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8562发布日期:2020-12-25 08:1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渗碳炉是新型节能周期作业式热处理电炉,主要供螺母等金属零件进行气体渗碳,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金属零件表层,从提升金属零件的结构强度。但是现有技术螺母在进行渗碳和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螺母堆放在一起,使得螺母的表面渗碳不均匀,从而容易影响螺母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能够在渗碳和加热的过程中有效预防螺母堆叠造成的表面渗碳不均匀,提升螺母渗碳和加热的品质和效率,进而提升螺母渗碳处理后的结构强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利于生产中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包括密封炉体、加热底板、工件转盘、旋转电机、螺母限位柱、中空排气板、排气泵、中空抽气板、抽气泵、进气电磁阀、进气管、压力感应器,所述密封炉体底部设置有加热底板,所述加热底板上方竖直设置有工件转盘,所述工件转盘通过旋转电机安装在密封炉体内,所述工件转盘上设置有若干螺母限位柱,所述中空排气板竖直设置在工件转盘的左侧,所述中空排气板正对工件转盘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排气导向管,所述中空排气板的底部连接有排气泵,所述排气泵通过进气电磁阀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延伸到密封炉体外部,所述密封炉体内设置有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与进气电磁阀相连,所述工件转盘的右侧竖直设置有中空抽气板,所述中空抽气板与中空进气板左右对应设置,所述中空抽气板正对工件转盘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抽气导向管,所述中空抽气板的底部连接有抽气泵。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限位柱的数量有多个,所述螺母限位柱均匀分布在工件转盘上,所述螺母限位柱为镂空柱,所述螺母限位柱的直径小于螺母的最小直径,所述螺母限位柱上同轴线设置有多个限位环槽,所述限位环槽的开口两侧设置有引导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工件转盘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加热底板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导向管斜向右上设置,所述排气导向管的数量有多个,所述排气导向管均匀分布在中空排气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抽气泵和排气泵之间通过导气管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抽气泵的底部通过排气电磁阀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电磁阀与压力感应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抽气导向管斜向左下设置,所述抽气导向管的数量有多个,所述抽气导向管均匀分布在中空抽气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炉体的前侧竖直设置有电动导轨,所述电动导轨上安装有密封炉盖,所述密封炉盖正对工件转盘位置设置有隔热透明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密封炉体、加热底板、工件转盘、旋转电机、螺母限位柱、中空排气板、排气泵、中空抽气板、抽气泵、进气电磁阀、进气管、压力感应器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能够在渗碳和加热的过程中有效预防螺母堆叠造成的表面渗碳不均匀,提升螺母渗碳和加热的品质和效率,进而提升螺母渗碳处理后的结构强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利于生产中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的螺母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炉体、2-加热底板、3-工件转盘、4-旋转电机、5-螺母限位柱、6-中空排气板、7-排气泵、8-中空抽气板、9-抽气泵、10-进气电磁阀、11-进气管、12-压力感应器、13-排气导向管、14-抽气导向管、15-限位环槽、16-温度感应器、17-导气管、18-电动导轨、19-密封炉盖、20-隔热透明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包括密封炉体1、加热底板2、工件转盘3、旋转电机4、螺母限位柱5、中空排气板6、排气泵7、中空抽气板8、抽气泵9、进气电磁阀10、进气管11、压力感应器12,所述密封炉体1底部设置有加热底板2,所述加热底板2上方竖直设置有工件转盘3,所述工件转盘3通过旋转电机4安装在密封炉体1内,所述工件转盘3上设置有若干螺母限位柱5,所述中空排气板6竖直设置在工件转盘3的左侧,所述中空排气板6正对工件转盘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排气导向管13,所述中空排气板的底部连接有排气泵7,所述排气泵7通过进气电磁阀10连通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延伸到密封炉体1外部,所述密封炉体1内设置有压力感应器12,所述压力感应器12与进气电磁阀10相连,所述工件转盘3的右侧竖直设置有中空抽气板8,所述中空抽气板8与中空进气板左右对应设置,所述中空抽气板8正对工件转盘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