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3528发布日期:2019-08-27 21:2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磨具。



背景技术:

表面处理是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对于金属铸件,我们比较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机械打磨,化学处理,表面热处理,喷涂表面,表面处理就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清扫、去毛刺、去油污、去氧化皮等。

表面处理属于最古老的技术,自从地球上有人类,表面处理就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一种技术。原始人类的生活极其艰苦,过着群居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制造石器工具,应用研磨技术使石器具有锋利刃口,产生“尖劈”效果。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的石器通体经过研磨,表面细腻光滑,注重装饰效果,已成为时代主流。

在原始社会里,与研磨石器同等重要的是原始涂装技术。原始人类已具有爱美意识,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就利用矿石染料对个人自娱小物品进行彩绘涂装。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实用新型使原始彩涂技术发展到顶峰,形成历史上有名的彩陶艺术,揭开了表面处理涂装技术的序幕。

工件在加工、运输、存放等过程中,表面往往带有氧化皮、铁锈制模残留的型砂、焊渣、尘土以及油和其他污物。要涂层能牢固地附着在工件表面上,在涂装前就必须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否则,不仅影响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抗腐蚀性能,而且还会使基体金属在即使有涂层防护下也能继续腐蚀,使涂层剥落,影响工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工件涂漆前的表面处理是获得质量优良的防护层,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和措施。

传统磨具采用单一的打磨材料,其缺点:a.难以满足现代表面处理工艺要求;b. 磨具制造商不回收损坏的磨具重新制作使用,因此磨具的使用成本高,制作成本高;c.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表面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磨具,采用可拆卸的设置方式进行磨芯和磨刷的配合,使得当其中任意一样损坏后能够进行替换,从而有效的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的磨具,包括磨芯,在磨芯的外周上可拆卸设置有磨刷;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磨具主要有磨芯和可拆卸方式设置在磨芯外周的磨刷构成,且可拆卸设置方式可为卡接式,亦可为螺接的方式或采用辅助件连接,其能够达到磨刷和磨芯两者可方便分离即可,当使用时,出现磨刷或磨芯单个损坏时,即可进行坏部分离,而后将备件和好部进行配合安装,亦可得到一个好的磨具,用于进行材料(工件)的表面处理(抛光、清洁、打磨等)。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磨芯的外周上沿径向或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槽。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在所述磨芯的外周上沿径向或周向开设至少一连接槽(该连接槽可采用卡接或螺接或辅助件配合的方式与磨刷进行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可按偶数个或基数个进行连接槽的开设;或在磨芯的表面呈点阵状开设连接槽(即该连接槽为非周向或径向单一连通状);连接槽的设置能够使得磨刷可拆卸的设置在磨芯上;当磨芯的表面设置呈点阵状的连接槽时,其可采用螺接或卡接或辅助件配合的方式与磨刷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槽为方形槽、三角形槽、梯形槽或T型槽;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当连接槽与磨刷采用卡接配合的时候,连接槽采用方形槽、三角形槽、梯形槽、T型槽等中的任一种;在连接槽内可以设置纹路,使得磨刷与连接槽配合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槽的深度为磨芯直径的2~5%;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连接槽的深度设置为磨芯直径的2~5%;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当磨芯为贯通结构且磨芯壁厚为3~10%磨芯直径时,连接槽的深度为磨芯壁厚的2/3~2/5。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磨刷包括与连接槽适配的安装件,在安装件上设置有刷毛;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磨刷由安装件和刷毛构成,安装件与连接槽适配,即连接槽为什么形状则安装件即为相应的形状;刷毛采用胶结或可拆卸方式或压接的方式设置在安装件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刷毛为新型复合纤维、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动物鬃毛、金属或合金细丝。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刷毛采用单一的新型复合纤维、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动物鬃毛、金属或合金细丝;或采用前述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即一丝一丝的新型复合纤维、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动物鬃毛、金属或/和合金细丝混合在一起)的方式并采用胶结或可拆卸方式或压接的方式设置在安装件上;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磨刷在与磨芯配合且当为多个磨刷使用时,单一磨刷可以为同种材料亦可为混合材料;或单一磨刷采用同种(或多种)材料但多个磨刷为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比如前一个磨刷为植物纤维,后一个磨刷则为动物毛发)。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刷毛上还附着有矿物质;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在刷毛上还可以采用微附技术附着矿物质,从而满足某些材料(工件)表面处理的需要,使得其处理后的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磨芯选用新型复合塑料、木塑复合材料、铝塑复材料或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磨芯为径向全通或两端径向通孔状,且在磨芯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端盖径向设置有孔径;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磨芯的径向设置一个贯通孔(即径向全通孔状)或仅两端径向设置通孔但中部不贯通;并且在磨芯的两端设置端盖,端盖的形状优选采用两同心大小圆柱状(优选的位于磨芯内部的为小圆柱,外部的为大圆柱且该大圆柱与磨芯的外径相等,但也不限于此),在端盖上设置有径向的孔径以便同动力设备径向适配,使其在动力作用下进行材料(工件)的表面处理。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端盖的径向的孔径为方形孔或多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圆形孔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机械结构所涉及到的诸如“连接”“固定”、“设置”、“活动连接”“活动设置”等用语皆为机械领域内常规设置用的技术手段,只要能够达到固定或连接或活动设置等目的都可以采用,因此在文中不做具体的限定(比如用螺母、螺杆配合进行活动或固定连接,用插销活动或固定连接、设置,A物件与B物件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刷毛采用多种材料混合制作而成,且能够实现在一个磨芯上配置多种单一材料的磨刷,从而满足不同工艺的需要,使得在进行表面处理时起到更优的处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能够满足日益提高的材料表成质量要求。

