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多孔纳米铜结构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25004发布日期:2018-08-21 18:0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薄膜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多孔纳米铜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反reo3结构、低分解温度的氮化亚铜(cu3n)半导体材料,在光信息存储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具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最近,该材料被报道亦可用于自旋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磁隧道结等领域,因而该体系在国际上广受关注。

cu3n稳定性很差,分解温度在100-470℃之间,cu3n半导体薄膜在电子束或激光束短时间曝光后,由于热效应会迅速局域分解,会留下一条金属线或者形成一系列金属点,正是热稳定性差为其带来了许多新颖的、非常有价值的应用,主要是在硬电子学、微纳图形化结构制作、光信息存储等领域。

采用电子束或激光束曝光分解后的金属铜容易被氧化,因此目前关于分解产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物的成分是否金属铜上,对于分解产物更深入更细节的研究还为之甚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保证分解产物是金属铜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制备多孔纳米铜结构的方法。多孔纳米铜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材料,好的基底材料可用于单个分子拉曼信号探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用于沉积样品的si衬底依次用洗洁精、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分钟,待用;

步骤2.将清洗好的si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的样品台上,其中第一个样品台为空,其他三个样品台放置si衬底;并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四个样品台与铜靶表面均设置在真空腔内,且样品台与铜靶表面平行并且相距55mm-60mm;

步骤3.关腔门,抽真空;当真空腔内本底真空气压低于6×10-6mbar时,向真空腔内通入流速为20-40sccm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包括氮气和氩气,且氮气和氩气的流量比为20:1-5:1;调节插板阀的开度,从而调节真空腔内的工作气压,使得工作气压保持在0.8-1.2pa;

步骤4.打开射频源,预热5-10分钟,开启射频,增加射频功率至预溅射功率,预溅射功率为50-150w;观察真空腔内是否起辉;若起辉,则跳转到步骤5,若没有起辉,则继续增加预溅射功率,若预溅射功率为150w扔没起辉,则增加氩气含量,直至起辉,然后跳转至步骤5;

步骤5.调节混合气体的比例,将氩气的流量将为0,同时增加氮气流量,保持中流量不变;预溅射镀膜30min,从而稳定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同时清洗铜靶表面;

步骤6.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二个样品台,溅射镀膜5-30min后;然后再旋转样品台,直至第三个样品台与第四个样品台都完成溅射镀膜;

步骤7.再次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降低射频功率,关闭射频加载并停止通入氮气;2-3分钟后关闭射频源电源;开腔,将三个样品台上的cu3n薄膜样品取出;

步骤8.将cu3n薄膜样品放入sem样品室,抽真空,选择电子束曝光模式,调节电子束聚焦,使电子束束斑控制在200nm-1000nm,对cu3n薄膜选定区域进行电子束曝光;

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为10kev-15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为15min-35分钟;

步骤9.曝光结束后,启用sem扫描模式,对曝光区进行sem成像,观测曝光后形貌;若形貌不是预期的多孔纳米铜结构,则重复步骤8,并调节步骤8中的曝光参数,即调整电子束束斑大小、电子束曝光的能量和时间,直至曝光后形貌为预期多孔纳米铜结构。

所述的铜靶中铜含量大于等于99.99%。

所述的氮气和氩气的纯度均大于等于99.99%。

所述的预溅射过程中,第一个样品台与铜靶之间不设置挡板。

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优选为5kev-15kev,最佳为10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优选为15min-35分钟,最佳为30分钟。

所述的溅射镀膜时间优选为15-20min。

所述的将清洗好的si衬底先放置于cvd中,通甲烷,高温沉积石墨烯,然后再将沉积有石墨烯的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的样品台上。

本发明通过磁控溅射在si衬底上制备了cu3n薄膜,利用sem样品对样品进行电子束曝光,最终形成纳米多孔铜结构。

拉曼实验的结果表明纳米多孔铜结构实现了拉曼增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sers基底材料。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是一种制备多孔纳米铜结构的方法,避免了cu3n薄膜分解后铜产物的氧化,通过sem扫描和曝光模式的切换,能实时调节曝光参数,更有效地形成预期纳米多孔铜结构,纳米多孔铜结构具有纳米级的粗糙表面,具有产生“热点”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经不同尺寸电子束斑曝光,曝光后cu3n薄膜的sem图,曝光时间3min。

图2cu3n薄膜曝光后形成的多孔纳米铜结构,曝光时间30min。

图3表面增强raman散射光谱及对应位置的sem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步骤1.将用于沉积样品的si衬底依次用洗洁精、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分钟,待用;

