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屏磨角偏差的控制方法及其ITO玻璃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2038发布日期:2019-01-05 10:02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屏磨角偏差的控制方法及其ITO玻璃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lcd液晶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磨角偏差的控制方法及其ito玻璃结构。



背景技术:

lcd液晶显示屏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数据显示画面终端,液晶显示屏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车载和机载显示设备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技术越来越成熟。然而,液晶显示屏的制作过程复杂,其制造工艺仍然存在着不少缺点和一些难以克服的控制难点。

液晶显示屏的制程分为前制程和后制程,前制程主要包括图形制作、定向层摩擦、框胶印刷、喷粉和贴合对位等工序,后工序主要包括切割、灌晶、检测等工序。在后制程的磨边工序,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人工磨边,将玻璃需要磨边的方向对着旋转的砂轮面,玻璃接触砂轮力度不同,磨的深浅就不同,如要将磨边的精度提高是很难做到的,磨边的尺寸也不好控制,玻璃外形结构就达不到要求,这样磨边的尺寸就不会标准,可能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同时也造成客户端装机壳时困难。这不仅造成生产效率低,产品良率也会降低。原设计玻璃结构如图3所示,玻璃盒四周是边框胶,虚线部份是要磨掉的,原行业标准是不磨到边框胶即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磨角偏差的控制方法及其ito玻璃结构,将液晶显示屏的磨边精度控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磨角偏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在设计图纸上根据产品外形结构设计磨边辅助线;

步骤2、将步骤1中的设计图纸制作成菲林;

步骤3、将步骤2中的菲林图案刻蚀到ito玻璃上;

步骤4、在步骤3中ito玻璃上蚀刻有菲林图案的一面贴合一面玻璃形成玻璃盒,将贴合后的玻璃盒切割成长方形;

步骤5、对步骤4中的长方形玻璃盒进行磨边;

步骤6、参考磨边辅助线检测磨边效果,形成成品玻璃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所述磨边辅助线设有两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所述磨边辅助线为ito线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所述磨边辅助线的粗细为0.05~0.1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条所述磨边辅助线均平行于边框胶的斜边设置,且两条所述磨边辅助线分别位于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条所述磨边辅助线与所述成品玻璃盒斜边的距离均为0.5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将菲林图案刻蚀到ito玻璃上的具体流程为:清洗ito玻璃并干燥-涂光刻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蚀刻-脱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6中所述检测磨边效果的具体方法为:观察磨边辅助线的磨损情况,当所述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外侧的磨边辅助线被完全磨除,且所述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内侧的磨边辅助线完好即为磨边合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ito玻璃结构,包括:

ito玻璃,其为长方形;

边框胶,边框胶,其为楔形结构,所述边框胶贴合于所述ito玻璃的一面上,且所述边框胶的两条长边与所述ito玻璃的长边对应平行;

需磨除玻璃区域,其为所述ito玻璃上与所述边框胶斜边正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

磨边辅助线,其与所述边框胶斜边平行,所述磨边辅助线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磨边辅助线分别位于所述需磨除玻璃区域斜边两侧且与所述需磨除玻璃区域斜边的间隔均为0.5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磨边辅助线为粗细为0.05~0.1mm的ito线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屏磨角偏差的控制方法,是在液晶显示屏的磨边区域设置辅助线:第一,磨边时可通过辅助线来确定磨边是否达标;第二,本方法适用于所有需要磨直线边的磨边产品;第三,本发明与传统设计方案产品不会存在外观差异;第四,本发明也不会使产品产生异常不良;第五,本方法可以提高液晶显示屏的磨边精度,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磨角偏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屏ito玻璃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液晶显示屏ito玻璃结构示意图。

图中,

1、ito玻璃;2、边框胶;3、需磨除玻璃区域;4、磨边辅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是一种液晶显示屏磨角偏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在设计图纸上根据产品外形结构设计磨边辅助线4;

步骤2、将步骤1中的设计图纸制作成菲林;

步骤3、将步骤2中的菲林图案刻蚀到ito玻璃1上;

步骤4、在步骤3中ito玻璃1上蚀刻有菲林图案的一面贴合一面玻璃形成玻璃盒,将贴合后的玻璃盒切割成长方形;

步骤5、对步骤4中的长方形玻璃盒进行磨边;

