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铸造浇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2830发布日期:2020-05-26 17:1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铸造浇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型铸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铸造浇铸装置。



背景技术:

砂型铸造是指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2307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砂型铸造浇注,包括浇注装置主体、浇注系统、和砂箱控制电脑,浇注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箱,上箱与浇注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上箱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孔,出气孔与上箱固定连接,上箱的底部设置有下箱,下箱与上箱固定连接,上箱的顶端设置有浇注系统,浇注系统与上箱固定连接,设置有红外线温控装置是采用红外线测温的方法测得实际铸造时的温度,红外线温控装置是利用自动可变双波长红外线检测被测物的辐射强度,从而在铸造过程中对其温度控制,这样金属流量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减少铸件的缺陷,有效的提高了浇注装置主体的智能性,适用于铸造浇注的领域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但是,在自然条件情况下,砂型的散热速度较慢,导致砂型的冷却时间较长,模具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冷却凝固,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铸造浇铸装置,其具有在铸件注入模具之后加速砂型冷却,从而加速铸件冷却成型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铸造浇铸装置,包括上模、下模、浇注口、冒口和通气孔,所述上模和下模可拆卸连接,所述浇注口、冒口和通气孔分别设置在上模的顶面上并贯穿至上模内部;所述上模顶端设置有散热板,所述下模底端设置有导热板,所述散热板和导热板均设置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分别插设在上模和下模中,所述散热板顶端设置有高压水管,所述高压水管与散热板之间设置有散热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柱将上模和下模中的热量传导给散热板和导热板,从而便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在保证了能够散热的情况下还可以避免温度骤减,提高了铸件的质量。高压水管通过散热喷头喷射出水雾凝结在散热板上,从而便于水雾蒸发吸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加速了铸件冷却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喷头螺纹连接在高压水管上,所述散热喷头外侧壁设置有握持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喷头通过握持凸块和螺纹连接安装在高压水管上,从而使得高压水管便于拆卸进行清洁和更换等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握持凸块外侧壁设置有防滑凸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纹的设置增大了握持凸块外侧壁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小在握持握持凸块对散热喷头进行操作时发生滑脱从几率。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板远离上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散热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凹槽的设置不仅增大了散热板的表面积,便于热量的散发;而且还在水雾在散热凹槽表面凝结时对水珠进行收集,防止水珠滴落。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底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导热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和支撑板的设置便于将导热板撑起,散热风扇的设置加速了上模和下模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加速了水雾的蒸发吸热,进一步加速了铸件的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远离下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棱的设置增大了导热板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导热板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棱中设置有散热水管,所述散热水管绕设在散热棱中,所述散热水管一端连接在高压水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水管的设置通过自来水在散热棱中流过带走热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板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加速了铸件的冷却,缩短了冷却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水管远离高压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收集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水箱的设置便于对冷却后的自来水进行收集,从而便于水冷却之后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导热柱、散热板、高压水管和散热喷头相配合的技术,将水雾化成水雾喷在散热板上加热散热板热量的散发,从而产生加速砂型冷却,加速逐渐冷却的效果;

2、采用了散热凹槽、支撑杆、支撑板和散热风扇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加速了散热板和导热周围的空气流动,加速水分蒸发,从而促进散热的效果;

3、采用了导热板、散热棱、散热水管、高压水管和收集水箱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将自来水引入散热水管中流过散热棱,从而带走散热棱中的热量,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铸造浇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散热板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导热板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上模;11、浇注口;12、冒口;13、通气孔;2、下模;21、导热板;211、支撑杆;2111、支撑板;212、散热棱;2121、散热水管;3、散热板;31、高压水管;310、控制阀门;311、散热喷头;312、握持凸块;3121、防滑凸纹;32、限位板;321、支撑架;33、散热凹槽;331、散热条槽;4、导热柱;5、散热风扇;6、收集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铸造浇铸装置,参照图1,其包括上模1、下模2、浇注口11、冒口12和通气孔13,上模1和下模2可拆卸连接,浇注口11、冒口12和通气孔13分别设置在上模1的顶面上并贯穿至上模1内部,融化的铁水从浇注口11灌注进上模1和下模2组成的墙体中,经冷凝形成铸件。

参照图1,上模1顶端设置有散热板3,散热板3为不锈钢质实心板。下模2底端设置有导热板21,导热板21铁质实心板。散热板3和导热板21均设置有导热柱4,导热柱4分别与散热板3、导热板21一体成型,导热柱4分别插设在上模1和下模2中,将上模1和下模2中的热量传导出来。

参照图1,散热板3设置有与浇注口11和冒口12相通并尺寸大于浇注口11或者冒口12的通孔,散热板3顶端设置有高压水管31,高压水管31上设置有控制阀门310。导热板21一端端部设置有限位板32,限位板32上设置有支撑架321,高压水管31固定在支撑架321上。高压水管31与散热板3之间设置有散热喷头311,高压水管31一端连接有自来水管,另一端连接有散热喷头311,散热喷头311为雾化喷头。

参照图2,散热喷头311螺纹连接在高压水管31上,高压水管31外侧壁设置有螺纹,散热喷头311螺纹连接在高压水管31外侧壁上。散热喷头311外侧壁设置有握持凸块312,握持凸块312与散热喷头311一体成型,便于转动散热喷头311进行安装。

参照图2,握持凸块312外侧壁设置有防滑凸纹3121,防滑凸纹3121沿握持凸块312周向设置,用于增大握持凸块312外侧壁的摩擦系数。

参照图2,散热板3远离上模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散热凹槽33,散热凹槽33凹陷于散热板3表面设置,散热凹槽33内设置有若干散热条槽331,散热条槽331沿散热板3长度方向设置。一方面散热凹槽33和散热条槽331增大了散热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对凝结的水进行收集

参照图3,导热板21底端设置有支撑杆211,支撑杆211一端与导热板21一体成型,支撑杆211底端设置有支撑板2111,支撑杆211远离导热板21的一端与支撑板2111焊接固定。支撑板2111位于导热板2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5,散热风扇5设置有调速开关,散热风扇5通过支架固定在支撑板2111上,散热风扇5为轴流风扇,风向朝向导热板21。

参照图3,导热板21远离下模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散热棱212,散热棱212凸起于导热板21表面设置,散热棱212纵截面为方型,用于增大导热板21散热的表面积。

参照图3,散热棱212中设置有散热水管2121,散热水管2121设置有一根,散热水管2121绕设在散热棱212中,散热水管2121嵌固在散热棱212中。散热水管2121一端连接在高压水管31上,通过在散热水管2121中流动的自来水对散热棱212进行散热。

参照图3,散热水管2121远离高压水管31的一端连接有收集水箱6,收集水箱6为密闭箱体,散热水管2121通过法兰固定在收集水箱6上并与收集水箱6相同,用于将带有热量的水进行收集以备循环利用。

工作原理如下:

在砂型成型并在上模1上扎出通气孔13之后,将散热板3和导热板21的散热柱分别插入上模1和下模2中,完成散热板3和导热板21的安装。然后进行浇注,浇注完成之后,先将散热风扇5调至低速,先对铸件进行预冷却,上模1和下模2中的热量经导热柱4传导至表面进行散发。

然后打开高压水管31上的控制阀门310,使得散热喷头311向散热板3进行喷出水雾,水雾在散热板3的散热凹槽33中凝结并蒸发吸热,从而带走热量,加速冷却。高压水管31将自来水输送进散热水管2121中,自来水在散热水管2121中流过所有散热棱212带走热量并最终流进收集水箱6中收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