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韧性机车钩尾框用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60697发布日期:2019-11-16 01:1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结构钢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韧性机车钩尾框用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钩尾框作为铁路运输车钩缓冲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牵引、连挂以及缓冲时,钩尾框实现了车辆间纵向力的传递,因为钩尾框承受了巨大的纵向冲击载荷,钩尾框性能与质量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我国要求钩尾框只能用e级钢材料,代替传统的普通碳素铸钢,成为我国铁路货车钩尾框的主导材料。2008年,攀钢成功开发铁道车辆用25mncrnimoa锻造钩尾框钢,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化学成分见表1,力学性能见表2。采用表1-2设计制得的25mncrnimoa钩尾框钢,其钢材实物性能rel:692~1040mpa、rm:850~1080mpa、a:14~19%、z:45~68%、akv2:40~80j。表125mncrnimoa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表225mncrnimoa钢的力学性能近年来,随着铁路货运运输领域重载与提速战略的实施,铁路货运列车生产技术和车辆性能获得不断提升,每辆货车载重由60吨先后提升到70吨、80吨,运行时速由80公里提升到100~120公里,列车编组由1万吨提升到2万吨。同时,作为最大纵向力承受零件的钩尾框的性能(力学性能与低温韧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更好地满足重载机车发展需要。本发明针对铁路机车载重量和速度提升的使用要求,在25mncrnimoa钩尾框基础上,通过钢的内控成分设计、微合金化和调质热处理工艺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高强韧性机车钩尾框用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强韧性机车钩尾框用钢及其制备方法,以25mncrnimoa钢为基础,调整内控成分,添加nb、ti微合金化元素;严格控制钢中p、s、as、sn、pb、sb、bi有害元素含量,以及钢中气体含量;本发明还提供了钢的连铸工艺、轧制工艺制备方法,生产的钩尾框钢成分偏析小、微观组织均匀,满足了强度和塑性、韧性指标同步提升的设计目标和用户技术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韧性机车钩尾框用钢,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实现了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韧性指标同步提升的目标要求。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4~0.28%、si:0.20~0.40%、mn:1.20~1.50%、p:≤0.025%、s:≤0.025%、cr:0.40%~0.60%、mo:0.20~0.30%、ni:0.35~0.55%、cu:≤0.20%、ti:0.02~0.10%、nb:0.02~0.05%、al≤0.040%、as:≤0.020%、sn:≤0.020%、pb:≤0.0025%、sb:≤0.025%、bi:≤0.005%、[o]≤15ppm、[n]≤90ppm、[h]≤1.5ppm,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技术特点之一在于钢的成分设计。以25mncrnimoa钢为基础,添加nb、ti微合金化元素,细化晶粒;严格控制钢中p、s、as、sn、pb、sb、bi有害元素含量,以及钢中气体含量,改善钢的低温冲击性能。为保证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指标的提升,进一步优化的所述钩尾框用钢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数为:c:0.25~0.27%、si:0.28~0.35%、mn:1.42~1.48%、p:≤0.015%、s:≤0.010%、cr:0.55%~0.60%、mo:0.26~0.30%、ni:0.50~0.55%、cu:≤0.10%、ti:0.02~0.04%、nb:0.02~0.03%、al:0.02~0.03%、as:≤0.010%、sn:≤0.010%、pb:≤0.0010%、sb:≤0.010%、bi:≤0.005%、[o]≤15ppm、[n]≤90ppm、[h]≤1.5ppm,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技术特点之二在于钢的调质热处理工艺设计。在表2所列调质热处理参数范围内,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调质热处理工艺参数:淬火:加热温度900±10℃,保温时间50min,水冷;回火:加热温度600±10℃,保温时间50min,水冷。