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铸造件去毛刺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9659发布日期:2019-01-18 23:2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飞轮铸造件去毛刺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飞轮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轮铸造件去毛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飞轮是一种运用广泛的零件,它先通过铸造成型,再通过机械加工去毛刺。如图2所示的飞轮为回转体结构,在飞轮本体a的两侧对应铸造有一个u形缺口a1,该u形缺口a1的两个侧面和一个连接圆弧面顶部均需要进行铣削去毛刺。目前,一般以飞轮本体a的整个外圆面或者中心孔进行定位,然后铣削u形缺口a1的两个侧面和一个连接圆弧面顶部。然而,由于飞轮本体a本身为铸造件,坯体的铸造精度较低,以飞轮本体a的整个外圆面或者中心孔定位后铣削容易导致铣削部与u形缺口a1的下部错位,进而无法达到加工要求,这一难题一直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飞轮铸造件去毛刺的方法,欲防止u形缺口上部的铣削部位与其下部错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飞轮铸造件去毛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设计一款去毛刺工装,该去毛刺工装包括水平底板(1)和固定定位块(5),其中水平底板(1)顶面前后并排有两根定位立柱(2),该定位立柱的左边有一个活动压紧块(3),该活动压紧块为7字形结构,活动压紧块(3)水平段的右表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该斜面用于用于压紧飞轮铸造件的顶面;所述活动压紧块(3)的左表面与气缸(4)的活塞杆右端固定,该气缸(4)水平安装在水平底板(1)顶面上;所述活动压紧块(3)右边相对设置有一个固定定位块(5),该固定定位块固定在所述水平底板(1)顶面上,且压紧飞轮铸造件时活动压紧块(3)、固定定位块(5)和两根定位立柱(2)分别位于同一个圆周的一个90°位置;所述固定定位块(5)为u形结构,该固定定位块两侧边靠近活动压紧块(3)一侧的表面为圆弧面,这两个圆弧面用于定位飞轮铸造件u形缺口的的弧形连接面;所述固定定位块(5)外面设有一个活动定位块(6),该活动定位块为u形结构,活动定位块(6)的两侧边左表面为斜面,这两个斜面朝活动定位块(6)形成“八”字形,且这两个斜面用于定位飞轮铸造件外圆面与u形缺口侧边的连接处;所述活动定位块(6)与水平底板(1)滑动配合,该活动定位块(6)右侧与固定座(7)之间设有一个弹簧(8),且固定座(7)固定在所述水平底板(1)的顶面上;

步骤b:将水平底板(1)安装在铣床的工作台上;

步骤c:将飞轮铸造件(a)水平放置在水平底板(1)上,并位于两根定位立柱(2)之间,且u形缺口(a1)对准固定定位块(5);

步骤d:启动所述气缸(4),该气缸(4)带动活动压紧块(3)向右移动,并向右压飞轮铸造件(a),并使u形缺口(a1)的弧形连接面与固定定位块(5)两侧边的圆弧面接触,且飞轮铸造件(a)外圆面与u形缺口侧边的连接处与活动定位块(6)两侧边的斜面接触;

步骤e:铣床的铣刀下移,并由程序编程控制铣刀铣削u形缺口(a1)的两侧边以及弧形连接面上部;

步骤f:待铣刀去完一侧的u形缺口(a1)毛刺后,松开活动压紧块(3),并将飞轮铸造件(a)水平旋转180°,使未加工的u形缺口(a1)对准固定定位块(5);

步骤g:重复步骤d和e;

步骤h:松开活动压紧块(3),将加工后的飞轮铸造件(a)取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案摒弃了传统工装以中心孔和外圆面的方式进行定位,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固定定位块(5)定位飞轮铸造件u形缺口的的弧形连接面,活动定位块(6)定位飞轮铸造件外圆面与u形缺口侧边的连接处,这样就能实现自动对中,再通过气缸带动活动压紧块(3)压紧飞轮铸造件的顶面,以便将飞轮铸造件定位、压紧,这样使定位面和加工面相同,从而有效避免现有技术定位面和加工面不相同而导致错位的缺陷。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底板(1)上横向开有一个导向槽,该导向槽中滑动配合有一个导滑块(9),导滑块(9)下方设有一块垫板(10),该垫板与水平底板(1)下板面滑动配合,且导滑块(9)、垫板(10)和所述活动定位块(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底板(1)下板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固定有一个等高垫块(11)。

有益效果:本去毛刺方法摒弃了传统工装以中心孔和外圆面的方式进行定位,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固定定位块(5)定位飞轮铸造件u形缺口的的弧形连接面,活动定位块(6)定位飞轮铸造件外圆面与u形缺口侧边的连接处,这样就能实现自动对中,再通过气缸带动活动压紧块(3)压紧飞轮铸造件的顶面,以便将飞轮铸造件定位、压紧,这样使定位面和加工面相同,从而有效避免现有技术定位面和加工面不相同而导致错位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设计的去毛刺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飞轮铸造件去毛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设计一款去毛刺工装,该去毛刺工装包括水平底板1和固定定位块5,其中水平底板1顶面前后并排有两根定位立柱2,该定位立柱的左边有一个活动压紧块3,该活动压紧块为7字形结构,活动压紧块3水平段的右表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该斜面用于用于压紧飞轮铸造件的顶面;活动压紧块3的左表面与气缸4的活塞杆右端固定,该气缸4水平安装在水平底板1顶面上;活动压紧块3右边相对设置有一个固定定位块5,该固定定位块固定在水平底板1顶面上,且压紧飞轮铸造件时活动压紧块3、固定定位块5和两根定位立柱2分别位于同一个圆周的一个90°位置;固定定位块5为u形结构,该固定定位块两侧边靠近活动压紧块3一侧的表面为圆弧面,这两个圆弧面用于定位飞轮铸造件u形缺口的的弧形连接面;固定定位块5外面设有一个活动定位块6,该活动定位块为u形结构,活动定位块6的两侧边左表面为斜面,这两个斜面朝活动定位块6形成“八”字形,且这两个斜面用于定位飞轮铸造件外圆面与u形缺口侧边的连接处;活动定位块6与水平底板1滑动配合,该活动定位块6右侧与固定座7之间设有一个弹簧8,且固定座7固定在水平底板1的顶面上;水平底板1上横向开有一个导向槽,该导向槽中滑动配合有一个导滑块9,导滑块9下方设有一块垫板10,该垫板与水平底板1下板面滑动配合,且导滑块9、垫板10和活动定位块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水平底板1下板面的四个边角处分别固定有一个等高垫块11;

步骤b:将水平底板1安装在铣床的工作台上;

步骤c:将飞轮铸造件a水平放置在水平底板1上,并位于两根定位立柱2之间,且u形缺口a1对准固定定位块5;

步骤d:启动气缸4,该气缸4带动活动压紧块3向右移动,并向右压飞轮铸造件a,并使u形缺口a1的弧形连接面与固定定位块5两侧边的圆弧面接触,且飞轮铸造件a外圆面与u形缺口侧边的连接处与活动定位块6两侧边的斜面接触;

步骤e:铣床的铣刀下移,并由程序编程控制铣刀铣削u形缺口a1的两侧边以及弧形连接面上部;

步骤f:待铣刀去完一侧的u形缺口a1毛刺后,松开活动压紧块3,并将飞轮铸造件a水平旋转180°,使未加工的u形缺口a1对准固定定位块5;

步骤g:重复步骤d和e;

步骤h:松开活动压紧块3,将加工后的飞轮铸造件a取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