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表面料纹的装置及精抛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8416发布日期:2019-04-17 04:2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除表面料纹的装置及精抛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去除表面料纹的装置及精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不锈钢制品的加工过程中,拉伸成型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散热不均或热量太集中,会引起工件表面开裂或堆积的现象,挤压成型容易形成拉伸料纹的表面特征,后工序中通常需要对工件内壁进行多次砂磨和抛光,对工件外壁则要进行多次砂磨和抛光,不仅造成大量粉尘污染空气,而且加工繁琐且周期长,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和外观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同时消除内、外侧壁料纹的去除表面料纹的装置及精抛光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去除表面料纹的装置,包括机床、机械手以及设置在机床尾座上的推料块,在所述机床的主轴上设有胀筒,在所述胀筒内设有连接着第七气缸的丝锥柱,在该胀筒与丝锥柱之间设有过渡斜段,在所述丝锥柱内穿设有顶料柱,所述顶料柱与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七气缸均固设在机床上;

在所述机床上对应胀筒位置处的一侧还设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气缸,该底座的一侧设有第六气缸,在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有托板,在所述托板上从右往左依次设有丝锥块、挤压块和研磨块,所述挤压块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有固设在机床上的电机,所述研磨块连接有第四气缸;所述推料块连接有固设在尾座上的第五气缸,所述第六气缸的输出端与底座连接,所述机械手用于抱箍工件以便给机床送件,七个所述气缸均与plc控制器连接;在所述机床的滑轨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在所述推料块的对应侧设有第二传感器,在所述机械手上设有第三传感器,在托板上设有第四传感器,四个所述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机械手的设置,送件和取件的位置统一,用力适中,不易对工件外表产生二次损坏,操作稳定,设置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在零件送件到位后,能帮助控制器启动加工;利用丝锥杆和丝锥块同时且分别对工件内、外侧壁整体进行沟槽,沟槽是对表层料纹结构的损坏,并把料纹分成一段一段的截断式结构,给抹平料纹突出位置增加了填充的空间,同时降低了料纹位置受挤压变形的阻力,提高了挤压块挤压抹平的效率;最后由研磨块抵接工件,结合胀筒在工件内侧的撑胀作用,对工件的内、外侧壁同时进行研磨,以达到对工件料纹处理的一致性,即,不论料纹是什么样式,工件内、外侧壁的整体都要由沟槽、挤压和研磨三个处理步骤进行加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设置,在推料块和丝锥块移动到位后,为避免加工干涉,由控制器启动第六气缸带动底座移开,待加工完成后,第一气缸推动顶料柱,把工件从胀筒上推出,在工件脱离胀筒之前,由机械手抱箍,并随推料块的速率移动,最后从胀筒上取下工件,操作便捷,提高了去除料纹的效率,提高了外观合格率。

为了便于挤压和研磨,作为优选,所述丝锥柱的丝牙间距为0.3mm~0.8mm,每个丝牙的牙尖位置均为r0.1mm~0.5mm的圆角设置;所述丝锥块上的丝牙间距为0.3mm~0.8mm,每个丝牙的牙尖位置均为r0.1mm~0.5mm的圆角设置,该丝锥柱和丝锥块上的丝牙之间为对称设置。

为了便于调整丝锥块的加工位置,作为优选,在所述托板上对应丝锥块的位置处设有固定孔,在所述丝锥块上设有条形通槽,用螺栓穿设过条形通槽,螺栓的穿出端与固定孔螺接固定。

为了便于胀形固定,并便于受力挤压和研磨,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斜段的长度为10mm,该过渡斜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5°。

为了简化结构,同时便于安装,作为优选,在所述托板上设有一段导轨,在所述第三气缸上设有向下穿设过托板的连接块,在所述连接块上对应导轨的位置处设有凹槽,该凹槽与导轨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转动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条形槽,在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设在条形槽内,在所述托板上对应连接板的位置处设有通槽;电机往复转动时,带动连接板往复转动,并使第三气缸在导轨上做轴向往复移动。

一种该装置去除表面料纹的精抛光方法,所述精抛光方法包括:

