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8384发布日期:2019-04-17 04:2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高压釜维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釜的釜口修复一般是将釜盖和釜体取下后分别上车床进行修磨,去掉表面缺陷层,由于釜盖和釜体体积较大,需要较大的专用车床和夹具来进行车削和打磨,然后还需要进行打压来试验其密封性,目前周边厂家无法具备以上两个条件。设备调试期间,高压釜由于釜口泄露返厂进行修理,返程周期长,费用大,会对生产检测造成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由外部维修人员手工方式对密封面进行了打磨,但由于精度难以保证,反复进行了多次,修复周期长且修复效果仍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高压釜釜口接触面是影响釜的密封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出釜、入釜和清洗等操作过程中,釜口可能产生划痕或凹坑,如釜盖和釜口接触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纵向贯通性划伤,在使用过程中划伤部位会出现泄露,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这时就需要对密封面进行修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包括釜盖修复装置、釜口修复装置和转棍;

所述的釜盖修复装置,用于对釜盖的密封面进行修磨,去掉表面的缺陷层;整体为中空圆柱体,底部设有釜盖打磨区,采用打磨颗粒设计,内径自上向下逐渐变大,与釜盖的密封面相匹配;在釜盖打磨区的上方设有活动区,用于调整釜盖修复装置的位置;在活动区的上方设有观察窗口,用于釜盖修复过程的观察使用;其中釜盖打磨区、活动区和观察窗口的中心线与釜盖修复装置的中心线共线;

所述的釜口修复装置,用于对釜口的密封面进行修磨,去掉表面的缺陷层;整体为中空圆柱体,底部设有釜口打磨区,采用打磨颗粒设计,外径自下向上逐渐变大,与釜口的密封面相匹配;在釜口修复装置内部中空的部位为镂空区,用于调整釜口修复装置的位置;其中,釜口打磨区和镂空区的中心线与釜盖修复装置的中心线共线;

在釜盖修复装置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a,在釜口修复装置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b,用于安装转棍;

所述的转棍,下端为外螺纹端,与螺纹孔相匹配;上端为手持处,用于修复时手持。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盖修复装置,外径为φ160-165mm,高度为90-100mm;所述的釜盖打磨区深度为9-10mm,内径为φ145-φ158mm;所述的活动区固定内径φ145mm,高度为31-35mm;所述的观察窗口内径为φ115-120mm,高度为50-5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口修复装置,外径φ160-170mm,高度为90-100mm;所述的釜口打磨区深度为20-25mm,外径为φ145-φ155mm;所述的镂空区固定内径φ1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纹孔a和螺纹孔b的深度为15-20mm;所述的外螺纹端长为15-18mm,手持处长为45-65mm;所述的螺纹孔a、螺纹孔b及外螺纹端的尺寸为m10*1。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螺纹端的端部进行了0.5的倒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持处进行滚花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盖修复装置,材质选用h13合金钢,质地坚硬,整体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硬度大于51hrc,并对锐边倒钝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口修复装置,材质选用h13合金钢,质地坚硬,整体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硬度大于51hrc,并对锐边倒钝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棍,材质为1cr17ni2马氏体,整体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硬度大于51hrc。

一种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方法,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修复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转棍安装在釜盖修复装置或釜口修复装置上,接着将釜盖修复装置或釜口修复装置与高压釜的釜盖或釜口密封面配合安装在一起;

步骤二,使用釜盖修复装置或釜口修复装置对釜盖或釜口的密封面打磨时,在修复装置和需要进行打磨的密封面之间涂上30μm的研磨膏,采用煤油进行润滑,然后手持转棍带动修复装置对釜盖或釜口的密封面进行粗磨;

步骤三,粗磨后更换5μm的研磨膏再进行精磨,直至缺陷层被清除掉。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

1)使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对高压釜釜口及釜盖重新进行了修磨,修磨后泄漏率为0,达到预期效果。

2)高压釜返厂维修周期长,并且高压釜较重,整体拆装、搬运繁重。使用3.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后,可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设备完成修复调试。

3)制作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可以快速、简洁、经济的对缺陷部位进行维修,并且不需要搬动设备,有效降低了修复周期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釜盖密封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釜口密封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釜盖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釜口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棍结构示意图;

图6为釜盖修复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7为釜口修复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中:1.釜盖密封面、2.釜口密封面、3.釜盖打磨区、4.活动区、5.螺纹孔a、6观察窗口、7.釜口打磨区、8.螺纹孔b、9.镂空区、10.外螺纹端、11.手持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及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7所示,一种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装置,包括釜盖修复装置、釜口修复装置和转棍;

所述的釜盖修复装置,用于对釜盖的密封面进行修磨,去掉表面的缺陷层;整体为中空圆柱体,底部设有釜盖打磨区3,采用打磨颗粒设计,内径自上向下逐渐变大,与釜盖的密封面相匹配;在釜盖打磨区3的上方设有活动区4,用于调整釜盖修复装置的位置;在活动区4的上方设有观察窗口6,用于釜盖修复过程的观察使用;其中釜盖打磨区3、活动区4和观察窗口6的中心线与釜盖修复装置的中心线共线;

所述的釜口修复装置,用于对釜口的密封面进行修磨,去掉表面的缺陷层;整体为中空圆柱体,底部设有釜口打磨区7,采用打磨颗粒设计,外径自下向上逐渐变大,与釜口的密封面相匹配;在釜口修复装置内部中空的部位为镂空区9,用于调整釜口修复装置的位置;其中,釜口打磨区7和镂空区9的中心线与釜盖修复装置的中心线共线;

在釜盖修复装置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a5,在釜口修复装置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b8,用于安装转棍;

所述的转棍,下端为外螺纹端10,与螺纹孔5相匹配;上端为手持处11,用于修复时手持。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盖修复装置,外径为φ160-165mm,高度为90-100mm;所述的釜盖打磨区3深度为9-10mm,内径为φ145-φ158mm;所述的活动区4固定内径φ145mm,高度为31-35mm;所述的观察窗口6内径为φ115-120mm,高度为50-5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口修复装置,外径φ160-170mm,高度为90-100mm;所述的釜口打磨区7深度为20-25mm,外径为φ145-φ155mm;所述的镂空区9固定内径φ1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纹孔a5和螺纹孔b8的深度为15-20mm;所述的外螺纹端10长为15-18mm,手持处11长为45-65mm;所述的螺纹孔a5、螺纹孔b8及外螺纹端10的尺寸为m10*1。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螺纹端10的端部进行了0.5的倒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持处11进行滚花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盖修复装置,材质选用h13合金钢,质地坚硬,整体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硬度大于51hrc,并对锐边倒钝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釜口修复装置,材质选用h13合金钢,质地坚硬,整体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硬度大于51hrc,并对锐边倒钝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棍,材质为1cr17ni2马氏体,整体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硬度大于51hrc。

一种5l高压釜不锈钢圆形线密封面修复方法,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修复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转棍安装在釜盖修复装置或釜口修复装置上,接着将釜盖修复装置或釜口修复装置与高压釜的釜盖或釜口密封面配合安装在一起;

步骤二,使用釜盖修复装置或釜口修复装置对釜盖或釜口的密封面打磨时,在修复装置和需要进行打磨的密封面之间涂上30μm的研磨膏,采用煤油进行润滑,然后手持转棍带动修复装置对釜盖或釜口的密封面进行粗磨;

步骤三,粗磨后更换5μm的研磨膏再进行精磨,直至缺陷层被清除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