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9966发布日期:2019-08-16 22:5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塞铸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



背景技术:

活塞是汽车发动机汽缸体中作往复运动的零件,活塞件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因而常采用铸造的方式制成不同的形状。

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叫铸造,用铸造方法获得铸件叫铸造件。在现有技术制造铸造件时,当金属液体注入模具后存在冷却速度较慢、冷却不均匀的情况,进而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导致成型的铸造件质量不高,造成造件不合格,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增加了制造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迅速冷却的活塞浇铸水冷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用于提高活塞浇铸成型时模具的冷却速度,便于浇铸快速成型,提高生产速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包括外模、顶模和内模,所述内模安装在外模内部,所述顶模安装在外模的顶部,所述内模、外模和顶模之间形成用于活塞成型的空腔,所述外模的模壁内、所述顶模的模壁内、所述内模的模壁内均开设有水道。

进一步,所述外模的外壁上开设有外模进水口和外模出水口,所述外模进水口和外模出水口之间连通有外模水道,所述外模水道环绕在外模的模壁内部。

进一步,所述外模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外模测温口。

进一步,所述顶模顶部开设有顶模进水口和顶模出水口,所述顶模进水口和顶模出水口之间连通有顶模水道,所述顶模水道环绕在顶模的模壁内部。

进一步,所述顶模顶部还开设有顶模测温口。

进一步,所述内模的底部开设有内模进水口和内模出水口,所述内模进水口和内模出水口之间连通有内模水道,所述内模水道环绕在内模的模壁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模、顶模和内模的内壁内部开设水道,并在活塞浇铸形成时在水道内部通入外接水流,外接水流在水道内循环流动带走活塞浇铸成型时热量,减少了活塞浇铸时模具冷却的时间,提高了活塞浇铸时模具冷却速度,便于浇铸快速成型,提高生产速率。

同时,由于水流在外模、顶模和内模的内壁内部循环流动,使得浇铸件成型时冷却更加均匀,避免因为冷却不均造成浇铸件表面出现裂纹,有效保证了浇铸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的外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的顶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的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外模1、顶模2、内模3、外模进水口11、外模出水口12、外模测温口13、顶模进水口21、顶模出水口22、顶模测温口23、内模进水口31、内模出水口3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塞浇铸水冷模具,包括外模1、顶模2和内模3,安装时,内模3安装在工作台上,外模1套设在内模3外部,外模1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油缸将外模1顶住,顶模2安装在外模1顶部,顶模2的上方安装有一个油缸将顶模2向下压住,内模3、外模1和顶模2之间形成用于活塞成型的空腔,外模1的模壁内、顶模2的模壁内、内模3的模壁内均开设有水道。

外模1的外壁上开设有外模进水口11和外模出水口12,外模进水口11和外模出水口12之间连通有外模水道,外模水道环绕在外模1的模壁内部。外模1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外模测温口13,将测温仪器伸入外模测温口13内部,可以测量外模1内部的温度,对活塞的成型情况进行监控。

顶模2顶部开设有顶模进水口21和顶模出水口22,顶模进水口21和顶模出水口22之间连通有顶模水道,顶模水道环绕在顶模2的模壁内部。顶模2顶部还开设有顶模测温口23,将测温仪器伸入顶模测温口23内部,可以测量顶模2内部的温度,对活塞的成型情况进行监控。

内模3的底部开设有内模进水口31和内模出水口32,内模进水口31和内模出水口32之间连通有内模水道,内模水道环绕在内模3的模壁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在活塞浇铸成型时,将外模1、顶模2和内模3安装好以后,在外模进水口11、外模出水口12、顶模进水口21、顶模出水口22、内模进水口31和内模出水口32上均安装上导管,使水流从外模进水口11、顶模进水口21、内模进水口31流入,分别经过外模水道、顶模水道、内模水道之后从对应的外模出水口12、顶模出水口22、内模出水口32流出,从而带走模具内部的热量,提高活塞浇铸时模具冷却速度,便于浇铸快速成型,提高生产速率。

同时,将测温仪器伸入外模测温口13、顶模测温口23内部,用于测量模具内的温度,达到监测活塞的成型情况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