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8589发布日期:2020-03-27 12:24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铸造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铸造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铸造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造型机等铸造装备将会逐步推广,取代人工完成相应工作。但铸造生产过程中通过砂型成型设备将造出的砂型输送至生产线上,在生产线上浇注,浇注后需要一定的冷却时间,因此生产线条数设置较多较长,结构复杂,占地面积较大,影响产能;并且一些工序需要人工辅助完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铸造生产线,以达到生产线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铸造生产线,包括输送线、砂型造型机构、用于承载砂型的移动车以及用于将浇注冷却后砂型从移动车上推下的清件机构,所述移动车可移动的设在输送线上,所述输送线为并排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每条输送线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轨道或两层以上轨道,所述砂型造型机构对应一条输送线最上层轨道设置,所述清件机构对应另一条输送线最上层轨道设置,各条输送线的同一端均设有用于移动车在同一条输送线不同层轨道间转换的升降过渡机构,各条输送线的另一端相对应同层轨道之间设有用于不同输送线间移动车转换的换线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线为并排设置的两条,每条输送线均为上下设置两层轨道,一条输送线最上层在砂型造型机构下游为浇注区域,该条输送线对应砂型造型机构下游端部设有移动车下降过渡机构;另一条输送线的一端部设有移动车上升过渡机构。

所述一条输送线最上层在砂型造型机构的下游设有用于将套箱和压铁安装在砂型上的套箱和压铁安装机构。

所述输送线的一侧对应清件机构设有溜槽,溜槽的下端对应设置有落砂机构。

所述换线机构包括与输送线运行方向相垂直的换线轨道和设在换线轨道上的过渡车,所述过渡车上设有可与输送线上对应层轨道相对接的过渡车轨道。

所述升降过渡机构包括升降机架和升降车以及设在升降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车升降的升降缸,所述升降车上设有可与输送线上的轨道相对接的升降轨道。

所述两条输送线的下层轨道另一端之间、上层轨道另一端之间均通过对应的一换线机构相连,两换线机构并排平行设置。

所述砂型造型机构的上游设有用于将套箱和压铁从砂型上移除的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和用于清理套箱压铁上残砂的清理机构。

所述套箱和压铁安装机构为集成在一起的机构,一条输送线最上层轨道的上方设有用于套箱压铁输送的辊道,套箱和压铁安装机构对应辊道一端设置,套箱和压铁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机架和用于勾住套箱的提勾,所述安装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提勾升降的升降机构。

所述辊道的另一端对应设有用于将输送线最下层轨道上砂型上的套箱压铁移除的套箱压铁移除机构。

所述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包括移除机架和移除提勾以及设在移除机架上用于驱动移除提勾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移动机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将移除提勾上的套箱压铁推至辊道上的套箱压铁推缸。

所述辊道对应套箱压铁输入端设有用于清理套箱压铁上残砂的清理机构。

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用于提升压铁的压铁提勾和用于驱动压铁提勾升降的升降机构,压铁提勾下方设有可升降的套箱清理刷,压铁提勾的一侧设有可平移的压铁清理刷。

所述压铁侧面上对应压铁提勾设有压铁挂耳。

所述压铁提勾对应辊道一端设置,辊道为并排设置两组滚轮,套箱清理刷位于两组滚轮之间下方。

所述套箱清理刷和压铁清理刷均通过对应的工作缸设在移除机架上。

所述压铁和套箱之间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销。

所述输送线为并排设置的两条,所述砂型造型机构设在两条输送线之间,砂型造型机构对应一条输送线设置,落砂机构设在另一条输送线的外侧。

所述换线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传动轮,传动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过渡车的下方设有与链条相连的链轮。

所述过渡车轨道的端部外侧设有用于将过渡车上的移动车推入输送线上的推缸。

所述升降过渡机构包括用于将升降车上的移动车推入输送线上的推动缸。

还包括除烟尘机构,所述除烟尘机构对应落砂机构和输送线上的浇注区域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铸造生产线结构设计合理,各个工序自动完成,套箱压铁以及承载砂型的移动车循环利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线布置合理,循环冷却,生产线整体占地面积小,便于工厂布置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线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线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生产线和落砂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清理机构在生产线上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套箱压铁安装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套箱压铁移除机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过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换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侧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车载荷运行示意图。

