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镀锌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7574发布日期:2020-04-03 13:4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镀锌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镀锌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镀锌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镀锌工艺包括热镀锌和电镀锌,电镀锌的镀锌层效果不如热镀锌的镀锌层,因此大多厂家都采用热镀锌加工。传统的热镀锌工艺包括进料删选、酸洗、水洗、上剂、烘干、热镀锌加工、冷却吹干。其中,酸洗、水洗、上剂、烘干均为钢管镀锌之前的预处理加工,现有的酸洗水洗上剂设备体积都较大,这些设备放置在一起占地面积较大。此外,钢管在需要依次进行该些处理,从而产生大量的运输需求,且运输过程要求高(酸洗后容易附着杂质氧化,上剂后容易因碰撞影响助剂效果),该运输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热镀锌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镀锌预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上固定有酸洗机身、位于酸洗机身一侧的水洗机身以及位于水洗机身一侧的上剂机身,酸洗机身内开有酸洗槽,酸洗机身两侧设有与酸洗槽相接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酸洗槽顶部设有至少一组第一送料机构,第一送料机构包括与酸洗机身固定的第一滑轨以及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升降机械手;水洗机身内开有水洗槽,水洗机身两侧设有与水洗槽相接的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二进料口一端与第一出料口连接;水洗槽顶部设有至少一组第二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包括与水洗机身固定的第二滑轨以及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升降机械手,水洗槽两内侧对称设置有喷水口;上剂机身内开有上剂室,上剂机身两侧设有与上剂室相接的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第三进料口一端与第二出料口连接;上剂室顶部设有至少一组第三送料机构,第三送料机构包括与上剂机身固定的第三滑轨以及设置在第三滑轨上的第三升降机械手,上剂室两内侧对称设置有喷剂口,喷剂口与上剂室内侧面的夹角为60度;上剂机身外侧开有与喷剂口连接的进剂口,上剂机身下部设置有与上剂室底部连接的出剂口。

进一步的,底座一侧设置有基座,基座上固定有位于上剂机身一侧的烘干机身,烘干机身内设有烘干室,烘干机身两侧设有与烘干室相接的第四进料口和第四出料口,第四进料口一端与第三出料口连接;烘干室内设置有步进辊带和加热装置,步进辊带位于第四进料口和第四出料口之间。

进一步的,烘干室一侧设置有与第四出料口相接的置料台。所设的置料台用于放置预处理后的钢管,等待后续的加工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酸洗机身下部设置有与酸洗槽底部连接的进酸口和出酸口。

进一步的,所述水洗机身外侧开有与喷水口连接的进水口,水洗机身下部设置有与水洗槽底部连接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喷水口与水洗槽内侧面的夹角为60度。从60度方向喷水能够一定程度加强水液的冲击力,提高水液对钢管的冲刷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进料口外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上开有若干进料孔,所设的进料孔能够帮助进入预处理装置的钢管矫正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械手、第二升降机械手和第三升降机械手外覆盖有聚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结构稳定,抗酸碱性强,能够保护升降机械手不受酸液以及助镀溶剂的腐蚀,保证了升降机械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科学,集成了酸洗机身、水洗机身和上剂机身,节省了占地空间,能够一次实现热镀锌加工前所需的各个预处理步骤。整个预处理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简化了现有加工的运输过程,节省人力,整体预处理过程过程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在底座1上依次相接的酸洗机身2、水洗机身3和上剂机身4。酸洗机身2能够对待处理钢管进行酸洗处理,酸洗机身2内开有酸洗槽21,酸洗机身2两侧设有与酸洗槽21相接的第一进料口22和第一出料口23,其中第一出料口23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料口22,第一进料口22为待处理钢管的入口,第一出料口23为酸洗处理完成后的出口。酸洗槽21顶部设有一组第一送料机构,第一送料机构包括与酸洗机身2固定的第一滑轨24以及设置在第一滑轨24上的第一升降机械手25,第一升降机械手25可沿着第一滑轨24移动,同时可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洗机身下部设置有与酸洗槽21底部连接的进酸口26和出酸口27。酸洗机身2下部设置有与酸洗槽21底部连接的进酸口26和出酸口27,具体的,用于酸洗的酸液通过进酸口26导入酸洗槽21内,使用后的酸液通过出酸口27导出。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料口22外还设置有定位板28,定位板28上开有进料孔,所设的进料孔能够帮助进入预处理装置的钢管保持与第一滑轨24平行,帮助矫正,提高进料的效率,具体的,第一升降机械手25沿着第一滑轨24移动至靠近第一进料口22一端,将待处理钢管前端沿着进料孔送入至酸洗槽21中(酸液面上方),第一升降机械手25下移直至抓住钢管中前端,当整根钢管进入酸洗槽21后(此时第一升降机械手25位于第一滑轨24中部靠近第一出料口23一侧)第一升降机械手25下移带着钢管向下移动直至浸入酸液中(钢筋不触底);酸洗完成后,第一升降机械手25上升带着钢管移动至第一出料口23所在的高度后,沿着第一滑轨24向着第一出料口23移动,直至将钢管从第一出料口23送出。

