸坯;S3、对S2制得的复合铸坯进行轧制。普通碳钢价格低,但耐腐蚀性不理想;耐蚀钢虽然有良好的耐蚀效果,但造价昂贵。本发明采用普通碳钢与耐腐蚀钢材复合的方式是将碳钢作为基材,耐蚀钢种作为外壳,以达到耐腐蚀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王荣军;张鹏翀;马立峰;杜晓钟;杨晶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原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5.04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