图16为图15侧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套箱和压铁运行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清件机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侧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简图。

图中:

1.生产线轨道;11.第一冷凝区轨道;12.造型浇注轨道;13.套箱压铁循环辊道;131.辊道;132.滚轮;14.第二冷凝区轨道;15.第三冷凝区轨道;16.轨道站柱;17.防护栏;

2.砂型造型机构;21.进砂口;22.过桥;

31.套箱压铁安装机构;311.安装机架;312.提勾ⅰ;313.升降机构ⅰ;314.导杆ⅰ;315.导套ⅰ;316.限位座;32.套箱压铁移除机构;321.移除机架;322.提勾ⅱ;323.升降机构ⅱ;324.导杆ⅱ;325.导套ⅱ;331.升降机构ⅲ;332.导杆ⅲ;333.导套ⅲ;334.压铁提勾;34.套箱清理机构;341.套箱清理刷;342.升降缸;343.导向杆;35、压铁清理机构;351.工作缸;352.压铁清理刷;

4.升降过渡机构;41.下降过渡机构;42、上升过渡机构;421.升降机架;422.升降缸;423.导向滑杆;424.滑杆座;425.升降车;426.升降轨道;

5.换线机构;51.换线轨道;52.过渡车;521.过渡车轨道;522.换线滚轮;53.换线机架;54.轴承座;55.传动轮;56.主动轮;57.传动座;

6.清件机构;61.清件机架;62.推砂座;621.清理刷ⅲ;63.滑杆;64.连接过桥;65.溜槽;66.推动工作缸;

71.砂型;72.移动车;721.移动车轮;73.压铁;731.压铁挂耳;732.浇注口;74.套箱;741.套箱挂耳;75.定位销;

81.造型浇注区推缸;82.第一冷凝区推缸;83.第二冷凝区推缸;84.第三冷凝区推缸;841.推缸缸体;842.固定支架;85.套箱压铁推缸;

9.落砂机构;

f1.第一冷凝区段移动车运行方向;f2.造型浇注区段移动车运行方向;f3.套箱压铁在辊道上的运行方向;f4.第二冷凝区段移动车运行方向;f5.第三冷凝区段移动车运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20所示,该铸造生产线,包括输送线、砂型造型机构、用于承载砂型的移动车、用于将浇注冷却后砂型从移动车上推下的清件机构6、用于将套箱和压铁安装在砂型上的套箱压铁安装机构31、用于将套箱和压铁从砂型上移除的套箱压铁移除机构32和用于清理套箱压铁上残砂的清理机构。

移动车72可移动的设在输送线上,输送线为并排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每条输送线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层轨道或两层以上轨道,砂型造型机构对应一条输送线最上层轨道设置,清件机构对应另一条输送线最上层轨道设置,各条输送线的同一端均设有用于移动车在同一条输送线不同层轨道间转换的升降过渡机构,各条输送线的另一端相对应同层轨道之间设有用于不同输送线间移动车转换的换线机构。

优选的,输送线为并排设置的两条,每条输送线均为上下设置两层轨道,移动车包括承载平板和设在承载平板下方的移动车轮721,移动滚轮可移动的设在生产线轨道上。

一条输送线最上层在砂型造型机构下游为浇注区域,该条输送线最上层轨道形成造型浇注轨道12,造型浇注轨道正下方的轨道形成第一冷凝区轨道11;另一条输送线位于下层的轨道形成第二冷凝区轨道14,第二冷凝区轨道上方的轨道形成第三冷凝区轨道15;第一冷凝区轨道与第二冷凝区轨道之间通过一个换线机构相连用于移动车换线;第三冷凝区轨道与造型浇注轨道之间通过另一个换线机构相连,清件机构对应第三冷凝区轨道设置,用于将空的移动车循环输送至造型浇注轨道上循环利用。各个轨道通过轨道站柱16设置在地面上,并在轨道两侧设有防护栏17。

