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前孕育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9869发布日期:2020-05-20 01:0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前孕育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前孕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炉前孕育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生产中发现,不少工厂很难保证出铁槽孕育后15分钟内浇完铁水,实际上孕育衰退是造成灰铸铁内在质量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为保证铸铁质量,采用瞬时孕育势在必行,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一次调查中,采用瞬时孕育的铸造厂不到10%,这是十分严重的,在生产实践中证实,随流孕育工艺在生产中最实用,容易坚持,也易于实现,其他方法在应用时皆遇到不同的问题,如大块浮硅孕育中块度和铁水温度、铁水包容量相互配合难度较大,孕育剂耗量也大;浇口杯孕育增加了造型工作量,孕育剂颗粒浇注时易于浮起;硅铁棒孕育,其硅铁棒制造麻烦,孕育剂量不易控制;喂丝孕育成本较高,且定点使用,要求控制可靠性强;而随流孕育只需在浇注时人工将0.3~1.0mm细粒孕育剂加入铁水流中即可,加入量约为0.10~0.15%,加入时间为浇注时间的2/3,实际生产中不少工厂都用手动工具加入,也有用翻转漏斗装置进行的随流孕育,取得良好的孕育效果。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今无法精确的对被孕育材料添加适量的辅料,现在经常会出现各种炉前孕育时孕育辅料添加量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

2、目前添加孕育辅料都是定点喷洒,孕育辅料与被孕育物质的接触面积小,就会使得炉前孕育的速度很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前孕育辅助装置,具有保证辅料添加适量且提升速率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炉前孕育辅助装置,包括总储料箱,所述总储料箱顶部中央垂直贯穿开设有总进料口,且所述总储料箱底部中央垂直贯穿嵌套有总输料管,所述总输料管外侧贯穿连接有第一电磁阀,且所述总输料管底部垂直贯穿连接有物料暂存箱,所述物料暂存箱底部中央贯穿连接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底部表面连接有承重支架,所述承重支架内侧四两端底部均垂直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柱,所述移动支柱底部表面均固定焊接有移动底盘,所述移动底盘底部四角均垂直连接有万向移轮,且所述物料暂存箱左右两侧底部均水平贯穿嵌套有物料引导管,所述物料引导管顶部两端外侧均贯穿连接有第二电磁阀,且所述物料引导管底部中央垂直贯穿嵌套有输出管一,所述输出管一右侧顶部垂直贯穿套接有物料增压泵,所述物料增压泵顶部贯穿套接有输出管二,所述输出管二右端底部固定嵌套有物料出口,所述承重支架顶部内壁对称连接有箱体支板。

优选的,所述总输料管顶部与总储料箱底部结构相匹配,所述总输料管底部与物料暂存箱顶部,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总输料管结构功能均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物料引导管侧面为“y”形结构,所述物料引导管后侧表面固定连接于承重支架中央前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磁阀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分别与物料引导管两端结构功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内部均电性连接于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外侧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

优选的,所述箱体支板外端表面均固定连接于承重支架顶部内壁,且所述箱体支板内端表面均固定连接于总储料箱,所述箱体支板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箱体支板侧面均为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输出管二左端顶部通过支杆固定连接于承重支架左侧顶部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有称重传感器并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工作人员直接将孕育辅料存放在总储料箱内部,使用的时候直接炉前孕育物质所需孕育辅料的重量输入值称重传感器内部,此时第一电磁阀开启,孕育辅料进入至物料暂存箱内部,当称重传感器检测到该重量或者超过预定重量,就会直接对第一电磁阀下达负信号关闭第一电磁阀,并且对第二电磁阀下达正信号并开启两个第二电磁阀,将一定重量的物料引导至物料引导管,并在物料增压泵的作用下传送至物料增压泵并且添加至正在孕育的铁水或者其他物料上面,这样就可以精确的对被孕育材料添加适量的辅料,避免现在各种炉前孕育时孕育辅料添加量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出现,使得炉前孕育的成果更加显著,杜绝鸡肋形的炉前孕育的出现。

