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5597发布日期:2019-02-15 23:3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



背景技术:

精加工是生产中常用的精密加工,它是指在精加工之后从工件上切除很薄的材料层,以提高工件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为目的的加工方法,如研磨和沂磨等。机械在加工的时候需要对表面进行精加工,所以会用到精加工表面设备。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精加工表面设备,在对机械设备表面进行精加工的时候,不能够对机械设备实行自动翻转,导致机械设备在精加工的时候需要通过人工来进行翻转,这样降低了工作的进程,增加了劳动力,提高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其结构包括精加工表面打磨机、透视观察板、防护门板、把手、支撑柱、支架,所述的精加工表面打磨机前端上设有两个防护门板,所述的精加工表面打磨机和防护门板铰链连接,所述的防护门板上设有透视观察板,所述的防护门板和透视观察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透视观察板前端上设有把手,所述的透视观察板和把手焊接,所述的精加工表面打磨机下设有支架,所述的精加工表面打磨机和支架相连接,所述的支架底端下设有两个以上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架和支撑柱螺纹连接;

所述的精加工表面研磨机由机体、动力机构、升降驱动机构、打磨机构、传动机构、物件旋转机构、打磨挤压机构组成,所述的机体内部上设有动力机构,所述的机体和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的动力机构上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和升降驱动机构相啮合,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左侧上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和传动机构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传动机构下设有物件旋转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和物件旋转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上设有打磨机构,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和打磨机构相啮合,所述的动力机构下设有打磨挤压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和打磨挤压机构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齿轮盘、第一蜗杆、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轴,所述的电机上设有电机轴,所述的电机和电机轴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电机轴另一端上设有齿轮盘,所述的电机轴和齿轮盘相啮合,所述的齿轮盘后端上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的齿轮盘和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皮带轮上方设有第一皮带轴,所述的第一皮带轮和第一皮带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皮带轴右侧上设有第一蜗杆,所述的第一皮带轴和第一蜗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蜗杆右侧上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的第一蜗杆和第二皮带轮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蜗杆和升降驱动机构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皮带轴和传动机构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皮带轮和打磨挤压机构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收线轴、定滑轮、拉线、第二收线轴、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一收线轴,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一收线轴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收线轴另一端上设有拉线,所述的第一收线轴和拉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拉线绕过两个定滑轮后连接第二收线轴一端,所述的第二收线轴另一端插嵌在第二齿轮中间位置上,所述的第二齿轮和打磨机构相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打磨机构包括第一弹簧、立柱、齿条管、固定打磨板、活动打磨板,所述的齿条管末端设有固定打磨板,所述的齿条管和固定打磨板焊接,所述的立柱竖直插嵌在齿条管一端内,所述的立柱表面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立柱和第一弹簧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打磨板下设有活动打磨板,所述的固定打磨板和活动打磨板铰链连接,所述的齿条管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蜗杆、第三齿轮、传动杆、第三皮带轮、第二皮带,所述的第二蜗杆下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蜗杆和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三齿轮下方设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的第三齿轮和第三皮带轮通过传动杆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皮带轮上设有第二皮带,所述的第三皮带轮和物件旋转机构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物件旋转机构包括转轴、第四皮带轮、工作框、轴承套、定位安装轴承,所述的转轴中间位置上安装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的转轴上设有工作框,所述的转轴和工作框活动连接,所述的转轴一端上设有轴承套,所述的转轴和轴承套机械连接,所述的工作框内壁上设有定位安装轴承,所述的工作框和定位安装轴承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转轴和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打磨挤压机构包括第三皮带、第二皮带轴、第三齿轮、l型齿条杆、t型齿条杆、第二弹簧、推杆,所述的第二皮带轴一端上设有第三皮带,所述的第二皮带轴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皮带轴另一端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皮带轴和第三齿轮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左右两侧分别设有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所述的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通过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的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表面上均设有推杆,所述的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均与推杆滑动配合,所述的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侧面均安装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底端均设有滑轮,所述的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均与滑轮采用间隙配合,滑轮用于减少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底面在滑动时的摩擦,提高滑动速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透视观察板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制作,便于观察工作状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轴承套与定位安装轴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避免工作件脱轨。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发明的时候将工作件安装在轴承套和定位安装轴承之间,让电机通上电能,电机利用电机轴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电机轴带动齿轮盘旋转,而齿轮盘和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因此第一皮带轮利用第一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轴转动,而第一皮带轴和第一蜗杆焊接,第一蜗杆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一收线轴旋转,而第一收线轴通过拉线配合定滑轮带动第二收线轴旋转,第二收线轴和第二齿轮机械连接,第二齿轮带动齿条管往下移动,齿条管带动固定打磨板对工作件进行贴合,第一蜗杆带动第二皮带轮旋转,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三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轴旋转,而第二皮带轴和第三齿轮机械连接,所以第三齿轮带动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往中间位置移动,让l型齿条杆和t型齿条杆同时带动推杆将活动打磨板往工作件表面贴合,第一皮带轴和第二蜗杆采用过盈配合,因此第二蜗杆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利用传动杆带动第三皮带轮旋转,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四皮带轮转动,而第四皮带轮和转轴固定连接,因此利用转轴通过轴承套能够带动工作件进行旋转打磨。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动力机构带动升降驱动机构工作,利用升降驱动机构带动打磨机构对工作件进行贴合打磨,通过打磨挤压机构对工作件进行半包围打磨,提高工作效率,让传动机构带动物件旋转机构旋转,利用物件旋转机构带动工作件进行翻转打磨,提高了工作的进程,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打磨挤压机构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精加工表面打磨机-1、透视观察板-2、防护门板-3、把手-4、支撑柱-5、支架-6、机体-101、动力机构-102、升降驱动机构-103、打磨机构-104、传动机构-105、物件旋转机构-106、打磨挤压机构-107、电机-1021、电机轴-1022、第一皮带轮-1023、第二皮带轮-1024、齿轮盘-1025、第一蜗杆-1026、第一皮带-1027、第一皮带轴-1028、第一齿轮-1031、第一收线轴-1032、定滑轮-1033、拉线-1034、第二收线轴-1035、第二齿轮-1036、第一弹簧-1041、立柱-1042、齿条管-1043、固定打磨板-1044、活动打磨板-1045、第二蜗杆-1051、第三齿轮-1052、传动杆-1053、第三皮带轮-1054、第二皮带-1055、转轴-1061、第四皮带轮-1062、工作框-1063、轴承套-1064、定位安装轴承-1065、第三皮带-1071、第二皮带轴-1072、第三齿轮-1073、l型齿条杆-1074、t型齿条杆-1075、第二弹簧-1076、推杆-1077、滑轮-107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共同精加工表面设备,其结构包括精加工表面打磨机1、透视观察板2、防护门板3、把手4、支撑柱5、支架6;