生产线轨道1布置合理,循环冷却,以及砂型移动车循环利用,生产线整体占地面积小,便于工厂布置安装。

造型浇注轨道对应砂型造型机构下游端部设有移动车下降过渡机构41;另一条输送线的一端部设有移动车上升过渡机构42。

升降过渡机构4包括升降机架421和升降车425以及设在升降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车升降的升降缸422,升降车上设有可与输送线上的轨道相对接的升降轨道426;升降车通过框架结构与升降缸相连,框架结构顶部与升降机架之间设有导向滑杆423,升降机架上对应导向滑杆设有滑杆座424,升降车升降稳定可靠。

升降过渡机构包括用于将升降车上的移动车推入输送线上的推动缸,推动缸包括推动缸体和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在输送线的端部,推动缸体设在固定支架上,推动缸体内侧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用于推动移动车的推头。

砂型造型机构2可为现有砂型造型设备,砂型造型设备上部设有进砂口21,设备通过过桥22与造型浇注轨道相关联,砂型造型机构中设有用于将造型完成的砂型推至造型浇注轨道的移动车上的造型浇注区推缸81;对应第一冷凝区轨道端部设有第一冷凝区推缸82,换线机构与第二冷凝区轨道相连端部设有第二冷凝区推缸83,对应第三冷凝区轨道端部设有第三冷凝区推缸84。移动车在各轨道之间自动完成转换,生产效率高。

第三冷凝区轨道的一侧对应清件机构6设有溜槽65,溜槽的下端对应设置有落砂机构9,溜槽的上端通过连接过桥64与第三冷凝区轨道相对应连接,对应落砂机构和输送线上的浇注区域设置有除烟尘机构,避免粉尘污染。

清件机构6包括清件机架61和设在清件机架上的推动工作缸66,推动工作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用于推动砂型71的推动座62,清件机架上设有用于推动座导向的滑杆63,推动座与连接过桥相对应设置,推动座的下边缘设有用于清扫移动车表面上残砂的清理刷ⅲ621,实现自动清理。

造型浇注轨道在砂型造型机构的下游设有用于将套箱和压铁安装在砂型上的套箱和压铁安装机构,将套箱74套在砂型上,将压铁73压在砂型上,保证铸件质量,造型浇注轨道上在套箱和压铁安装机构后方形成浇注区域,通过砂型上的浇注口732进行浇注,浇注完的砂型转运至冷凝区轨道进行充分冷却。

换线机构5包括与输送线运行方向相垂直的换线轨道和设在换线轨道51上的过渡车52,过渡车上设有可与输送线上对应层轨道相对接的过渡车轨道521;过渡车通过设在下方的换线滚轮522在环形轨道上移动,换线轨道设在换线机架53上,对应换线轨道的两端换线机架上设有传动轮55,对应传动轮设有轴承座,轴承座54上设有转轴,传动轮55设在转轴,转轴一端部设有主动轮56,主动轮与驱动结构相连,传动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对应链条设有传动座57,过渡车的下方设有与链条相连的链轮。过渡车轨道的端部外侧设有用于将过渡车上的移动车推入输送线上的推缸,移动车自动完成换线转换。

两条输送线的下层轨道另一端之间、上层轨道另一端之间均通过对应的一换线机构相连,两换线机构并排平行设置;位于下层的换线机构将第一冷凝区轨道上的移动车转运至第二冷凝区轨道上,位于上层的换线机构将第三冷凝区轨道上的空移动车转运至砂型造型轨道上,循环利用。

对应砂型造型轨道在砂型造型机构的上游设有用于将套箱和压铁从砂型上移除的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和用于清理套箱压铁上残砂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套箱清理机构34和压铁清理机构35,套箱清理机构和压铁清理机构集成设置在一起。

套箱和压铁安装机构为集成在一起的机构,造型浇注轨道的上方设有用于套箱压铁输送的辊道131,将套箱压铁从砂型移除后在转运至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处形成套箱压铁循环辊道13。

