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1606发布日期:2021-05-04 09:5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打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圆钢、圆管等型材外表面手工打磨处理都是使用角磨机装上砂轮片或者百叶轮进行打磨,由于是平面与圆弧面接触,打磨接触面小,打磨效率低,工件直径越小越难打磨,甚至无法打磨,人工打磨力道不均匀,导致打磨面凹凸不平,表面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高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打磨工具,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打磨工具,应用于角磨机上,包括:

支架,具有呈三角形布置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

其中,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角磨机上,且所述角磨机的驱动轴穿设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一主动轮;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上分别可枢转地设有从动轮;

打磨砂带,所述打磨砂带依次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角磨机的驱动轴驱动主动轮转动,依靠主动轮和打磨砂带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打磨砂轮传动,从而形成打磨砂轮绕着主动轮、两个从动轮进行转动,从而形成一个三角形打磨面,增大打磨接触面,提高打磨效率,打磨均匀,打磨工件表面平整,质量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打磨工具,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支架包括:

第一支腿和与所述第一支腿固定连接的第二支腿,且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之间呈锐角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支腿与所述第二支腿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的自由端分别形成第二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两者中至少一者为可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连接点或所述第三连接点的位置,以胀紧所述打磨砂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主体部和可枢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一端的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在内外方向上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相连,使得所述延伸部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以自适应地调节所述打磨砂带的松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拉伸弹簧,

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上设置的第一挂耳挂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上设置的第二挂耳挂接,使得所述延伸部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的侧端面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的侧端面相连,使得所述延伸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沿着内外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

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延伸部相连的一端配置有第一切口;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一端配置有第二切口;

所述第一切口与所述第二切口均靠近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的内侧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形成有卡环,所述卡环侧壁上形成有与卡环内腔相连通的敞开开口端,所述卡环适于套设在所述角磨机上,且位于敞开开口端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卡环的敞开开口端,通过减小所述敞开开口端的宽度以调节所述卡环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主动轮的外径小于所述卡环所形成的最小环腔的内径,且在所述卡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主动轮至少部分与所述卡环相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

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柱;

所述从动轮上配置有与所述连接柱相适配的转孔;

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转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磨工具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磨工具的左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磨工具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与延伸部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打磨工具100;

支架10;

第一支腿11;

第二支腿12;

主体部10a;

第一切口10a1;

延伸部10b;

第二切口10b1;

连接板10c;

第一挂耳111;

第二挂耳121;

第一连接点101;

第二连接点102;

第三连接点103;

打磨砂带20;

弹性件30;

卡环40;

紧固件41;

敞开开口端401;

主动轮50;

从动轮60;

连接柱61;

隔套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打磨工具100,应用于角磨机上,如图1~图3所示,包括:

支架10,具有呈三角形布置第一连接点101、第二连接点102和第三连接点103;

其中,所述支架10固定连接在所述角磨机上,且所述角磨机的驱动轴穿设所述第一连接点101,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一主动轮50;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点102和所述第三连接点103上分别可枢转地设有从动轮60;

打磨砂带20,所述打磨砂带20依次缠绕在所述主动轮50和所述从动轮60。

也就是说,由角磨机的驱动轴驱动主动轮50转动,依靠主动轮50和打磨砂带2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打磨砂轮传动,从而形成打磨砂轮绕着主动轮50、两个从动轮60进行转动,从而形成一个三角形打磨面,增大打磨接触面,提高打磨效率,打磨均匀,打磨工件表面平整,质量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支架10包括:

第一支腿11和与所述第一支腿1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腿12,且所述第一支腿11和所述第二支腿12之间呈锐角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支腿11与所述第二支腿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连接点101,所述第一支腿11和所述第二支腿12的自由端分别形成第二连接点102和第三连接点103;

也就是说,支架10呈人字形结构,第一连接点101固定在角磨机上,其驱动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点101而与所述支架10不相接触,即支架10为固定在角磨机上的结构,驱动轴相对于支架10转动;这种人字形结构支架10结构简单,重量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支腿11和所述第二支腿12两者中至少一者为可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连接点102或所述第三连接点103的位置,以胀紧所述打磨砂带20;

换言之,通过调节第一支腿11和/或第二支腿12,从而改变第一支腿11与第二支腿12之间的夹角大小,从而调节打磨砂带20的松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主体部10a和可枢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0a一端的延伸部10b,且所述延伸部10b相对所述主体部10a在内外方向上移动;

