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空钛合金管结构的高精度自动化铣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1288发布日期:2019-01-14 19:0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航空钛合金管结构的高精度自动化铣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铣修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航空钛合金管结构的高精度自动化铣修装置,属于铣修装置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钛合金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钛合金管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使用越来越多。

钛合金管结构在使用时,管结构本身的的光滑、圆润度十分重要,管结构的表面足够光滑,与航空部件适配契合使用更加精准、适宜,在钛合金管结构加工时,需要铣修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进行铣修加工,使管结构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现有的用于航空钛合金管结构的铣修装置在工作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现有的铣修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铣边、修磨的效率慢,铣修装置工作的效率低,且铣修装置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低,且铣修装置在对钛合金管结构铣修时产生的杂尘易飞溅到人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铣修装置对管结构加工的精度低,且铣修装置只能对同种长度、直径大小的管结构进行铣修加工,铣修装置工作时的可调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铣修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铣边、修磨的效率慢,铣修装置工作的效率低,且铣修装置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低,且铣修装置在对钛合金管结构铣修时产生的杂尘易飞溅到人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铣修装置对管结构加工的精度低,且铣修装置只能对同种长度、直径大小的管结构进行铣修加工,铣修装置工作时的可调节性差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航空钛合金管结构的高精度自动化铣修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航空钛合金管结构的高精度自动化铣修装置,包括工作台、上装座、装送机构、活动套架和摆送架,所述上装座设置在工作台上方一端,且所述上装座为倒l形结构,所述装送机构垂直设置在工作台一侧;

且所述工作台上方两端均纵向设置有挡遮板,通过挡遮板对该装置对管结构的修磨部件卡挡,保证该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产生的杂尘颗粒不会飞溅到人体上造成伤害,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且所述工作台中部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工作台中部一端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电机,且所述第三电机上方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中空圆柱形的套筒,第三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套筒前后翻动,第五电机带动装头上下调节翻动,从而来灵活调节磨套对管结构的修磨位置,保证该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的修磨精度更高且修磨更全面、灵活,且所述第三电机上方平行设置有圆柱形的修磨辊,所述修磨辊一端设置有圆形的磨套,所述第三电机一侧设置有摆送架;

所述上装座侧壁设置有活动套架,且所述上装座顶部纵向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下方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转杆,且所述转杆底部套设有铣磨头,所述上装座底部水平设置有第一液压泵,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一液压泵之前套设有结构体,且所述结构体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和第一液压泵的输出轴连接;

其中,所述活动套架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泵,且所述第二液压泵内部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一端设置有装头,所述活动套架上设置有第三液压泵,且所述第三液压泵一端设置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上套设有履带,第四电机通过履带在滚槽中前后滚动,扩大了装头的前后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该装置对管结构长度的加工范围,且所述第三液压泵内部一端贯穿设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一端设置有第五电机,且所述第五电机一端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第二液压泵一端侧壁;

其中,所述装头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六电机,且所述第六电机两端均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伸撑杆,两个所述伸撑杆端部均设置有橡胶垫,第六电机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伸出来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保证该装置能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钛合金管结构进行对接修磨工作,且通过橡胶垫与管结构内壁连接,增大其连接的摩擦力,保证装头带动管结构前后摆动以及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更加稳固、牢靠,且通过橡胶垫减少了该装置与管结构配合工作时的磨损,提高了该装置对管结构的加工质量;

所述摆送架上设置有第七电机,且所述第七电机侧壁垂直设置有第四液压泵,所述第四液压泵内部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三液压杆,且所述第三液压杆一端设置有中空的夹爪,在修磨完成后,摆送架一端的夹爪对管结构夹接,且第七电机通过第四液压泵带动夹爪翻动至装送机构上方,配合第四液压泵通过第三液压杆带动夹爪伸动,将夹爪伸动调节至装槽上方,将管结构落放至装槽中运送,使该装置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所述夹爪两端内壁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的卡齿,卡齿增大了夹爪与管结构卡接的摩擦里,使夹爪带动管结构移动时更加平稳、牢靠,管结构落入装槽中的位置更加精准,且所述夹爪一端与第三液压杆的连接处内壁中部设置有翻轴;

所述装送机构两端均设置有第八电机,且两个所述第八电机上套设有滚动带,所述滚动带上等间距垂直设置有若干个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两两之间均设置有装槽,滚动带带动装槽移动至下一工序加工点对管结构加工,保证了该装置工作的高自动化;