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对应辊道一端设置,套箱压铁安装机构31包括安装机架311和用于勾住套箱的提勾ⅰ312,安装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提勾升降的升降机构ⅰ313;安装机架上设有导套ⅰ315,提勾ⅰ的上端连有与导套ⅰ相适配的导杆ⅰ314,并在安装机架上对应辊道的端部设有用于对套箱限位的限位座316。

辊道的另一端对应设有用于将第一冷凝区轨道上砂型上的套箱压铁移除的套箱压铁移除机构32;套箱压铁移除机构32包括移除机架321和移除用的提勾ⅱ322以及设在移除机架上用于驱动移除提勾升降的升降机构ⅱ323,套箱上设有与移除提勾和提勾ⅰ相适配的套箱挂耳741,移动机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将移除提勾上的套箱压铁推至辊道上的套箱压铁推缸85;并在移动机架上设有导套ⅱ325,提勾ⅱ的上端设有与导套ⅱ相配合的导杆ⅱ324,运行稳定可靠。

套箱清理机构和压铁清理机构与套箱压铁移除机构集成设置在一起,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安装。

清理机构包括用于提升压铁的压铁提勾334和用于驱动压铁提勾升降的升降机构ⅲ331,压铁提勾下方设有可升降的套箱清理刷341,压铁提勾的一侧设有可平移的压铁清理刷352;升降机构ⅲ设在移除机架上,压铁提勾与移除机架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导杆ⅲ332和导套ⅲ333,压铁侧面上对应压铁提勾设有压铁挂耳731。

压铁提勾对应辊道一端设置,辊道为并排设置两组滚轮132,套箱清理刷位于两组滚轮之间下方;套箱清理刷通过升降缸设在移除机架上,位于压铁提勾的下方,套箱清理刷与移除机架之间设有导向杆343;压铁清理刷通过工作缸351设在移除机架的一侧,压铁清理刷水平移动清理压铁下面残砂。

压铁和套箱之间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销75,保证两者分离时相对位置,不会错位;通过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将第一冷凝区轨道上砂型上的套箱压铁提起移除,再通过套箱压铁推缸将位于移除提勾上套箱压铁推至辊道端部上,通过升降机构ⅲ驱动压铁提勾将压铁提起,最后通过套箱清理刷清理套箱内壁,通过压铁清理刷清理压铁的下表面,清理高效。

输送线为并排设置的两条,砂型造型机构设在两条输送线之间,砂型造型机构对应一条输送线设置,落砂机构设在另一条输送线的外侧,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优选具体实例为:

实例1:

如图3所示,铸造生产线的一个线区生产线轨道设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为第一冷凝区轨道、第二层为造型浇注区轨道、第三层为套箱压铁循环辊道。

在造型浇注区轨道12和第一冷凝区轨道11的同一端,设有升降过渡机构。升降过渡机构承载载有砂型、套箱、压铁的移动车自造型浇注区轨道过渡到第一冷凝区轨道上。

如图12所示,升降过渡机构有机架、升降缸、导向滑杆、滑杆座、升降车、升降轨道等组成。升降车与升降缸连接;升降车与滑杆配合实现升降滑动;升降车425上设有轨道以承载移动车。滑杆的两端固定在升降机架上,升降机架上部设有滑杆座424,滑杆座424与滑杆423上端配合以定位滑杆423;通过滑杆座424实现滑杆423的快速更换。

其工作原理:

造型浇注区轨道12上的移动车,通过造型浇注区推缸81作用,载有砂型、套箱、压铁的移动车自造型机构端向升降过渡机构端运行。移动车72运行到升降车425上,移动车处在升降车轨道426上;经升降缸作用,升降车自与造型浇注区轨道平齐的位置下降到与第一冷凝区轨道平齐;升降车上的轨道与第一冷凝区轨道对接,经第一冷凝区推缸的作用,移动车离开升降车轨道过渡到第一冷凝区轨道上。该过程实现移动车自第二层造型浇注区轨道过渡到第一层冷凝区轨道上。

