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7913发布日期:2020-04-14 22:4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具备摄像功能的有屏电子设备的不断升级更新,对其的美观性提出了新的需求,如在手机的有屏一侧设置一玻璃盖板,既满足了手机屏幕的保护需求,又能够增加手机的美观性。相应地,也对玻璃盖板的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使玻璃盖板对摄像头带来的光干涉条纹符合摄像头的拍摄要求。

当前市面上,对玻璃盖板的制作需历经玻璃开料、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精密机械加工(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l,cnc)、抛光、钢化、丝印及检验等多道工序,而玻璃原材料经开料、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精密机械加工工序加工后,可基本达到玻璃盖板的图纸形状要求。但经加工后的玻璃盖板边缘及弧边可能存在加工刀痕,需求抛光工序才能满足玻璃盖板的表面及性能要求。然而,现有的抛光治具结构不利于实现对玻璃盖板的均匀抛光,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抛光治具结构不利于实现对玻璃盖板的均匀抛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应用于抛光机上,所述抛光治具包括:

治具盘;及

用于固定玻璃盖板的至少两个治具,所述至少两个治具均设置在治具盘上;

所述至少两个治具分别设置在治具盘的旋转中心向外辐射的辐射线上,且所述至少两个治具中各个治具至治具盘的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根据上述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所述至少两个治具所在的辐射线等分所述治具盘。

根据上述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所述至少两个治具中,每个治具均包括:

用于与玻璃盖板接触的固定凸起部;

与玻璃盖板待抛光区域位置对应的预留避空,所述预留避空设置在靠近所述治具盘边缘的一侧;及

由所述固定凸起部按预设规则围合形成的吸附腔,所述吸附腔用于对玻璃盖板进行吸附以使玻璃盖板固定在固定凸起部上。

根据上述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所述固定凸起部包括与玻璃盖板的长边长度匹配的第一凸起长边、第二凸起长边,在所述第一凸起长边、所述第二凸起长边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短边和第二凸起短边;

所述第一凸起长边与所述第二凸起长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凸起短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长边的第一末端、所述第二凸起长边的第一末端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短边的两端分别与靠近所述第一凸起长边的第二末端位置处、靠近所述第二凸起长边的第二末端位置处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短边用于与所述第一凸起长边的第二末端、所述第二凸起长边的第二末端构成所述预留避空。

根据上述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在第一凸起长边和第二凸起长边的中部均设有向对边延伸设置的t字型凸起,两个t字型凸起的横边相互平行。

根据上述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所述至少两个治具包括八个治具,八个治具等分所述治具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包括治具盘及设置在治具盘上的至少两个治具,所述至少两个治具分别设置在治具盘的旋转中心向外辐射的辐射线上,且所述至少两个治具中各个治具至治具盘的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从而利于治具上的玻璃盖板在后续进行抛光时,各块玻璃盖板所受到抛光作用相同或大致相同,从而利于实现对玻璃盖板的均匀抛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玻璃盖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玻璃盖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玻璃盖板1包括玻璃板11和挖设的摄像孔12,待抛光区域13为预先划分以供后续利用抛光机对该区域的玻璃身进行抛光的区域。本图中,所述玻璃盖板1呈长方形,且四个顶角位置均为圆角,而在具体生产应用中,所述玻璃盖板1还可成其他形状,如正方形等。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盖板的抛光治具,应用于抛光机上,具体可包括治具2及治具盘3。所述治具盘3呈圆盘状,且在其上固定设置有八个治具2。八个治具2均设置在治具盘3的旋转中心向外辐射的辐射线上,且各个治具2至治具盘3的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八个治具2为重复单元,因而在治具盘3旋转时,放置在各个治具2上的玻璃盖板的同一位置处(距旋转中心相等)所受到的外力作用相同或大致相同,因而有利于实现对各块玻璃盖板的均匀抛光。

进一步的,八个治具2等分治具盘3,从而使得在抛光时可一次性对同一治具盘3上的八块玻璃盖板进行抛光。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治具2的个数,可视玻璃盖板本身的大小及对应的治具2的大小具体确定,如当玻璃盖板更小时,对应的治具2亦相应更小,从而便可增加设置在治具盘3上的治具2的个数。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治具2包括固定凸起部21、预留避空22及吸附腔23,其中,所述固定凸起部21用于与玻璃盖板接触并固定;所述预留避空22为与玻璃盖板待抛光区域位置对应而设置的空隙,且所述预留避空22设置在靠近前述治具盘边缘的一侧;所述吸附腔23由所述固定凸起部21按预设规则围合形成,用于对玻璃盖板进行吸附以使玻璃盖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凸起部21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吸附腔23实现其功能可具体通过在治具盘3上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气孔,并使气孔连通一抽气泵,当抽气泵将吸附腔23中的空气抽走后,即可形成负压,从而使得玻璃盖板1被固定在固定凸起部21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留避空22可提供玻璃盖板的待抛光区域处(也即靠近玻璃盖板的摄像孔区域)在抛光时进行允许范围内的形变(也即在固定玻璃盖板时,玻璃盖板待抛光位置处悬空),避免玻璃盖板待抛光位置处与抛光地毯层(图未示出)在抛光形成硬摩擦,降低损伤玻璃盖板的几率。

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1和图2,所述固定凸起部21包括与玻璃盖板1的长边长度匹配的第一凸起长边211、第二凸起长边212,在所述第一凸起长边211、所述第二凸起长边212之间设置有第一凸起短边213和第二凸起短边214。

此处,所述第一凸起长边211与所述第二凸起长边21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凸起短边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长边211的第一末端、所述第二凸起长边212的第一末端连接,而所述第二凸起短边214的两端分别与靠近所述第一凸起长边211的第二末端位置处、靠近所述第二凸起长边212的第二末端位置处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短边214用于与所述第一凸起长边211的第二末端、所述第二凸起长边212的第二末端构成前述的预留避空22。

进一步地,在第一凸起长边211和第二凸起长边212的中部均设有向对边延伸设置的t字型凸起215,两个t字型凸起215的横边相互平行,通过t字型凸起215的设置,可增大固定凸起部21为玻璃盖板1提供支撑力的面积,从而提升玻璃盖板1在进行被抛光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定凸起部21各个边及t字型凸起215的厚度均相等,从而降低玻璃盖板1在被抛光时的形变可能,利于提升抛光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治具盘3上的治具2的个数可为其他个数,如在治具2的个数为两个时,两个治具2等分所述治具盘3的盘面,且此时的治具2所固定的玻璃盖板1在被抛光时,两块玻璃盖板1同样能够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抛光作用,从而利于抛光的均匀化。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盘不限于圆盘结构,其他形状的盘状结构也是被允许的,如治具盘3可为多边形盘状结构。而在进行抛光时,可设置一驱动器驱动治具盘3转动,从而带动其上的玻璃盖板1随之转动。当玻璃盖板1与抛光地毯层充分接触时,各个治具至治具盘的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的结构能够使得玻璃盖板1的同一位置所受到的抛光作用相同,从而使得各块玻璃盖板1的待抛光区域经抛光后的效果相同或大致相同,进而实现更加均匀化地抛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