弹性件30,所述弹性件30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0a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10b相连,使得所述延伸部10b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以自适应地调节所述打磨砂带20的松紧度;

具体地,第一支腿11的主体部10a和第二支腿12的主体部10a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在第一支腿11或第二支腿12中至少一个为调节机构即可实现打磨砂带20的胀紧调节;

通过设置弹性件30使得延伸部10b在弹性件30弹力的作用下相对于主体部10a发生转动,从而改变第二连接点102和/或第三连接点103的位置,从而自适应地调节所述打磨砂带20的松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弹性件30包括:拉伸弹簧,

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0a上设置的第一挂耳111挂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10b上设置的第二挂耳121挂接,使得所述延伸部10b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

更加具体地,在主体部10a上靠近外侧的侧壁上固定一第一挂耳111,且所述第一挂耳111上设有第一挂孔;在延伸部10b上靠近外侧的侧壁上固定一第二挂耳121,且所述第二挂耳121上设有第二挂孔;在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设有挂钩,两端挂钩分别与第一挂孔和第二挂孔挂接,从而使得延伸部10b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a具有向外转动的趋向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弹性件30包括:压缩弹簧,

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0a上设置的第一挂耳111挂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10b上设置的第二挂耳121挂接,使得所述延伸部10b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

简言之,所述压缩弹簧配置在所述主体部10a和延伸部10b的相对内侧端,通过压缩弹簧使得所述延伸部10b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通过螺栓紧固件将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连接在第一连接点101处,当需要调节所述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的角度时,即打磨砂带20的松紧度,通过调节螺栓紧固件的松紧度而调节第一支腿11与第二支腿12的角度,从而调节打磨砂带20的松紧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板10c,所述连接板10c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0a的侧端面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延伸部10b的侧端面相连,使得所述延伸部10b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0a沿着内外方向移动;

具体地,通过在主体部10a的前端和/或后端设置连接板10c,而连接板10c通过螺栓紧固件分别与主体部10a和延伸部10b相连,从而延伸部10b可相对所述主体部10a在内外方向上转动;通过设置连接板10c可以便于主体部10a与延伸部10b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

所述主体部10a与所述延伸部10b相连的一端配置有第一切口10a1;

所述延伸部10b与所述主体部10a相连的一端配置有第二切口10b1;

所述第一切口10a1与所述第二切口10b1均靠近所述主体部10a和所述延伸部10b的内侧设置;

这样延伸部10b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a由外向内运动,从而延伸部10b向内弯曲运动,使得打磨砂带20形成曲面以更加灵活地打磨曲面零件,打磨方便;通过在主体部10a上设置第一切口10a1,在外延部上设置第二切口10b1,可以避免主体部10a与外延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相互之间发生干涉,还能够避免延伸部10b运动至与主体部10a位于同一直线后继续向外运动,起到限位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101形成有卡环40,所述卡环40侧壁上形成有与卡环40内腔相连通的敞开开口端401,所述卡环40适于套设在所述角磨机上,且位于敞开开口端401设有紧固件41,所述紧固件41连接所述卡环40的敞开开口端401,通过减小所述敞开开口端401的宽度以调节所述卡环40的内径;

具体地,在卡环40的敞开开口端40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外延板和第二外延板,所述第一外延板和第二外延板分别设置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紧固件41依次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通过调节紧固件41而调节卡环40的内径将支架10固定在角磨机上,例如,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均为螺纹孔,紧固件41为螺栓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主动轮50的外径小于所述卡环40所形成的最小环腔的内径,且在所述卡环4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主动轮50至少部分与所述卡环40相重叠;

通过将主动轮50外径设计成小于所述卡环40所形成的最小环腔的内径从而避免主动轮50与卡环40的内腔相接触,保证主动轮50的有效运转;而将主动轮50至少部分延伸至卡环40内可以对主动轮50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

所述第二连接点102和所述第三连接点103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柱61;

所述从动轮60上配置有与所述连接柱61相适配的转孔;

所述连接柱61与所述转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具体地,在连接柱61上至少固定一轴承,即轴承的内圈与连接柱61过盈配合;从动轮60上的转孔与轴承固定连接,即轴承的外圈与转孔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地,在连接柱61上套设隔套62,且隔套62位于支架10和从动轮60之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打磨工具100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