在第一冷凝区推缸的作用下,移动车自升降过渡机构的升降车上运行到第一冷凝区轨道上。移动车向换线机构端运行。重复上述工作,实现连续运行生产。

如图2或图3所示,在第二层造型浇注区轨道上面,设有套箱移动机构、套箱压铁循环辊道,实现套箱74、压铁73的安装、移除和输送,循环工作。即在第二层造型浇注区轨道上面,靠近造型机构的一侧位置设有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实现套箱、压铁的安装,以压紧砂型,以防浇注时和(或)冷凝过程出现抬箱或砂型出现错箱。与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对应,在所述的第二层的造型浇注区轨道上面,靠近造型机构的另一侧位置设有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实现套箱、压铁的移除。

套箱移动机构分为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和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套箱压铁循环辊道设在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和套箱压铁移除机构的中间,套箱压铁循环辊道连通套箱压铁安装机构和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套箱压铁循环辊道13为并列设置的两个。如图17所示,套箱压铁循环辊道13设有滚轮132。套箱74承载压铁73在套箱压铁辊道13上移动。

套箱压铁安装机构的提勾ⅰ与造型浇注区轨道、第一冷凝区轨道、套箱压铁辊道平行设置。提勾ⅰ312与导杆ⅰ314连接;升降机构ⅰ313工作,在所述的导杆ⅰ、导套ⅰ的作用下,提勾ⅰ平稳的上升或下降。

其原理是:

套箱压铁推缸工作,驱动载有压铁的套箱在套箱压铁循环辊道上移动,所述的套箱压铁安装机构的提勾ⅰ接套箱压铁循环辊道上的1组套箱、压铁73;在升降机构ⅰ的作用下,套箱压铁安装机构的提勾ⅰ托住套箱的套箱挂耳承载套箱、压铁自套箱压铁循环辊道同一高度下降,直到将套箱74、压铁73安装到砂型71上;造型浇注区工作缸81工作,已安放了套箱、压铁的砂型向移动车升降过渡机构方向移动,该砂型离开套箱压铁安装机构的提勾ⅰ的位置;升降机构ⅰ工作,套箱压铁安装机构的提勾ⅰ上升回到套箱压铁循环辊道同一高度的位置,提勾ⅰ上升与套箱压铁循环辊道接通,预备下次工作。整个过程完成一次套箱、压铁的安装。

套箱压铁安装机构重复工作,连续实现套箱、压铁的安装。

套箱压铁移除机构的提勾ⅱ与造型浇注区轨道、第一冷凝区轨道、套箱压铁辊道平行设置;提勾ⅱ与升降机构ⅱ连接;提勾ⅱ与导杆ⅱ连接;升降机构ⅱ工作,在所述的导杆ⅱ、导套ⅱ的作用下,提勾ⅱ平稳的上升或下降。

套箱压铁移除机构接第一冷凝区轨道上的套箱、压铁后,升降机构ⅱ工作,套箱压铁移除机构的提勾ⅱ托住套箱的挂耳承载套箱、压铁自第一冷凝区轨道位置上升,将套箱、压铁运提升到套箱压铁循环辊道的高度,套箱压铁推缸工作,套箱、压铁过渡到套箱压铁循环辊道上运行。在升降机构ⅱ的作用下,所述的提勾ⅱ下降与第一冷凝线区轨道连通,重复工作。

套箱通过定位孔和压铁定位销配合定位,压紧砂型;所述的套箱通过定位孔和压铁定位销配合承载压铁在套箱压铁辊道上运行;套箱通过定位孔和压铁定位销配合承载压铁,被套箱压铁安装机构的提勾ⅰ或套箱压铁移除机构的提勾ⅱ托住套箱挂耳移动。

第二层造型浇注区与造型机构关联。造型机构通过过桥22与造型浇注区接通,顺利实现砂型上线运行。在第一线区两侧分别设有1个造型机构,实现双工位造型,扩大生产能力。

如图4所示,铸造生产线的另一个线区生产线轨道设为两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为第二冷凝区轨道;第二层为第三冷凝区轨道。

