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研磨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4930发布日期:2020-02-28 07:4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刀具研磨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研磨机构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刀具研磨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刀具于切削时由于摩擦及热会导致刀刃磨耗,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切削刀刃处钝化而无法顺利对工件加工,且加工后的工件表面会粗糙且整体尺寸不精准,因此,刀刃钝化的刀具需要重新进行研磨才能使用。

然而,现有的研磨方式大都是采用人工手拿研磨装置来进行研磨,故研磨后刀刃的锐利度及质量参差不齐,也常常有研磨施力不当导致整个刀刃部、刀沟变形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存在亟待改善之缺弊。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刀具研磨进给机构,以解决上述之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研磨进给机构,可稳定且经准地进行研磨刀具作业,且通过转向机构而可配合刀具的刀沟的螺旋角度的不同而改变,以广泛地适用于市面的各种刀具。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刀具研磨进给机构,包括:一座体、一进刀杆、一抵迫单元及一转向机构。该进刀杆可转动且可移动地穿设过该座体,该进刀杆包含有一工作端及一操作端,该工作端供一刀具架设定位,该操作端供外界操作以驱使该进刀杆移动,进而带动该刀具供一研磨轮进行研磨;该抵迫单元设于该座体,该抵迫单元包含有一基体及一压抵机构,该基体定位于该座体,该压抵机构可移动设于该基体,进而该压抵机构可选择性地径向抵迫该进刀杆,以迫使该进刀杆相对该座体移动时呈螺旋运动,且该压抵机构可选择性地相对该基体旋转;该转向机构连结于该压抵机构而呈同转动关系,该转向机构供外界操作以带动该压抵机构相对该进刀杆旋转。该转向机构包含有一贯设于该基体的调整口及一插件,该插件经由该调整口插接于该压抵机构且凸出于该调整口,该插件可沿该调整口进行滑移。

该转向机构另包含有一环套及一拨件,该环套可转动地套接于该基体,该环套凹设有一容槽,该容槽用以容设该插件凸出于该调整口部分,进而该环套、该插件及该压抵机构呈同转动关系,该拨件插接于该环套以供外界操作以带动该环套旋转。

该拨件穿设过该环套且可定位地沿穿设方向移动,进而该拨件可选择性地抵接于该基体以定位住该环套。

该压抵机构包含有一压抵轮座及一调整件,该压抵轮座的至少部分容设于该基体,该调整件穿设过该基体以与该压抵轮座相互连结而成同步移动关系;其中,该调整件可移动地螺接于该基体,该调整件可相对空转地连结于该压抵轮座,该调整件供外界旋动以深入该基体,进而驱使该压抵轮座抵迫该进刀杆。

该压抵机构包含有一压抵轮座、一调整件及一压力单元,该压抵轮座的至少部分容设于该基体,该调整件可相对空转地沿横向该进刀杆的方向穿设过该基体,进而该调整件固接于该压抵轮座,该压力单元介于该压抵轮座及该基体之间,于该调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压力单元常态地提供作用力予该压抵轮座,进而驱使该压抵轮座抵迫该进刀杆。

该压力单元呈翘曲板状,该压抵机构另包含有至少一推抵件,该至少一推抵件可沿该调整件的延伸方向移动地设于该基体,该至少一推抵件可选择性地抵迫该压力单元,以增加该压力单元推抵该压抵轮座的作用力。

该压抵机构另包含有一挡件单元,该挡件单元设于该基体的外侧,该调整件依序穿设过该挡件单元及该基体,于该调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调整件的一凸部与该挡件单元呈干涉配置且间隔一预定距离;其中,当该调整件伸入该基体的移动量等同于该预定距离时,该挡件单元挡止该凸部,该压抵轮座抵迫该进刀杆。

所述的研磨刀具进给机构另包含有一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含有一第一定位部及复数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可选择性地与一该第二定位部结合定位,该第一定位部与该复数第二定位部其中一者设于该工作端、另一者设于该座体;其中,该复数第二定位部呈等角度间隔配置地环绕该进刀杆的轴心线。