所述的精加工表面打磨机1前端上设有两个防护门板3,所述的精加工表面打磨机1和防护门板3铰链连接,所述的防护门板3上设有透视观察板2,所述的防护门板3和透视观察板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透视观察板2前端上设有把手4,所述的透视观察板2和把手4焊接,所述的精加工表面打磨机1下设有支架6,所述的精加工表面打磨机1和支架6相连接,所述的支架6底端下设有两个以上的支撑柱5,所述的支架6和支撑柱5螺纹连接;

所述的精加工表面研磨机1由机体101、动力机构102、升降驱动机构103、打磨机构104、传动机构105、物件旋转机构106、打磨挤压机构107组成,所述的机体101内部上设有动力机构102,所述的机体101和动力机构102相连接,所述的动力机构102上设有升降驱动机构103,所述的动力机构102和升降驱动机构103相啮合,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103左侧上设有传动机构105,所述的动力机构102和传动机构10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传动机构105下设有物件旋转机构106,所述的传动机构105和物件旋转机构106传动连接,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103上设有打磨机构104,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103和打磨机构104相啮合,所述的动力机构102下设有打磨挤压机构107,所述的动力机构102和打磨挤压机构107传动连接;

所述的动力机构102包括电机1021、电机轴1022、第一皮带轮1023、第二皮带轮1024、齿轮盘1025、第一蜗杆1026、第一皮带1027、第一皮带轴1028,所述的电机1021上设有电机轴1022,所述的电机1021和电机轴1022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电机轴1022另一端上设有齿轮盘1025,所述的电机轴1022和齿轮盘1025相啮合,所述的齿轮盘1025后端上设有第一皮带轮1023,所述的齿轮盘1025和第一皮带轮102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皮带轮1023上方设有第一皮带轴1028,所述的第一皮带轮1023和第一皮带轴1028通过第一皮带1027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皮带轴1028右侧上设有第一蜗杆1026,所述的第一皮带轴1028和第一蜗杆1026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蜗杆1026右侧上设有第二皮带轮1024,所述的第一蜗杆1026和第二皮带轮1024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蜗杆1026和升降驱动机构103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皮带轴1028和传动机构10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皮带轮1024和打磨挤压机构107传动连接;

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103包括第一齿轮1031、第一收线轴1032、定滑轮1033、拉线1034、第二收线轴1035、第二齿轮1036,所述的第一齿轮1031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一收线轴1032,所述的第一齿轮1031和第一收线轴1032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收线轴1032另一端上设有拉线1034,所述的第一收线轴1032和拉线103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拉线1034绕过两个定滑轮1033后连接第二收线轴1035一端,所述的第二收线轴1035另一端插嵌在第二齿轮1036中间位置上,所述的第二齿轮1036和打磨机构104相啮合;

