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实样木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8031发布日期:2019-12-17 22:21阅读:1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实样木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简易实样木模。



背景技术:

模样一般由木材、塑料、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是用于形成铸型型腔的工艺装备。生产时,在模样四周填砂并紧实,起模后形成铸型的型腔,浇入金属液后即制成铸件外观轮廓。为保证铸件质量,模样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表面要光滑,尺寸要精确。

现有技术中属于单件小批量的作业方式,模样的材料一般使用木材制作,这种模样也称为木模。木模与其它材质的模样相比,不仅质轻、生产周期短,而且易于加工成形。但对于单件小批的重大型铸件,若使用整体实样木模制作,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且制作周期也长,另外,木模有可能使用一次后就不再使用,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单、方便的简易实样木模,本简易木模不仅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所耗木材少,生产周期短,经济性和效率均提升两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简易实样木模的结构如下:在筋带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设置上盖板和下盖板构成板带框架,即简易木模四周的一段,在板带框架的一个端部设置有供与相邻木模相连接的连接板,四个板带框架首尾相连,并通过螺杆连接固定,相邻的板带框架接触处设置有拔模斜度,在板带框架的侧面铺设有夹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简易实样木模为可拆卸拼装的积木块结构,按照产品形状尺寸进行搭积木形式的拼接形成所需要的尺寸形状。此联接方式可同时应用于长、宽、高方向上的联接加强。

本实用新型中的简易实样木模不仅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铸造现场的需要,而且与现有技术中制作的整体模样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整体模样通过多层木方与木板相互搭接而成,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样木模为可拆卸拼装的积木块结构,按照产品形状尺寸进行搭积木形式的拼接形成所需要的尺寸形状。所耗木材减少一半,制作周期也为整体模样制作周期的一半,此外,这种简易木模也便于实现模样制作的模块化。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整体实样木模的结构;

图2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实样木模结构;

图3本实用新型简易实样木模中的板带框架结构。

图2中1-1、1-2、1-3、1-4为木模周边的板带框架,2为筋带,3为下盖板,4为上盖板,5为连接板,6为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整体实样木模的结构形式;整体模样通过多层木方与木板相互搭接而成。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实样木模结构。其所述的实样木模为可拆卸拼装的积木块结构,按照产品形状尺寸进行搭积木形式的拼接形成所需要的尺寸形状。板带框架端部的筋带2与相邻板带框架另一端部的连接板5处用螺杆(螺杆穿过图2、图3中有孔洞位置)紧固加强从而保证外模的尺寸准确度和强度,此联接方式可同时应用于长、宽、高方向上的联接加强。

木模四周的板带框架1-1、1-2、1-3、1-4以分段的形式制作,在筋带2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设置上盖板4和下盖板3,构成木模四周的一段(如图2、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端部设置有供与相邻木模相连接的连接板5,形成厚度为180~200毫米骨架外模块(即板带框架)。木模的具体制作方式为:将四个板带框架1-1、1-2、1-3、1-4首尾相连,相邻的板带框架接触处设置有15mm~30mm的拔模斜度,并且通过螺杆连接固定,如图2所示。筋带2分布在上盖板4和下盖板3之间,在与另一板带框架的连接处设置一块连接板5,最后在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外侧铺一层夹板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简易实样木模中的板带框架结构;下面描述相关的部件结构及制作步骤。

首先按照图3结构,在上盖板4和下盖板3之间设置有筋带2,在与另一板带框架接触处设置一块连接板5,在与砂型接触的外侧铺放夹板6,依次制作四个板带框架。然后按照图2方式,先后将四个独立的板带框架1-1、1-2、1-3、1-4摆放,接着在板带框架1-1、1-2、1-3、1-4之间的相互接触处(即某一板带框架端部的筋带2与相邻板带框架另一端部的连接板5处)使用螺杆连接紧固,待砂型充分硬化后,松开螺杆,再依次将板带框架1-1、1-2、1-3、1-4从砂型取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简易实样木模结构,在板带框架联接处可以设置有防止移动的固定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