(3)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工艺要求,磨料作多种配置。

(4)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具有磨刷更换方便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槽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端盖、2-磨刷、2.1-刷毛、2.2-安装件、3-磨芯、3.1-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 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 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磨具,解决现有技术在对铝材表面处理时存在的清除不彻底从而导致铝材表面质量差的不足之处,配合利用夹紧机构和抛光机构进行铝材表面的机械化抛光处理,达到彻底清除铝材表面毛刺和金属颗粒的目的,具有劳动强度低,效率高的特点,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包括磨芯3,在磨芯3的外周上可拆卸设置有磨刷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磨具主要有磨芯3和可拆卸方式设置在磨芯3外周的磨刷2构成,且可拆卸设置方式可为卡接式,亦可为螺接的方式或采用辅助件连接,其能够达到磨刷2和磨芯3两者可方便分离即可,当使用时,出现磨刷2或磨芯3单个损坏时,即可进行坏部分离,而后将备件和好部进行配合安装,亦可得到一个好的磨具,用于进行材料(工件)的表面处理(抛光、清洁、打磨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磨芯3的外周上沿径向或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槽3.1。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在所述磨芯3的外周上沿径向或周向开设至少一连接槽(该连接槽可采用卡接或螺接或辅助件配合的方式与磨刷进行可拆卸连接)3.1,优选的可按偶数个或基数个进行连接槽的开设;或在磨芯2的表面呈点阵状开设连接槽(即该连接槽为非周向或径向单一连通状)3.1;连接槽3.1的设置能够使得磨刷2可拆卸的设置在磨芯3上;当磨芯3的表面设置呈点阵状的连接槽3.1时,其可采用螺接或卡接或辅助件配合的方式与磨刷2进行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槽3.1为方形槽、三角形槽、梯形槽或T型槽;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当连接槽3.1与磨刷2采用卡接配合的时候,连接槽3.1采用方形槽、三角形槽、梯形槽、T型槽等中的任一种;在连接槽3.1内可以设置纹路,使得磨刷2与连接槽3.1配合更加紧密。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槽3.1的深度为磨芯3直径的2~5%;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连接槽3.1的深度设置为磨芯3直径的2~5%;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当磨芯3为贯通结构且磨芯3壁厚为3~10%磨芯直径时,连接槽3.1的深度为磨芯3壁厚的2/3~2/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磨刷3包括与连接槽3.1适配的安装件2.2,在安装件2.2上设置有刷毛2.1;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磨刷2由安装件2.2和刷毛2.1构成,安装件2.2与连接槽3.1适配,即连接槽3.1为什么形状则安装件2.2即为相应的形状;刷毛2.1采用胶结或可拆卸方式或压接的方式设置在安装件2.2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刷毛2.1为新型复合纤维、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动物鬃毛、金属、合金细丝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刷毛2.1采用单一的新型复合纤维、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动物鬃毛、金属或合金细丝;或采用前述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即一丝一丝的新型复合纤维、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动物鬃毛、金属或/和合金细丝混合在一起)的方式并采用胶结或可拆卸方式或压接的方式设置在安装件2.2上;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磨刷2在与磨芯3配合且当为多个磨刷2使用时,单一磨刷2可以为同种材料亦可为混合材料;或单一磨刷2采用同种(或多种)材料但多个磨刷2为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比如前一个磨刷2为植物纤维,后一个磨刷2则为动物毛发)。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刷毛2.1上还附着有矿物质;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在刷毛2.1上还可以采用微附技术附着矿物质,从而满足某些材料(工件)表面处理的需要,使得其处理后的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磨芯3选用新型复合塑料、木塑复合材料、铝塑复材料或合金材料制成。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磨芯3为径向贯通孔状或两端径向通孔状,且在磨芯3的两端还设置有端盖1,端盖1径向设置有孔径;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磨芯3的径向设置一个贯通孔(即径向贯通孔状)或仅两端径向设置通孔但中部不贯通;并且在磨芯3的两端设置端盖1,端盖1的形状优选采用两同心大小圆柱状(优选的位于磨芯3内部的为小圆柱,外部的为大圆柱且该大圆柱与磨芯3的外径相等,但也不限于此),在端盖1上设置有径向的孔径以便同动力设备径向适配,使其在动力作用下进行材料(工件)的表面处理。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端盖1的径向的孔径为方形孔或多边形孔或椭圆形孔或圆形孔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