其中,两个所述第八电机之间两端均纵向垂直设置有侧挡板;

所述装送机构一端下方垂直设置有第五液压泵,且所述第五液压泵内部下方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第四液压杆,所述第四液压杆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装送机构一端与工作台的连接处设置有翻座;

其中,所述翻座中部设置有圆柱形的转柱,且所述转柱两端均套设有圆柱形的轴承,通过轴承使该转柱配合装送机构上下翻动更加平稳、顺滑。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两个所述挡遮板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挡遮板与工作台的宽度大小均相匹配,通过挡遮板对该装置对管结构的修磨部件卡挡,保证该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产生的杂尘颗粒不会飞溅到人体上造成伤害,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工作台内部设置有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第六电机、第七电机和第八电机、第一液压泵、第二液压泵、第三液压泵、第四液压泵和第五液压泵均呈电性连接,保证该装置能够正常对钛合金管结构进行修磨加工工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转杆贯穿上装座,且第一电机通过转杆与铣磨头呈转动连接,所述铣磨头与结构体呈垂直设置,保证铣磨头对管结构体的安装孔内壁进行铣刮、修磨位置更加精准。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第四电机与履带呈转动连接,所述上装座一端侧壁水平设置有方便履带活动的滚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两个所述第八电机呈平行设置,且两个第八电机两端均纵向挂接有支撑板,两个第八电机与滚动带均呈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第二液压泵通过第一液压杆与装头、且第三液压泵通过第二液压杆与第五电机、且第四液压泵通过第三液压杆与夹爪、且第五液压泵通过第四液压杆与滚动带均呈活动连接,第五电机通过转盘与第二液压泵、且第七电机与第四液压泵均呈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底座为一端直径大、一端直径小的圆柱形结构,保证底座对装送机构支撑更加稳固牢靠。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所述工作台一端设置有触控屏,且工作台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器,触控屏配合型号为cp1h-x40dt-d的plc控制器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操控,所述活动套架和摆送架上均设置有距离感应器,型号为ls-92f的距离感应器使活动套架和摆送架对管结构的操作精度更高、位置更适宜。

该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活动套架一端的装头对钛合金管结构中空部位进行对接,第六电机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伸出,两个伸撑杆通过一端的橡胶垫分别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随后第五电机带动第二液压泵一端的装头上的管结构翻转至与套筒的平行位置,管结构一端与套筒对接固定,修磨辊一端的液压泵带动修磨辊一端的磨套伸动至与管结构表壁的连接处,磨套旋转对管结构修磨、抛光;

步骤二:第二液压泵通过第一液压杆带动装头前后活动,调节装头与套筒的工作间距,第四电机通过履带在滚槽中前后滚动,扩大装头的前后活动范围,第三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套筒前后翻动,第五电机带动装头上下调节翻动,调节磨套对管结构的修磨位置;

步骤三:在磨套对管结构表壁修磨抛光完成后,第五电机通过转盘带动第二液压泵翻动,同时,第三液压泵通过第二液压杆带动第二液压泵前后移动至装送机构的装槽上方,装头带动管结构摆动并将其落放至装槽中,滚动带带动装槽移动至下一工序加工点对管结构加工;

步骤四:工作人员将钛合金管结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泵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对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铣磨头转动对管结构上的安装孔内壁进行铣刮、修磨,在修磨完成后,摆送架一端的夹爪对管结构夹接,且第七电机通过第四液压泵带动夹爪翻动至装送机构上方,配合第四液压泵通过第三液压杆带动夹爪伸动,将夹爪伸动调节至装槽上方,将管结构落放至装槽中运送;

步骤五:装送机构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五液压泵,第五液压泵带动第四液压杆从泵体中内外活动,带动装送机构上的滚动带的滚动倾斜角度,调节装槽输送钛合金管结构的角度和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活动套架一端的装头对钛合金管结构中空部位进行对接,第六电机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伸出,两个伸撑杆通过一端的橡胶垫分别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随后第五电机带动第二液压泵一端的装头上的管结构翻转至与套筒的平行位置,管结构一端与套筒对接固定,修磨辊一端的液压泵带动修磨辊一端的磨套伸动至与管结构表壁的连接处,磨套旋转对管结构修磨、抛光,第二液压泵通过第一液压杆带动装头前后活动,来调节装头与套筒的工作间距,保证该装置能对不同长度的钛合金管结构进行修磨抛光,且第四电机通过履带在滚槽中前后滚动,扩大了装头的前后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该装置对管结构长度的加工范围,且第三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套筒前后翻动,第五电机带动装头上下调节翻动,从而来灵活调节磨套对管结构的修磨位置,保证该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的修磨精度更高且修磨更全面、灵活。