抽气导向管14,所述中空抽气板8的底部连接有抽气泵9,所述螺母限位柱5的数量有多个,所述螺母限位柱5均匀分布在工件转盘3上,所述螺母限位柱5为镂空柱,所述螺母限位柱5的直径小于螺母的最小直径,所述螺母限位柱5上同轴线设置有多个限位环槽15,所述限位环槽15的开口两侧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工件转盘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6,所述温度感应器16与加热底板2相连,所述排气导向管13斜向右上设置,所述排气导向管13的数量有多个,所述排气导向管13均匀分布在中空排气板6上,所述抽气泵9和排气泵7之间通过导气管17相连通,所述抽气泵9的底部通过排气电磁阀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电磁阀与压力感应器12相连,所述抽气导向管14斜向左下设置,所述抽气导向管14的数量有多个,所述抽气导向管14均匀分布在中空抽气板8上,所述密封炉体1的前侧竖直设置有电动导轨18,所述电动导轨18上安装有密封炉盖19,所述密封炉盖19正对工件转盘3位置设置有隔热透明观察窗20。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密封炉体1、加热底板2、工件转盘3、旋转电机4、螺母限位柱5、中空排气板6、排气泵7、中空抽气板8、抽气泵9、进气电磁阀10、进气管11、压力感应器12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能够在渗碳和加热的过程中有效预防螺母堆叠造成的表面渗碳不均匀,提升螺母渗碳和加热的品质和效率,进而提升螺母渗碳处理后的结构强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利于生产中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炉体(1)、加热底板(2)、工件转盘(3)、旋转电机(4)、螺母限位柱(5)、中空排气板(6)、排气泵(7)、中空抽气板(8)、抽气泵(9)、进气电磁阀(10)、进气管(11)、压力感应器(12),所述密封炉体(1)底部设置有加热底板(2),所述加热底板(2)上方竖直设置有工件转盘(3),所述工件转盘(3)通过旋转电机(4)安装在密封炉体(1)内,所述工件转盘(3)上设置有若干螺母限位柱(5),所述中空排气板(6)竖直设置在工件转盘(3)的左侧,所述中空排气板(6)正对工件转盘(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排气导向管(13),所述中空排气板(6)的底部连接有排气泵(7),所述排气泵(7)通过进气电磁阀(10)连通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延伸到密封炉体(1)外部,所述密封炉体(1)内设置有压力感应器(12),所述压力感应器(12)与进气电磁阀(10)相连,所述工件转盘(3)的右侧竖直设置有中空抽气板(8),所述中空抽气板(8)与中空进气板左右对应设置,所述中空抽气板(8)正对工件转盘(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抽气导向管(14),所述中空抽气板(8)的底部连接有抽气泵(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限位柱(5)的数量有多个,所述螺母限位柱(5)均匀分布在工件转盘(3)上,所述螺母限位柱(5)为镂空柱,所述螺母限位柱(5)的直径小于螺母的最小直径,所述螺母限位柱(5)上同轴线设置有多个限位环槽(15),所述限位环槽(15)的开口两侧设置有引导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转盘(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6),所述温度感应器(16)与加热底板(2)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向管(13)斜向右上设置,所述排气导向管(13)的数量有多个,所述排气导向管(13)均匀分布在中空排气板(6)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9)和排气泵(7)之间通过导气管(17)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9)的底部通过排气电磁阀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电磁阀与压力感应器(12)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导向管(14)斜向左下设置,所述抽气导向管(14)的数量有多个,所述抽气导向管(14)均匀分布在中空抽气板(8)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炉体(1)的前侧竖直设置有电动导轨(18),所述电动导轨(18)上安装有密封炉盖(19),所述密封炉盖(19)正对工件转盘(3)位置设置有隔热透明观察窗(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推力杆防松螺母用渗碳炉,包括密封炉体、加热底板、工件转盘、旋转电机、螺母限位柱、中空排气板、排气泵、中空抽气板、抽气泵、进气电磁阀、进气管、压力感应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渗碳和加热的过程中有效预防螺母堆叠造成的表面渗碳不均匀,提升螺母渗碳和加热的品质和效率,进而提升螺母渗碳处理后的结构强度,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利于生产中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马凯平;周李平;潘爱忠;张华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盐联众紧固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0.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