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均匀的热镀锌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8383发布日期:2020-06-02 20:00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镀锌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热镀锌炉,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均匀的热镀锌炉,属于热镀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丝因为其优异的延展性、较好的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但由于钢丝自身易氧化的缺点,在使用前不得不对其进行防腐和抗氧化处理,其中给钢丝镀锌就是目前常见的钢丝处理工艺之一。镀锌分为热镀锌和冷镀锌,钢丝热镀锌后,相当于一次退火处理,能有效改善钢丝的机械性能。同时,热浸锌后的钢丝表面光亮美观;纯锌层是热浸锌中最富有塑性的一层镀锌层,其性质基本接近于纯锌,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现有的钢丝热镀锌要求钢丝在浸锌之前不得带有水分,否则可能出现爆锌事故(即水蒸汽等其他在锌锅内膨胀,导致锌液溅出)等安全事故,所以通常在钢丝镀锌前需要单独对清洁过后钢丝进行干燥处理。现有的对钢丝的干燥处理都是单独用电或者燃烧产生的热能进行干燥,能源消耗较大。而与此同时,加热锌锅过程中产生的热烟气又需要通过冷却后方可进行排放,这就导致了双重浪费。

中国专利cn101928900a公开了一种预热式侧加热镀锌炉,所述预热式侧加热镀锌炉,包括炉体,及位于炉体内的锌锅,在炉体的端部设置烧嘴,在炉体与锌锅间有火道,所述烧嘴喷出的火焰进入火道内;其特征是:在炉体的两侧设置第一火道,在炉体的第一端设置第四火道,在炉体的第二端设置第二火道,在炉体的底部设置第三火道;在炉体的第一端上面设置预热炉体,在预热炉体内有预热火道;所述火焰形成的烟气依次经过第一火道、第二火道、第三火道及第四火道后,再经预热火道排出;所述烧嘴位于炉体的第一端。本发明可以延长锌锅的使用寿命,节约能源。但由于其将烧嘴设置于炉体一端,导致火道过长,存在锌锅两端受热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热镀锌炉,通过在主炉四周的侧壁上均匀布置多个烧嘴,使火道的各个部分都受热均匀,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加热均匀的热镀锌炉,包括主炉,主炉内的锌锅,以及干燥炉,所述主炉包括侧壁和底部,各侧壁上均设置有烧嘴,底部设有用于支承锌锅的支承墙;所述侧壁与锌锅侧壁之间的间隙为侧火道;所述支承墙之间的间隙为底火道;所述侧火道与底火道连通;所述底火道或侧火道通过侧壁的内烟道与干燥炉连通;所述干燥炉上设有进丝口和出丝口;所述烟道两侧的侧火道内设有将侧火道分割为加热区与出烟区的隔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炉所有侧壁上都设置有烧嘴,并配合锌锅侧面的侧火道和以及锌锅底部的底火道,让热能更加均匀的对锌锅进行加热,避免了加热不均的问题。同时,利用烟道将底火道或侧火道内需要外排的高温烟气引入干燥炉,利用高温烟气携带的热能对钢丝进行干燥,实现节能降耗。

进一步的说,所述烧嘴设置于侧壁的中下部。

再进一步的说,所述烧嘴前方设有倾斜的导火巷。

再进一步的说,所述支承墙与主炉长边平行。

再进一步的说,所述烟道设置于主路一侧短边的侧壁的下部。

再进一步的说,所述干燥炉与烟囱连通。

再进一步的说,所述烧嘴通过温控调节器调节烧嘴的火焰大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传统的热镀锌炉的烧嘴通常设置于主炉底部(即只对锌锅底部进行加热)或者如cn101928900a设置于主炉一侧,由于加热部位有限或者热空气流动距离大的问题,均容易出现锌锅受热不均的问题,进而造成热能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在主炉所有侧壁上均设有烧嘴,并配合锌锅侧面的侧火道和以及锌锅底部的底火道,让热能更加均匀的对锌锅进行加热,避免了加热不均的问题。同时,利用烟道将底火道或侧火道内需要外排的高温烟气引入干燥炉,利用高温烟气携带的热能对钢丝进行干燥,实现节能降耗。