该压抵机构包含有一压抵轮座及一调整件,该压抵轮座的至少部分容设于该基体,该调整件穿设过该基体以与该压抵轮座相互连结而成同步移动关系;其中,该调整件可移动地螺接于该基体,该调整件可相对空转地连结于该压抵轮座,该调整件供外界旋动以深入该基体,进而驱使该压抵轮座抵迫该进刀杆;该压抵机构另包含有一挡件单元,该挡件单元设于该基体的外侧,该调整件依序穿设过该挡件单元及该基体,于该调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调整件的一凸部与该挡件单元呈干涉配置且间隔一预定距离;其中,当该调整件伸入该基体的移动量等同于该预定距离时,该挡件单元挡止该凸部,该压抵轮座抵迫该进刀杆;该研磨刀具进给机构另包含有一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含有一第一定位部及复数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可选择性地与一该第二定位部结合定位,该第一定位部与该复数第二定位部其中一者设于该工作端、另一者设于该座体;其中,该复数第二定位部呈等角度间隔配置地环绕该进刀杆的轴心线;该压抵机构另包含有一压力单元,该压力单元介于该压抵轮座及该基体之间,于该调整件的延伸方向上,该压力单元常态地提供作用力予该压抵轮座,进而驱使该压抵轮座抵迫该进刀杆,该压力单元呈翘曲板状,该压抵机构另包含有至少一推抵件,该至少一推抵件可沿该调整件的延伸方向移动地设于该基体,该至少一推抵件可选择性地抵迫该压力单元,以增加该压力单元推抵该压抵轮座的作用力;该第一定位部为凸件,各该第二定位部为凹孔,该第一定位部可选择性地插设结合于一该第二定位部;该复数第二定位部的开口朝向该操作端,该第一定位部朝向该工作端方向延伸;该第一定位部呈尖锥状;该刀具研磨进给机构另包含有一摆座,该摆座供可相对该研磨轮摆动地设于一基准面,该座体设于该摆座,该摆座的摆动轴心线垂直于该进刀杆的轴心线;于垂直该进刀杆的方向上,该调整口较靠近该进刀杆的口壁至该插件的最远距离等同于该预定距离;该挡件单元由二螺帽所组成;该压抵轮座包含有一滚轮,该滚轮滚抵于该进刀杆;一第一刻度尺单元设于该环套,一指标设于该座体,该第一刻度尺单元可随该环套而相对该指标转动;一第二刻度尺单元设于该进刀杆且对应该复数第二定位部;该基体呈圆柱状,该调整口的角度范围为180度;该插件的插接方向垂直于该调整件的延伸方向;该环套遮蔽住该调整口;该插件插接于该压抵轮座;该调整口贯设于该基体的径向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一种刀具研磨进给机构,可稳定且经准地进行研磨刀具作业,且通过转向机构而可配合刀具的刀沟的螺旋角度的不同而改变,以广泛地适用于市面的各种刀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2的放大局部剖面图。

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侧视图。

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进刀杆转动角度之示意图。

图9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压抵轮座转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基体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环套的放大图。

图14及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作动侧视图。

1:座体41:调整口

2:进刀杆42:插件

21:工作端43:环套

22:操作端431:容槽

3:抵迫单元44:拨件

31,31a:基体5:定位机构

32,32a:压抵机构51:第一定位部

321,321a:压抵轮座52:第二定位部

322:滚轮61:第一刻度尺单元

323,323a:调整件62:第二刻度尺单元

324:凸部63:指标

325:压力单元71:摆座

326:推抵件72:基准面

327:挡件单元81:刀具

4:转向机构82:研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请参考图1至图13,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刀具研磨进给机构包括一座体1、一进刀杆2、一抵迫单元3及一转向机构4。

该进刀杆2可转动且可移动地穿设过该座体1,该进刀杆2包含有一工作端21及一操作端22,该工作端21供一刀具81架设定位,该操作端22供外界操作以驱使该进刀杆2移动,进而带动该刀具81供一研磨轮82进行研磨;该抵迫单元3设于该座体1,该抵迫单元3包含有一基体31及一压抵机构32,该基体31定位于该座体1,该压抵机构32可移动设于该基体31,进而该压抵机构32可选择性地径向抵迫该进刀杆2,以迫使该进刀杆2相对该座体1移动时呈螺旋运动,且该压抵机构32可选择性地相对该基体31旋转;该转向机构4连结于该压抵机构32而呈同转动关系,该转向机构4供外界操作以带动该压抵机构32相对该进刀杆2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该进刀杆2受该压抵机构32径向抵压时再进行轴向移动后会形成螺旋运动,而螺旋的行程角度与该压抵机构32的接触压抵方向有关,因此,为了配合不同该刀具81上刀沟的螺旋角度不同,需要通过该转向机构4来带动该压抵机构32转动来作相对应调整。