所述的打磨机构104包括第一弹簧1041、立柱1042、齿条管1043、固定打磨板1044、活动打磨板1045,所述的齿条管1043末端设有固定打磨板1044,所述的齿条管1043和固定打磨板1044焊接,所述的立柱1042竖直插嵌在齿条管1043一端内,所述的立柱1042表面上设有第一弹簧1041,所述的立柱1042和第一弹簧1041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打磨板1044下设有活动打磨板1045,所述的固定打磨板1044和活动打磨板1045铰链连接,所述的齿条管1043和第二齿轮1036相啮合;

所述的传动机构105包括第二蜗杆1051、第三齿轮1052、传动杆1053、第三皮带轮1054、第二皮带1055,所述的第二蜗杆1051下设有第三齿轮1052,所述的第二蜗杆1051和第三齿轮1052相啮合,所述的第三齿轮1052下方设有第三皮带轮1054,所述的第三齿轮1052和第三皮带轮1054通过传动杆1053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皮带轮1054上设有第二皮带1055,所述的第三皮带轮1054和物件旋转机构106通过第二皮带1055传动连接;

所述的物件旋转机构106包括转轴1061、第四皮带轮1062、工作框1063、轴承套1064、定位安装轴承1065,所述的转轴1061中间位置上安装有第四皮带轮1062,所述的转轴1061上设有工作框1063,所述的转轴1061和工作框1063活动连接,所述的转轴1061一端上设有轴承套1064,所述的转轴1061和轴承套1064机械连接,所述的工作框1063内壁上设有定位安装轴承1065,所述的工作框1063和定位安装轴承1065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转轴1061和第三皮带轮1054通过第二皮带1055传动连接;

所述的打磨挤压机构107包括第三皮带1071、第二皮带轴1072、第三齿轮1073、l型齿条杆1074、t型齿条杆1075、第二弹簧1076、推杆1077,所述的第二皮带轴1072一端上设有第三皮带1071,所述的第二皮带轴1072和第二皮带轮1024通过第三皮带1071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皮带轴1072另一端上设有第三齿轮1073,所述的第二皮带轴1072和第三齿轮1073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107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所述的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通过第三齿轮1073传动连接,所述的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表面上均设有推杆1077,所述的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均与推杆1077滑动配合,所述的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侧面均安装有第二弹簧1076;

所述的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底端均设有滑轮10741,所述的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均与滑轮10741采用间隙配合,滑轮10741用于减少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底面在滑动时的摩擦,提高滑动速度,所述的透视观察板2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制作,便于观察工作状态,所述的轴承套1064与定位安装轴承106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避免工作件脱轨。

本发明的原理: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发明的时候将工作件安装在轴承套1064和定位安装轴承1065之间,让电机1021通上电能,电机1021利用电机轴1022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电机轴1022带动齿轮盘1025旋转,而齿轮盘1025和第一皮带轮1023固定连接,因此第一皮带轮1023利用第一皮带1027带动第一皮带轴1028转动,而第一皮带轴1028和第一蜗杆1026焊接,第一蜗杆1026通过第一齿轮1031带动第一收线轴1032旋转,而第一收线轴1032通过拉线1034配合定滑轮1033带动第二收线轴1035旋转,第二收线轴1035和第二齿轮1036机械连接,第二齿轮1036带动齿条管1043往下移动,齿条管1043带动固定打磨板1044对工作件进行贴合,第一蜗杆1026带动第二皮带轮1024旋转,第二皮带轮1024通过第三皮带1071带动第二皮带轴1072旋转,而第二皮带轴1072和第三齿轮1073机械连接,所以第三齿轮1073带动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往中间位置移动,让l型齿条杆1074和t型齿条杆1075同时带动推杆1077将活动打磨板1045往工作件表面贴合,第一皮带轴1028和第二蜗杆1051采用过盈配合,因此第二蜗杆1051带动第三齿轮1052旋转,第三齿轮1052利用传动杆1053带动第三皮带轮1054旋转,第三皮带轮1054通过第二皮带1055带动第四皮带轮1062转动,而第四皮带轮1062和转轴1061固定连接,因此利用转轴1061通过轴承套1064能够带动工作件进行旋转打磨。

本发明所述的轴承套1064广泛应用于轻负荷便于拆装的地方。有许多轴承在装配和拆卸中会遇到困难,特别在箱体内部轴承的装配受到条件限制,应用轴承套可以解决装配和拆卸的难题,轴承套可以调整紧松,使许多箱体的加工精度得到放宽,使箱体加工的工效大大提高,安装轴承套还克服了轴承的轴向窜动,所以轴承套得到广泛应用。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在对机械设备表面进行精加工的时候,不能够对机械设备实行自动翻转,导致机械设备在精加工的时候需要通过人工来进行翻转,这样降低了工作的进程,增加了劳动力,提高了加工成本,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采用动力机构102带动升降驱动机构103工作,利用升降驱动机构103带动打磨机构104对工作件进行贴合打磨,通过打磨挤压机构107对工作件进行半包围打磨,提高工作效率,让传动机构105带动物件旋转机构106旋转,利用物件旋转机构106带动工作件进行翻转打磨,提高了工作的进程,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加工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