步骤6、参考磨边辅助线4检测磨边效果,形成成品玻璃盒。

进一步的,步骤1中磨边辅助线4设有两条。

进一步的,步骤1中磨边辅助线4为ito线条。

进一步的,步骤1中磨边辅助线4的粗细为0.05~0.1mm。

进一步的,两条磨边辅助线4均平行于边框胶2的斜边设置,且两条磨边辅助线4分别位于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的两侧。

进一步的,两条磨边辅助线4与成品玻璃盒斜边的距离均为0.5mm。

由于制作lcd显示屏时需要将ito玻璃不需要的角落磨掉,因此在lcd的后工艺中需要进行磨边处理。为了能够按照标准对ito玻璃1进行磨边,因此在ito玻璃1的磨边区域处设计磨边辅助线4。在实际工况中,需要根据实际所需产品的外形结构来设计磨边辅助线。按照两条磨边辅助线4分别位于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的两侧且与成品玻璃盒斜边的距离均为0.5mm的尺寸要求来设计磨边辅助线4。由于磨边辅助线4设于ito玻璃1上,因此为了不对产品产生影响,因此也将磨边辅助线4设计为ito线条,同时为了不使磨边辅助线4对磨边的尺寸产生影响,因此将其粗细设置为0.05~0.1mm之间,若将其粗细设置较大,则会对磨边尺寸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最终成品玻璃盒的尺寸偏大或偏小。

进一步的,步骤3中将菲林图案刻蚀到ito玻璃1上的具体流程为:清洗ito玻璃1并干燥-涂光刻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蚀刻-脱模。

首先,利用化学及物理的方法将ito玻璃表面的杂质、油污洗净,然后把水除去并干燥,保证下道工序的加工质量。之后再干燥的ito玻璃的一个表面上均匀涂一层光刻胶,对涂好胶的玻璃进行烘干,使胶膜内溶剂充分挥发,使胶膜干燥以增强胶膜与ito玻璃表面的粘附性和胶膜的耐磨性。将预先制作好的菲林置于光刻胶的正上方,用紫外线通过菲林照射在光刻胶表面,使紫外光照射部分的光刻胶发生反应。将经过光照分解的光刻胶层除去,保留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胶层,用使受uv光照射部分的光刻溶于显影液中。由于显影时光刻胶膜发生软化、膨胀、影响胶膜的抗蚀能力,因此显影后必须用适当温度烘焙玻璃以除水分,增强胶膜与玻璃的粘附性,此过程即称为坚膜。坚膜过程完成后用一定配比的酸把玻璃上未受到光刻胶保护的ito膜去掉,而将有光刻胶保护的ito留下来,最终形成所需的图案。最后用高浓度碱液作脱膜液,将玻璃上剩余的光刻胶剥离掉,使ito玻璃上形成与菲林图形完全一致的ito图形。

进一步的,步骤6中检测磨边效果的具体方法为:观察磨边辅助线4的磨损情况,当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外侧的磨边辅助线4被完全磨除,且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内侧的磨边辅助线4完好即为磨边合格。

由于磨边辅助线4是分别设于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的两侧,因此用磨边辅助线4的磨损情况来判断产品的磨边效果。在磨边工艺中,当两条磨边辅助线4都留在ito玻璃1上没有被磨掉,则说明最终成品玻璃盒的尺寸偏大,未磨掉整个需要被出去的角,因此磨边不合格;当两条磨边辅助线4都被磨掉,ito玻璃1上不存在磨边辅助线4时,则说明最终成品玻璃盒的尺寸偏小,即磨除的部分过多。因此只有当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外侧的磨边辅助线4被完全磨除,且最终成品玻璃盒斜边内侧的磨边辅助线4完好时磨边才为合格。最终成品玻璃盒的尺寸才为达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是一种液晶显示屏的ito玻璃结构,包括:

ito玻璃1,其为长方形;

边框胶2,其为楔形结构,边框胶2贴合于ito玻璃1的一面上,且边框胶2的两条长边与ito玻璃1的长边对应平行;

需磨除玻璃区域3,其为ito玻璃1上与边框胶2斜边正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

磨边辅助线4,其与边框胶2斜边平行,磨边辅助线4设有两条,两条磨边辅助线4分别位于需磨除玻璃区域3斜边两侧且与需磨除玻璃区域3斜边的间隔均为0.5mm。

进一步的,磨边辅助线4为粗细为0.05~0.1mm的ito线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