2、第六电机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伸出来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保证该装置能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钛合金管结构进行对接修磨工作,且通过橡胶垫与管结构内壁连接,增大其连接的摩擦力,保证装头带动管结构前后摆动以及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更加稳固、牢靠,且通过橡胶垫减少了该装置与管结构配合工作时的磨损,提高了该装置对管结构的加工质量。

3、在磨套对管结构表壁修磨抛光完成后,第五电机通过转盘带动第二液压泵翻动,同时,第三液压泵通过第二液压杆带动第二液压泵前后移动至装送机构的装槽上方,装头带动管结构摆动并将其落放至装槽中,滚动带带动装槽移动至下一工序加工点对管结构加工,保证了该装置工作的高自动化,提高了该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加工的效率。

4、工作人员将钛合金管结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泵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对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铣磨头转动对管结构上的安装孔内壁进行铣刮、修磨,在修磨完成后,摆送架一端的夹爪对管结构夹接,且第七电机通过第四液压泵带动夹爪翻动至装送机构上方,配合第四液压泵通过第三液压杆带动夹爪伸动,将夹爪伸动调节至装槽上方,将管结构落放至装槽中运送,使该装置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且第四液压泵通过第三液压杆带动夹爪前后伸动,扩大了管结构移动的范围,保证管结构能够分别落入不同的装槽中,且夹爪内侧两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的卡齿,卡齿增大了夹爪与管结构卡接的摩擦里,使夹爪带动管结构移动时更加平稳、牢靠,管结构落入装槽中的位置更加精准。

5、工作台上方两端均纵向设置有挡遮板,通过挡遮板对该装置对管结构的修磨部件卡挡,保证该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产生的杂尘颗粒不会飞溅到人体上造成伤害,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且装送机构两端均设置有侧挡板,侧挡板对修磨后的管结构进行卡挡,保证管结构在被运送时不会掉落,提高了装送的平稳性。

6、装送机构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五液压泵,第五液压泵带动第四液压杆从泵体中内外活动,从而带动装送机构上的滚动带的滚动倾斜角度,从而调节装槽输送管结构的角度和位置,使该装置对管结构输送至下一工序加工点位置更精准、适宜,且保证该装置的可调节性更高;该装置操作方便,牢固耐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区域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区域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活动套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上装座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装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3中摆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1中装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整体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翻座的正视图。

图中:1、工作台;2、上装座;3、第一电机;4、装送机构;5、挡遮板;6、第二电机;7、配电箱;8、活动套架;9、第三电机;10、转轴;11、套筒;12、修磨辊;13、磨套;14、摆送架;15、转杆;16、铣磨头;17、第一液压泵;18、结构体;19、第二液压泵;20、第一液压杆;21、装头;22、第三液压泵;23、第四电机;24、履带;25、第二液压杆;26、第五电机;27、转盘;28、滚槽;29、第六电机;30、伸撑杆;31、橡胶垫;32、第七电机;33、第四液压泵;34、第三液压杆;35、夹爪;36、卡齿;37、翻轴;38、第八电机;39、滚动带;40、支撑板;41、隔板;42、装槽;43、侧挡板;44、第五液压泵;45、第四液压杆;46、底座;47、翻座;48、转柱;4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所示,一种用于航空钛合金管结构的高精度自动化铣修装置,包括工作台1、上装座2、装送机构4、活动套架8和摆送架14,上装座2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一端,且上装座2为倒l形结构,装送机构4垂直设置在工作台1一侧;