在控制器上,依据工件尺寸和加工要求,设置电机和七个气缸的对应加工参数,包括启动延时等,当机械手抱箍工件给机床送件时,使工件的中心与丝锥柱的轴向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第三传感器移动到第四传感器位置处并响应,由控制器启动第五气缸,第五气缸带动推料块顶着工件往机床主轴方向移动,使工件内侧壁与丝锥柱的外侧接触,与此同时,控制器启动第二气缸推动托板水平移向主轴方向,丝锥块也与工件外侧壁接触,由于丝锥柱和丝锥块上的丝牙之间为对称设置,随着主轴转动和推料块的继续推动,工件内、外侧壁同时被丝锥柱沟槽和丝锥块沟槽,且内、外沟槽结构一致,而料纹是沿工件的轴向方向形成,沟槽所形成的槽体则是沿工件壁螺旋排布,这样就将挤压加工形成的料纹被截成一段一段的样式;

随着推料块的继续推动,已沟槽的工件位置经过渡斜段,套在胀筒的外侧壁上,工件的内壁与胀筒的外侧壁贴合,此时,对应胀筒位置的挤压块,在第三气缸的推动下挤压贴合到工件外壁上,并由电机带动,在工件外侧壁上做轴向的往复移动,随着工件的旋转,料纹位置的凸起部分受挤压被抹平到沟槽或料纹的低端位置,已被截成一段一段的料纹之间,沟槽增大了填充空间,沟槽形成的间距使得受挤压变形的阻力减小,且是能被挤压传递的,加上弹簧的弹性作用,料纹的凸起部分被抹平,而较低位置也被填充,而第六气缸拉动底座向尾座方向移动;

接着,工件挤压后的位置移动到研磨块的位置,第四气缸推动研磨块直接对工件的外侧壁进行研磨,与此同时,工件的内侧壁在胀筒的贴合抵接下,借第四气缸的推动力,对工件的内侧壁也进行研磨处理;研磨完成后,第二气缸带动托板回位,第一气缸推动顶料柱,把工件从胀筒上推出,在工件脱离胀筒之前,由机械手抱箍,并随顶料柱的速率移动,最后从胀筒上取下工件,第七气缸推动丝锥柱回到初始位置,第六气缸推动底座回到初始位置;

在此过程中,当第二传感器移动到第一传感器位置时,此时的丝锥柱已收缩到胀筒内,推料块不再抵接工件,控制器启动第五气缸收回推料块,工件完全套在胀筒上,此时,由控制器7启动第六气缸拉动底座向尾座方向移动,持续对工件挤压和研磨。

为了利于沟槽对料纹的截断,作为优选,所述主轴的转速为800~1000r/min,所述第六气缸的移动速率为1~3mm/s,沟槽形成的所述槽体的槽深为0.3~0.5mm。

为了在较短周期抹平、修复沟槽槽体以及料纹,作为优选,所述挤压块的宽度为15~20mm,所述第三气缸的推力大小为1960n,所述电机的转动频率为2500~3000hz,在该电机的带动下,所述第三气缸往复移动的距离为10~15mm,

为了保证研磨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气缸的推力为8200~9800n。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挤压成型后,用丝锥柱和丝锥块加工沟槽划割料纹样式,利用胀筒和挤压块胀形挤压抹平沟槽的槽体,最后对抹平后的槽体位置再进行研磨,能去除不锈钢工件内、外壁全部的拉伸料纹,节能减排,精简了大部分内、外壁的砂磨工序,节约了近30%的加工成本,并提高内、外壁的外观以及粗糙度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第三气缸与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由机床1、机械手6以及设置在机床1尾座上的推料块5等组成,在所述机床1的主轴上设有胀筒11,在所述胀筒11内设有连接着第七气缸27的丝锥柱12,在该胀筒11与丝锥柱12之间设有过渡斜段121,所述过渡斜段121的长度为10mm,该过渡斜段1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5°,优选为3°;在所述丝锥柱12内穿设有顶料柱13,所述顶料柱13与第一气缸21连接,所述第一气缸21和第七气缸27均固设在机床1上。