步骤2.将清洗好的si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的样品台上,其中第一个样品台为空,其他三个样品台放置si衬底;并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四个样品台与铜靶表面均设置在真空腔内,且样品台与铜靶表面平行并且相距55mm-60mm;

步骤3.关腔门,抽真空;当真空腔内本底真空气压低于6×10-6mbar时,向真空腔内通入流速为20-40sccm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包括氮气和氩气,且氮气和氩气的流量比为20:1-5:1;调节插板阀的开度,从而调节真空腔内的工作气压,使得工作气压保持在0.8-1.2pa;

步骤4.打开射频源,预热5-10分钟,开启射频,增加射频功率至预溅射功率,预溅射功率为50-150w;观察真空腔内是否起辉;若起辉,则跳转到步骤5,若没有起辉,则继续增加预溅射功率,若预溅射功率为150w扔没起辉,则增加氩气含量,直至起辉,然后跳转至步骤5;

步骤5.调节混合气体的比例,将氩气的流量将为0,同时增加氮气流量,保持中流量不变;预溅射镀膜30min,从而稳定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同时清洗铜靶表面;

步骤6.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二个样品台,溅射镀膜5-30min后;然后再旋转样品台,直至第三个样品台与第四个样品台都完成溅射镀膜;

步骤7.再次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降低射频功率,关闭射频加载并停止通入氮气;2-3分钟后关闭射频源电源;开腔,将三个样品台上的cu3n薄膜样品取出;

步骤8.将cu3n薄膜样品放入sem样品室,抽真空,选择电子束曝光模式,调节电子束聚焦,使电子束束斑控制在200nm-1000nm,对cu3n薄膜选定区域进行电子束曝光;

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为10kev-15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为15min-35分钟;

步骤9.曝光结束后,启用sem扫描模式,对曝光区进行sem成像,观测曝光后形貌;若形貌不是预期的多孔纳米铜结构,则重复步骤8,并调节步骤8中的曝光参数,即调整电子束束斑大小、电子束曝光的能量和时间,直至曝光后形貌为预期多孔纳米铜结构。

所述的铜靶中铜含量大于等于99.99%。

所述的氮气和氩气的纯度均大于等于99.99%。

所述的预溅射过程中,第一个样品台与铜靶之间不设置挡板。

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优选为5kev-15kev,最佳为10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优选为15min-35分钟,最佳为30分钟。

所述的溅射镀膜时间优选为15-20min。

所述的将清洗好的si衬底先放置于cvd中,通甲烷,高温沉积石墨烯,然后再将沉积有石墨烯的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的样品台上。

如图1所示,在电子束曝光的作用下,cu3n薄膜改变分解成cu和n2,改变电子束斑大小,可改变曝光区域的尺寸。

如图2所示,经过30min时间的曝光,cu3n薄膜在曝光区域形成了纳米多孔铜结构。

如图3所示,纳米多孔铜结构实现了拉曼增强的效果。

实施例1

本发明通过磁控溅射在si衬底上制备了cu3n薄膜,利用sem对样品进行电子束曝光,最终形成纳米多孔铜结构,从而完成sers基底的制备。首先将用于沉积样品的衬底依次用洗洁精、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分钟,然后将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设备样品架上,样品架与靶表面平行并且相距55mm,当真空腔内本底气压低于6×10-6mbar时,向真空腔内通入流速为40sccm的混合气体,且混合气体氮气和氩气的流量比为20:1;打开射频源,预热5分钟,开启射频,增加射频功率至预溅射功率,预溅射功率为50w直至起辉,调节混合气体的比例,将氩气的流量将为0,同时增加氮气流量,保持中流量不变;预溅射镀膜30min,从而稳定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同时清洗铜靶表面。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二个样品台,溅射镀膜20min后;然后再旋转样品台,直至第三个样品台与第四个样品台都完成溅射镀膜;再次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降低射频功率,关闭射频加载并停止通入氮气;2~3分钟后关闭射频源电源;开腔,将三个样品台上的cu3n薄膜样品取出;将cu3n薄膜样品放入sem样品室,抽真空,选择电子束曝光模式,调节电子束聚焦,使电子束束斑控制在200nm,对cu3n薄膜选定区域进行电子束曝光;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为5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为15min。曝光结束后,启用sem扫描模式,对曝光区进行sem成像,观测曝光后形貌,若形貌不是预期的多孔纳米铜结构,则调整电子束束斑大小、电子束曝光的能量和时间,直至曝光后形貌为预期多孔纳米铜结构。