2、通过设有能够移动的移动底盘,当孕育辅料被引导至物料出口进行喷洒至被孕育物质上面的时候,工作人员直接在万向移轮的帮助下,推动该装置绕着被孕育物质进行环绕移动,使得物料出口喷出的孕育辅料可以接触到被孕育物质的顶部一周,而不是定点喷洒,提高孕育辅料与被孕育物质的接触面积,使得炉前孕育的速度加快,提升整体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总储料箱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称重传感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总储料箱;2、总进料口;3、总输料管;4、第一电磁阀;5、称重传感器;6、承重支架;7、移动支柱;8、移动底盘;9、万向移轮;10、物料引导管;11、第二电磁阀;12、输出管一;13、物料增压泵;14、输出管二;15、物料出口;16、箱体支板;17、物料暂存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炉前孕育辅助装置,包括总储料箱1,总储料箱1顶部中央垂直贯穿开设有总进料口2,且总储料箱1底部中央垂直贯穿嵌套有总输料管3,总输料管3外侧贯穿连接有第一电磁阀4,且总输料管3底部垂直贯穿连接有物料暂存箱17,物料暂存箱17底部中央贯穿连接称重传感器5,称重传感器5底部表面连接有承重支架6,承重支架6内侧四两端底部均垂直固定连接有移动支柱7,移动支柱7底部表面均固定焊接有移动底盘8,移动底盘8底部四角均垂直连接有万向移轮9,且物料暂存箱17左右两侧底部均水平贯穿嵌套有物料引导管10,物料引导管10顶部两端外侧均贯穿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1,且物料引导管10底部中央垂直贯穿嵌套有输出管一12,输出管一12右侧顶部垂直贯穿套接有物料增压泵13,物料增压泵13顶部贯穿套接有输出管二14,输出管二14右端底部固定嵌套有物料出口15,承重支架6顶部内壁对称连接有箱体支板16。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11(型号delixielectric-dp01)。

本实施例中:物料增压泵13(型号藤原-fuj-jdwzb-380)。

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5(型号中诺传力-znlbu),包括控制仪表与变送器。

本实施方案中:当称重传感器5检测到该重量或者超过预定重量,就会直接对第一电磁阀4下达负信号关闭第一电磁阀4,并且对第二电磁阀11下达正信号并开启两个第二电磁阀11,将一定重量的物料引导至物料引导管10。

具体的,总输料管3顶部与总储料箱1底部结构相匹配,总输料管3底部与物料暂存箱17顶部,第一电磁阀4与总输料管3结构功能均相匹配;保证总输料管3的传送密封性。

具体的,物料引导管10侧面为“y”形结构,物料引导管10后侧表面固定连接于承重支架6中央前侧表面;对物料引导管10进行支撑固定。

具体的,第二电磁阀11数量为两个,且第二电磁阀11分别与物料引导管10两端结构功能相匹配;起到对各个管道进行阻流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11内部均电性连接于称重传感器5,称重传感器5、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11外侧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外部电源;该称重传感器5包括控制仪表与变送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仪表来预先设置好重量,当称重传感器5检测到该重量或者超过该重量,就会直接对第一电磁阀4下达负信号关闭第一电磁阀4,并且对第二电磁阀11下达正信号并开启两个第二电磁阀11,将一定重量的物料引导至物料引导管10,并在物料增压泵13的作用下传送至物料增压泵13并且添加至正在孕育的铁水或者其他物料上面。

具体的,箱体支板16外端表面均固定连接于承重支架6顶部内壁,且箱体支板16内端表面均固定连接于总储料箱1,箱体支板16数量为两个,且箱体支板16侧面均为三角形结构;承重支架6在箱体支板16的帮助下固定柱总储料箱1。

具体的,输出管二14左端顶部通过支杆固定连接于承重支架6左侧顶部表面;对输出管二14进行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人员直接将孕育辅料存放在总储料箱1内部,使用的时候直接炉前孕育物质所需孕育辅料的重量输入值称重传感器5内部,此时第一电磁阀4开启,孕育辅料进入至物料暂存箱17内部,当称重传感器5检测到该重量或者超过预定重量,就会直接对第一电磁阀4下达负信号关闭第一电磁阀4,并且对第二电磁阀11下达正信号并开启两个第二电磁阀11,将一定重量的物料引导至物料引导管10,并在物料增压泵13的作用下传送至物料增压泵13并且添加至正在孕育的铁水或者其他物料上面,这样就可以精确的对被孕育材料添加适量的辅料,避免现在各种炉前孕育时孕育辅料添加量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出现,使得炉前孕育的成果更加显著,杜绝鸡肋形的炉前孕育的出现,同时配合能够移动的移动底盘8,当孕育辅料被引导至物料出口15进行喷洒至被孕育物质上面的时候,工作人员直接在万向移轮9的帮助下,推动该装置绕着被孕育物质进行环绕移动,使得物料出口15喷出的孕育辅料可以接触到被孕育物质的顶部一周,而不是定点喷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