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型砂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6891发布日期:2018-11-30 20:3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型砂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V法铸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造型砂库。



背景技术:

在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短流程-V法铸造工艺在铸造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V法铸造造型系统中,雨淋加砂器是模型制造的一种关键设备。

公开号为CN2046574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加砂量的密封雨淋加砂器,包括雨淋加砂器本体、活动板、固定板、加砂器开关、气缸和海绵板。活动板位于固定板上方。活动板上分布有活动板加砂孔,固定板分布有固定板加砂孔,活动板加砂孔与固定板加砂孔相对应。当活动板加砂孔和固定板加砂孔重合时,从砂库来的砂子可以分别通过活动板加砂孔和固定板加砂孔自由流动到砂箱中,此时雨淋加砂器本体处于开启状态。当活动板加砂孔和固定板加砂孔错开时,砂子被固定板阻挡,不能通过加砂孔流动到砂箱中,此时雨淋加砂器本体处于关闭状态。

上述可调节加砂量的密封雨淋加砂器虽然能够实现加砂工作,但是在活动板的长期滑动过程中,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缝隙内难免存积有砂料,长期使用后,随着砂料的堆积,将会造成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卡顿,更严重的是造成活动板无法开启,并且由于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缝隙小,工作人员难以对缝隙间的砂料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V法铸造工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型砂库,具有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雨淋加砂器进行清理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造型砂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为加砂口,所述箱体底部开设有漏砂口,所述漏砂口处设置有雨淋加砂器,所述雨淋加砂器包括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和气缸,所述第一孔板位于第二孔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一一对应的漏砂孔,所述第一孔板与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孔板与箱体水平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孔板由位于箱体外的气缸驱动实现与第一孔板的漏砂孔上下连通或闭合;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孔板上下位移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位于第二孔板上方并与箱体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螺纹连接有轴向平行于箱体高度方向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穿过连接板和第二孔板并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所述第二孔板上沿其水平滑移方向开设有供调节螺杆滑移的滑孔,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供第二孔板上下位移的滑槽;

所述箱体外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气缸远离第二孔板的一侧与立柱纵向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砂口向箱体内加入干砂,干砂经雨淋加砂器的开合作用由漏砂口向砂箱内漏砂,在长期工作后,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之间因进入砂料造成卡顿现象时,可以在箱体内没有干砂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清理。旋松锁紧螺母,将第二孔板沿滑槽方向向下位移,实现增大第二孔板与第一孔板之间距离的目的,然后通过喷气或喷水的方式清理二者之间的砂料,这样的方式方便对雨淋加砂器的清理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孔板嵌设在箱体内,所述第二孔板侧壁与箱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孔板水平位移的长度;

所述第二孔板包括孔板本体、与孔板本体侧壁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滑杆、用于与连接板连接的L型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固定板位于连接板下方,所述调节螺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穿过水平段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

所述滑杆分别固定连接在孔板本体水平位移方向的两端,所述滑杆依次穿过箱体侧壁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通过滑杆上螺纹连接的两个夹持螺母夹持固定;

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孔板本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槽设置为若干个,所有所述滑槽的宽度分别与气缸活塞杆、滑杆的外径相契合,所述滑孔开设在水平段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孔板水平位移时,滑杆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固定板的水平位移,调节螺杆在滑孔内发生相对水平位移;这样的方式减小了滑槽的宽度,从而减少了开设滑槽对漏砂口整体环刚度的影响,并且减少漏砂过程中砂料沿滑槽飞溅出漏砂口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压紧水平段的压紧螺母,所述压紧螺母位于水平段与连接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螺母与锁紧螺母共同实现了对固定板的夹持固定,减少固定板的晃动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滑杆分别位于孔板本体相对侧壁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设置的滑杆在第二孔板上下位移的时候能够保持平衡,从而提高了第二孔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孔板本体与其水平位移方向的垂直的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穿出箱体侧壁并与气缸的活塞杆通过销固定连接,所述推杆与滑槽贴合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活塞杆推动推杆,实现了孔板本体在漏砂口内的水平位移,推杆的设置方便了气缸活塞杆与孔板本体的连接,使得气缸活塞杆不必伸入箱体内便能够实现对孔板本体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和推杆均与孔板本体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杆和推杆均与孔板本体螺纹连接,在第二孔板需要清理维护的时候,可以将推杆和滑杆与孔板本体分离开来,然后将孔奔本体拆下进行维护工作,从而使得第二孔板的清理工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遮蔽滑槽的挡砂板,所述挡砂板与滑槽高度方向的两侧滑移连接,所述滑槽远离第一孔板的一端开设有供挡砂板嵌入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挡砂板底壁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砂板的设置对滑槽起到封堵作用,减少漏砂过程中,砂料沿滑槽飞溅处箱体外部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挡砂板顶壁形状分别与滑槽内的滑杆或推杆朝向箱体出口一侧的形状相契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砂板能够与滑杆、推杆紧密贴合,减少二者之间的连接空隙,从而进一步减少漏料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调节装置,从而产生实现增大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之间距离的效果,方便了对二者之间砂料的清理工作;