(2)烧嘴设置于侧壁的中部,能够使热空气更加分布均匀。

(3)烧嘴前方设有引导热空气流动的导火巷,对热空气的水平流动方向进行引导,进一步让热空气的均匀地加热锌锅。

(4)支承墙与主炉长边平行,减小了支承墙对底部热空气流动的阻挡效应,保证了热空气在底部的顺利流动。

(5)烟道设置于主炉一端短边的侧壁下部,有利于底火道中需要外排的烟气进入烟道,保证气体的顺利流动。

(6)干燥炉与烟囱连通,可以顺利将经过干燥炉后的烟气排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7)通过电磁控制阀调节空气的进入量,实现对烧嘴的火焰进行调节,在保证满足锌锅加热需要的同时,又能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的能源浪费和对锌锅的损伤,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8)烧嘴设置于侧壁的底,利用热空气上升的特性,能够使热能在竖向更加分布均匀,解决竖向温差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烧嘴及导火巷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烟道及干燥炉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热空气流动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

其中,1-主炉;2-锌锅;3-干燥炉;11-侧壁;12-底部;5-烧嘴;51-导火巷;6-支承墙;7-侧火道;8-底火道;9-烟道;71-隔板;31-进丝口;32-出丝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加热均匀的热镀锌炉,包括主炉1,主炉1内的锌锅2,以及干燥炉3,主炉1长×宽×高为500cm×230cm×80cm,包括侧壁11和底部12,侧壁11及底部12均为耐火砖砌筑而成。如图1所示,主炉1四周的侧壁11上均设置有10个烧嘴5,烧嘴5均位于侧壁11中部,距地面约50cm的位置,烧嘴5前方设有如图2所示的引导热空气流动的导火巷51。主炉底部12设有用于四道支承锌锅2的耐火砖砌筑的支承墙6,四道支承墙6之间形成三条底火道8。主炉四周的侧壁11与锌锅2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侧火道7,主炉两端(即主炉短边)的侧火道7与底火道8连通。如图1所示,烟道9设置于主炉一端(即主炉一个短边)的侧墙底部12,贯穿该处侧墙,将底火道8与干燥炉3连通。干燥炉3紧邻主炉1设置,长×宽×高(最高点)为180cm×160cm×95cm,由耐火材料制成。干燥炉3上方如图4所示,设有进丝口31和出丝口32,待干燥的钢丝从进丝口31穿入,出丝口32传出,在干燥炉3中进行干燥。干燥炉3还与用于排出的废烟气的烟囱(未示出)连通。为了保证热空气的顺利留的流通,如图1和3所示,在侧墙上的烟道9口的两侧的侧火道7内设有将侧火道7分割为加热区与出烟区的隔板71,隔板71采用耐火材料制成。

具体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主炉侧壁11设置的10个烧嘴5燃烧产生热空气,热空气通过烧嘴5前方的倾斜的导火巷51,被引导进入侧火道7,并沿图5箭头方向在侧火道7内流动,并对锌锅2侧面进行加热。由于当热空气到达图5中主炉左侧的侧火道7后,由于该处的侧火道7与底火道8连通,热空气进入底火道8,并沿箭头所示方向流动,对锌锅2底部12进行加热。这样,锌锅2就会在四个侧面和底面进行均匀加热。由于图5中右侧的侧火道7被烟道9两侧的隔板71分割成了加热区和出烟区,底火道8内的热空气因为隔板71的存在,只能进入出烟区,再经过与出烟区连接的烟道9进入干燥炉3。由于进入干燥炉3的热空气依然具备一定热能,此时便利用该部分热空气对通过干燥炉3的钢丝(从进丝口31穿入,出丝口32穿出)进行加热干燥。完成干燥的钢丝,再进入锌锅2内进行热镀锌处理。同时,由于干燥炉3与烟囱连通,干燥过后的废气通过烟囱排出。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一种加热均匀的热镀锌炉,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将烧嘴5的位置下降,移至侧壁11的底部,靠近底火道8。这样的设计有一方面利于让烧嘴产生的热空气尽快进入底火道,保证底火道的加热温度,另一方面利用热空气上升的特性,保证侧火道底部受热充分,解决侧火道的竖向温差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