水洗机身3能够洗净进行酸洗步骤后的钢管上所附着的酸液以及部分在酸洗过程中产生的铁盐,水洗机身3内开有水洗槽31,水洗机身3两侧设有与水洗槽31相接且高度相同的第二进料口32和第二出料口33,第二进料口32一端与第一出料口23连接,第一进料口22为完成酸洗后的钢管入口,第二出料口33为水洗完成后的钢管出口。水洗槽31顶部设有一组第二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包括与水洗机身3固定的第二滑轨34以及设置在第二滑轨34上的第二升降机械手35,第二升降机械手35可沿着第二滑轨34移动,同时可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水洗槽31两侧对称设置有喷水口36,水洗机身3外侧开有与喷水口36连接的进水口37,水洗机身3下部设置有与水洗槽31底部连接的出水口38,用于水洗的水通过进水口37从喷水口36中喷入水洗槽31中为水洗槽31加水,完成水洗的液体通过出水口38排出水洗槽31,具体的,当钢管前端从第一出料口23沿着第二进料口32进入水洗机身3内后,第二升降机械手35沿着第二滑轨34移动至靠近第二进料口32一端,抓住钢管后向着第二出料口33方向移动直至整根钢管进入水洗槽31中,第二升降机械手35带着钢管垂直向下移动,直至钢管浸入水中;水洗(浸水经过一定的时间)完成后,第二升降机械手35上升带着钢管移动至第二出料口33所在的高度后,沿着第二滑轨34向着第二出料口33移动,直至将钢管从第二出料口33送出。上述过程中,水液从喷水口36喷出,从两侧冲刷在钢管上,帮助冲洗掉部分附着物,本实施例中喷水口36与水洗槽31内侧面的夹角为60度,从该角度上喷水能够一定程度加强冲击力,提高水液冲刷的效果。在上方水液一直掉落的过程中,底部的水液也需要通过出水口38实时排除,以防止水液累计高度过高,该掉落排除的过程能够使水洗槽31底部的水液流动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水洗的效果。

上剂机身4对钢管进行二次清理,完全除去掉酸洗后钢管上附着的表面上的一些铁盐、氧化物及其他脏物,同时在钢管表面沉积一层盐膜,可以将钢管面与空气隔绝开来,防止进一步微氧化。上剂机身4内开有上剂室41,上剂机身4两侧设有与上剂室41相接的第三进料口42和第三出料口43,其中第三出料口43的高度低于第三进料口42,第三进料口42一端与第二出料口33连接,第三进料口42为完成水洗的钢管入口,第三出料口43为上剂处理完成后的钢管出口。上剂室41顶部设有一组第三送料机构,第三送料机构包括与上剂机身4固定的第三滑轨44以及设置在第三滑轨44上的第三升降机械手45,第三升降机械手45可沿着第三滑轨44移动,同时可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上剂室41两侧对称设置有喷剂口46,上剂机身4外侧开有与喷剂口46连接的进剂口47,上剂机身4下部设置有与上剂室41底部连接的出剂口48,助镀溶剂通过进剂口47从喷剂口46中喷入上剂室41底部,完成上剂过程后的助镀溶剂通过出剂口48排出上剂室41,具体的,当钢管前端从第二出料口33沿着第三进料口42进入上剂机身4内后,第三升降机械手45沿着第三滑轨44移动至靠近第三进料口42一端,抓住钢管后向着第三出料口43方向移动直至整根钢管进入上剂室41中,此时第三升降机械手45带着钢管垂直向下移动,直至钢管浸入助镀溶剂中;上剂过程完成后,第三升降机械手45上升带着钢管移动至第三出料口43所在的高度后,沿着第三滑轨44向着第三出料口43移动,直至将钢管从第三出料口43送出。上述钢管从上至下直至浸入助镀溶剂的过程中,助镀溶剂从喷剂口46喷出,从两侧冲刷在钢管上,能够帮助冲洗掉剩余残留的附着物,本实施例中喷剂口46与上剂室41内侧面的夹角为60度,从该角度上助镀溶剂的喷射能够一定程度加强冲击力,提高助镀溶剂对钢管的冲刷效果。