较进一步地说,该转向机构4包含有一贯设于该基体31的调整口41及一插件42,该插件42经由该调整口41插接于该压抵机构32且凸出于该调整口41,该插件42可沿该调整口41进行滑移,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拨动该插件42来带动该压抵机构32旋动。

更进一步地说,该基体31呈圆柱状,该调整口41贯设于该基体31的径向方向,该转向机构4另包含有一环套43及一拨件44,该环套43可转动地套接于该基体31,该环套43凹设有一容槽431,该容槽431用以容设该插件42凸出于该调整口41部分,进而该环套43、该插件42及该压抵机构32呈同转动关系,该拨件44插接于该环套43以供外界操作以带动该环套43旋转。其中,该环套43遮蔽住该调整口41而可有效挡止外物由该调整口41进入该基体31内部,换言之,该环套43能够保持该压抵机构32的运作环境处于较佳状态;并且,该环套43的重量较重,能有抵挡非预期外力作用,而避免误触转动的情况发生。

较佳地,该拨件44穿设过该环套43且可定位地沿穿设方向移动,进而该拨件44可选择性地抵接于该基体31以定位住该环套43。因此,当转动该压抵机构32至所需角度后,使用者可以旋紧该拨件44,使其紧密地抵靠于该基体31达到角度定位之功效。

另一较佳地,一第一刻度尺单元61设于该环套43,一指标63设于该座体1,该第一刻度尺单元61可随该环套43而相对该指标63转动,让使用者可以轻易目测得知所转动的角度。

该压抵机构32包含有一压抵轮座321及一调整件323,该压抵轮座321至少部分容设于该基体31,该调整件323穿设过该基体31以与该压抵轮座321相互连结而成同步移动关系,而该插件42插接于该压抵轮座321而呈同转动关系,且该插件42的插接方向垂直于该调整件323的延伸方向,而该调整口41的角度范围为180度。其中,该调整件323可移动地螺接于该基体31,该调整件323可相对空转地连结于该压抵轮座321,该调整件323供外界旋动以深入该基体31,进而驱使该压抵轮座321抵迫该进刀杆2。

换言之,使用者仅需要通过转动该调整件323即可控制该压抵轮座321是否压抵该进刀杆2、以及改变压抵的力道,于操作上相当便利又快速。其中,该压抵轮座321包含有一滚轮322,该滚轮322滚抵于该进刀杆2,该滚轮322的设计能够充分兼顾压抵力道及相对滑动的目的。

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压抵机构32另包含有一挡件单元327,该挡件单元327设于该基体31的外侧,该调整件323依序穿设过该挡件单元327及该基体31,于该调整件323的延伸方向上,该调整件323的一凸部324与该挡件单元327呈干涉配置且间隔一预定距离;其中,当该调整件323伸入该基体31的移动量等同于该预定距离时,该挡件单元327挡止该凸部324,该压抵轮座321抵迫该进刀杆2。如此一来,通过该挡件单元327可以精准地控制该压抵轮座321压抵该进刀杆2的最大力道即为预设的压力值,使得该进刀杆2进行螺旋移动时能保持顺畅且又不会滑脱状态,进而确保有较佳研磨质量。此外,于垂直该进刀杆2的方向上,该调整口41较靠近该进刀杆2的口壁至该插件42的最远距离等同于该预定距离,配合该挡止单元可以达到双重限位保障。

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实施例是通过该调整件323及该基体31的配合,使得该调整件323能提供作用力予该压抵轮座321,使该压抵轮座321能确实地压抵该进刀杆2。

然而,该压抵机构32并不局限上述态样,亦可如图14及图15的第二实施例所示:压抵机构32a另包含有一压力单元325,且调整件323a可相对空转地沿横向该进刀杆2的方向穿设过基体31a,进而该调整件323a固接于压抵轮座321a而呈同动关系,其中,该压力单元325介于该压抵轮座321a及该基体31a之间,于该调整件323a的延伸方向上,该压力单元325常态地提供作用力予该压抵轮座321a,进而驱使该压抵轮座321a抵迫该进刀杆2。简言之,于第二实施例通过该压力单元325配合该基体31a来提供作用力予该压抵轮座321a,以及该压抵轮座321a本身重量来压抵该进刀杆22。