且工作台1上方两端均纵向设置有挡遮板5,通过挡遮板5对该装置对管结构的修磨部件卡挡,保证该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产生的杂尘颗粒不会飞溅到人体上造成伤害,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且工作台1中部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二电机6,工作台1中部一端边缘处设置有第三电机9,且第三电机9上方转动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上套设有中空圆柱形的套筒11,第三电机9通过转轴10带动套筒11前后翻动,第五电机26带动装头21上下调节翻动,从而来灵活调节磨套对管结构的修磨位置,保证该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的修磨精度更高且修磨更全面、灵活,且第三电机9上方平行设置有圆柱形的修磨辊12,修磨辊12一端设置有圆形的磨套13,第三电机9一侧设置有摆送架14;

上装座2侧壁设置有活动套架8,且上装座2顶部纵向设置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下方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转杆15,且转杆15底部套设有铣磨头16,上装座2底部水平设置有第一液压泵17,第二电机6和第一液压泵17之前套设有结构体18,且结构体18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机6和第一液压泵17的输出轴连接;

其中,活动套架8上设置有第二液压泵19,且第二液压泵19内部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液压杆20,第一液压杆20一端设置有装头21,活动套架8上设置有第三液压泵22,且第三液压泵22一端设置有第四电机23,第四电机23上套设有履带24,第四电机23通过履带24在滚槽28中前后滚动,扩大了装头21的前后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该装置对管结构长度的加工范围,且第三液压泵22内部一端贯穿设置有第二液压杆25,第二液压杆25一端设置有第五电机26,且第五电机26一端转动连接有转盘27,转盘27设置在第二液压泵19一端侧壁;

其中,装头21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六电机29,且第六电机29两端均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伸撑杆30,两个伸撑杆30端部均设置有橡胶垫31,第六电机29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30伸出来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保证该装置能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钛合金管结构进行对接修磨工作,且通过橡胶垫31与管结构内壁连接,增大其连接的摩擦力,保证装头21带动管结构前后摆动以及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更加稳固、牢靠,且通过橡胶垫31减少了该装置与管结构配合工作时的磨损,提高了该装置对管结构的加工质量;

摆送架14上设置有第七电机32,且第七电机32侧壁垂直设置有第四液压泵33,第四液压泵33内部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三液压杆34,且第三液压杆34一端设置有中空的夹爪35,在修磨完成后,摆送架14一端的夹爪35对管结构夹接,且第七电机32通过第四液压泵33带动夹爪35翻动至装送机构上方,配合第四液压泵33通过第三液压杆34带动夹爪35伸动,将夹爪35伸动调节至装槽42上方,将管结构落放至装槽42中运送,使该装置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夹爪35两端内壁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的卡齿36,卡齿36增大了夹爪35与管结构卡接的摩擦里,使夹爪35带动管结构移动时更加平稳、牢靠,管结构落入装槽42中的位置更加精准,且夹爪35一端与第三液压杆34的连接处内壁中部设置有翻轴37;

装送机构4两端均设置有第八电机38,且两个第八电机38上套设有滚动带39,滚动带39上等间距垂直设置有若干个隔板41,若干个隔板41两两之间均设置有装槽42,滚动带39带动装槽42移动至下一工序加工点对管结构加工,保证了该装置工作的高自动化;

其中,两个第八电机38之间两端均纵向垂直设置有侧挡板43;

装送机构4一端下方垂直设置有第五液压泵44,且第五液压泵44内部下方贯穿设置有圆柱形的第四液压杆45,第四液压杆45底部设置有底座46,装送机构4一端与工作台1的连接处设置有翻座47;

