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打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92343发布日期:2021-08-24 12:4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脚踏式打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脚踏式打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施工现场二次砌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砌块有大有小,有时还需要劈砖,但劈完后的转普遍都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导致砌筑完成后,墙面观感质量不佳,特别容易影响到墙面的垂直度与平整度,因此就需要对其进行打磨;在日常生活中,菜刀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厨具,因为有些蔬菜、水果以及肉类食品都太大了,需要切开后食用,但使用时间过长刀就会出现不快、变钝现象,特别浪费时间。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打磨工具,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打磨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脚踏式打磨工具,旨在解决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打磨工具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脚踏式打磨工具,包括:

支撑架体,其为一框架结构;

主动轮,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内部,并与所述支撑架体可转动连接;

从动轮,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的上部,并与所述支撑架体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通过一皮带连接,所述主动轮用于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打磨片,与所述从动轮并排设置,并与所述从动轮同步转动,所述从动轮用于带动所述打磨片转动;

踏板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的侧部,并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踏板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机构包括弧形件和脚踏板,所述弧形件为一弧形结构,所述弧形件的一端与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弧形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弧形件、脚踏板和主动轮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支撑架体连接,所述弧形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连接轴同步转动,所述弧形件驱动所述连接轴转动,以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体包括两个并排设置支架,所述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支架为梯形结构,其中,两所述之间保持预设间距、并通过横梁连接在一起,所述主动轮设置两所述之间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连接梁上,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梁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架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一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相对并排设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支撑板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一销轴,所述从动轮和打磨片并排套设在所述销轴上,并以所述销轴为转轴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板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第二踏板和弧形件并排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踏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弧形件连接,所述第一踏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踏板连接,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之间保持预设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从动轮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踏式打磨工具,还包括:

工具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的上部,并与所述从动轮并排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支撑架体进行支撑,在支撑架体上设置主动轮和从动轮以带动打磨片转动,同时,通过设置与主动轮同步转动的踏板机构驱动主动轮转动,进而能够有效地带动打磨片旋转,以进行打磨作业,可以看处,本实用新型的工具便于人工操作,省事省力,并且使用安全,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式打磨工具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式打磨工具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式打磨工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踏式打磨工具,包括支撑架体1、主动轮5、从动轮15、打磨片7和踏板机构。

具体而言,支撑架体1为一框架结构,其用于放置并支撑各部件。支撑架体1由木方相互连接制成,或者,支撑架体1由槽钢或者钢筋相互焊接制成。

具体而言,支撑架体1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支架,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支架为梯形结构,其中,两支架之间保持预设间距、并通过横梁连接在一起,主动轮5设置在两支架之间的中部位置。

具体而言,支架由木方或者槽钢连接制成梯形结构的框架。每一支架均包括两个水平梁14和两个斜梁9,两个水平梁14上下并排水平设置,两个斜梁9斜向设置在两个水平梁14之间,斜梁9和水平梁14的端部依次连接,以形成一梯形结构。

具体而言,两个支架之间可以通过横梁进行连接,以使得两个支架连接为一体。横梁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其只需能够使两个支架连接在一起即可。

具体而言,支架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梁10,连接梁10沿水平方向设置,连接轴11穿设在连接梁10上,且连接轴11与连接梁10相互垂直设置。

具体而言,连接梁10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每一支架的两个斜梁9之间,连接梁10设置在斜梁9的中部位置,并且,连接梁10设置在两水平梁14之间,并与两水平梁14相对平行设置。

具体而言,当支撑架体1选用木方制作时,其通过榫卯连接或者钉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当支撑架体1选用槽钢或者钢筋制作时,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具体而言,两支架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一支撑板13,两支撑板13相对并排设置,从动轮15与支撑板13可转动连接。具体的,每一支架位于上部的水平梁14上的上侧面上,均设置一支撑板13,支撑板13可以为木板或者钢板。并且,支撑板13设置在水平梁14的其中一侧。

