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8278发布日期:2019-03-02 00:46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行业对优质结构钢的使用,人们对钢种品质的要求更高,在钢包精炼过程中钢水精炼时间变得更长、精炼温度变得更高,钢包在这种苛刻的工作环境中,对钢包自开成功率提出更高要求。

钢包不能自动开浇的危害很大。首先,影响钢厂正常生产秩序。钢包不能自动开浇,操作工人采用烧氧引流,影响了连铸正常生产,严重时导致连铸断浇等事故发生,同时增加了后续钢包的停留等待时间,易造成后续钢包发生冷包等;其次,钢水敞开浇注,钢水与空气接触,易造成钢水二次氧化,氧化的钢水进入结晶器,使铸坯表面出现纵裂、夹杂等缺陷,造成钢坯质量不稳定;最后,烧氧操作难度大,易造成滑板间窜钢及钢水喷溅,污染环境,严重威胁操作工人人身健康和安全,对生产设备也会造成损害。

传统的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为通过改变引流砂质量来实现,此法虽可以有效地提高连铸大包自开率,但是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引流砂质量稳定的情况下,连铸钢包自开极限合格率最高为95%,要想再进一步提升,通过提高引流砂的方式已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该发明通过控制钢包的烘烤温度、转炉出钢温度、钢包底吹氩气流量、钢包盛钢时间等因素,结合引流砂管理,在引流砂质量对自开贡献率已到极限时,实现连铸钢包的自动开浇,提升钢水质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增强钢材成品品质,连铸大包自开率达98%以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一种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转炉冶炼和连铸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转炉出钢前钢包包内衬温度控制在850-900℃;

(2)转炉冶炼,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80-100℃;

(3)转炉冶炼,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20-160l/min;

(4)连铸,转炉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在≤180min。

本发明所述引流砂存放在恒温、干燥的环境,环境温度控制在20-30℃,环境湿度控制在30-60%。

本发明所述引流砂采用专有配方,其化学成分组成为:cr2o3:29-37%,sio2:22-30%,al2o3:10-16%,fe2o3:15-21%,mgo≤6%,r2o≤6%,h2o≤0.5%。

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转炉出钢前钢包包内衬温度控制在871-89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90-10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40-15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10-130min;

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60-88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80-95℃,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50-16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24-176min;

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70-88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80-9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40-16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50-172min;

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50-87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85-94℃,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20-135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60-175min;

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工序,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85-90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82-9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52-16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65-180min;

本发明所述方法连铸大包自开率达98%以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控制钢包的烘烤温度、转炉出钢温度、钢包底吹氩气流量、钢包盛钢时间等因素,结合引流砂管理,在引流砂质量对自开贡献率已到极限时,实现连铸钢包的自动开浇,提升钢水质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增强钢材成品品质。2、本发明依托现有的钢包系统和原材料,通过对现有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不额外增加生产成本,操作简便,效果稳定,为连铸自动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本发明连铸大包自开率达9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低碳钢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12-0.20%,si:0.15-0.25%,mn:0.35-0.55%,p≤0.035%,s≤0.035%;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5℃、环境湿度为35%,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71℃,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9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4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10min;浇次一共冶炼15炉,连铸大包自开15炉,自开合格率为10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低碳钢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12-0.20%,si:0.15-0.25%,mn:0.35-0.55%,p≤0.035%,s≤0.035%;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8℃、环境湿度为55%,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9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9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5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30min;浇次一共冶炼50炉,连铸大包自开49炉,自开合格率为9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碳钢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28-0.33%,si:0.90-1.00%,mn:0.95-1.05%,p≤0.020%,s≤0.015%;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3℃、环境湿度为55%,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6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8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5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24min;浇次一共冶炼15炉,连铸大包自开15炉,自开合格率为10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碳钢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28-0.33%,si:0.90-1.00%,mn:0.95-1.05%,p≤0.020%,s≤0.015%;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5℃、环境湿度为35%,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8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95℃,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6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76min;浇次一共冶炼100炉,连铸大包自开99炉,自开合格率为99%。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高碳钢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72-0.78%,si:0.55-0.65%,mn:0.82-0.90%,p≤0.020%,s≤0.010%;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0℃、环境湿度为60%,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7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9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4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50min;浇次一共冶炼13炉,连铸大包自开13炉,自开合格率为10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高碳钢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72-0.78%,si:0.55-0.65%,mn:0.82-0.90%,p≤0.020%,s≤0.010%;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5℃、环境湿度为40%,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8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8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6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72min;浇次一共冶炼60炉,连铸大包自开60炉,自开合格率为100%。

实施例7

本实施例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69-0.76%,si:0.30-0.40%,mn:1.00-1.10%,p≤0.020%,s≤0.020%;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30℃、环境湿度为35%,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5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94℃,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2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75min;浇次一共冶炼100炉,连铸大包自开98炉,自开合格率为98%。

实施例8

本实施例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69-0.76%,si:0.30-0.40%,mn:1.00-1.10%,p≤0.020%,s≤0.020%;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7℃、环境湿度为45%,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7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85℃,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35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60min;浇次一共冶炼40炉,连铸大包自开40炉,自开合格率为98%。

实施例9

本实施例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81-0.85%,si:0.50-0.60%,mn:1.15-1.25%,p≤0.020%,s≤0.020%;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4℃、环境湿度为30%,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900℃,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82℃,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52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80min;浇次一共冶炼100炉,连铸大包自开99炉,自开合格率为99%。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钢板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81-0.85%,si:0.50-0.60%,mn:1.15-1.25%,p≤0.020%,s≤0.020%;引流砂存放环境温度为26℃、环境湿度为32%,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见表1。

本实施例提高连铸钢包自开的方法按照1个浇次进行数据统计,包括以下步骤:转炉出钢前控制钢包包内衬温度在885℃,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钢种液相线以上90℃,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未加入合金,出钢后氩气流量控制在160l/min,从出钢至连铸开浇时间控制为165min;浇次一共冶炼100炉,连铸大包自开99炉,自开合格率为99%。

实施例1-10中引流砂化学成分组成(%)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引流砂质量固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钢包的烘烤温度、转炉出钢温度、钢包底吹氩气流量、钢包盛钢时间等因素,在引流砂质量对自开贡献率已达极限时,实现连铸钢包的自动开浇,提升了钢水质量,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增强钢材成品品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