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回流装置的镀锌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3513发布日期:2020-02-11 09:0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回流装置的镀锌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锌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回流装置的镀锌锅。



背景技术:

热镀锌技术也叫热浸锌或热浸镀锌,是一种高效的金属防腐方式,是将除锈后的钢件浸入500摄氏度左右融化的镀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从而起到防腐目的。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423314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加热镀锌锅,其包括锅体,锅体由锅体外壳及锅体内芯构成,锅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燃气管道,燃气管道由锅体的顶端延伸至锅体内,燃气管道的底端连通有矩形外壳,矩形外壳内设置有辐射管,辐射管的一端与燃气管道连通,另一端连通有排气管道,辐射管道与燃气管道之间设置有烧嘴。

使用时,可根据镀锌需求,选择在锅体内安装加热机构的数量,由于该加热机构为在锅体中的锌液内加热,增大了热源与锌液的接触面积,使得熔锌更加高效。

加热机构对锌液完成加热后,需要对钢管等金属工件镀锌时,通常通过吊挂装置将钢管由锅体一端的上方吊入锅体内,使得钢管完全浸入锅体内的锌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由吊挂装置带动钢管等金属工件向上移动,以脱离锌液,然后再由锅体的一端移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钢管由锅体的一端移出时,钢管上附着的部分锌液很可能掉落至地面,影响地面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回流装置的镀锌锅,降低锌液掉落至地面的可能性,提高地面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回流装置的镀锌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一端设置有接液槽,接液槽包括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及侧板,第一承接板与第二承接板相靠近的一侧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倾斜,且端部固定连接,侧板位于第一承接板及第二承接板的两端处,接液槽为横截面呈敞口状的槽体,接液槽的底部开设有回流口,回流口处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与锅体的下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钢管等金属工件镀锌时,通常通过吊挂装置将钢管由锅体一端的上方吊入锅体内,使得钢管完全浸入锅体内的锌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由吊挂装置带动钢管等金属工件向上移动,以脱离锌液,然后再由锅体的一端移出;钢管在移出时,附着于钢管表面的锌液可掉落至第一承接板及第二承接板的表面,并沿第一承接板及第二承接板的倾斜方向流至接液槽的底部,再由回流管流回至锅体,从而实现对锌液的回收利用,降低锌液落至地面的可能性,提高地面的清洁度,减少锌液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液槽还包括底板,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及侧板分别位于底板的边缘处并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板靠近锅体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倾斜,回流口设置在底板位置高度较低的一端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液槽内回收的锌液可沿底板的倾斜方向向靠近锅体的一端流动,回流口设置在底板位置高度较低的一端处,便于减少锌液于接液槽内的留存量,便于更彻底的实现锌液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液槽内水平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的外壁与接液槽的内壁贴合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至接液槽内的锌液在流经过滤板时,锌渣将被滤纸过滤板的表面,可减少锌液中锌渣的含量,降低锌渣流回至锅体的可能性,提高锌液的纯度,便于提高镀锌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承接板及第二承接板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卡块,卡块的外壁与卡槽的内壁贴合,卡块的上表面与过滤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设置于支撑杆上,当过滤板表面留存的锌渣较多时,可将过滤板由支撑杆上取下并将其由接液槽内取出,便于及时更换或清理过滤板,从而提高使用过滤板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连接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带动过滤板向靠近或远离底板的方向移动,升降组件包括吊绳,过滤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挂环,吊绳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挂扣挂环的挂钩,吊绳远离过滤板的一端固定于接液槽的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清理过滤板表面的锌渣时,可拉动吊绳,从而带动过滤板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吊绳的设置便于实现过滤板的升降,从而提高便于实现对锌渣的清理,提高使用过滤板时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液槽的顶端竖直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缠绕吊绳的绕线杆,绕线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竖直设置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吊绳即可带动过滤板向上移动,将过滤板移动时合适的位置高度时,可将吊绳远离过滤板的一丢按缠绕并临时捆绑于绕线杆的外壁,从而将过滤板临时固定于合适的位置高度,绕线杆的设置便于实现对吊绳的临时固定,提高使用吊绳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杆靠近固定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挡板远离绕线杆的一侧设置有把手,绕线杆与接液槽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防止绕线杆随意转动的制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把手即可带动绕线杆转动,从而带动吊绳远离过滤板的一端不断缠绕于绕线杆的外壁,带动过滤板沿竖直方向移动,而无需工人不断拉动吊绳,减小工人手部被吊绳磨损的可能性,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动件包括制动杆,接液槽的外壁开设有制动槽,制动杆穿过绕线杆并与绕线杆滑移连接,靠近接液槽外壁的一端插入制动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制动杆由制动槽内取出,并使其端部脱绕线杆,即可解除对绕线杆的固定,此时,转动绕线杆即可带动过滤板升降;将过滤板移动至合适位置高度后,再将制动杆的一端穿过绕线杆并使其端部插入制动槽内,即可再次固定绕线杆,避免其随意转动;制动杆及制动槽的设置便于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接液槽的设置便于承接由钢管表面掉落的锌液,从而降低锌液落至地面的可能性,提高地面的清洁度,减少锌液的浪费;

