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9238发布日期:2018-12-28 20:4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5mnvb合金结构钢,属于低碳合金结构钢,主要应用于汽车上的连杆螺栓、半轴螺栓等部件。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及汽车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制造厂产品的安全系数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说结构的稳定性及驾驶操作性,迫使钢板制造厂对钢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钢板只要满足gb/t3077性能指标即合格,但是,随着市场对15mnvb合金结构钢板的需求越来越大,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已将性能指标提高,特别是抗拉强度提高近20mpa,同时对钢板的内部质量要求严格,迫使钢板生产企业亟需对现有工序进行优化,才能满足设计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所述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14~0.18%,si:0.20~0.37%,mn:1.10~1.30%,p≤0.020%,s≤0.010%,v:0.07~0.12%,b:0.0005~0.003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钢板厚度为10~20mm。

本发明所述钢板屈服强度rel:330-440mpa,抗拉强度rm:470-580mpa,延伸率≥2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加热、轧制和热处理工序;所述炼钢工序,lf炉精炼总时间45~55min,vd炉真空保持时间15~25min;所述轧制工序,一阶段开轧温度1050~1100℃,终轧温度850~870℃;所述热处理工序,回火温度200~300℃。

本发明所述炼钢工序,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炉真空处理,白渣保持时间30~40min,lf炉精炼总时间45~55min,vd炉真空保持时间15~25min。

本发明所述轧制工序,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一阶段开轧温度1050~1100℃,晒钢厚度为h+50mm,所述h为成品钢板厚度,终轧温度850~870℃。

本发明所述热处理工序,采用回火工艺,回火温度200~300℃,保温时间2.0~2.5min/mm,即可得到所述的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

本发明所述连铸工序,连铸中间包过热度控制为15~30℃,连铸下线堆垛缓冷20~24h,得到连铸坯。

本发明所述加热工序,连铸坯最高加热温度1260℃,均热段温度1230~1250℃,总加热时间10~13min/cm,确保钢坯烧透,温度均匀。

本发明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产品标准参考gb/t3077-2015;产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参考gb/t228.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厚度为10~20mm,钢板屈服强度rel:330-440mpa,抗拉强度rm:470-580mpa,延伸率≥23%。2、本发明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具有成分分布均匀、强度适中的特点,完全满足工程应用要求,适合于连杆螺栓、汽缸盖螺栓、半轴螺栓等结构件的使用。3、本发明方法通过对炼钢精炼及真空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了钢板内部质量优良,同时通过轧钢两阶段轧制控制及后续回火工序控制,得到了性能优异的合金结构用15mnvb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厚度为1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14%,si:0.20%,mn:1.30%,p:0.010%,s:0.005%,v:0.078%,b:0.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加热、轧制和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炼钢工序: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炉真空处理,白渣保持时间30min,lf炉精炼总时间45min,vd炉真空保持时间15min;

(2)连铸工序:连铸中间包过热度控制为15℃,连铸下线堆垛缓冷20h,得到连铸坯;

(3)加热工序:连铸坯最高加热温度1260℃,均热段温度1230℃,总加热时间10min/cm,确保钢坯烧透,温度均匀;

(4)轧制工序:两阶段控制轧制,一阶段开轧温度1050℃,晒钢厚度为60mm,终轧温度850℃;

(5)热处理工序:采用回火工艺,回火温度200℃,保温时间2.0min/mm,即可得到所述的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力学性能见表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厚度为13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18%,si:0.37%,mn:1.10%,p:0.008%,s:0.005%,v:0.07%,b:0.003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加热、轧制和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炼钢工序: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炉真空处理,白渣保持时间40min,lf炉精炼总时间55min,vd炉真空保持时间25min;

(2)连铸工序:连铸中间包过热度控制为30℃,连铸下线堆垛缓冷24h,得到连铸坯;

(3)加热工序:连铸坯最高加热温度1260℃,均热段温度1250℃,总加热时间13min/cm,确保钢坯烧透,温度均匀;

(4)轧制工序:两阶段控制轧制,一阶段开轧温度1100℃,晒钢厚度为63mm,终轧温度870℃;

(5)热处理工序:采用回火工艺,回火温度300℃,保温时间2.5min/mm,即可得到所述的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力学性能见表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厚度为17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16%,si:0.26%,mn:1.26%,p:0.008%,s:0.006%,v:0.12%,b:0.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加热、轧制和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炼钢工序: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炉真空处理,白渣保持时间35min,lf炉精炼总时间50min,vd炉真空保持时间20min;

(2)连铸工序:连铸中间包过热度控制为20℃,连铸下线堆垛缓冷23h,得到连铸坯;

(3)加热工序:连铸坯最高加热温度1260℃,均热段温度1240℃,总加热时间12min/cm,确保钢坯烧透,温度均匀;

(4)轧制工序:两阶段控制轧制,一阶段开轧温度1070℃,晒钢厚度为67mm,终轧温度860℃;

(5)热处理工序:采用回火工艺,回火温度230℃,保温时间2.3min/mm,即可得到所述的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力学性能见表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厚度为2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15%,si:0.27%,mn:1.28%,p:0.009%,s:0.006%,v:0.080%,b:0.001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加热、轧制和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炼钢工序: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炉真空处理,白渣保持时间38min,lf炉精炼总时间52min,vd炉真空保持时间23min;

(2)连铸工序:连铸中间包过热度控制为25℃,连铸下线堆垛缓冷22h,得到连铸坯;

(3)加热工序:连铸坯最高加热温度1260℃,均热段温度1245℃,总加热时间11min/cm,确保钢坯烧透,温度均匀;

(4)轧制工序:两阶段控制轧制,一阶段开轧温度1060℃,晒钢厚度为70mm、所述h为成品钢板厚度,终轧温度865℃;

(5)热处理工序:采用回火工艺,回火温度280℃,保温时间2.4min/mm,即可得到所述的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力学性能见表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厚度为15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17%,si:0.25%,mn:1.20%,p:0.020%,s:0.010%,v:0.088%,b:0.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加热、轧制和热处理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炼钢工序: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炉真空处理,白渣保持时间32min,lf炉精炼总时间48min,vd炉真空保持时间17min;

(2)连铸工序:连铸中间包过热度控制为20℃,连铸下线堆垛缓冷21h,得到连铸坯;

(3)加热工序:连铸坯最高加热温度1260℃,均热段温度1235℃,总加热时间12min/cm,确保钢坯烧透,温度均匀;

(4)轧制工序:两阶段控制轧制,一阶段开轧温度1080℃,晒钢厚度为65mm,终轧温度855℃;

(5)热处理工序:采用回火工艺,回火温度230℃,保温时间2.1min/mm,即可得到所述的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

本实施例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力学性能见表1。

表1实施例1-5合金结构用15mnvb钢板的力学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