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玻璃平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0858发布日期:2020-04-17 17:58阅读:978来源:国知局
3D玻璃平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玻璃平磨机。



背景技术:

玻璃平磨机是玻璃加工领域的重要机械设备,在玻璃加工工艺中,玻璃片需要进行平磨抛光处理,通过利用抛光粉的磨削作用和玻璃表面与水的水合作用来进行玻璃表面处理。手机3d玻璃盖板的抛光步骤中,使用了大量双面玻璃平磨机,双面玻璃平磨机有上下两个磨盘,通过转动磨盘可以有效的对2d、2.5d和3d玻璃进行抛光处理,以使玻璃盖板具有一定的光泽。

现有的玻璃平磨机使用过程中,由于3d玻璃只能单面加工的特性,目前只使用了上盘固定毛刷抛光,下盘只是承载单面夹具,并未参与抛光,进而导致下盘空转,浪费设备产能且抛光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双面3d玻璃抛光的3d玻璃平磨机。

一种3d玻璃平磨机,包括:承载座、分别设于所述承载座上的上抛光组件及下抛光组件和与所述下抛光组件连接的多个双面玻璃夹具,3d玻璃夹持在所述双面玻璃夹具上,所述上抛光组件包括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座连接的上驱动气缸、与所述上驱动气缸输出端连接的上磨盘和设于所述上磨盘上的上毛刷,所述下抛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承载座底面的下驱动气缸、与所述下驱动气缸输出端连接的下磨盘和设于所述下磨盘上的下毛刷,所述双面玻璃夹具与所述下毛刷相贴合,所述下磨盘的中部和外壁对应设有内齿圈和外齿圈,所述双面玻璃夹具的外壁设有驱动卡齿,所述驱动卡齿分别与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外齿圈相啮合。

上述3d玻璃平磨机,通过所述驱动卡齿、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外齿圈的设计,能有效的在所述下驱动气缸的带动下,控制所述下磨盘上的所述下毛刷对3d玻璃进行抛光,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3d玻璃的抛光效率,通过所述双面玻璃夹具的设计,能有效的进行双面3d玻璃的夹持,有效的保障了所述下毛刷对夹持在所述双面玻璃夹具背面上的3d玻璃的抛光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下驱动气缸与所述下磨盘之间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串设在所述下驱动气缸的顶端,所述水箱内设有水槽,所述水槽用于承载平磨液。

进一步地,所述下驱动气缸与所述承载座之间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套设在所述下驱动气缸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磨盘和所述下磨盘上均设有攻牙孔,所述攻牙孔用于固定所述上毛刷和所述下毛刷。

进一步地,所述上驱动气缸的末端设有延伸轴,所述延伸轴贯穿所述支撑座后与所述上磨盘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磨盘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内齿圈设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下磨盘的底部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所述水槽的避让。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厚度大于所述下磨盘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磨盘的厚度为18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3d玻璃平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3d玻璃平磨机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抛光组件与下抛光组件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下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3d玻璃平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3d玻璃平磨机100,包括:承载座10、分别设于所述承载座10上的上抛光组件20及下抛光组件30和与所述下抛光组件30连接的多个双面玻璃夹具40,3d玻璃夹持在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上,通过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的设计,能有效的对3d玻璃同时进行上下两个面的夹持,进而有效的保障了后续所述上抛光组件20和所述下抛光组件30对对应3d玻璃的抛光效率,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10采用长方形支架架构,在支架的顶端和顶部均设有承载板,顶端的承载板用于固定所述下抛光组件30的上端,底部的承载板用于对下抛光组件30进行底部的承载。

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上抛光组件20包括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座连接的上驱动气缸21、与所述上驱动气缸21输出端连接的上磨盘22和设于所述上磨盘22上的上毛刷23,其中,所述支撑座采用支架结构制成,该支架贯穿所述承载座10的顶端承载板后与底部承载板连接,所述上驱动气缸21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座的上端支架后与所述上磨盘22相连接,所述上毛刷23卡接在所述上磨盘22的底部,所述上磨盘22用于在所述上驱动气缸21的驱动下,驱动所述上毛刷23对夹持在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上侧的3d玻璃进行抛光处理。

具体的,所述下抛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承载座10底面的下驱动气缸31、与所述下驱动气缸31输出端连接的下磨盘32和设于所述下磨盘32上的下毛刷33,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与所述下毛刷33相贴合,所述下磨盘32的中部和外壁对应设有内齿圈36和外齿圈35,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的外壁设有驱动卡齿41,所述驱动卡齿41分别与所述内齿圈36和所述外齿圈35相啮合,其中,通过所述驱动卡齿41、所述内齿圈36和所述外齿圈35的设计,能有效的在所述下驱动气缸31的带动下,控制所述下磨盘32上的所述下毛刷33对3d玻璃进行抛光,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3d玻璃的抛光效率。

所述下驱动气缸31与所述下磨盘32之间设有水箱34,所述水箱34串设在所述下驱动气缸31的顶端,所述水箱34内设有水槽,所述水槽用于承载平磨液,其中,通过所述水箱34的设计,有效的使得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下表面上的3d玻璃处于平磨液中,由于大气压强使得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下表面上的3d玻璃不会发生掉落,有效的保障了所述下抛光组件30对3d玻璃的抛光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上磨盘22和所述下磨盘32上均设有攻牙孔,所述攻牙孔用于固定所述上毛刷23和所述下毛刷33,进而有效的保障了所述上磨盘22、所述下磨盘32与所述上毛刷23或所述下毛刷33之间结构的稳定性,所述上驱动气缸21的末端设有延伸轴,所述延伸轴贯穿所述支撑座后与所述上磨盘22相连接,通过所述延伸轴的设计,能有效的对所述上磨盘22和所述上毛刷23进行延伸驱动,以使所述上毛刷23抵触到设于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上表面的3d玻璃上,所述下磨盘32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内齿圈36设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上端,通过所述避让孔的设计,有效的对所述水箱34中的平磨液起到了避让作用,保障了该平磨液对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上3d玻璃的覆盖,所述下磨盘32的底部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所述水槽的避让,所述水箱34的厚度大于所述下磨盘32的厚度,所述下磨盘32的厚度为18mm。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驱动卡齿41、所述内齿圈36和所述外齿圈35的设计,能有效的在所述下驱动气缸31的带动下,控制所述下磨盘32上的所述下毛刷33对3d玻璃进行抛光,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3d玻璃的抛光效率,通过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的设计,能有效的进行双面3d玻璃的夹持,有效的保障了所述下毛刷33对夹持在所述双面玻璃夹具40背面上的3d玻璃的抛光效果。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3d玻璃平磨机10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驱动气缸31与所述承载座10之间设有限位座37,所述限位座37套设在所述下驱动气缸31的末端,所述限位座37内设有减振弹簧,所述减振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驱动气缸31外壁接触,另一端抵触在所述限位座37的内壁上,所述减振弹簧用于降低所述下驱动气缸31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振动,优选的,所述限位座37的内壁上设有降噪器,所述降噪器用于降低所述下驱动气缸31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