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R50-6系列钢种的控氮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7884发布日期:2018-10-23 23:4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ER50-6系列钢种的控氮工艺。
背景技术
:氮对金属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金属材料的发展和用户对加工性能质量要求的日益苛刻,需要进一步降低钢中的氮含量,保证产品质量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脱氮的主要任务应在转炉冶炼过程中,以后的出钢过程,精炼过程,连铸过程则主要是如何防止或减少增氮(吸氮)。ER50-6系列钢种主要用途为拉拔焊丝,在现有技术的炼钢工序中,主要采用低钙硅铁、低碳锰铁进行脱氧合金化,在转炉工序出钢时,将硅、锰成分控制在0.05%~0.1%,合金加入量在32kg/t左右,脱氧程度高,导致钢水氧含量较低,容易造成钢水增氮(吸氮)。为了防止出钢过程中吸氮,需要保证在出钢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内,钢水内含有较高含量的自由氧,而对于需要加合金的钢种,可利用加入合金中的碳生成的CO去氮或抑制吸氮。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钢种在出钢过程中的吸氮问题,本发明对于ER50-6系列钢种实行转炉控氮脱氧出钢的方法,在转炉出钢过程中不加入脱氧能力较强的低钙硅铁,控制钢水中的氧含量,保证钢水中有较高含量的自由氧,可有效低防止钢水吸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ER50-6系列钢种的控氮工艺,包括以下技术措施:(1)转炉终点控制:开机、换包:控制钢水中的C含量,C≤0.04%,连浇C≤0.05%;控制钢水中的P含量,钢种ER50-6JQ-A、ER50-6BJQ-A,P≤0.012%进行控制,其它钢种,P≤0.015%;要求转炉倒炉温度≥1660℃;(2)转炉出钢过程不进行调硅,即不加硅铁类合金,保证氩站钢水氧含量>70ppm;(3)精炼钢水到站后要求先进行硅的初次合金化,之后加白灰化渣,避免大量合金滞留渣中脱氧使硫含量急剧降低;(4)化渣结束后要求采用低档位高电流进行升温,避免使用高档位低电流反复升温,以免通电时间长空气电离增氮。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转炉出钢过程中,为防止钢水裸露与空气接触吸收空气中的氮,加入白灰,所述白灰的用量为1.0~1.3kg/t;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的LF精炼过程中,所述白灰用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0-1.3kg/t,要求分批加入,避免加入过量的白灰使钢液温度降低,造成钢包渣太厚不易融化,需要加大电极通电时间,这会导致电极电离空气几率的增加,从而增加钢液含氮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的LF精炼过程中,在化渣前期加入0.13kg/t电石渣,石灰结合电石的使用能够脱掉渣面多余的氧使钢包渣保持还原气氛,同时电石渣的加入能够确保LF精炼炉电极良好的埋弧效果,避免吸收氮。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将氩站钢水氧含量控制在100ppm,可有效防止出钢过程钢水吸氮。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的化渣过程中,加入适量化渣剂,保证渣铁的流动性。本发明所述的控氮工艺完成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冶炼,即可实现ER50-6系列钢种的生产。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的在钢铁冶炼的出钢过程,精炼过程过程中,使钢中自由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减少钢水暴露时间,有效防止了钢水吸氮的问题,减少了合金的加入量,降低了冶炼中的铁损耗量,实现了ER50-6系列钢种的低成本稳定化的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某炼钢厂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进行ER50-6系列钢种的冶炼,钢包中钢水重量为150t,精炼化渣过程中白灰原基础用量为800~1000kg,ER50-6系列钢种的成分设计如下表:成分CSiMnPS标准0.060~0.1000.80~1.001.40~1.600.025≤0.025放行0.060~0.0900.82~0.981.42~1.580.0230.008~0.018内控0.070~0.0900.85~0.951.45~1.550.0200.008~0.016目标0.0800.901.500.0150.010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1)转炉终点控制参数为:开机、换包:控制钢水中的C含量,C≤0.04%,连浇C≤0.05%;控制钢水中的P含量,钢种ER50-6JQ-A、ER50-6BJQ-A,P≤0.012%进行控制,其它钢种,P≤0.015%;要求转炉倒炉温度≥1660℃;(2)转炉出钢过程不进行调硅,即不加硅铁类合金,控制氩站钢水氧含量为80ppm;(3)精炼钢水到站后要求先进行硅的初次合金化,之后加白灰化渣,避免大量合金滞留渣中脱氧使硫含量急剧降低;(4)化渣结束后要求采用低档位高电流进行升温,避免使用高档位低电流反复升温,以免通电时间长空气电离增氮。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转炉出钢过程中,为防止钢水裸露与空气接触吸收空气中的氮,加入白灰,所述白灰的用量为150kg;所述步骤(3)的LF精炼过程中,所述白灰用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50kg,要求分批加入,避免加入过量的白灰使钢液温度降低,造成钢包渣太厚不易融化,需要加大电极通电时间,这会导致电极电离空气几率的增加,从而增加钢液含氮量。所述步骤(3)还包括:在LF精炼过程中,在化渣前期加入19.5kg电石渣,石灰结合电石的使用能够脱掉渣面多余的氧使钢包渣保持还原气氛,同时电石渣的加入能够确保LF精炼炉电极良好的埋弧效果,避免吸收氮。所述步骤(3)的化渣过程中,加入适量化渣剂,保证渣铁的流动性。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1)转炉终点控制参数为:开机、换包:控制钢水中的C含量,C≤0.04%,连浇C≤0.05%;控制钢水中的P含量,钢种ER50-6JQ-A、ER50-6BJQ-A,P≤0.012%进行控制,其它钢种,P≤0.015%;要求转炉倒炉温度≥1660℃;(2)转炉出钢过程不进行调硅,即不加硅铁类合金,控制氩站钢水氧含量为100ppm;(3)精炼钢水到站后要求先进行硅的初次合金化,之后加白灰化渣,避免大量合金滞留渣中脱氧使硫含量急剧降低;(4)化渣结束后要求采用低档位高电流进行升温,避免使用高档位低电流反复升温,以免通电时间长空气电离增氮。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转炉出钢过程中,为防止钢水裸露与空气接触吸收空气中的氮,加入白灰,所述白灰的用量为195kg;所述步骤(3)的LF精炼过程中,所述白灰用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95kg,要求分批加入,避免加入过量的白灰使钢液温度降低,造成钢包渣太厚不易融化,需要加大电极通电时间,这会导致电极电离空气几率的增加,从而增加钢液含氮量。所述步骤(3)还包括:在LF精炼过程中,在化渣前期加入19.5kg电石渣,石灰结合电石的使用能够脱掉渣面多余的氧使钢包渣保持还原气氛,同时电石渣的加入能够确保LF精炼炉电极良好的埋弧效果,避免吸收氮。所述步骤(3)的化渣过程中,加入适量化渣剂,保证渣铁的流动性。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