要特别说明的是,于第一实施例中该挡件单元327由二螺帽所组成,该调整件323可移动地螺接于该挡件单元327,其中,于第一实施例中该挡件单元327作为挡止限位作用,而于第二实施例该挡件单元327配置相同,但额外地更进一步有另一特殊重要功能。

较详细地说,于第二实施例中,使用者能以抵靠于该基体31a上的该挡件单元327为基准,并旋动该调整件323a使得该调整件323a相对该挡件单元327上升,进而将该压抵轮座321a吊起,让该压抵轮座321a未抵迫该进刀杆2,使得该进刀杆2可以任意转动以进行其他作业。更详细地说,该压力单元325呈翘曲板状,该压抵机构32a另包含有至少一推抵件326,该至少一推抵件326可沿该调整件323a之延伸方向移动地设于该基体31a,该至少一推抵件326可选择性地抵迫该压力单元325,以增加该压力单元325推抵该压抵轮座321a的作用力。

而可以理解的是,于第二实施例中的该压力单元325及该至少一推抵件326可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中,且结构配置完全相同,于此就不再加以赘述。而当图1至图13的第一实施例增设该压力单元325及该至少一推抵件326后,可以辅助强化既有该调整件323所提供的作用力,以确保该压抵轮座321压抵该进刀杆2的力道有达到使用者的需求。

请再参考图1至图13的第一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该刀具81上有多个间隔的螺旋刀沟,故当一刀沟研磨完毕,需要先提升该压抵轮座321,使其未压抵该进刀杆2后,再让该进刀杆2能以其轴心为轴原处转动,以带动该刀具81旋转至下一个待研磨的刀沟,最后,再让该压抵轮座321下压该进刀杆2,进行下一刀沟的研磨作业。

有鉴于上述情况,该研磨刀具进给机构较佳另包含有一定位机构5,该定位机构5包含有一第一定位部51及复数第二定位部52,该第一定位部51可选择性地与一该第二定位部52结合定位,该第一定位部51与该复数第二定位部52其中一者设于该工作端21、另一者设于该座体1;其中,该复数第二定位部52呈等角度间隔配置地环绕该进刀杆2的轴心线。

较佳地,该第一定位部51为凸件,各该第二定位部52为凹孔,该第一定位部51可选择性地插设结合于一该第二定位部52。并且,该复数第二定位部52的开口较佳朝向该操作端22,该第一定位部51朝向该工作端21方向延伸,如此一来,于实际操作时,当研磨完第一个刀沟后,该工作端21远离该研磨轮82而缩回抵靠于该座体1时,该第一定位部51即可插设于研磨完第一个刀沟所对应的该第二定位部52,达到自动定位该进刀杆2的目的(如图6至图7)。

接着,提升该压抵轮座321,并推动该进刀杆2前进以使该第二定位部52脱离该第一定位部51,之后依照二刀沟之间隔角度(如30度)来转动该进刀杆2,以使代表下一个刀沟的该第二定位部52对应该第一定位部51(如图8),调整好后再使该进刀杆2缩回,让该第一定位部51插设定位第二刀沟所代表的该第二定位部52,此时控制该压抵轮座321下压抵迫该进刀杆2,如此一来,即完成第二刀沟的调教,使用者可进行第二刀沟之研磨作业。

经由上述,可以充分了解到,于第一刀沟换至第二刀沟研磨的过程是十分严谨又精确,使得研磨后的该刀具81有极佳的研磨质量,其他刀沟切换步骤可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并且,于定位作动上整体操作上十分符合实际操作流程,用户极易上手。

较佳地,该第一定位部51呈尖锥状,尖锥状的设计能有导引的功效,使得该第一定位部51较容易滑插于该第二定位部52。

又一较佳地,一第二刻度尺单元62设于该进刀杆2且对应该复数第二定位部52,利于快速目测得知转动之间隔角度。

最后,该刀具研磨进给机构另包含有一摆座71,该摆座71供可相对该研磨轮82摆动地设于一基准面72,该座体1设于该摆座71,该摆座71之摆动轴心线系垂直于该进刀杆2之轴心线。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刀具研磨进给机构,其结构简约、操作便利极易上手,并且,有多种角度调教及定位作动,使得每一操作步骤都相当严谨确实,而能使刀具的刀沟准确地对准研磨轮,而具有极佳的研磨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