2.过滤板的设置可减少锌液中锌渣的含量,降低锌渣流回至锅体的可能性,提高锌液的纯度,便于提高镀锌质量;

3.升降组件的设置便于实现过滤板的升降,便于清理过滤板表面的锌渣,提高使用过滤板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体现接液槽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体现接液槽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锅体;2、接液槽;21、第一承接板;22、第二承接板;23、侧板;24、底板;241、回流口;2411、回流管;25、制动槽;26、定滑轮;3、支撑杆;31、卡槽;32、过滤板;321、卡块;322、挂环;4、升降组件;41、吊绳;411、挂钩;42、固定杆;43、绕线杆;431、挡板;4311、把手;432、制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回流装置的镀锌锅,包括立于地面的锅体1,锅体1的一侧设置有接液槽2,接液槽2的底端与镀锌锅本体的侧壁连通。接液槽2内水平设置有过滤板32,过滤板32连接有升降组件4。

结合图1与图3,锅体1为开口朝上设置的长方体槽状结构,锅体1的一侧设置有接液槽2。接液槽2为敞口状且横截面为梯形的槽体,包括第一承接板21、第二承接板22、两个侧板23和底板24。底板24为倾斜设置,靠近锅体1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倾斜。第一承接板21、第二承接板22及底板24分别位于底板24上表面的,且底端与底板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承接板21及第二承接板22分别位于底板24的两侧,位置高度较低处向靠近底板24中心处的方向倾斜。

参照图3,接液槽2的底部开设有回流口241,回流口241内设置有回流管2411,回流管2411的外壁与回流口241的内壁固定连接,回流管2411远离回流口241的一端与锅体1连通。

锅体1内盛有熔融的锌液,需要对钢管镀锌时,通常由吊挂装置将钢管由锅体1的一侧移至锅体1的上方,再将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最后再由锅体1的一端移出。钢管由锅体1的上方移出时,附着于钢管表面的锌液可直接掉落于接液槽2内,实现对锌液的收集,减小锌液落至地面的可能性,从而减少锌液的浪费。

结合图4与图5,第一承接板21及第二承接板22的内壁水平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侧壁分别与第一承接板21及第二承接板22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3之间水平设置有过滤板32,过滤板32的下表面竖直设置有卡块321,卡块321的顶端与过滤板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杆3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卡嵌卡块321的卡槽31,卡块321的外壁与卡槽31的内壁贴合。

附着于钢管表面的锌液掉落至接液槽2内时,首先将落至过滤板32上,锌液中的锌渣将被滤至过滤板32的表面,而较为纯净的锌液则流入过滤板32下部的空间内,最终再由回流管2411流回至锅体1内,实现对锌液的回收。

回看图2,过滤板32与侧板23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4,升降组件4包括吊绳41、固定杆42、绕线杆43和挡板431。固定杆42为竖直设置,位于侧板23顶端的中心处,底端与侧板23的顶端固定连接。绕线杆43为水平设置,靠近固定杆42的一端与固定杆42的侧壁转动连接,圆周外壁缠绕并固定连接有吊绳41。吊绳41远离绕线杆43的一端向下延伸至接液槽2的内部,且端部设置有挂钩411。

参照图2,过滤板32的上表面设置有挂环322,挂钩411挂扣于挂环322上。绕线杆43远离固定杆42的一端处竖直设置有挡板431,挡板431远离绕线杆43的侧壁设置有把手4311。绕线杆43与接液槽2之间设置有制动杆432,接液槽2的顶端开设有制动槽25,制动杆432穿过绕线杆43插入制动槽25内。

当过滤板32上的锌渣较多时,可先将制动杆432由制动槽25中取出,使得制动杆432的底端脱离绕线杆43,然后再转动把手4311即可带动绕线杆43转动,使得吊绳41不断缠绕于绕线杆43的外壁,从而带动过滤板32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直至过滤板32位于接液槽2的顶端,再将制动杆432重新穿过绕线杆43并使其端部插入制动槽25内,即可清理过滤板32上的锌渣。

参照图2,接液槽2的顶端设置有定滑轮26,定滑轮26与接液槽2的内壁转动连接,吊绳41远离绕线杆43的一端绕过定滑轮26。定滑轮26的设置可减小吊绳41与接液槽2内壁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小吊绳41受到磨损的可能性,便于延长吊绳4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钢管由锅体1内移出时,钢管表面的锌液落至第一承接板21及第二承接板22上,再分别沿第一承接板21及第二承接板22的表面流至过滤板32上,此时,锌渣将留在过滤板32的表面,而较为澄清的锌液则由过滤孔流继续向靠近底板24的方向流动,并沿底板24的倾斜方向向靠近回流口241的方向流动,最终由回流管2411流回至锅体1内,从而实现对锌液的回收与再利用;当过滤板32上的锌渣较多时,可转动绕线杆43,使得吊绳41远离过滤板32的一端不断缠绕于绕线杆43的外壁,从而带动过滤板32不断向上移动,直至过滤板32位于接液槽2的顶端即可清理锌渣,提高使用过滤板32的便利性;接液槽2的设置可用于承接钢管表面掉落的锌液,从而降低锌液掉落至地面的可能性,提高地面的清洁度,减少锌液的损失量,便于回收再利用锌液。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