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1401发布日期:2018-09-25 21:3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打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及发热设备紧急抢修时,常常需要对多个设备线夹进行拆解、抛光去除氧化层。目前,打磨、抛光过程仍以手工砂纸摩擦打磨为主。由于容易出现不易固定,不易打磨,磨伤手,打磨不均匀、不到位,打磨时间长,部件过热等原因,时常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才能完成工作,且打磨不到位,日后运行中易造成设备接头等部位发热等安全隐患,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现有打磨技术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磨抛光效果好、效率高、安全可靠的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主要由上支撑组件、连接组件、下支撑组件、弹性定位机构、电动系统、打磨组件六大部件组成;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电动系统及打磨组件安装在下支撑组件上,弹性定位机构设置在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相互连接的连接组件上。

上支撑组件主要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上表面固定有上提手,上支撑板通过连接组件的导柱与下支撑板的一端连接。

下支撑组件主要包括下支撑板,下支撑板另一端上安装有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电机轴穿过下支撑板连接可拆换的砂纸粘盘,砂纸粘盘与上支撑板下表面相对,直流电机的基座固定安装有下提手。

下支撑板上还安装有锂电池组以及开关。

连接组件主要包括连接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导柱,导柱上端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上支撑板下表面,导柱下部穿过下支撑板连接高度调节螺母和限位螺钉;导柱上部外围为限位弹簧,限位弹簧外为安装在上支撑板的高度限位圈,导柱下部外围为导套。

弹性定位机构主要由定位钉和开口套组成,定位钉下部通过设置在高度限位圈下端的开口套安装在限位弹簧下端,定位钉上部外围为定位弹簧。

电动系统主要包括直流电机,打磨组件主要包括砂纸粘盘。

针对现有打磨抛光装置存在的问题,发明人设计制作了一种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主要由上支撑组件、连接组件、下支撑组件、弹性定位机构、电动系统、打磨组件六大部件组成;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电动系统及打磨组件安装在下支撑组件上,弹性定位机构设置在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相互连接的连接组件上。该装置解决了处理设备线夹发热时,进行高处作业手工打磨抛光效率低、不均匀、易反复发热以及其他零件不易打磨抛光的难题。它体积小巧,重量轻,能够手持进行作业;可以根据设备线夹的不同厚度进行打磨间隙的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对接面的设备线夹的两大平面进行打磨抛光作业;打磨片采用粘结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效果要求进行快速更换;采用充电式锂电池组,可以连续作业时间达到7小时(视不同打磨力度有所不同);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可通过弹性定位机构灵活分离,单独使用电机打磨作业。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简单灵活、安全高效的特点,可以大大减少检修工作的人力消耗,提升效率,减少设备的安全隐患,缩短停电时间,而使得检修维护工作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上下旋转的示意图。

图中:1上提手,2线夹,3砂纸粘盘,4下支撑板,5直流电机,6下提手,7锂电池组,8开关,9限位螺钉,10高度调节螺母,11导套,12定位钉,13导柱,14限位弹簧,15锁紧螺钉,16定位弹簧,17开口套,18上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高处作业打磨抛光装置,主要由上支撑组件、连接组件、下支撑组件、弹性定位机构、电动系统(直流电机)、打磨组件(砂纸粘盘)六大部件组成。

上支撑组件主要包括上支撑板18,上支撑板上表面固定有上提手1(方便手持作业)、下表面可以安装滚珠、牛眼轴承,也可以直接进行润滑性涂层的涂覆,包括二硫化钼、类金刚石薄膜、特佛龙等。上支撑板通过连接组件的导柱与下支撑板的一端连接。上下支撑板之间的空间高度可以通过高度调节螺母来压缩限位弹簧进行调节,同时可用于压紧程度的调节。其主要作用是用来靠近要被抛光的线夹2零件的背面,通过带动砂纸粘盘在线夹上进行自由移动,从而完成整个线夹零件表面的打磨抛光作业。

下支撑组件主要包括下支撑板4,下支撑板另一端上安装有直流电机5,直流电机的电机轴穿过下支撑板连接可拆换的砂纸粘盘3,砂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砂纸粘盘与上支撑板下表面相对,直流电机的基座固定安装有下提手6。下支撑板上还安装有锂电池组以及开关9。锂电池组7为充电电池,不需要拆下可以直接与充电器插头连接进行充电。在工作前应提前准好电池的充电,备用电池建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充电。

连接组件主要包括连接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导柱13,导柱上端通过锁紧螺钉15固定在上支撑板下表面,导柱下部穿过下支撑板连接高度调节螺母10和限位螺钉9;导柱上部外围为限位弹簧14,限位弹簧外为安装在上支撑板的高度限位圈,高度限位圈可保证最小的间隙量,导柱下部外围为导套11。

弹性定位机构主要由定位钉12和开口套17组成,定位钉下部通过设置在高度限位圈下端的开口套安装在限位弹簧下端,定位钉上部外围为定位弹簧16。定位钉通过开口套及定位弹簧将上下支撑板连接并放置转动,当扒开定位钉后上下支撑板可以在360度范围自由旋转(如图2)。

使用方法:

1、将打磨机取出后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可以进行工作。充电不满有可能造成打磨时间的减少。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备用电池充满电后作为补充。

2、打磨线夹下平面时需上下组件整体使用,将上支撑板下平面与线夹上平面接触,然后稍微松开高度调节螺母,检查上支撑板下平面与砂纸粘盘之间的间隙是否足够,不够时继续松开高度调节螺母。如果间隙过大,则拧紧高度调整螺母,间隙的大小将会影响到打磨的效果,间隙过小甚至有可能无法工作。因为设备线夹零件的厚度不一,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总结。备线夹与打磨机间隙调整好后,检查定位钉插入后,则按下电机开关,砂纸粘盘转动,手握提手在线夹上平面进行移动从而抛光线夹下平面。

3、若打磨线夹上平面,参照步骤2进行,此时上支撑板下平面与线夹下平面接触。或者按下弹性定位机构,将上下组件分开,单独使用打磨机进行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