在所述机床1上对应胀筒11位置处的一侧设有底座31,在所述底座31上设有第二气缸22,该底座31的一侧设有第六气缸26,在所述第二气缸22的输出端设有托板41,在所述托板41上从右往左依次设有丝锥块32、挤压块33和研磨块34,所述丝锥柱12的丝牙间距为0.3mm~0.8mm,优选为0.5mm,每个丝牙的牙尖位置均为r0.1mm~0.5mm的圆角设置,优选为r0.3mm;所述丝锥块32上的丝牙间距为0.3mm~0.8mm,优选为0.5mm,每个丝牙的牙尖位置均为r0.1mm~0.5mm的圆角设置,优选为r0.3mm,该丝锥柱12和丝锥块32上的丝牙之间为对称设置;在所述托板41上对应丝锥块32的位置处设有固定孔,在所述丝锥块12上设有条形通槽,用螺栓穿设过条形通槽,螺栓的穿出端与固定孔螺接固定。

所述挤压块33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连接有第三气缸23,所述第三气缸23上设有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连接有固设在机床1上的电机43,在所述托板41上设有一段导轨411,在所述导轨411上设有连接块44,在所述连接块44上对应导轨411的位置处设有凹槽,该凹槽与导轨411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44上转动设有连接板42,该连接板42的另一端与电机43连接,在所述连接板42上设有条形槽421,在所述连接块44上设有导向柱441,所述导向柱441穿设在条形槽421内,在所述托板41上对应连接板42的位置处设有通槽;电机43往复转动时,带动连接板42往复转动,并使连接块44在导轨411上做轴向往复移动。

所述研磨块34连接有第四气缸24;所述推料块5连接有固设在尾座上的第五气缸25,所述第六气缸26的输出端与底座31连接,所述机械手6用于抱箍工件以便给机床1送件,七个所述气缸均与plc控制器7连接;在所述机床1的滑轨上设有第一传感器71,在所述推料块5的对应侧设有第二传感器72,在所述机械手6上设有第三传感器73,在托板41上设有第四传感器74,四个所述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7连接。

在工件拉伸成型,再挤压模挤压后,利用该装置去除表面料纹的精抛光,该精抛光方法包括:

机械手6抱箍工件给机床1送件,并使工件的中心与丝锥柱12的轴向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第三传感器73移动到第四传感器74位置处并响应,由控制器7启动第五气缸25,第五气缸25带动推料块5顶着工件往机床1主轴方向移动,使工件内侧壁与丝锥柱12的外侧接触,与此同时,丝锥块32也与工件外侧壁接触,随着主轴转动和推料块5的继续推动,工件内、外侧壁同时被丝锥柱12沟槽和丝锥块32沟槽,所述主轴的转速为800~1000r/min,优选为800r/min,所述第六气缸26的移动速率为1~3mm/s,优选为2mm/s,沟槽形成的所述槽体的槽深为0.3~0.5mm,优选为0.3mm;由于料纹是沿工件的轴向方向形成,沟槽所形成的槽体则是沿工件壁螺旋排布,这样就将挤压加工形成的料纹截成一段一段的样式。

随着推料块5的继续推动,丝锥柱12也由第七气缸27带动往胀筒11内移动,已沟槽的工件位置经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的过渡斜段121,套在胀筒11的外侧壁上,工件的内壁与胀筒11的外侧壁贴合,此时,对应胀筒11位置的挤压块33,在第三气缸23的推动下挤压贴合到工件外壁上,并由电机43带动,在工件外侧壁上做轴向的往复移动,所述挤压块33的宽度为15~20mm,优选为20mm,所述第三气缸23的推力大小为1960n,所述电机43的转动频率为2500~3000hz,优选为2800hz,在该电机43的带动下,所述第三气缸23往复移动的距离为10~15mm,优选为15mm,随着工件的旋转,料纹位置的凸起部分受挤压被抹平到沟槽或料纹的低端位置,已被截成一段一段的料纹之间,沟槽增大了填充空间,沟槽形成的间距使得受挤压变形的阻力减小,且是能被挤压传递的,加上弹簧8的弹性作用,料纹的凸起部分被抹平,而较低位置也被填充,而第六气缸26拉动底座31向尾座方向移动。

接着,工件挤压后的位置移动到研磨块34的位置,第四气缸24推动研磨块34直接对工件的外侧壁进行研磨,所述第四气缸24的推力为8200~9800n,优选为9500n,与此同时,工件的内侧壁在胀筒11的贴合抵接下,借第四气缸24的推动力,对工件的内侧壁也进行研磨处理;研磨完成后,第二气缸22带动托板41回位,第一气缸21推动顶料柱13,把工件从胀筒11上推出,在工件脱离胀筒11之前,由机械手6抱箍,并随顶料柱13的速率移动,最后从胀筒11上取下工件,第七气缸27推动丝锥柱12回到初始位置,第六气缸27推动底座31回到初始位置。