在上述优化设计基础上,与表2原有性能指标要求相比,本发明钢的综合性能大幅提高,强度和塑性、韧性指标均实现了提升,本发明钢的性能指标满足:rel≥850mpa、rm≥950mpa、a≥16%、z≥55%、akv2(-40℃)≥50j;且按照gb/t6803试验标准要求,本发明钢的无塑性转变试验≤-56℃。本发明一种高强韧性机车钩尾框用钢,钢的化学成分设计要求如上所述,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冶炼采用电炉冶炼,电炉冶炼入炉原料为低铜、低磷的优质废钢及铁水,铁水比例不小于60%;电炉冶炼采用大渣量深脱碳以加强脱p去除操作,造好泡沫渣,控制终点[c]≥0.10%,[p]≤0.010%,残余元素含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出钢温度不小于1600℃,为保证合金充分熔化,并为后续精炼过程创造良好条件,电炉出钢尽可能加入合金量至化学成分下限;(2)精炼控制炉渣碱度大于4.0,精炼过程保持白渣时间大于20分钟,加强脱硫操作,精炼炉一次样前喂入铝线;lf出钢前,按照1.5~3.5m/t钢喂入钙线进行钙变质处理;精炼后真空处理,用定氢仪进行过程氢的测定,氢含量不大于1.5ppm,真空度小于67pa,保持时间大于27分钟,vd后软吹氩时间20~30分钟,软吹氩时严禁裸露钢水和大氩气量搅拌降温;(3)浇注采用规格圆坯连铸浇注铸坯,连铸中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控制中间包钢水温度过热度15~30℃,拉速0.22~0.26m/min,以保证铸坯质量;(4)轧制钢坯在加热炉的均热温度为1200~1260℃,加热时间为10~11h,开轧温度1120~1180℃,终轧温度920~980℃;轧后钢材及时入坑缓冷,入坑温度大于700℃,缓冷足够时间,确保出坑温度小于200℃;(5)调质热处理淬火:加热温度900±10℃,保温时间50min,水冷;回火:加热温度600±10℃,保温时间50min,水冷。采用本发明制得的钩尾框钢在最终热处理完成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与原设计相比,钢的强度和塑性、低温韧性指标均大幅提高,钢的无塑性转变温度≤-56℃。本发明钢满足了铁路机车载重量和速度提升的使用要求。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者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所述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该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3:一种高强韧性机车钩尾框用钢。采用uhp超高功率电炉、lf炉外精炼、vd真空脱气处理工艺冶炼,连铸浇注圆形铸坯生产钢材。实施例是以φ650mm规格圆坯和φ180mm规格圆钢的生产工艺来具体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施的。生产工艺如下:(1)冶炼采用电炉冶炼,电炉冶炼入炉原料为低铜、低磷的优质废钢及铁水,铁水比例为70%。电炉冶炼采用大渣量深脱碳以加强脱p去除操作,造好泡沫渣,控制终点[c]:0.15%,[p]:0.007%,残余元素含量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出钢温度1630℃~1640℃之间,为保证合金充分熔化,并为后续精炼过程创造良好条件,电炉出钢尽可能加入合金量至化学成分下限。(2)精炼控制炉渣碱度大于4.0,精炼过程保持白渣时间为24分钟,加强脱硫操作,精炼炉一次样前喂入铝线。lf出钢前,按照2.0m/t钢喂入钙线进行钙变质处理。精炼后真空处理,用定氢仪进行过程氢的测定,氢含量不大于1.5ppm,真空度小于67pa,保持时间27分钟,vd后软吹氩时间26分钟,软吹氩时严禁裸露钢水和大氩气量搅拌降温。(3)浇注采用规格圆坯连铸浇注铸坯,连铸中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控制中间包钢水温度过热度17~25℃,拉速0.23~0.25m/min,制得规格合格圆坯。(4)轧制钢坯在加热炉的均热温度为1220~1260℃,加热时间为11h,开轧温度1120~1180℃,终轧温度940~980℃;轧后钢材及时入坑缓冷,入坑温度710℃,缓冷时间42h,出坑温度150℃,制得φ180mm规格圆钢。采用实施例1-3制得的钩尾框钢在最终热处理完成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和低温性能;优于原设计钩尾框钢的综合性能。表3是实施例的化学成分,表4是连铸中间包钢水温度、拉坯速度,表5为实施例物理性能技术指标。表3实施例化学成分(重量,%)表3实施例化学成分(重量,%)(续表)表4连铸中间包钢水温度、拉坯速度实施例连铸中间包钢水温度,℃连铸拉坯速度,m/min115250.24215260.23315300.23表5物理性能技术指标本发明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等)区间上下限取值以及区间值都能实现本法,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本发明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