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7708发布日期:2021-02-02 11:0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理装置,具体为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抛丸机是利用喷丸装置喷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通过一种或多种砂料来打击金属的表面,消除金属表面的一些附着物,如铁锈,或通过抛丸碰击来获得一个特定的表面层。
[0003]
抛丸机在工作时,撞击工件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容易影响工件表面处理效果且粉尘外泄后降低了环境卫生,因此通常会使用清理装置对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进行清理,但现有清理装置的滤筒芯大多不便于清理或更换,从而影响清理装置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包括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由一个箱体、一个风机、一个支撑环、两个滑轨、两个滑块、一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架、一个滤筒芯、一个进风管、若干个弹簧、一个绳索、一个挂环和一个挂钩组成,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由两个支撑管、两个支撑杆、一个底座、若干个限位孔、两个竖板、一个螺纹管、两个螺纹杆、两个插杆、两个限位杆和两个限位板组成,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锁具以及位于锁具下方的把手,所述箱门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箱体的顶部且进风口与箱体的顶壁固定连通,所述支撑环固定安装在箱体内腔的顶部且与风机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进风管固定连通在箱体的右侧面。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两个所述滑轨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两侧的底部,两个所述滑块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滑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滑块之间,若干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均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弹簧的底端均与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两个所述支撑架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滤筒芯的底端与两个支撑架的顶部接触,所述滤筒芯的顶端与支撑环的内壁配套插接,所述绳索的顶端与支撑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底端与挂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挂钩固定安装在箱体内腔的底部。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两个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均与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撑管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限位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面上且等距分布。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两个所述竖板的顶部均与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套设在两个竖板之间,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分别与螺纹管两端的内壁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插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插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撑管且分别与其中两个限位孔配套插接。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插杆的顶部,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限位板的内壁穿插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竖板和支撑管固定连接。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打开箱门后向下拉动支撑板能够使支撑架远离支撑环,然后向下拉动滤筒芯使滤筒芯与支撑环分离即可将滤筒芯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对滤筒芯进行清理以及更换,提高了该清理装置的实用性,在取出滤筒芯后将挂环悬挂在挂钩上,能够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便于滤筒芯的安装,进一步提高了该清理装置的实用性,转动螺纹管能够使两个螺纹杆带动两个插杆相互靠近并与限位孔分离,能够底座与箱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该清理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该清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
图1是本发明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发明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箱体;2、风机;3、支撑环;4、滑轨;5、滑块;6、支撑板;7、支撑架;8、滤筒芯;9、进风管;10、弹簧;11、绳索;12、挂环; 13、挂钩;14、支撑管;15、支撑杆;16、底座;17、限位孔;18、竖板; 19、螺纹管;20、螺纹杆;21、插杆;22、限位杆;23、限位板;24、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0]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抛丸机用高效弹丸清理装置,包括清理组件,清理组件由一个箱体1、一个风机2、一个支撑环3、两个滑轨4、两个滑块5、一个支撑板6、两个支撑架7、一个滤筒芯8、一个进风管9、若干个弹簧10、一个绳索11、一个挂环12和一个挂钩13组成,箱体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由两个支撑管14、两个支撑杆15、一个底座16、若干个限位孔17、两个竖板18、一个螺纹管19、两个螺纹杆20、两个插杆21、两个限位杆22和两个限位板23组成,箱体1的正面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24,箱门24上设置有锁具以及位于锁具下方的把手,箱门24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21]
其中,风机2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且进风口与箱体1的顶壁固定连通,支撑环3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腔的顶部且与风机2之间相互连通,进风管9固定连通在箱体1的右侧面,通过风机2能够将箱体1内的空气抽出,从而使箱体1内形成负压,箱体1内的负压通过进
风管9能够将弹丸表面的灰尘吸附下来,从而完成对弹丸的清理。
[0022]
其中,两个滑轨4分别固定安装在箱体1两侧的底部,两个滑块5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滑轨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支撑板6固定安装在两个滑块 5之间,若干个弹簧10的顶端均与支撑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若干个弹簧 10的底端均与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滑轨4和滑块5的相互配合能够对支撑板6进行限制,从而使支撑板6上下移动时更加平稳。
[0023]
其中,两个支撑架7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板6的顶部,滤筒芯8的底端与两个支撑架7的顶部接触,滤筒芯8的顶端与支撑环3的内壁配套插接,绳索11的顶端与支撑板6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绳索11的底端与挂环12 的顶部固定连接,挂钩13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腔的底部,在取出滤筒芯8 后将挂环12悬挂在挂钩13上,能够对支撑板6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便于滤筒芯8的安装,进一步提高了该清理装置的实用性。
[0024]
其中,两个支撑管14的顶端均与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 15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撑管14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支撑杆15的底端均与底座16的顶部固定连接,若干个限位孔17分别开设在两个支撑杆15 相互靠近的一面上且等距分布,转动螺纹管19能够使两个螺纹杆20带动两个插杆21相互靠近并与限位孔17分离,能够底座16与箱体1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该清理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该清理装置的实用性。
[0025]
其中,两个竖板18的顶部均与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螺纹管19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套设在两个竖板18之间,两个螺纹杆20的外表面分别与螺纹管19两端的内壁螺纹连接,两个螺纹杆20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插杆21固定连接,两个插杆2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撑管14 且分别与其中两个限位孔17配套插接,通过设置竖板18能够对螺纹管19 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提高螺纹管19的稳定性。
[0026]
其中,两个限位板23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插杆21的顶部,两个限位杆22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限位板23的内壁穿插连接,限位杆22的两端分别与竖板18和支撑管1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杆22和限位板23能够对对插杆21进行限制,从而避免插杆21转动,进而保证螺纹管19转动时插杆21能够向螺纹管19靠近或远离。
[0027]
工作时,首先使用现有抬升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箱体1抬升至相应的高度,然后转动螺纹管19,通过螺纹管19和两个螺纹杆20的相互配合带动两个插杆21相互靠近并与对应的限位孔17分离,然后拉动底座16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底座16与箱体1之间的距离,再反向转动螺纹管19使两个插杆 21相互远离并插入对应的限位孔17内,从而对限位孔17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对箱体1的高度进行固定,然后接通该清理装置的外接电源并启动风机2,通过风机2能够将箱体1内的空气抽出,从而使箱体1内形成负压,箱体1 内的负压通过进风管9能够将弹丸表面的灰尘吸附下来,从而完成对弹丸的清理,而吸进箱体1内的灰尘由滤筒芯8进行过滤,当需要对滤筒芯8进行清理或更换时,在断电的情况下打开箱门24,然后向下拉动支撑板6使支撑架7 远离支撑环3并将挂环12悬挂在挂钩13上,然后向下拉动滤筒芯8使滤筒芯 8与支撑环3分离即可将滤筒芯8拆卸下来并去除,然后将新的滤筒芯8或清理后的滤筒芯8插入支撑环3内,再将挂环12从挂钩13上取下,此时支撑板 6会在弹簧10的作用力下推动支撑架7上升并对滤筒芯8进行抵紧即可。
[002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