实施例2

本发明通过磁控溅射在si衬底上制备了cu3n薄膜,利用sem对样品进行电子束曝光,最终形成纳米多孔铜结构,从而完成sers基底的制备。首先将用于沉积样品的衬底依次用洗洁精、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分钟,然后将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设备样品架上,样品架与靶表面平行并且相距55mm,当真空腔内本底气压低于6×10-6mbar时,向真空腔内通入流速为30sccm的混合气体,且混合气体氮气和氩气的流量比为10:1;打开射频源,预热10分钟,开启射频,增加射频功率至预溅射功率,预溅射功率为150w直至起辉,调节混合气体的比例,将氩气的流量将为0,同时增加氮气流量,保持中流量不变;预溅射镀膜30min,从而稳定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同时清洗铜靶表面。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二个样品台,溅射镀膜5min后;然后再旋转样品台,直至第三个样品台与第四个样品台都完成溅射镀膜;再次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降低射频功率,关闭射频加载并停止通入氮气;2~3分钟后关闭射频源电源;开腔,将三个样品台上的cu3n薄膜样品取出;将cu3n薄膜样品放入sem样品室,抽真空,选择电子束曝光模式,调节电子束聚焦,使电子束束斑控制在600nm,对cu3n薄膜选定区域进行电子束曝光;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为10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为30min。曝光结束后,启用sem扫描模式,对曝光区进行sem成像,观测曝光后形貌,若形貌不是预期的多孔纳米铜结构,则调整电子束束斑大小、电子束曝光的能量和时间,直至曝光后形貌为预期多孔纳米铜结构。

实施例3

本发明通过磁控溅射在si衬底上制备了cu3n薄膜,利用sem对样品进行电子束曝光,最终形成纳米多孔铜结构,从而完成sers基底的制备。首先将用于沉积样品的衬底依次用洗洁精、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分钟,然后将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设备样品架上,样品架与靶表面平行并且相距55mm,当真空腔内本底气压低于6×10-6mbar时,向真空腔内通入流速为40sccm的混合气体,且混合气体氮气和氩气的流量比为5:1;打开射频源,预热8分钟,开启射频,增加射频功率至预溅射功率,预溅射功率为100w直至起辉,调节混合气体的比例,将氩气的流量将为0,同时增加氮气流量,保持中流量不变;预溅射镀膜30min,从而稳定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同时清洗铜靶表面。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二个样品台,溅射镀膜30min后;然后再旋转样品台,直至第三个样品台与第四个样品台都完成溅射镀膜;再次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降低射频功率,关闭射频加载并停止通入氮气;2~3分钟后关闭射频源电源;开腔,将三个样品台上的cu3n薄膜样品取出;将cu3n薄膜样品放入sem样品室,抽真空,选择电子束曝光模式,调节电子束聚焦,使电子束束斑控制在1000nm,对cu3n薄膜选定区域进行电子束曝光;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为15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为35min。曝光结束后,启用sem扫描模式,对曝光区进行sem成像,观测曝光后形貌,若形貌不是预期的多孔纳米铜结构,则调整电子束束斑大小、电子束曝光的能量和时间,直至曝光后形貌为预期多孔纳米铜结构。

实施例4

本发明通过cvd在si衬底上制备石墨烯,通过磁控溅射在石墨烯衬底上制备了cu3n薄膜,利用sem对样品进行电子束曝光,最终形成纳米多孔铜结构,从而完成sers基底的制备。首先将用于沉积样品的衬底依次用洗洁精、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分钟,然后将衬底置于cvd中,通甲烷,高温沉积石墨烯。之后将沉积有石墨烯的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设备样品架上,样品架与靶表面平行并且相距55mm,当真空腔内本底气压低于6×10-6mbar时,向真空腔内通入流速为40sccm的混合气体,且混合气体氮气和氩气的流量比为20:1;打开射频源,预热5分钟,开启射频,增加射频功率至预溅射功率,预溅射功率为50w直至起辉,调节混合气体的比例,将氩气的流量将为0,同时增加氮气流量,保持中流量不变;预溅射镀膜30min,从而稳定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同时清洗铜靶表面。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二个样品台,溅射镀膜20min后;然后再旋转样品台,直至第三个样品台与第四个样品台都完成溅射镀膜;再次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降低射频功率,关闭射频加载并停止通入氮气;2~3分钟后关闭射频源电源;开腔,将三个样品台上的cu3n薄膜样品取出;将cu3n薄膜样品放入sem样品室,抽真空,选择电子束曝光模式,调节电子束聚焦,使电子束束斑控制在200nm,对cu3n薄膜选定区域进行电子束曝光;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为5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为15min。曝光结束后,启用sem扫描模式,对曝光区进行sem成像,观测曝光后形貌,若形貌不是预期的多孔纳米铜结构,则调整电子束束斑大小、电子束曝光的能量和时间,直至曝光后形貌为预期多孔纳米铜结构。

