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打磨石墨辊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004发布日期:2019-04-16 22:1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打磨石墨辊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纤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打磨石墨辊的水槽。



背景技术:

在玻璃纤维丝生产过程中石墨辊作为易损耗件,在每使用过程中2天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一根石墨辊的单价为1500元左右,按一条年产8万吨120台炉位算,一根石墨辊如果采用车床打磨则寿命较短。采用手工打磨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打磨不均匀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及石墨辊的使用寿命。

目前国内专利申请号:CN200820165610.7《石墨辊自动打装置》,可以打磨石墨辊,缺点:1、只能适用于一种规格的石墨辊如二分拉或三分拉;2、没有加入加水润滑装置,打磨时无法解决扬尘问题;3、在现场可操作性不强。其中,二分拉可以拉两个原丝筒,三分拉可以拉三个原丝筒,二分拉和三分拉的石墨辊长度不一,在需要打磨时,需要从机器上拆卸下来,然后安装到打磨装置上,根据长度进行调整,影响打磨效率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更好的减少劳动强度,解决生产中的污水、扬尘以及打磨不均的可快速打磨石墨辊的水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减少劳动强度,解决生产中的污水、扬尘以及打磨不均的可快速打磨石墨辊的水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快速打磨石墨辊的水槽,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上端开口设置的水槽,所述水槽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水槽同一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变频电机和第二变频电机,所述第一变频电机和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且穿过所述水槽侧壁延伸至所述水槽内,所述第一变频电机和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水槽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且位于水槽内部的部分均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的连接器,所述水槽内正对所述第一变频电机设置有第一圆弧槽,所述水槽内正对所述第二变频电机设置有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一圆弧槽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水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槽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正对设置的水槽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圆弧槽和所述第一变频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圆弧槽和所述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槽与所述第一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的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与二分拉石墨辊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圆弧槽与所述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的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与三分拉石墨辊长度相匹配;所述水槽上方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出水口向下设置。

这样,在使用时,将待打磨的二分拉石墨辊一端与第一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另一端放置在第一圆弧槽上,第一变频电机启动,水管向下出水,人工手持水砂皮按压二分拉石墨辊对二分拉石墨辊外侧进行打磨;将待打磨的三分拉石墨辊一端与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另一端放置在第二圆弧槽上,第二变频电机启动,水管向下出水,人工手持水砂皮按压三分拉石墨辊对三分拉石墨辊外侧进行打磨;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均为向下凸出设置的圆弧槽,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分别对二分拉石墨辊端部和三分拉石墨辊端部起到支撑作用。打磨过程中,手持水砂皮对二分拉石墨辊和三分拉石墨辊进行按压,可以连同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对二分拉石墨辊和三分拉石墨辊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第一变频电机和第二变频电机转动过程中出现摆动甚至脱离。打磨产生的扬尘,会被水流冲下进入水槽,水槽内的水经排水口排出,然后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避免环境污染。本装置可以同时对二分拉石墨辊和和三分拉石墨辊进行打磨,提高打磨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的连接器正对所述第一圆弧槽的表面内凹形成与二分拉石墨辊端部相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二分拉石墨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杆匹配的第一限位缺口。

这样,二分拉石墨辊端部设置的第一限位缺口卡接在第一限位杆上,第一变频电机可以更好的带动二分拉石墨辊转动,避免二分拉石墨辊打滑,可以更好的进行打磨操作。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的连接器正对所述第二圆弧槽的表面内凹形成与三分拉石墨辊端部相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三分拉石墨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杆匹配的第二限位缺口。

这样,三分拉石墨辊端部设置的第二限位缺口卡接在第二限位杆上,第二变频电机可以更好的带动三分拉石墨辊转动,避免三分拉石墨辊打滑,可以更好的进行打磨操作。

作为优化,所述水管设置有两个,所述水管的出水口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待打磨的二分拉石墨辊和三分拉石墨辊相互靠近的表面上方。