其中,翻座47中部设置有圆柱形的转柱48,且转柱48两端均套设有圆柱形的轴承49,通过轴承49使该转柱48配合装送机构4上下翻动更加平稳、顺滑。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两个挡遮板5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挡遮板5与工作台1的宽度大小均相匹配,通过挡遮板5对该装置对管结构的修磨部件卡挡,保证该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产生的杂尘颗粒不会飞溅到人体上造成伤害,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工作台1内部设置有配电箱7,配电箱7与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6、第三电机9、第四电机23、第五电机26、第六电机29、第七电机32和第八电机38、第一液压泵17、第二液压泵19、第三液压泵22、第四液压泵33和第五液压泵44均呈电性连接,保证该装置能够正常对钛合金管结构进行修磨加工工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转杆15贯穿上装座2,且第一电机3通过转杆15与铣磨头16呈转动连接,铣磨头16与结构体18呈垂直设置,保证铣磨头16对管结构体18的安装孔内壁进行铣刮、修磨位置更加精准。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第四电机23与履带24呈转动连接,上装座2一端侧壁水平设置有方便履带24活动的滚槽28。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两个第八电机38呈平行设置,且两个第八电机38两端均纵向挂接有支撑板40,两个第八电机38与滚动带39均呈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第二液压泵19通过第一液压杆20与装头21、且第三液压泵22通过第二液压杆25与第五电机26、且第四液压泵33通过第三液压杆34与夹爪35、且第五液压泵44通过第四液压杆45与滚动带39均呈活动连接,第五电机26通过转盘27与第二液压泵19、且第七电机32与第四液压泵33均呈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底座46为一端直径大、一端直径小的圆柱形结构,保证底座46对装送机构4支撑更加稳固牢靠。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在于:工作台1一端设置有触控屏,且工作台1内部设置有plc控制器,触控屏配合型号为cp1h-x40dt-d的plc控制器生产厂家:欧姆龙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操控,活动套架8和摆送架14上均设置有距离感应器,型号为ls-92f的距离感应器生产厂家:松下使活动套架8和摆送架14对管结构的操作精度更高、位置更适宜。

该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活动套架8一端的装头21对钛合金管结构中空部位进行对接,第六电机29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30伸出,两个伸撑杆30通过一端的橡胶垫31分别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随后第五电机26带动第二液压泵19一端的装头21上的管结构翻转至与套筒11的平行位置,管结构一端与套筒11对接固定,修磨辊12一端的液压泵带动修磨辊12一端的磨套13伸动至与管结构表壁的连接处,磨套13旋转对管结构修磨、抛光;

步骤二:第二液压泵19通过第一液压杆20带动装头21前后活动,调节装头21与套筒11的工作间距,第四电机23通过履带24在滚槽28中前后滚动,扩大装头21的前后活动范围,第三电机9通过转轴10带动套筒11前后翻动,第五电机26带动装头21上下调节翻动,调节磨套对管结构的修磨位置;

步骤三:在磨套13对管结构表壁修磨抛光完成后,第五电机26通过转盘27带动第二液压泵19翻动,同时,第三液压泵22通过第二液压杆25带动第二液压泵19前后移动至装送机构4的装槽42上方,装头21带动管结构摆动并将其落放至装槽42中,滚动带39带动装槽42移动至下一工序加工点对管结构加工;

步骤四:工作人员将钛合金管结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泵17和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对接,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铣磨头16转动对管结构上的安装孔内壁进行铣刮、修磨,在修磨完成后,摆送架14一端的夹爪35对管结构夹接,且第七电机32通过第四液压泵33带动夹爪35翻动至装送机构4上方,配合第四液压泵33通过第三液压杆34带动夹爪35伸动,将夹爪35伸动调节至装槽42上方,将管结构落放至装槽42中运送;

步骤五:装送机构4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五液压泵44,第五液压泵44带动第四液压杆45从泵体中内外活动,带动装送机构4上的滚动带39的滚动倾斜角度,调节装槽42输送钛合金管结构的角度和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活动套架8一端的装头21对钛合金管结构中空部位进行对接,第六电机29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30伸出,两个伸撑杆30通过一端的橡胶垫31分别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随后第五电机26带动第二液压泵19一端的装头21上的管结构翻转至与套筒11的平行位置,管结构一端与套筒11对接固定,修磨辊12一端的液压泵带动修磨辊12一端的磨套13伸动至与管结构表壁的连接处,磨套旋转对管结构修磨、抛光,第二液压泵19通过第一液压杆20带动装头21前后活动,来调节装头21与套筒11的工作间距,保证该装置能对不同长度的钛合金管结构进行修磨抛光,且第四电机23通过履带24在滚槽28中前后滚动,扩大了装头21的前后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该装置对管结构长度的加工范围,且第三电机9通过转轴10带动套筒11前后翻动,第五电机26带动装头21上下调节翻动,从而来灵活调节磨套对管结构的修磨位置,保证该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的修磨精度更高且修磨更全面、灵活。

2、第六电机29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30伸出来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保证该装置能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钛合金管结构进行对接修磨工作,且通过橡胶垫31与管结构内壁连接,增大其连接的摩擦力,保证装头21带动管结构前后摆动以及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更加稳固、牢靠,且通过橡胶垫31减少了该装置与管结构配合工作时的磨损,提高了该装置对管结构的加工质量。

