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信息感应加液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6014发布日期:2020-02-14 15:3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信息感应加液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信息感应加液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处理,主要应用于钢铁表面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磷化(phosphorization)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已有9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广泛应用时期。

目前磷化过程中,需要人工自主判断进行加液,无法准确控制反应池磷化液浓度;而且金属丝、条等产品磷化时由于自身的张力不易浸入,而且磷化处理结束后不易取出沥液;磷化反应产生的废渣不易与磷化液分离,影响磷化液的循环使用;在磷化过程中由于沉降作用容易造成浓度不均匀,影响表面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信息感应加液自动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信息感应加液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应池,反应池顶部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支撑台,两支撑台相对面上设置有内陷结构的滑槽,反应池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沉降箱,沉降箱上端开口处设置有顶盖,顶盖一端通过铰链与沉降箱连接,沉降箱开口处的外檐设置有一圈与顶盖吸引的磁性垫,沉降箱与支撑台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插入滑槽内滑动的导向限位轴,两支撑台上方分别安装一个驱动机构,两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对且分别安装一个齿轮,两齿轮分别与其正下方的导向限位轴之间通过升降链带连接;

反应池底部于沉降箱下方设置有倾斜设置的过滤挡板,反应池外部于过滤挡板的较低端延伸处设置有排渣管道,排渣管道与排污泵的抽吸端连通,排污泵的输出端连接排放管,排渣管道上安装有电磁控制阀,排污泵固定在支座上;

反应池底部内壁上安装有效浓度传感器,反应池底部于过滤挡板下方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搅拌叶,两组搅拌叶相互交错,搅拌轴一端通过连接座安装在反应池内壁上,另一端穿出反应池与设置在反应池外部的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穿出部分与反应池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件;

反应池外部分别设置有抽液泵和药液存储箱,抽液泵的抽吸端通过抽液管与药液存储箱连通,输出端通过加液管与反应池内部连通,反应池一侧设置有排液口,反应池外部设置有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内设置有集成控制板,集成控制板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单元和执行单元,集成控制板分别与驱动机构、排污泵、电磁控制阀、有效浓度传感器、旋转电机、抽液泵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的,滑槽两端沿支撑台高度方向延伸,上端与支撑台上表面齐平,且滑槽上端为开口结构,下端延伸至反应池内部。

优选的,沉降箱底面及顶盖均为过滤网孔结构,且大于过滤挡板的网孔大小。

优选的,支撑台与反应池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导向限位轴与沉降箱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排渣管道与过滤挡板平行。

优选的,搅拌轴与连接座、密封件之间为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池内设置有效浓度传感器,能够自动判断反应池内的有效物浓度,并根据设定值进行药液补充,准确度高,稳定控制反应进行;通过设置沉降箱,将需要表面处理的物件限位,保证物件完全被药液浸没,表面处理完全,同时通过沉降箱的升起,便于物件进行沥液;通过过滤网板将反应的废渣过滤,并利用倾斜结构由排污泵排出,便于与药液分离,有利于药液的循环利用;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均衡反应池内的药液浓度,使得物件表面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池内的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降箱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池;2、支撑台;3、滑槽;4、沉降箱;5、顶盖;6、铰链;7、磁性垫;8、导向限位轴;9、驱动机构;10、齿轮;11、升降链带;12、过滤挡板;13、排渣管道;14、排污泵;15、电磁控制阀;16、排放管;17、支座;18、有效浓度传感器;19、搅拌轴;20、搅拌叶;21、连接座;22、旋转电机;23、密封件;24、抽液泵;25、药液存储箱;26、抽液管;27、加液管;28、排液口;29、控制主机;30、集成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信息感应加液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应池1,反应池1顶部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支撑台2,两支撑台2相对面上设置有内陷结构的滑槽3,反应池1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沉降箱4,沉降箱4上端开口处设置有顶盖5,顶盖5一端通过铰链6与沉降箱4连接,沉降箱4开口处的外檐设置有一圈与顶盖5吸引的磁性垫7,沉降箱4与支撑台2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插入滑槽3内滑动的导向限位轴8,两支撑台2上方分别安装一个驱动机构9,两驱动机构9的输出端相对且分别安装一个齿轮10,两齿轮10分别与其正下方的导向限位轴8之间通过升降链带11连接;

反应池1底部于沉降箱4下方设置有倾斜设置的过滤挡板12,反应池1外部于过滤挡板12的较低端延伸处设置有排渣管道13,排渣管道13与排污泵14的抽吸端连通,排污泵14的输出端连接排放管16,排渣管道13上安装有电磁控制阀15,排污泵14固定在支座17上;

反应池1底部内壁上安装有效浓度传感器18,反应池1底部于过滤挡板12下方安装有搅拌轴19,搅拌轴19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搅拌叶20,两组搅拌叶20相互交错,搅拌轴19一端通过连接座21安装在反应池1内壁上,另一端穿出反应池1与设置在反应池1外部的旋转电机22的输出端连接,搅拌轴19穿出部分与反应池1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件23;

反应池1外部分别设置有抽液泵24和药液存储箱25,抽液泵24的抽吸端通过抽液管26与药液存储箱25连通,输出端通过加液管27与反应池1内部连通,反应池1一侧设置有排液口28,反应池1外部设置有控制主机29,控制主机29内设置有集成控制板30,集成控制板30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单元和执行单元,集成控制板30分别与驱动机构9、排污泵14、电磁控制阀15、有效浓度传感器18、旋转电机22、抽液泵24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的,滑槽3两端沿支撑台2高度方向延伸,上端与支撑台2上表面齐平,且滑槽3上端为开口结构,下端延伸至反应池1内部。

优选的,沉降箱4底面及顶盖5均为过滤网孔结构,且大于过滤挡板12的网孔大小便于药液的进入以及废渣的排出。

优选的,支撑台2与反应池1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导向限位轴8与沉降箱4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排渣管道13与过滤挡板12平行,便于废渣的导出。

优选的,搅拌轴19与连接座21、密封件23之间为转动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反应池1底部设置有效浓度传感器18,有效浓度传感器18能够探测磷化液有效物的浓度,并将测得的值反馈到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根据设定参考值作出判断后决定是否需要加液,并通过执行单元驱动抽液泵24进行自动加液,从而稳定反应池有效物浓度,达到稳定产品质量的目的。反应池1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沉降箱4,沉降箱4上端开口处设置有顶盖5,通过设置沉降箱4,并通过顶盖5将需要表面处理的物件进行限位,保证物件完全被药液浸没,表面处理完全,沉降箱4开口处的外檐设置有一圈与顶盖5吸引的磁性垫7,便于顶盖5的闭合和开启,操作简单。沉降箱4与支撑台2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插入滑槽3内滑动的导向限位轴8,两支撑台2上方分别安装一个驱动机构9,两驱动机构9的输出端相对且分别安装一个齿轮10,两齿轮10分别与其正下方的导向限位轴8之间通过升降链带11连接,物件磷化反应结束后,通过驱动机构9将沉降箱4升起,便于物件进行沥液。反应池1底部于沉降箱4下方设置有倾斜设置的过滤挡板12,通过过滤挡板12将反应的废渣过滤,并利用倾斜结构导出,由排污泵14排出,便于与药液分离,有利于药液的循环利用。反应池1底部于过滤挡板12下方安装有搅拌轴19,搅拌轴19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搅拌叶20,两组搅拌叶20相互交错,搅拌效果好,通过旋转电机22的转动带动搅拌轴19和搅拌叶20进行搅拌,均衡反应池1内的药液浓度,使得物件表面处理效果好。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