2.采用了滑杆、固定板和连接板,从而产生减少了箱体侧壁滑槽的宽度,减少了砂料沿滑槽飞出箱体的现象;

3.采用了挡砂板,从而产生对滑槽的封堵效果,进一步减少砂料沿滑槽飞出箱体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雨淋加砂器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孔板远离第一孔板状态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滑槽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加砂口;12、漏砂口;13、滑槽;131、挡砂板;14、容纳槽;141、压缩弹簧;2、雨淋加砂器;3、第一孔板;4、第二孔板;41、孔板本体;42、滑杆;421、夹持螺母;43、固定板;431、水平段;4311、滑孔;432、竖直段;5、气缸;51、滑块;6、漏砂孔;7、调节装置;71、连接板;72、调节螺杆;721、锁紧螺母;722、压紧螺母;8、立柱;81、纵向滑道;9、推杆;91、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造型砂库,如图1所示,包括漏斗形的箱体1,箱体1顶部为加砂口11,底部开设有漏砂口12。干砂经加砂口11加入箱体1,并通过漏砂口12漏入模型砂箱中。为了使得砂箱的加砂更加均匀、减小对模型的冲击,在漏砂口12处设置有雨淋加砂器2。

如图2所示,雨淋加砂器2包括第一孔板3、第二孔板4和气缸5。第一孔板3位于第二孔板4的上方,第一孔板3与箱体1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孔板4与箱体1水平滑动配合。第一孔板3和第二孔板4上均开设有若干一一对应的漏砂孔6,第二孔板4由位于箱体1外的气缸5驱动实现与第一孔板3的漏砂孔6上下连通或闭合。当第一孔板3漏砂孔6和第二孔板4漏砂孔6重合时,从箱体1漏下来的砂子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孔板3漏砂孔6和第二孔板4漏砂孔6自由流动到砂箱中,此时雨淋加砂器2本体处于开启状态。当第一孔板3漏砂孔6和第二孔板4漏砂孔6错开时,砂子被第二孔板4阻挡,不能通过漏砂孔6流动到砂箱中,此时雨淋加砂器2本体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2所示,第二孔板4的长期滑动过程中,第一孔板3与第二孔板4之间的缝隙内难免存积有砂料,长期使用后,随着砂料的堆积,将会造成第一孔板3与第二孔板4之间的卡顿,更严重的是造成第二孔板4无法开启,并且由于第一孔板3与第二孔板4之间的缝隙小,工作人员难以对缝隙间的砂料进行清理,降低了V法铸造工艺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孔板4上下位移的调节装置7。

如图3所示,调节装置7包括位于第一孔板3上方并与箱体1外壁固定连接的连接板71,连接板71上螺纹连接有轴向平行于箱体1高度方向的调节螺杆72,调节螺杆72穿过连接板71和第二孔板4并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721(参见图2)。

如图3所示,第二孔板4嵌设在箱体1内,第二孔板4包括孔板本体41、L型固定板43、与孔板本体41侧壁螺纹连接的若干个滑杆42、用于与气缸5的活塞杆连接的推杆9。孔板本体41侧壁与箱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孔板41水平位移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滑杆42分别固定连接在孔板本体41水平位移方向的两端,滑杆42设置为四个,四个滑杆42分别位于孔板本体41相对侧壁的两端。从而在第二孔板4上下位移的时候保持平衡,提高了第二孔板4的稳定性。推杆9与滑杆42的轴向相互平行,推杆9与孔板本体41的侧壁中部螺纹连接,推杆9穿出箱体1侧壁并与气缸5的活塞杆通过销91(参见图4)固定连接。当气缸5的活塞杆推动推杆9时,推杆9相对箱体1侧壁作穿进和穿出动作,气缸5的活塞杆始终位于箱体1外壁,方便气缸5的维护工作。

