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冷却耐材的砌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31267发布日期:2020-02-28 10:25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高炉冷却耐材的砌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冷却耐材的砌筑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高炉中冷却耐材的砌筑通常是由炉体底部开始采用自下往上依次砌筑的方式,该砌筑方式施工时间较长且施工效率较低,尤其是高炉大修时,要求修复时间较短,现有的砌筑方式无法满足快速砌筑修复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炉冷却耐材的砌筑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施工时间和提高砌筑效率,能够满足高炉快速砌筑和修复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炉冷却耐材的砌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所述高炉的内壁上安装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呈环形,所述支撑装置将所述高炉的内壁分为上部砌筑区域和下部砌筑区域;

2)在上部砌筑区域和下部砌筑区域同时进行冷却耐材的砌筑,在上部砌筑区域进行冷却耐材砌筑时,由支撑装置所在位置开始逐渐向上进行分层砌筑,在下部砌筑区域进行冷却耐材砌筑时,由高炉底部开始逐渐向支撑装置所在位置进行分层砌筑;

3)当下部砌筑区域的冷却耐材砌筑至距离支撑装置所在位置至设定距离时,将支撑装置从高炉内壁上移除,并在上部砌筑区域和下部砌筑区域之间的空隙中砌满冷却耐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高炉的炉壁呈周向布置的工字钢,每个所述工字钢均穿过所述高炉的炉壁,所述工字钢上位于高炉外部的一端连接有反力支撑杆,所述反力支撑杆抵接在所述高炉的外壁上,位于高炉内部的相邻两个工字钢之间均搭接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部放置有找平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将支撑装置从高炉内壁上移除,并在上部砌筑区域和下部砌筑区域之间的空隙中砌满冷却耐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相邻两个支撑体分别用千斤顶抵住;

s2)将上述相邻两个支撑体之间的工字钢从高炉外部抽出,并在高炉内部抽出工字钢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

s3)移除千斤顶,将位于已抽出工字钢两侧的支撑体以及该支撑体上方的找平板一并抽出,并在抽出支撑体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

s4)用千斤顶抵住与已抽出支撑体相邻的另一支撑体,将该支撑体和已抽出支撑体之间的工字钢从高炉外部抽出,并在高炉内部抽出工字钢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冷却耐材填充完毕后,移除千斤顶及千斤顶抵住的支撑体,在移除支撑体时也一并将支撑体上方的找平板抽出,并在移除支撑体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

s5)重复上述步骤s4),直至支撑装置全部拆除且在拆除后形成的间隙中填满冷却耐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体呈t字形,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相邻两个工字钢之间,所述支撑板搭设在相邻两个工字钢顶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找平板采用木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力支撑杆相对所述工字钢呈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力支撑杆焊接在所述工字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中的设定距离为600~1000m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高炉冷却耐材的砌筑方法,能够实现以支撑装置为分界线的上、下砌筑区域的同时砌筑,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砌筑效率,能够满足高炉快速砌筑和修复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在炉壁上安装时的局部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在炉壁上安装时的另一方向的局部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壳,2、支撑装置,21、工字钢,22、反力支撑杆,23、支撑体,231、支撑板,232、隔板,24、找平板,3、上部砌筑区域,4、下部砌筑区域,5、冷却耐材,51、冷却板,52、耐火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炉冷却耐材的砌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高炉的炉壳1的内壁上安装支撑装置2,支撑装2置围绕高炉的炉壁安装,参阅图1,支撑装置2呈环形,支撑装置2将高炉的内壁分为上部砌筑区域3(位于支撑装置2的上方)和下部砌筑区域4(位于支撑装置2的下方);

2)在上部砌筑区域3和下部砌筑区域4同时进行冷却耐材5的砌筑,在上部砌筑区域3进行冷却耐材5的砌筑时,由支撑装置2作为待砌筑冷却耐材的底部支撑,由支撑装置2顶部开始逐渐向上进行冷却耐材5的分层砌筑,在下部砌筑区域4进行冷却耐材5的砌筑时,由高炉底部开始逐渐向支撑装置2所在位置进行冷却耐材5的分层砌筑;

3)当下部砌筑区域4的冷却耐材砌筑至距离支撑装置2所在位置至设定距离时,将支撑装置2从高炉内壁上移除,并在上部砌筑区域3和下部砌筑区域4之间的空隙中砌满冷却耐材5。

通过上述砌筑方法,能够实现以支撑装置2为分界线的上、下砌筑区域的同时砌筑,大大提高了砌筑效率。

其中,如图2-图3所示,支撑装置2包括多个沿高炉的炉壁呈周向布置的工字钢21,也即全部工字钢21围成环形,每个工字钢21均穿过高炉的炉壁,工字钢21上位于高炉外部的一端固定有反力支撑杆23,反力支撑杆23抵接在炉壳1的外壁上,以增强工字钢21的支撑力和稳定性,位于高炉内部的相邻两个工字钢21之间均搭接有支撑体23,支撑体23上部放置有找平板24,找平板24用于控制砌筑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冷却耐材5包括冷却板51和耐火砖52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3)中将支撑装置2从高炉内壁上移除,并在上部砌筑区域3和下部砌筑区域4之间的空隙中砌满冷却耐材5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相邻两个支撑体23分别用千斤顶抵住;

s2)将上述相邻两个支撑体23之间的工字钢21从高炉外部抽出,并在高炉内部抽出工字钢21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以代替抽出的工字钢21对其上部的冷却耐材起到支撑作用;

可以理解地,在抽出工字钢21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时,是自下部砌筑区域4中最上方的冷却耐材顶端开始填充直至充满抽出工字钢21后的间隙;

可以理解地,工字钢21拆除时,工字钢21和反力支撑杆22是一并从高炉外部抽离的。

s3)移除千斤顶,将位于已抽出的工字钢21两侧的支撑体23以及该支撑体23上方的找平板24一并抽出,并在抽出支撑体23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以代替抽出的支撑体23其上部的冷却耐材起到支撑作用;

s4)用千斤顶抵住与已抽出支撑体23相邻的另一支撑体,将该支撑体和相邻的已抽出支撑体23之间的工字钢21从高炉外部抽出,并在高炉内部抽出工字钢21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5;冷却耐材5填充完毕后,移除千斤顶及该千斤顶抵住的支撑体,在移除支撑体时也一并将支撑体上方的找平板24抽出,并在移除支撑体后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冷却耐材5;

s5)重复上述步骤s4),直至支撑装置2全部拆除且在拆除后形成的间隙中填满冷却耐材5。

通过上述边拆除边填充冷却耐材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在拆除的同时不影响上部砌筑区域3的已砌筑冷却耐材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支撑体23呈t字形,支撑体23包括支撑板231,支撑板231的底部连接有隔板232,隔板232位于相邻两个工字钢21之间,支撑板231搭设在相邻两个工字钢21顶端;其中隔板232既起到增强支撑强度的作用,又可有效保证两相邻工字钢间距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板231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平行设置的隔板232。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隔板232呈等间距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找平板24采用木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力支撑杆22相对工字钢21呈倾斜设置,以形成三角形结构,增强整体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力支撑杆22焊接在工字钢21上,以增强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3)中的设定距离为600~1000mm,该距离可保证拆除支撑装置2时具备足够的操作空间,不易发生干涉,更便于操作且利于提升拆除速度。

本实施例的高炉冷却耐材的砌筑方法,能够实现以支撑装置2为分界线的上、下砌筑区域的同时砌筑,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砌筑效率;支撑装置2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也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能够满足高炉快速砌筑和修复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