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301发布日期:2019-08-23 23:34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带淬火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



背景技术:

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把工件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油或水)淬火。炉子的热源可以用电及燃料,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用电及气体、液体燃料的炉子,可以用仪表自动来控制和调节温度,淬火炉用于铝合金管棒型材挤压制品的淬火处理。在淬火前,挤压制品的加热应均匀,温差应小于±2.5℃;淬火时,要求过渡时间短,不超过15秒。淬火炉炉由炉体、炉门、加热元件、通风机构及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炉体由型钢及钢板焊接而成,炉衬内壁采用不锈钢板与炉壳连接成整体,炉体及炉胆夹层内填充硅酸铝耐火纤维作隔热之用。炉门设计在炉体的下部,也就是说工件的进出是从下面进或出的。本炉体的下口开启,炉门的起闭动作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通过电动机、减速箱、链轮、链条、道轨等完成。加热元件采用高电阻合金的电阻带,通过专用的挂钩布置在内胆的两侧,与内胆绝缘。通风机由鼓风机和导风板组成,鼓风电动机与加热元件有电气连锁,只有当鼓风机接通后加热元件才能通电,这样可保证加热元件能在通风循环的情况下工作。

现有网带淬火炉内部导热性不能达到技术要求,使用起来不方便,当使用时不能将需要加温的零件进行充分的加热,使得零件进行淬火时,零件的表面不能产生较好的马氏体结构,而且现有的网带淬火炉进行零配件淬火取件时,不能将淬火后的零件快速取出,影响零件淬火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解决了现有网带淬火炉内部导热性不能达到技术要求,不能将需要加温的零件进行充分的加热,和现有的网带淬火炉进行零配件淬火取件时,不能将淬火后的零件快速取出,影响零件淬火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包括淬火箱和加热炉,所述淬火箱右侧的中部通过固定底架与加热炉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架的顶部通过固定支撑杆固定连接有隔热托架,所述隔热托架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耐高温陶瓷轮,所述耐高温陶瓷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钢带,所述加热炉的顶部且位于输送钢带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固定罩,所述保温固定罩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表面开设有燃气进气孔,所述保温固定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热罩,且隔热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压调控阀,所述固定底架右侧的顶部且位于隔热托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动电机箱,所述主动电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主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淬火箱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且靠近于淬火箱内壁的右侧通过螺纹筒螺纹连接有固定导向块。

优选的,所述主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带轮传动连接有动力传动带,所述动力传动带远离主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轮,所述传动皮带轮的底部与固定底架右侧的顶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架右侧的顶部且位于传动皮带轮的背面同轴传动连接有钢带传动轮。

优选的,所述淬火箱的底部设有淬火液漏桶,所述淬火液漏桶的顶部通过钢缆与固定导向块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隔热托架的左侧通过导向板与淬火液漏桶的一侧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淬火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箱,所述驱动电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底端贯穿淬火箱并延伸到淬火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表面且位于淬火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丝杆的表面且靠近于淬火箱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通过在固定底架的顶部通过固定支撑杆固定连接有隔热托架,隔热托架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耐高温陶瓷轮,耐高温陶瓷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钢带,加热炉的顶部且位于输送钢带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固定罩,保温固定罩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板,保温板的表面开设有燃气进气孔,保温固定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热罩,且隔热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压调控阀,解决了现有网带淬火炉内部导热性不能达到技术要求的问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当使用时能将需要加温的零件进行充分的加热,使得零件进行淬火时,零件的表面能产生较好的马氏体结构。

(2)、该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通过在淬火箱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的表面且靠近于淬火箱内壁的右侧通过螺纹筒螺纹连接有固定导向块,淬火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箱,驱动电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底端贯穿淬火箱并延伸到淬火箱的内部,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表面且位于淬火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丝杆的表面且靠近于淬火箱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解决了现有的网带淬火炉进行零配件淬火取件时,不能将淬火后的零件快速取出,影响零件淬火的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淬火箱、2-加热炉、3-固定底架、4-固定支撑杆、5-隔热托架、6-耐高温陶瓷轮、7-输送钢带、8-保温固定罩、9-保温板、10-燃气进气孔、11-隔热罩、12-内压调控阀、13-主动电机箱、14-主动电机、15-丝杆、16-固定导向块、17-动力传动带、18-传动皮带轮、19-钢带传动轮、20-淬火液漏桶、21-导向板、22-驱动电机箱、23-驱动电机、24-第一锥齿轮、25-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传热效果好的网带淬火炉,包括淬火箱1和加热炉2,淬火箱1右侧的中部通过固定底架3与加热炉2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底架3的顶部通过固定支撑杆4固定连接有隔热托架5,隔热托架5顶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耐高温陶瓷轮6,耐高温陶瓷轮6的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钢带7,加热炉2的顶部且位于输送钢带7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固定罩8,保温固定罩8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温板9,保温板9的表面开设有燃气进气孔10,保温固定罩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热罩11,且隔热罩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压调控阀12,解决了现有网带淬火炉内部导热性不能达到技术要求的问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当使用时能将需要加温的零件进行充分的加热,使得零件进行淬火时,零件的表面能产生较好的马氏体结构,固定底架3右侧的顶部且位于隔热托架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动电机箱13,主动电机箱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主动电机14,淬火箱1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15,丝杆15带动固定导向块16运动,使得底部的淬火液漏桶20可以将快速移动,丝杆15的表面且靠近于淬火箱1内壁的右侧通过螺纹筒螺纹连接有固定导向块16,主动电机14输出轴的一端通过带轮传动连接有动力传动带17,动力传动带17远离主动电机14输出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轮18,传动皮带轮18的底部与固定底架3右侧的顶部转动连接,固定底架3右侧的顶部且位于传动皮带轮18的背面同轴传动连接有钢带传动轮19,钢带传动轮19可以驱动输送钢带7运动,将输送钢带7上的零件移动到炉内,淬火箱1的底部设有淬火液漏桶20,淬火液漏桶20的顶部通过钢缆与固定导向块16的底部活动连接,隔热托架5的左侧通过导向板21与淬火液漏桶20的一侧活动连接,淬火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箱22,驱动电机箱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输出轴的底端贯穿淬火箱1并延伸到淬火箱1的内部,驱动电机23输出轴的表面且位于淬火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4,丝杆15的表面且靠近于淬火箱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24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5,解决了现有的网带淬火炉进行零配件淬火取件时,不能将淬火后的零件快速取出,影响零件淬火的效率的问题。

使用前,先将主动电机14和驱动电机23均与外接电源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主动电机14和驱动电机23的运转,先将待加温的零件放置到输送钢带7顶部,将启动主动电机14,使得主动电机14带动传动皮带轮18,传动皮带轮18带动钢带传动轮19转动,钢带传动轮19带动输送钢带7运动,使得输送钢带7进入加热炉2内,将燃气通过燃气进气孔10对内部进行喷气加热,将待加温的零件加温,待输送钢带7移动到导向板21的右测时,将加温后的零件导入淬火液漏桶20内,使得淬火液漏桶内的高温零件与淬火液接触,将零件进行淬火后,启动驱动电机23带动第一锥齿轮24,使得第一锥齿轮24带动丝杆15转动,丝杆15带动固定导向块16移动,使得固定导向块16通过钢缆调动淬火液漏桶20,将加工好的零件移出淬火箱1便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