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1233发布日期:2020-04-24 18:3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导体陶瓷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



背景技术:

镁合金铸造浇铸包主要通过将液化的金属注入其内部,通过固定的浇铸包模型对注入的金属液进行冷却成型,从而完成成型工艺,由于浇铸包在液化金属浇灌过程中,为了加速冷却热交换的进行,会在浇铸包中嵌设导体陶瓷,并在内部通入冷却水。

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主要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由于能够通过交换速度快的导体陶瓷做为中介在二者之间迅速进行热交换,而由于陶瓷本身属于易碎的材料,在冷热交替的状态下,若受到外部冲击容易产生碎裂,从而容易使内部碎片重叠,降低与浇铸包的内部接触面,并且由于导体陶瓷深嵌在内部,一旦碎裂会较难取出,进而影响更换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以解决现有由于能够通过交换速度快的导体陶瓷做为中介在二者之间迅速进行热交换,而由于陶瓷本身属于易碎的材料,在冷热交替的状态下,若受到外部冲击容易产生碎裂,从而容易使内部碎片重叠,降低与浇铸包的内部接触面,并且由于导体陶瓷深嵌在内部,一旦碎裂会较难取出,进而影响更换使用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其结构包括解模撑杆、镁合金铸造上封板、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镁合金铸造下封板、冷却管套、浇铸包底座、座板,所述解模撑杆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镁合金铸造上封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冷却管套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镁合金铸造下封板内部,所述浇铸包底座顶端与座板底端相焊接,所述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底端与镁合金铸造上封板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包括浇铸包套件、内导陶瓷机构、通环、导接口、深嵌套,所述浇铸包套件内部设有内导陶瓷机构,所述导接口共设有两个且与通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深嵌套内部,所述深嵌套与浇铸包套件相焊接,所述深嵌套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镁合金铸造上封板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内导陶瓷机构包括交换输出管、续连机构、交换输入管,所述交换输出管与交换输入管顶端相互接通,所述换输出管与续连机构交换输入管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续连机构内部,所述续连机构通过内部的冷却水流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能够通过续连机构对浇铸包内侧壁的热量进行快速的吸收释放,进而能够将水流热量的交换比率最大化。

作为优选,所述续连机构包括弹性胶融机构、挂接线、陶瓷内套,所述陶瓷内套内部设有弹性胶融机构,所述弹性胶融机构之间通过挂接线相互连接,所述弹性胶融机构共设有三十二个且安装间距一致,所述挂接线能够陶瓷碎裂后依旧保持弹性胶融机构之间的连接,进而能够始终大概率的保持整体陶瓷的碎裂后的相互联系强度稳定在能够相互牵动的连接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胶融机构包括上胶棒、下胶棒、通导头,所述上胶棒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陶瓷内套内部,所述下胶棒位于上胶棒正下方且中间间隔通导头,所述通导头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陶瓷内套内部,所述上胶棒由下胶棒冲压通过通导头后形成,进而能够在冷却后形成胶棒的固体形态,而在受到热量持续作用的过程中,会逐渐软化,进而转化为液态。

作为优选,所述通导头包括导头套、软封条、通流广口,所述通流广口设于导头套内部,所述软封条底端与通流广口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通流广口能够确保在正向通流的状态下,令胶液能够稳定的通过,而在逆向交流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软封条对其通孔进行封堵。

作为优选,所述软封条包括倒口槽、软条、勾套,所述软条与勾套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倒口槽设于软条侧面,所述勾套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流广口背面,所述倒口槽呈向下方内凹,并且软条采用熔点高的柔软材料制成,在受到胶液的压制时会被动产生折叠,能够通过倒口槽增大受力点,进而能够交错的形成稳定的封锁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导体陶瓷做为中介在二者之间迅速进行热交换的冷热交替的状态下过程中发生破碎,能够通过弹性胶融机构对陶瓷之间进行连接,若弹性胶融机构处于弹性固态,能够令陶瓷碎而不散,若弹性胶融机构处于液态,陶瓷碎裂后其会从裂缝涌出,与外部冷却水接触水迅速凝固,进而在其中起到连接作用,同时在挂接线的作用下,能够令弹性胶融机构相互之间保持连接状态,进而在后续进行更换时,能够将深嵌在内部的导体陶瓷直接拉出,而浇铸包内部不会有陶瓷残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导陶瓷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续连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弹性胶融机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8为通导头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9为软封条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通流广口底面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中:解模撑杆-1、镁合金铸造上封板-2、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3、镁合金铸造下封板-4、冷却管套-5、浇铸包底座-6、座板-7、浇铸包套件-a1、内导陶瓷机构-a2、通环-a3、导接口-a4、深嵌套-a5、交换输出管-a21、续连机构-a22、交换输入管-a23、弹性胶融机构-a221、挂接线-a222、陶瓷内套-a223、上胶棒-q1、下胶棒-q2、通导头-q3、导头套-q31、软封条-q32、通流广口-q33、倒口槽-q321、软条-q322、勾套-q3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其结构包括解模撑杆1、镁合金铸造上封板2、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3、镁合金铸造下封板4、冷却管套5、浇铸包底座6、座板7,所述解模撑杆1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镁合金铸造上封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冷却管套5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镁合金铸造下封板4内部,所述浇铸包底座6顶端与座板7底端相焊接,所述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3底端与镁合金铸造上封板2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导体陶瓷续连交换装置3包括浇铸包套件a1、内导陶瓷机构a2、通环a3、导接口a4、深嵌套a5,所述浇铸包套件a1内部设有内导陶瓷机构a2,所述导接口a4共设有两个且与通环a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环a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深嵌套a5内部,所述深嵌套a5与浇铸包套件a1相焊接,所述深嵌套a5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镁合金铸造上封板2内部。

