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连铸扇形段辊子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2613发布日期:2018-12-21 20:16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连铸扇形段辊子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生产工艺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连铸扇形段辊子轴承座。



背景技术:

在连铸机生产过程中,结晶器内形成一定厚度坯壳的连铸坯主要依靠扇形段辊子的支撑和拉力作用,将高温连铸坯拉出连铸二冷扇形段。铸坯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和尺寸好坏都与连铸扇形段辊子运行有着直接关系。随着连铸机浇钢时间的延续,扇形段辊子受高温连铸坯烘烤,周围温度极高,造成扇形段辊子轴承座密封圈、液压缸油封受高温烘烤极易损坏,严重影响扇形段辊子的精度和良好运行,一旦温度过高造成扇形段着火,极易引起扇形段内弧顶部安装的液压油管、电器线路和电器箱等设备烧损,造成重大安全、生产和设备事故。为降低现场温度,一般通过二冷风机抽风散热,但由于扇形段与外界为开放式,密封性差,二冷风机抽气效果不良,不能有效散热;目前很多钢厂通过提高二冷风机功率或者扇形段的密封性来提高扇形段周围环境的散热效果,但是成本较高,可操作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连铸扇形段辊子轴承座,可实现轴承座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的有效散热,避免受高温烘烤损坏,保证扇形段辊子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连铸扇形段辊子轴承座,包括轴承座本体,其改进之处为:轴承座本体上开有冷却进水孔和冷却出水孔,冷却进水孔和冷却出水孔的四周开设多个轴承座散热孔。

上述的一种改进的连铸扇形段辊子轴承座,所述冷却进水孔和冷却出水孔由轴承座本体底部向顶部开设并与轴承座本体的内腔贯通,所述多个轴承座散热孔为盲孔,由轴承座本体底部向轴承座本体的内腔延伸。

上述的一种改进的连铸扇形段辊子轴承座,所述冷却进水孔和冷却出水孔的中心位于轴承座本体底部宽度的中分线上,所述多个轴承座散热孔沿轴承座本体底部宽度的中分线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连铸浇钢过程中,通过扇形段辊子轴承座本体的冷却进水孔和冷却出水孔对扇形段辊子轴承座进行冷却水循环冷却,同时冷却进水孔和出水孔周围的多个轴承座散热孔可有效散发扇形段辊子轴承座的热量,保证扇形段辊子轴承座在高温连铸坯的高温烘烤环境下稳定运行,间接保证扇形段辊子的精度和良好运行,预防扇形段发生着火,避免引发重大安全、生产和设备事故,确保连铸生产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在连铸生产过程中扇形段辊棍子轴承座的有效散热,预防扇形段受铸坯高温烘烤后发生着火,避免了重大安全、生产和设备事故,同时有效提高了扇形段辊子轴承座寿命,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为:轴承座本体1、冷却进水孔2、冷却出水孔3、轴承座散热孔4、润滑油孔5。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连铸扇形段辊子轴承座,包括轴承座本体1,轴承座本体1的底部向上开有冷却进水孔2、冷却出水孔3、20个轴承座散热孔4和润滑油孔5;冷却进水孔2和冷却出水孔3的轴线平行,中心位于轴承座本体1矩形底部宽度的中分线上,冷却进水孔2和冷却出水孔3与轴承座本体1的内腔贯通;20个轴承座散热孔4均为盲孔且沿轴承座本体1底部宽度的中分线对称分布,即轴承座本体1底部宽度的中分线的两侧各开设10个轴承座散热孔4;润滑油孔5与轴承座本体1的内腔贯通,用于注入润滑油对扇形段辊子进行润滑;

在连铸浇钢过程中,通过扇形段辊子轴承座本体1的冷却进水孔2和冷却出水孔3对扇形段辊子轴承座进行冷却水循环冷却,同时冷却进水孔2和出水孔3周围的多个轴承座散热孔4可有效散发扇形段辊子轴承座本体1底部的热量,保证扇形段辊子轴承座在高温连铸坯的高温烘烤环境下稳定运行,间接保证扇形段辊子的精度和良好运行,预防扇形段发生着火,避免引发重大安全、生产和设备事故,确保连铸生产顺利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进水孔2和冷却出水孔3的直径均为14mm,可增大通水量,保证最佳的轴承座冷却效果;20个轴承座散热孔4的直径均为6mm,提升散热效果;20个散热孔4的轴线与冷却进水孔2和冷却出水孔3的轴线平行,可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