继续参阅图1-3所示,具体而言,主动轮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撑架体1内部,并与支撑架体1可转动连接,即,主动轮5在支撑架体1的内部转动。

具体而言,主动轮5设置两个支架之间,即,主动轮5套设在连接轴11上,并以连接轴11为转轴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连接轴11设置在两连接梁10之间,并且,连接轴11穿设在连接梁10上。具体的,连接梁10的其中一端穿过连接梁10,露出在连接梁10的外侧,踏板机构与连接梁10露出来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踏板机构驱动连接轴11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5旋转。

具体而言,从动轮1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撑架体1的上部,并与支撑架体1可转动连接,即,从动轮15在支撑架体1的上部转动,从动轮15与主动轮5通过一皮带6连接,主动轮5用于带动从动轮15转动,即,主动轮5带动皮带6转动,皮带6带动从动轮15转动。

具体而言,打磨片7与从动轮15并排设置,并与从动轮15同步转动,从动轮15用于带动打磨片7转动。即,通过主动轮5驱动从动轮15转动,从而带动打磨片7转动。

具体而言,两支撑板13之间设置有一销轴12,从动轮15和打磨片7并排套设在销轴12上,并以销轴12为转轴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主动轮5和从动轮15的上沿其圆周方向上开设有凹槽,皮带6卡设在凹槽内,通过皮带6以使得主动轮5和从动轮15同步转动。

具体而言,踏板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体1的侧部,并与主动轮5连接,踏板机构用于带动主动轮5转动。通过踩动踏板机构,以使得踏板机构产生驱动力,从而通过踏板机构带动连接轴11转动,连接轴11带动主动轮5转动,主动轮5再通过驱动轮将驱动力传递至打磨片7,进而驱动打磨片7旋转,通过手持待打磨物品进行打磨作业。

继续参阅图1-3所示,具体而言,踏板机构包括弧形件4和脚踏板,弧形件4为一弧形结构,弧形件4的一端与主动轮5连接,脚踏板与弧形件4的另一端连接,弧形件4、脚踏板和主动轮5并排设置。

具体而言,主动轮5通过连接轴11与支撑架体1连接,弧形件4的一端与连接轴11的一端连接,主动轮5与连接轴11同步转动,弧形件4驱动连接轴11转动,以带动主动轮5转动。

具体而言,脚踏板包括第一踏板3和第二踏板2,第一踏板3、第二踏板2和弧形件4并排设置,其中,第一踏板3的第一端与弧形件4连接,第一踏板3的第二端与第二踏板2连接,第一踏板3和第二踏板2之间保持预设夹角。

具体而言,主动轮5的直径大于从动轮15的直径,通过主动轮5与从动轮15的直径差,以增加从动轮15的旋转速度。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脚踏式打磨工具还包括工具箱8,工具箱8设置在支撑架体1的上部,并与从动轮15并排设置。工具箱8内用于放置工具,以便于打磨作业时使用。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设置支撑架体1、主动轮5、从动轮15、打磨片7和踏板机构,支撑架体1采用焊接进行连接,连接轴11连接在脚踏板及主动轮5上,皮带6连接在主动轮5及从动轮15上,从动轮15上安装打磨片7来进行转动,通过打磨片7进行打磨。在使用时,只要将需要打磨的物品拿在手中,贴合在打磨片7上,用脚蹬脚踏板来带动主动轮5进行旋转,通过主动轮5的旋转利用皮带6使从动轮15上的打磨片7也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打磨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撑架体1进行支撑,在支撑架体1上设置主动轮5和从动轮15以带动打磨片7转动,同时,通过设置与主动轮5同步转动的踏板机构驱动主动轮5转动,进而能够有效地带动打磨片7旋转,以进行打磨作业,可以看处,本实用新型的工具便于人工操作,省事省力,并且使用安全,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使用便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