其中,所述内导陶瓷机构a2包括交换输出管a21、续连机构a22、交换输入管a23,所述交换输出管a21与交换输入管a23顶端相互接通,所述换输出管a21与续连机构a22交换输入管a2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续连机构a22内部,所述续连机构a22通过内部的冷却水流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能够通过续连机构a22对浇铸包内侧壁的热量进行快速的吸收释放,进而能够将水流热量的交换比率最大化。

其中,所述续连机构a22包括弹性胶融机构a221、挂接线a222、陶瓷内套a223,所述陶瓷内套a223内部设有弹性胶融机构a221,所述弹性胶融机构a221之间通过挂接线a222相互连接,所述弹性胶融机构a221共设有三十二个且安装间距一致,所述挂接线a222能够陶瓷碎裂后依旧保持弹性胶融机构a221之间的连接,进而能够始终大概率的保持整体陶瓷的碎裂后的相互联系强度稳定在能够相互牵动的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能够续连机构a22作为交换中介,在内部冷却水与浇铸包之间进行迅速的热量交换,并且能够在陶瓷内套a223处于冷热交替脆性值较高的状态下,受到外部冲击产生破裂时,通过挂接线a222能够陶瓷内套a223碎裂后,依旧能够令胶融机构a221之间的保持弹性连接,进而能够始终大概率的保持整体陶瓷的碎裂后的相互联系强度稳定在能够相互牵动的连接状态,进而在冷却后进行更换时,能够通过底部牵引对其进行牵拉,而由于被挂接线a222约束连接的陶瓷能够平稳的卸出,而中间一些未受到挂接线a222约束的细小碎片也能够在牵引过程中受到其顶部大碎片的滑压,从而被动拉出。

实施例2

如附图7至附图10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体陶瓷续连交换的镁合金铸造浇铸包,所述弹性胶融机构a221包括上胶棒q1、下胶棒q2、通导头q3,所述上胶棒q1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陶瓷内套a223内部,所述下胶棒q2位于上胶棒q1正下方且中间间隔通导头q3,所述通导头q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陶瓷内套a223内部,所述上胶棒q1由下胶棒q2冲压通过通导头q3后形成,进而能够在冷却后形成胶棒的固体形态,而在受到热量持续作用的过程中,会逐渐软化,进而转化为液态。

其中,所述通导头q3包括导头套q31、软封条q32、通流广口q33,所述通流广口q33设于导头套q31内部,所述软封条q32底端与通流广口q3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通流广口q33能够确保在正向通流的状态下,令胶液能够稳定的通过,而在逆向交流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软封条q32对其通孔进行封堵。

其中,所述软封条q32包括倒口槽q321、软条q322、勾套q323,所述软条q322与勾套q32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倒口槽q321设于软条q322侧面,所述勾套q32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通流广口q33背面,所述倒口槽q321呈向下方内凹,并且软条q322采用熔点高的柔软材料制成,在受到胶液的压制时会被动产生折叠,能够通过倒口槽q321增大受力点,进而能够交错的形成稳定的封锁区。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位于通导头q3上方的上胶棒q1主要通过位于通导头q3下方的下胶棒q2在处于液态时,注入挂接线a222中,其应力主要集中在通流广口q33上,而后通过通流广口q33进入上胶棒q1位置,在冷却后形成上胶棒q1,上胶棒q1在常规状态下呈现固态,并具有较好的粘附力和弹性,而在持续高温影响下会逐渐融化,重新恢复液状胶液的形态,而由于倒口槽q321呈向下方内凹,在受到胶液的压制时会被动产生折叠,能够通过倒口槽q321增大受力点,进而能够在通流广口q33上表面形成交错稳定的封锁区,能够有效阻止胶液回流,并且不影响胶液的常规输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