底座1一侧固定有基座5,基座5上固定有烘干机身51,烘干机身51与上剂机身4设有第三出料口43一相接。烘干机身51内设有烘干室52,烘干机身51两侧设有与烘干室52相接的第四进料口53和第四出料口54,第四进料口53一端与第三出料口43连接,第四进料口53为完成上剂的钢管入口,第四出料口54为烘干后钢管的出口。烘干室52内还设置有步进辊带55和加热装置56,其中步进辊带55位于第四进料口53和第四出料口54之间,步进辊带55用作将钢管从第四进料口53运送至第四出料口54,加热装置56固定在烘干室52上部且位于步进辊带55上方,加热装置56用作提高烘干室52内的温度,帮助钢管干燥,具体的,当钢管从第三出料口43沿着第四进料口53进入烘干机身51内后,钢管前端会落在步进辊带55上,步进辊带55带动钢管向着第四出料口54移动直至钢管整体进入烘干机身51中(该步进过程中第三升降机械手45可进行一次调整,即放开钢管移动至钢管尾端,抓住钢管尾端再次推送钢管),此时步进辊带55停止运行,加热装置56运行,在一定温度下等待一段时间保证钢管干燥完成,步进辊带55继续运行直至将钢管从第四出料口54送出。

烘干室52一侧设置有与第四出料口54相接的置料台6,置料台6上表面高度与第四出料口54高度相同,从第四出料口54送出的钢管会落在置料台6上。所设的置料台6用于放置预处理后的钢管,等待后续的加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械手25、第二升降机械手35和第三升降机械手45外覆盖有聚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结构稳定,抗酸碱性强,能够保护升降机械手不受酸液以及助镀溶剂的腐蚀,保证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该热镀锌管预处理装置的工作流程为:将待处理钢管前端沿着进料孔送入至酸洗槽21,第一升降机械手25抓住钢管中前端向着第一出料口23移动,当钢管完全进入酸洗槽21后第一升降机械手25下移带着钢管浸入酸液中;酸洗完成后,第一升降机械手25上升带着钢管移动至第一出料口23所在的高度后,沿着第一滑轨24向着第一出料口23移动,直至将钢管从第一出料口23送出;钢管前端从第二进料口32进入水洗机身3内后,第二升降机械手35抓住钢管后向着第二出料口33方向移动直至整根钢管进入水洗槽31中,第二升降机械手35带着钢管浸入水中;水洗完成后,第二升降机械手35带着钢管移动至第二出料口33所在的高度后,沿着第二滑轨34向着第二出料口33移动,直至将钢管从第二出料口33送出;当钢管前端从第三进料口42进入上剂机身4内后,第三升降机械手45抓住钢管向着第三出料口43方向移动直至整根钢管进入上剂室41中,第三升降机械手45带着钢管向下移动直至浸入助镀溶剂中;上剂过程完成后,第三升降机械手45上升带着钢管移动至第三出料口43所在的高度后,沿着第三滑轨44向着第三出料口43移动,直至将钢管从第三出料口43送出;当钢管从第四进料口53进入烘干机身51内后,钢管前端落在步进辊带55上,步进辊带55带动钢管向着第四出料口54移动直至钢管整体进入烘干机身51中,步进辊带55停止运行,加热装置56运行,在一定温度下等待一段时间保证钢管干燥完成,步进辊带55继续运行直至将钢管从第四出料口54送出,钢管落在置料台6上等待后续的加工。

本实施例所述的热镀锌管预处理装置结构科学,集成了酸洗机身2、水洗机身3和上剂机身4,节省了占地空间,能够一次实现热镀锌加工前所需的各个预处理步骤。整个预处理过程能够实现自动化,简化了现有加工的运输过程,节省人力,整体预处理过程过程时间更短,效率更高,适合大规模的加工过程。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