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调质淬火用的沉浸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8737发布日期:2019-03-15 23:3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板材调质淬火用的沉浸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热处理工装架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板材调质淬火用的沉浸架结构。



背景技术: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基于上述对淬火工艺的描述,以及在实际工业热处理过程中发现,热处理后的板状产品件,都需要利用夹紧装置对其夹持,使之沉入冷却池中,实现快速淬火,这种夹持工具会与板材形成夹紧区域,这一区域随夹持工具沉入池中后,由于夹具的影响会影响淬火效果,板材表面淬火均匀性差,而采用直接投入池中的方法,又不便整体捞出,实现控水,针对于上述缺陷,设计出一款具有控水功能,同时可提高淬火均匀性的板材用淬火沉浸架装置,以提高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板材调质淬火用的沉浸架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板状产品件热处理后,往往利用夹紧装置对其夹持,使之沉入冷却池中,实现快速淬火,这种夹持工具会与板材形成夹紧区域,这一区域随夹持工具沉入池中后,由于夹具的影响会影响淬火效果,板材表面淬火均匀性差,而采用直接投入池中的方法,又不便整体捞出,实现较好控水的问题。

本发明板材调质淬火用的沉浸架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板材调质淬火用的沉浸架结构,包括沉架,撑槽,间距孔,第一螺栓,第二螺栓,拉孔,轴承座,转轴,挂架,承振板,弹簧座,连接板,挂板,提杆,第三螺栓,锁孔,丝套和锁柱;所述沉架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其顶面开设有四个螺纹孔,通地螺纹孔安装有两根第一螺栓,一根第二螺栓以及一根第三螺栓;所述第沉架的左侧通过两处轴承座安装有一根转轴,且通过这两处轴承座的外圆面连接两处连接板的方式铰接有挂架;所述挂架为长方形的焊接架结构,其顶端外面焊接有一处u形板结构的挂板,并且还在挂架的顶面上点焊有用于手握使其旋转的提杆;所述挂架的内端面底侧位置安装有一排弹簧座,且这些弹簧座的外侧共同安装有一块长方形板状结构的承振板;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以及第三螺栓的螺柱帽均为尺寸较大的盖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沉架的右侧焊接板上开设有长方槽结构的拉孔,且沉架的前后焊接板上均还开设有左高右低走势的撑槽。

进一步的,所述沉架的前后焊接板采用上窄下宽的梯形截面的板型结构,且上顶面边棱采用圆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承振板为右倾斜式方式连接在弹簧座的外侧,使得弹簧座的外侧形成一个倾斜的待承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挂架的后边框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在此通孔内贯穿配合有一根丝套,通过丝套螺纹配合有t形杆结构的锁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螺栓的顶帽上通过螺纹开设的方式开设有锁孔,且此锁孔为倾斜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沉架后侧焊接板上的第三螺栓,随转轴向左旋转时,锁孔的孔心与锁柱在同一倾斜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沉架的前后两焊板的顶面上均还开设有一排螺纹孔结构的间距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设计的这一工装装置,是针对于板类工件热处理后,沉池冷却淬火用的工装装置,本装置为两部分铰接在一起的旋转式架体结构,左侧部分为挂拉架结构,利用上面安装的挂板可将本工装挂在淬火池内,形成挂拉放置,右侧部分为沉架结构,沉架框焊板采用上窄下宽的梯形板结构,并利用上面安装的螺栓件对板件限位卡定,使卡位均位于板材件的边沿处,可解决现有的板材件投入淬火池的方式是采用夹具对板件夹持沉池的方式,夹具夹在板件表面,造成板材件沉入淬火池中后,板材工件的夹合区淬火效果差的问题,不但具有提高板材件淬火效果的有益性,右侧沉架带着淬火后的工件向上旋转后,可被左侧的挂架拉住支撑,形成控水状,使工件表面沉池后,带出的冷却水,得以更好的控流,功能结构上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b部沉架焊板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明的工作原理图(g表示淬火冷却池)。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沉架-1,撑槽-101,间距孔-102,第一螺栓-2,第二螺栓-3,拉孔-4,轴承座-5,转轴-6,挂架-7,承振板-8,弹簧座-9,连接板-10,挂板-11,提杆-12,第三螺栓-13,锁孔-1301,丝套-14,锁柱-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板材调质淬火用的沉浸架结构,包括有:沉架1,撑槽101,间距孔102,第一螺栓2,第二螺栓3,拉孔4,轴承座5,转轴6,挂架7,承振板8,弹簧座9,连接板10,挂板11,提杆12,第三螺栓13,锁孔1301,丝套14和锁柱15;所述沉架1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其顶面开设有四个螺纹孔,通地螺纹孔安装有两根第一螺栓2,一根第二螺栓3以及一根第三螺栓13;所述第沉架1的左侧通过两处轴承座5安装有一根转轴6,且通过这两处轴承座5的外圆面连接两处连接板10的方式铰接有挂架7;所述挂架7为长方形的焊接架结构,其顶端外面焊接有一处u形板结构的挂板11,并且还在挂架7的顶面上点焊有用于手握使其旋转的提杆12;所述挂架7的内端面底侧位置安装有一排弹簧座9,且这些弹簧座9的外侧共同安装有一块长方形板状结构的承振板8;所述第一螺栓2,第二螺栓3以及第三螺栓13的螺柱帽均为尺寸较大的盖帽结构。