实施例5

本发明通过cvd在si衬底上制备石墨烯,通过磁控溅射在石墨烯衬底上制备了cu3n薄膜,利用sem对样品进行电子束曝光,最终形成纳米多孔铜结构,从而完成sers基底的制备。首先将用于沉积样品的衬底依次用洗洁精、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分钟,然后将衬底置于cvd中,通甲烷,高温沉积石墨烯。之后将沉积有石墨烯的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设备样品架上,样品架与靶表面平行并且相距55mm,当真空腔内本底气压低于6×10-6mbar时,向真空腔内通入流速为30sccm的混合气体,且混合气体氮气和氩气的流量比为10:1;打开射频源,预热10分钟,开启射频,增加射频功率至预溅射功率,预溅射功率为150w直至起辉,调节混合气体的比例,将氩气的流量将为0,同时增加氮气流量,保持中流量不变;预溅射镀膜30min,从而稳定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同时清洗铜靶表面。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二个样品台,溅射镀膜5min后;然后再旋转样品台,直至第三个样品台与第四个样品台都完成溅射镀膜;再次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降低射频功率,关闭射频加载并停止通入氮气;2~3分钟后关闭射频源电源;开腔,将三个样品台上的cu3n薄膜样品取出;将cu3n薄膜样品放入sem样品室,抽真空,选择电子束曝光模式,调节电子束聚焦,使电子束束斑控制在600nm,对cu3n薄膜选定区域进行电子束曝光;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为10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为30min。曝光结束后,启用sem扫描模式,对曝光区进行sem成像,观测曝光后形貌,若形貌不是预期的多孔纳米铜结构,则调整电子束束斑大小、电子束曝光的能量和时间,直至曝光后形貌为预期多孔纳米铜结构。

实施例6

本发明通过cvd在si衬底上制备石墨烯,通过磁控溅射在石墨烯衬底上制备了cu3n薄膜,利用sem对样品进行电子束曝光,最终形成纳米多孔铜结构,从而完成sers基底的制备。首先将用于沉积样品的衬底依次用洗洁精、丙酮、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分钟,然后将衬底置于cvd中,通甲烷,高温沉积石墨烯。之后将沉积有石墨烯的衬底放置在磁控溅射设备样品架上,样品架与靶表面平行并且相距55mm,当真空腔内本底气压低于6×10-6mbar时,向真空腔内通入流速为40sccm的混合气体,且混合气体氮气和氩气的流量比为5:1;打开射频源,预热8分钟,开启射频,增加射频功率至预溅射功率,预溅射功率为100w直至起辉,调节混合气体的比例,将氩气的流量将为0,同时增加氮气流量,保持中流量不变;预溅射镀膜30min,从而稳定真空腔内等离子体,同时清洗铜靶表面。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二个样品台,溅射镀膜30min后;然后再旋转样品台,直至第三个样品台与第四个样品台都完成溅射镀膜;再次旋转样品台,将铜靶当前位置对准第一个样品台,降低射频功率,关闭射频加载并停止通入氮气;2~3分钟后关闭射频源电源;开腔,将三个样品台上的cu3n薄膜样品取出;将cu3n薄膜样品放入sem样品室,抽真空,选择电子束曝光模式,调节电子束聚焦,使电子束束斑控制在1000nm,对cu3n薄膜选定区域进行电子束曝光;所述的电子束曝光的能量为15kev,电子束曝光的时间为35min。曝光结束后,启用sem扫描模式,对曝光区进行sem成像,观测曝光后形貌,若形貌不是预期的多孔纳米铜结构,则调整电子束束斑大小、电子束曝光的能量和时间,直至曝光后形貌为预期多孔纳米铜结构。

如图1所示,在电子束曝光的作用下,cu3n薄膜改变分解成cu和n2,改变电子束斑大小,可改变曝光区域的尺寸。增加曝光时间至30min,cu3n薄膜在曝光区域形成了纳米多孔铜结构,如图2所示。纳米多孔铜结构实现了拉曼增强的效果,如图3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