1)在第二冷凝区轨道14和第三冷凝区轨道15的同一端,设有升降过渡机构。升降过渡机构承载载有砂型的移动车自第二冷凝区轨道过渡到第三冷凝线区轨道。

第二冷凝区在换线机构端设有第二冷凝区推缸。第二冷凝区推缸工作,驱动移动车向升降过渡机构端运行。

在第三冷凝区轨道的升降过渡机构端设有第三冷凝区推缸。第三冷凝区推缸工作,驱动移动车向移动车换线机构端运行。

2)在第三冷凝区轨道靠近第1个换线机构处设有清件机构。

如图18、图19所示,当载有冷凝后砂型的移动车,运行至推砂座对应的位置时,工作缸工作,促使推砂座将对应移动车上的砂型推离第三冷凝区轨道,砂型再经过桥、溜槽离线。

清件装置设有滑杆,在工作缸的作用下,推砂座套住滑杆往复滑动,确保推砂座平稳运行。推砂座下沿设有清理刷,推砂座往复滑动时,清理刷有效清除移动车面上的残砂。

铸造生产线所述的两个线区由平行设置的两个换线机构联通。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个换线机构使第三冷凝区轨道的一端与造型浇注区轨道的一端连通,即一个换线机构的一端设在第三冷凝区轨道的一端部,所述的一个换线机构的另一端设在造型浇注区轨道的一端部。所述的一个换线机构使得移动车空车顺利地自第三冷凝区轨道进入造型浇注区轨道,实现循环生产。

过渡车下部设有滚轮;过渡车经传动机构的作用在轨道上往复运行;所述的过渡车上设有一组平行的2个轨道;过渡车的轨道可与第三冷凝区轨道连通);过渡车的轨道可与造型浇注区轨道连通;过渡车承载移动车运行。

也如图13、图14所述的传动机构为链式传动,该传动机构型式也可选择为齿轮传动或电机驱动等型式,具体传动形式不受限制。

也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另一个换线机构使第一冷凝区轨道与第二冷凝区轨道连通,载有砂型的移动车顺利换线运行。其原理或实施方式如上所示,不再赘述。

为进一步提高一种铸造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在一个线区位于清件机构附近处设有落砂机构。冷凝后的砂型经过清件机构驱离后再经过桥、溜槽自动落入落砂机构,冷凝后的砂型经落砂机构的作用,实现铸件、型砂的分离等,进一步扩大一种铸造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的功能。

实例2:

第二层造型浇注区轨道与造型机构关联。造型机构通过过桥与造型浇注区轨道接通,顺利实现砂型上线运行。

如图5所示,在第一线区的一侧并列设有2个造机构,实现双工位造型,扩大生产能力。其工作原理和该铸造生产线的其余组成方案参考方案一。

显然,结合方案一和方案二所述,可在在第一线区只设有1个造型机构;也可在第一线区设有多个造型机构,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

实例3:

在上述两种方案的基础上,在套箱压铁移除机构处分别设有套箱清理机构、压铁清理机构和压铁提升机构,如图10、图11所示。套箱清理机构34和(或)压铁清理机构35工作时,压铁提升机构33的压铁提勾334托住压铁的压铁挂耳,使压铁与套箱之间保持一定高度的空间;套箱清理机构的工作缸工作,驱动套箱清理刷有效清除套箱内壁附着的残砂;压铁清理机构的工作缸工作,驱动压铁清理刷有效清除压铁下表面附着的残砂。

铸造生产线通过设置套箱清理机构、压铁清理机构,分别及时有效清除套箱、压铁附着的残砂,以保证后续套箱、压铁的顺利安装和压实砂型的作用效果,保障一种铸造生产线稳定运行。

本铸造生产线上的移动车按造型浇注区段移动车运行方向f2-第一冷凝区段移动车运行方向f1-第二冷凝区段移动车运行方向f4-第三冷凝区段移动车运行方向f5运行,再通过上层换线机构循环至砂型造型轨道上;移除的套箱压铁按套箱压铁在辊道上的运行方向f3移动至套箱压铁安装机构位置处。生产线布置合理,循环冷却,生产线整体占地面积小,便于工厂布置安装。

上述仅为对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