如图4所示,固定板43包括水平段431和位于水平段431下方的竖直段432。水平段431所在平面不高于孔板本体41的顶面,调节螺杆72穿过水平段431并与锁紧螺母721(参见图2)螺纹连接。滑杆42依次穿过箱体1侧壁和竖直段432,竖直段432通过滑杆42上螺纹连接的两个夹持螺母421(参见图2)夹持固定。

如图4所示,当孔板本体41在气缸5(参见图3)的驱动作用下作水平运动时,滑杆42相对箱体1侧壁作往复穿送工作,进而固定板43作水平位移运动。为了实现固定板43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在固定板43的水平段431上开设有供调节螺杆72滑移的滑孔4311,从而在固定板43水平位移时,调节螺杆72在滑孔4311内做水平方向的滑动。

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第二孔板4的上下位移,在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供滑杆42和推杆9纵向滑移的滑槽13,滑槽13的宽度分别滑杆42、推杆9的外径相契合。当固定板43和连接板71之间通过调节螺杆72和锁紧螺母721的作用相互靠近或远离时,滑杆42和推杆9沿滑槽13的长度方向实现纵向滑移。

如图4所示,砂库在向砂箱加砂的过程中,部分砂料会沿滑槽13飞溅出箱体1外部,造成砂料飞溅扬尘的现象,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在滑槽13内设置有用于遮蔽滑槽13的挡砂板131。

如图6和图7所示,挡砂板131与滑槽13高度方向的两侧滑移连接,在箱体1上位于滑槽13远离第一孔板3的一端开设有供挡砂板131嵌入的容纳槽14,容纳槽14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挡砂板131底壁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141。当第二孔板4上下位移时,压缩弹簧141能够随之压缩,在压缩弹簧141回复力的作用下,挡砂板131能够始终与滑杆42、推杆9的底部保持抵接。挡砂板131顶壁形状与滑杆42朝向箱体1出口一侧的形状相契合,从而挡砂板131能够与滑杆42紧密贴合,减少了挡砂板131和滑杆42之间的连接空隙,进一步减少漏料现象的发生。

如图4所示,在压缩弹簧11的作用下,第二孔板4有上升的趋势,为了减少清理工作中第二孔板4的晃动,在调节螺杆72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压紧水平段431的压紧螺母722,压紧螺母722位于水平段431与连接板71之间。在第二孔板4移动到远离第一孔板3的位置时,通过压紧螺母722和锁紧螺母721(参见图2)共同实现对第二孔板4位置的限定。在雨淋加砂器2(参见图1)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旋松压紧螺母722,使得调节螺杆72能够随第二孔板4的水平位移而在滑孔4311中滑动。

如图1和图5所示,箱体1外部固定连接有立柱8,气缸5远离第二孔板4的一侧与立柱8纵向滑移连接,从而气缸5可以随着第二孔板4(参见图3)的上下位移而位移。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立柱8与气缸5相对的一侧开设与第二孔板4上相位移方向平行的纵向滑道81,在气缸5远离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与纵向滑道81滑移连接的滑块51,通过滑块51与滑道的配合连接,实现气缸5与立柱8之间的纵向滑移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当第一孔板3与第二孔板4之间发生卡顿现象时,将造型砂库内的砂料排放干净,然后通过调节装置7调节第二孔板4的纵向位置,使得第二孔板4与第一孔板3之间的距离增大。

旋松锁紧螺母721,将第二孔板4沿箱体1侧壁的滑槽13向下位移,当第二孔板4移动到滑槽13底壁靠近漏砂口12的一端时,通过水平段431上方的压紧螺母722与锁紧螺母721的共同作用实现对第二孔板4的夹持固定。与此同时气缸5远离第二孔板4的一端在立柱8上做纵向滑移,挡料板受到滑杆42的挤压作用力被压缩进入容纳槽14中。完成第二孔板4的向下位移后,可以通过辅助清理设备沿滑槽13处喷气或喷水,对第一孔板3和第二孔板4间的砂料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反向操作,将第二孔板4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孔板4与第一孔板3相互抵接,从而雨淋加砂器2可以正常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