这样,水管流出的水可以更好的对二分拉石墨辊和三分拉石墨辊打磨产生的扬尘同时进行冲刷,提高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水管上安装有水龙头。

这样,可以人工控制水龙头的开启以及关闭,可以更好的进行打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打磨石墨辊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看清水槽内具体结构,去掉水槽前侧侧壁。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水槽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第一变频电机通过连接器与二分拉石墨辊的连接关系分解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快速打磨石墨辊的水槽,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上端开口设置的水槽2,所述水槽2下端设置有出水口3,所述水槽2同一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变频电机41和第二变频电机42,所述第一变频电机41和第二变频电机42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且穿过所述水槽2侧壁延伸至所述水槽2内,所述第一变频电机41和第二变频电机42的输出轴与所述水槽2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且位于水槽2内部的部分均固定安装有用于连接的连接器5,所述水槽2内正对所述第一变频电机41设置有第一圆弧槽43,所述水槽2内正对所述第二变频电机42设置有第二圆弧槽44,所述第一圆弧槽42固定安装在安装板45上,所述安装板45与所述水槽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槽4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变频电机42的输出轴正对设置的水槽2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圆弧槽43和所述第一变频电机41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圆弧槽44和所述第二变频电机42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槽42与所述第一变频电机41的输出轴上安装的连接器5之间的距离与二分拉石墨辊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圆弧槽44与所述第二变频电机42的输出轴上安装的连接器5之间的距离与三分拉石墨辊长度相匹配;所述水槽2上方设置有水管6,所述水管6的出水口向下设置。

这样,在使用时,将待打磨的二分拉石墨辊一端与第一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另一端放置在第一圆弧槽上,第一变频电机启动,水管向下出水,人工手持水砂皮按压二分拉石墨辊对二分拉石墨辊外侧进行打磨;将待打磨的三分拉石墨辊一端与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另一端放置在第二圆弧槽上,第二变频电机启动,水管向下出水,人工手持水砂皮按压三分拉石墨辊对三分拉石墨辊外侧进行打磨;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均为向下凸出设置的圆弧槽,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分别对二分拉石墨辊端部和三分拉石墨辊端部起到支撑作用。打磨过程中,手持水砂皮对二分拉石墨辊和三分拉石墨辊进行按压,可以连同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对二分拉石墨辊和三分拉石墨辊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第一变频电机和第二变频电机转动过程中出现摆动甚至脱离。打磨产生的扬尘,会被水流冲下进入水槽,水槽内的水经排水口排出,然后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避免环境污染。本装置可以同时对二分拉石墨辊和和三分拉石墨辊进行打磨,提高打磨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频电机41的输出轴端部连接的连接器5正对所述第一圆弧槽43的表面内凹形成与二分拉石墨辊7端部相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孔81,所述第一插接孔8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杆82,所述第一限位杆81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变频电机41的输出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二分拉石墨辊7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杆82匹配的第一限位缺口83。

这样,二分拉石墨辊端部设置的第一限位缺口卡接在第一限位杆上,第一变频电机可以更好的带动二分拉石墨辊转动,避免二分拉石墨辊打滑,可以更好的进行打磨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频电机42的输出轴端部连接的连接器5正对所述第二圆弧槽44的表面内凹形成与三分拉石墨辊端部相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方向设置,三分拉石墨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杆匹配的第二限位缺口。

这样,三分拉石墨辊端部设置的第二限位缺口卡接在第二限位杆上,第二变频电机可以更好的带动三分拉石墨辊转动,避免三分拉石墨辊打滑,可以更好的进行打磨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管6设置有两个,所述水管6的出水口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待打磨的二分拉石墨辊7和三分拉石墨辊相互靠近的表面上方。

这样,水管流出的水可以更好的对二分拉石墨辊和三分拉石墨辊打磨产生的扬尘同时进行冲刷,提高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管6上安装有水龙头。

这样,可以人工控制水龙头的开启以及关闭,可以更好的进行打磨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