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2CrNi3A渗碳淬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18774发布日期:2019-02-19 19:10阅读:1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12CrNi3A渗碳淬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特种加工技术,涉及12crni3a材料渗碳淬火新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传动齿轮承受剧烈的重载、磨损、接触疲劳、冲击等复杂应力作用,齿轮轮齿需要足够的韧性、硬度、耐磨性及抗疲劳性能才能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研究表明,当渗碳层中分布一定量颗粒状碳化物时,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及接触疲劳性能,这种特性可以应用于发动机齿轮渗碳,事实上,国外部分高性能发动机齿轮渗碳层正是如此。

12crni3a材料是一种优质渗碳钢,常用来制造齿轮,但由于12crni3a材料的铬(cr)含量较低,由其加工的齿轮零件渗碳后很难获得碳化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目前常采用滴量控制渗剂法,以苯(或煤油)为渗剂、甲醇为载气,通过加大苯(或煤油)的滴量促进碳化物的形成,这种渗碳法人为控制因素太大、不易实现自动化生产;苯毒性大,对环境及人体危害大;苯(或煤油)作渗剂,炉内容易积炭,工作环境差;工艺稳定性差,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12crni3a渗碳淬火方法,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12crni3a材料中碳化物形成元素较少,渗碳后不易形成碳化物,即使能够形成碳化物,但碳化物数量少,且不稳定,在升温过程中容易溶解,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法来实现,即以甲醇为载气、丙酮为渗剂,采用氧探头监测控制渗碳炉内碳势,先在12crni3a材料奥氏体转变临界温度以上、880℃以下分多阶段升温、保温,且每一阶段的碳势均高于该温度下材料的饱和碳浓度;然后升温至(880~910)℃,加快渗碳速度,获得一定深度的渗碳层;最后降温至淬火温度(810~830)℃并保温一定时间后淬火,并进行冷冷处理及低温回火处理。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12crni3a渗碳淬火方法,在12crni3a材料奥氏体转变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指ac3)以上、880℃以下分多阶段升温、保温,且每一阶段的碳势均高于该温度下材料的饱和碳浓度;然后升温至880~910℃,加快渗碳速度,获得渗碳层;最后降温至淬火温度810~830℃并保温后淬火,并进行冰冷处理及低温回火处理。

优选的,渗碳时以甲醇为载气、丙酮为渗剂,采用氧探头监测控制渗碳炉内碳势。

优选的,在820~840℃、1.4%c(指渗碳过程中炉内的碳势)条件下保温30~50min。

优选的,在850~870℃、1.4%c(指渗碳过程中炉内的碳势)条件下保温30~50min。

优选的,在880~910℃区间,保持1.4%c(指渗碳过程中炉内的碳势),保温时间根据渗层深度调整。

优选的,淬火方式为油淬。

优选的,所述冰冷处理的温度范围为-60~-70℃,冰冷处理的时间范围为60~70min。

优选的,所述低温回火处理的温度范围为140~160℃,低温回火处理的时间范围为120~18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2crni3a材料中碳化物形成元素较少,渗碳后不易形成碳化物,即使能够形成碳化物,但碳化物数量少,且不稳定,在升温过程中容易溶解。多段升温、保温是为了使前一阶段形成的细小碳化物不完全溶解(或者碳化物溶解后合金元素分布不均匀),保证在下一阶段保温时碳化物快速形核、长大;其特殊效果是增加渗层碳浓度,促进碳化物的形成。

本发明采用的碳势低,能够采用氧探头监测炉内碳势,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本发明使用的渗碳剂为丙酮,毒性小,对环境及人体危害小;渗碳碳势低,炉内不易积炭,生产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工艺稳定性好,产品质量稳定;渗碳后直接淬火,在保证渗碳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12crni3a材料常用渗碳淬火工艺路线图;

图2为本发明的12crni3a材料渗碳淬火工艺路线图;

图中cp代表碳势,t代表时间,t代表温度,d代表渗碳剂量的滴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2所示,一种12crni3a渗碳淬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锻制12crni3a棒料,经调质处理后加工成齿轮零件;

(2)造气氛:渗碳炉在(820~840)℃、1.4%c(对应图中cp1)条件下保温(1~2)h;

(3)工件入炉;

(4)零件装炉后,在(820~840)℃、1.4%c(对应图中cp2)条件下保温(30~50)min;

(5)升温至(850~870)℃并在1.4%c(对应图中cp3)条件下保温(30~50)min;

(6)升温至(880~910)℃,保持1.4%c(对应图中cp4),保温时间根据渗层深度调整;

(7)炉温降至(810~830)℃并保温一定时间,油淬,cp5一般取(1.0~1.3)c%之间;

(8)冰冷处理:(-60~-70)℃冰冷处理(60~70)min;

(9)回火:(140~160)℃低温回火(120~180)min。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2CrNi3A渗碳淬火方法,以甲醇为载气、丙酮为渗剂,采用氧探头监测控制渗碳炉内碳势,先在12CrNi3A材料奥氏体转变临界温度以上、880℃以下分多阶段升温、保温,且每一阶段的碳势均高于该温度下材料的饱和碳浓度;然后升温至(880~910)℃,加快渗碳速度,获得一定深度的渗碳层;最后降温至淬火温度(810~830)℃并保温一定时间后淬火,并进行冷冷处理及低温回火处理。本发明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渗碳剂毒性小,对环境及人体危害小;渗碳碳势低,炉内不易积炭,生产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稳定性好,产品质量稳定;渗碳后直接淬火,在保证渗碳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生产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浩川;陈兆群;林红;曹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7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