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铅坠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1103发布日期:2019-10-09 07:05阅读:2126来源:国知局
自动铅坠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渔具的加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动铅坠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铅坠是众多渔具的辅助设备,是打鱼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但是铅坠的消耗度大,同时用的量也大。传统生产铅坠的方法是采用人工浇铸的方法,效率及其低下,而且所成型的铅坠在成型时,模具口浇铸处总是附有余料,对材料造成了浪费,或者通过人工对余料进行切除,这种人工的切除方式效率低,耗费大量人工,并且加工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自动生产铅坠的自动铅坠模具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自动铅坠模具装置,包括机架、括模具上模、模具下模,所述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滑动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上开设有使铅水成型成铅坠的型腔,所述机架上可转动设有用于驱动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的驱动轴,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机架上设有模具底座,所述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可上下滑动设于所述模具底座上,所述模具下模固定设有压杆,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使所述压杆做周期向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凸轮,所述压杆的下端部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方,所述模具底座上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左端部与所述模具上模固定连接,所述模具下模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自由端铰接于所述第四连杆右端部,所述模具下模与所述模具底座之间设置有使模具上模与模具下模相闭合的弹性复位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拉杆上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模具底座上,所述模具下模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可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下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连接块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拉杆。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模具底座上设置有第七连杆,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可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七连杆上套设有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模具底座上的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分别开设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冷却液储存箱,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通过水管与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相连通。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具切料装置能够自动的完成铅坠的生产,并且将生产铅坠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料进行剔除并回收利用,即有效的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铅坠模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铅坠模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铅坠模具装置传动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铅坠模具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自动铅坠模具装置,包括机架1、模具上模22、模具下模23,所述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滑动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上开设有使铅水成型成铅坠的型腔220,所述机架1上可转动设有用于驱动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的驱动轴17,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轴17转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意出)。

为了实现驱动轴17更好的驱动模具装置2工作,所述机架1上设有模具底座21,所述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可上下滑动设于所述模具底座21上,所述模具下模23固定设有压杆25,所述驱动轴17上设有使所述压杆25做周期向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凸轮12,所述压杆25的下端部设置于所述驱动轴17的下方,所述模具底座上铰接有第四连杆201,所述第四连杆201的左端部与所述模具上模22固定连接,所述模具下模23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杆29,所述第三连杆29的自由端铰接于所述第四连杆201右端部,所述模具下模23与所述模具底座21之间设置有使模具上模22与模具下模22相闭合的弹性复位装置,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204、第一复位弹簧203,所述第一拉杆204上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模具底座21上,所述模具下模22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4,所述第一连接块24可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拉杆204,所述第一拉杆204下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30,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03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30与第一连接块24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03套设于所述第一拉杆204。

为了使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更好的复位,所述模具底座21上设置有第七连杆202,所述第一连接块2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26,所述第二连接块26可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七连杆202,所述第七连杆202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31,所述第七连杆202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201,所述第二复位弹簧201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块231与第二连接块26之间。

为了使模具上模22更好的在模具底座21上滑移,所述第三连杆29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26上。

为了让模具更好的工作和提高模具的工作效率,所述模具底座2上的模具上模22和模具23下模分别开设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图中未示意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冷却液储存箱(图中未示意出),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通过水管与所述冷却液储存箱相连通。

工作原理: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切料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工作时,电机通过带传动带动驱动轴17转动,驱动轴17上的第一凸轮12转动。当第一凸轮12与压杆25解除抵制的时候,压杆25做复位运动,第一拉杆204和第七连杆202上的第一复位弹簧203和第二复位弹簧201做复位运动,带动模具下模23向上运动,模具下模23向上运动时,固定在第二连接块26上的第三连杆29与模具下模23连动,第四连杆201在第三连杆29的作用下做向下运动,第四连杆201固定在模具上模22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模具上模22向下运动,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完成闭合动作。此时,铅水流入模具型腔220内铸造成型。驱动轴17继续转动,驱动轴17上的第一凸轮12抵制压杆25,压杆25做向下运动,第一拉杆202和第七连杆204上的第一复位弹簧203和第二复位弹簧201做拉伸运动,在压杆25带动下,模具下模23向下运动,模具下模23向下运动时,固定在第二连接块26上第三连杆29与模具下模23连动,第四连杆201在第三连杆29的作用下做向上运动,第四连杆201固定在模具上模22的一端向上运动,带动模具上模22向上运动,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完成打开动作,以便成型的铅坠出料。以此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做反复性周期运动。

模具底座2上的模具上模22和模具下模23开设的第一流体通道与第二流体通道不断地有冷却液流过,使铅水在模具型腔里面迅速成型并冷却,提高铅坠成型的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