其中,沉架1的右侧焊接板上开设有长方槽结构的拉孔4,此孔用于外部拉钩工具,将沉架1从淬火池中旋转拉出,且沉架1的前后焊接板上均还开设有左高右低走势的撑槽101,这一槽的设置,使工件板随沉架1沉入池底后,不至于整个面与沉架1的顶面接触,而是利用两侧高耸部位对工件板支撑,减少与工件板的贴合面积,提高淬火效果。

其中,沉架1的前后焊接板采用上窄下宽的梯形截面的板型结构,且上顶面边棱采用圆角处理,综合上述描述,工件板与沉架1上表面接触的部分,由于沉架1上部较窄,因此又一次减少了与工件板的贴合面积。

其中,承振板8为右倾斜式方式连接在弹簧座9的外侧,使得弹簧座9的外侧形成一个倾斜的待承压结构,装置右侧沉架1落入淬火池中后,左侧与承振板8形成缓冲接触,实现缓冲沉池效果,结构更加合理。

其中,所述挂架7的后边框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在此通孔内贯穿配合有一根丝套14,通过丝套14螺纹配合有t形杆结构的锁柱15,这一锁柱结构,是左侧挂架7与右侧沉架1的连接机构。

其中,第三螺栓13的顶帽上通过螺纹开设的方式开设有锁孔1301,且此锁孔1301为倾斜孔结构,结合上述,使得右侧捞起的沉架1向左旋转,通过锁孔1301与锁柱15的配合方式,使沉架1侧靠在挂架7的一侧,使位于沉架1上的工件板,表面的水,控入池中,功能上得到了提高。

其中,沉架1后侧焊接板上的第三螺栓13,随转轴6向左旋转时,锁孔1301的孔心与锁柱15在同一倾斜轴线上实现与锁柱15的对接,第一螺栓2,第二螺栓3以及第三螺栓13的大帽端的设置,可使需要淬火处理的工件板,限位在沉架1上,而不是锁定在沉架1上。

其中,沉架1的前后两焊板的顶面上均还开设有一排螺纹孔结构的间距孔102,根据工件板的尺寸进行调节性使用,使各螺栓件选择性的安装在某处间距孔102内,提高实用性。

使用时:如图8所示,将本装置利用挂板11挂在淬火深沉池g中,铁钩拉住拉孔4,使热处理的工件板由一侧插入沉架1上,在第一螺栓2,第二螺栓3以及第三螺栓13螺帽的限位下,工件板被限位放置,抽出铁钩,沉架1向下旋转沉入淬火深沉池g中,实现淬火冷却,由于沉架1的前后焊板均为如图3所示的载面结构,并且工件板的侧面是与螺栓限位件的弧形点接触,因此受到的贴合面积小,且为不重要的部位接触,因此比夹持工具,将工件板沉入淬火池的方式更好,第三螺栓13的顶帽上通过螺纹开设的方式开设有锁孔1301,且此锁孔1301为倾斜孔结构,结合上述,使得右侧捞起的沉架1向左旋转,通过锁孔1301与锁柱15的配合方式,使沉架1侧靠在挂架7的一侧,使位于沉架1上的工件板,表面的水,控入池中,功能上得到了提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