3、在磨套13对管结构表壁修磨抛光完成后,第五电机26通过转盘27带动第二液压泵19翻动,同时,第三液压泵22通过第二液压杆25带动第二液压泵19前后移动至装送机构4的装槽42上方,装头21带动管结构摆动并将其落放至装槽42中,滚动带39带动装槽42移动至下一工序加工点对管结构加工,保证了该装置工作的高自动化,提高了该装置对钛合金管结构加工的效率。

4、工作人员将钛合金管结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泵17和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对接,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铣磨头16转动对管结构上的安装孔内壁进行铣刮、修磨,在修磨完成后,摆送架14一端的夹爪35对管结构夹接,且第七电机32通过第四液压泵33带动夹爪35翻动至装送机构上方,配合第四液压泵33通过第三液压杆34带动夹爪35伸动,将夹爪35伸动调节至装槽42上方,将管结构落放至装槽42中运送,使该装置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且第四液压泵33通过第三液压杆34带动夹爪35前后伸动,扩大了管结构移动的范围,保证管结构能够分别落入不同的装槽42中,且夹爪35内侧两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三角形的卡齿36,卡齿36增大了夹爪35与管结构卡接的摩擦里,使夹爪35带动管结构移动时更加平稳、牢靠,管结构落入装槽42中的位置更加精准。

5、工作台1上方两端均纵向设置有挡遮板5,通过挡遮板5对该装置对管结构的修磨部件卡挡,保证该装置对管结构修磨时产生的杂尘颗粒不会飞溅到人体上造成伤害,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且装送机构4两端均设置有侧挡板43,侧挡板43对修磨后的管结构进行卡挡,保证管结构在被运送时不会掉落,提高了装送的平稳性。

6、装送机构4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五液压泵44,第五液压泵44带动第四液压杆45从泵体中内外活动,从而带动装送机构4上的滚动带39的滚动倾斜角度,从而调节装槽42输送管结构的角度和位置,使该装置对管结构输送至下一工序加工点位置更精准、适宜,且保证该装置的可调节性更高;该装置操作方便,牢固耐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活动套架8一端的装头21对钛合金管结构中空部位进行对接,第六电机29带动其两端的伸撑杆30伸出,两个伸撑杆30通过一端的橡胶垫31分别与管结构内部两端内壁顶紧连接,随后第五电机26带动第二液压泵19一端的装头21上的管结构翻转至与套筒11的平行位置,管结构一端与套筒11对接固定,修磨辊12一端的液压泵带动修磨辊12一端的磨套13伸动至与管结构表壁的连接处,磨套13旋转对管结构修磨、抛光;

第二液压泵19通过第一液压杆20带动装头21前后活动,调节装头21与套筒11的工作间距,第四电机23通过履带24在滚槽28中前后滚动,扩大装头21的前后活动范围,第三电机9通过转轴10带动套筒11前后翻动,第五电机26带动装头21上下调节翻动,调节磨套对管结构的修磨位置;

在磨套13对管结构表壁修磨抛光完成后,第五电机26通过转盘27带动第二液压泵19翻动,同时,第三液压泵22通过第二液压杆25带动第二液压泵19前后移动至装送机构4的装槽42上方,装头21带动管结构摆动并将其落放至装槽42中,滚动带39带动装槽42移动至下一工序加工点对管结构加工;

工作人员将钛合金管结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泵17和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对接,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铣磨头16转动对管结构上的安装孔内壁进行铣刮、修磨,在修磨完成后,摆送架14一端的夹爪35对管结构夹接,且第七电机32通过第四液压泵33带动夹爪35翻动至装送机构4上方,配合第四液压泵33通过第三液压杆34带动夹爪35伸动,将夹爪35伸动调节至装槽42上方,将管结构落放至装槽42中运送,触控屏配合型号为cp1h-x40dt-d的plc控制器(生产厂家:欧姆龙)方便工作人员对该装置操控,活动套架8和摆送架14上均设置有距离感应器,型号为ls-92f的距离感应器(生产厂家:松下)使活动套架8和摆送架14对管结构的操作精度更高、位置更适宜;

装送机构4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五液压泵44,第五液压泵44带动第四液压杆45从泵体中内外活动,带动装送机构4上的滚动带39的滚动倾斜角度,调节装槽42输送钛合金管结构的角度和位置。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