在上述过程中,当第二传感器72移动到第一传感器71位置时,此时的丝锥柱12已收缩到胀筒11内,推料块5不再抵接工件,工件完全套在胀筒11上,控制器7启动第五气缸25收回推料块5,同时,控制器7还启动第六气缸26拉动底座31向尾座方向移动,持续对工件挤压和研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3所示,在工件拉伸成型,再挤压模挤压后,在控制器7上,依据工件尺寸和加工要求,设置电机43和七个气缸的对应加工参数,包括启动延时等;机械手6抱箍工件给机床1送件,并使工件的中心与丝锥柱12的轴向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第三传感器73移动到第四传感器74位置处并响应,由控制器7启动第五气缸25,第五气缸25推出推料块5,推料块5顶着工件往机床1主轴方向移动,并使工件内侧壁与丝锥柱12的外侧接触,与此同时,丝锥块32也与工件外侧壁接触,随着主轴转动和推料块5的继续推动,工件内、外侧壁同时被丝锥柱12沟槽和丝锥块32沟槽,所述主轴的转速为800r/min,所述第六气缸26的移动速率为2mm/s,沟槽形成的所述槽体的槽深为0.3mm;由于料纹是沿工件的轴向方向形成,沟槽所形成的槽体则是沿工件壁螺旋排布,这样就将挤压加工形成的料纹截成一段一段的样式。

随着推料块5的继续推动,已沟槽的工件位置经过与水平面夹角为3°的过渡斜段121,套在胀筒11的外侧壁上,工件的内壁与胀筒11的外侧壁贴合,此时,对应胀筒11位置的挤压块33,在第三气缸23的推动下挤压贴合到工件外壁上,并由控制器7带动电机43做往复转动,带动连接板42往复转动,导向柱441在条形槽421的作用下,由连接块44带动第三气缸23在导轨411上做轴向往复移动,所述挤压块33的宽度为20mm,所述第三气缸23的推力大小为1960n,所述电机43的转动频率为2800hz,在该电机43的带动下,所述第三气缸23往复移动的距离为15mm,随着工件的旋转,料纹位置的凸起部分受挤压被抹平到沟槽或料纹的低端位置,已被截成一段一段的料纹之间,沟槽增大了填充空间,沟槽形成的间距使得受挤压变形的阻力减小,且是能被挤压传递的,加上弹簧8的弹性作用,内、外侧壁料纹的凸起部分被抹平,而较低位置也被填充,而第六气缸26拉动底座31向尾座方向移动。

接着,工件挤压后的位置移动到研磨块34的位置,控制器7启动第四气缸24推动研磨块34直接对工件的外侧壁进行研磨,第四气缸24施加的推力为9500n,与此同时,工件的内侧壁在胀筒11的贴合抵接下,借第四气缸24的推力,对工件的内侧壁也同时进行研磨处理;研磨完成后,控制器7启动第一气缸21推动顶料柱13,把工件从胀筒11上推出,在工件脱离胀筒11之前,由机械手6抱箍,并随顶料柱13的速率移动,最后从胀筒11上取下工件,控制器7启动第七气缸27推动丝锥柱12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启动第六气缸27推动底座31回到初始位置,再由机械手6送件,如此反复。

在上述过程中,当第二传感器72移动到第一传感器71位置时,此时的丝锥柱12已收缩到胀筒11内,推料块5不再抵接工件,工件完全套在胀筒11上,此时,控制器7启动第五气缸25收回推料块5,控制器7同时还启动第六气缸26拉动底座31向尾座方向移动,持续对工件挤压和研磨,直到工件被研磨完毕。

在所述托板41上对应丝锥块32的位置处设有固定孔,在所述丝锥块12上设有条形通槽,用螺栓穿设过条形通槽,螺栓的穿出端与固定孔螺接固定,根据料纹的深浅状态,便于调整丝锥块32的位置,以便达到更好的去除料纹的精抛光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列数据不具有唯一性,结合生产具体要求可以进行适配调节,本发明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