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92342发布日期:2021-08-24 12:4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轴磨合的技术领域,具体为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



背景技术:

转轴零部件在cnc加工完成后,要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由于公差配合公差,以及组装公差,和零部件表面粗糙度原因一般扭力较大,无法达到使用标准,所以要进行人工手动磨合,才能达到使用标准的扭力范围,现有的人工磨合效率低下、磨合角度每次存在差异、磨合频率不可控,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其磨合角度可靠、磨合频率稳定,使得磨合效率高、满足生产需求。

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部固定块、中部连接块、上部支承块,所述上部支承块固装于所述中部连接块的上方、且留有间隔空间,所述中部连接块通过连接柱支承于所述下部固定块的上部区域,所述上部支承块上设置有铰链插装座,待测试的铰链的转轴区域垂直向插装于铰链插装座内,铰链的两侧合页分别侧凸于铰链插装座设置,所述下部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固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下部固定块后套装有主动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上部区域还固套有第一摇臂的下杆内端,所述第一摇臂的上杆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夹持夹,所述第一夹持夹夹持住第一合页的侧凸位置,所述主动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套于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一从动轴贯穿所述中部连接块后固套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固套有第二动力传输轴,所述第二动力传输轴上固套有第二摇臂的下杆内端,所述第二摇臂的上杆内端固接有第二夹持夹,所述第二夹持夹夹持住第二合页的侧凸位置,所述动力源驱动两个摇臂带动两片合页在角度范围内磨合。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的下杆为曲柄传动杆、其对应于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位置设置有内凹避让区域,确保磨合的顺利进行;

所述动力源具体包括绝对值伺服电机、行星减速机,所述绝对值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行星减速电机的输入端,所述行星减速机的输出端固接所述传动轴的下端。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设定好转动角度和频率的动力源将动力传动至传动轴,传动轴带动主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轴带动第一摇臂带动第一夹持夹、第一合页绕着转轴转动,所述主动传动齿轮将动力传输给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主动传动齿轮方向相反、角度同动,之后第二从动齿轮通过第三从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齿轮,动力输出齿轮带动第二摇臂摆动,主动齿传动轮和动力输出齿轮的方向相反、轴心不同、动力源相同,旋转角度同动,从而使固定在其上的摇臂实现双轴不同心同动开合;其磨合角度可靠、磨合频率稳定,使得磨合效率高、满足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下部固定块1、中部连接块2、上部支承块3、连接柱4、铰链插装座5、铰链6、第一合页61、第二合页62、传动轴7、主动传动齿轮8、第一摇臂9、曲柄传动杆91、内凹避让区域92、第一夹持夹10、第一从动齿轮11、第一从动轴12、第二从动齿轮13、第三从动齿轮14、动力输出齿轮15、第二动力传输轴16、第二摇臂17、第二夹持夹18、绝对值伺服电机19、行星减速机20。

具体实施方式

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见图1、图2:其包括下部固定块1、中部连接块2、上部支承块3,所述上部支承块3固装于所述中部连接块2的上方、且留有间隔空间,所述中部连接块2通过连接柱4支承于所述下部固定块1的上部区域,所述上部支承块3上设置有铰链插装座5,待测试的铰链6的转轴区域垂直向插装于铰链插装座5内,铰链6的两侧合页分别侧凸于铰链插装座5设置,所述下部固定块1的下方设置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固接有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贯穿下部固定块1后套装有主动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轴7的上部区域还固套有第一摇臂9的下杆内端,所述第一摇臂9的上杆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夹持夹10,所述第一夹持夹10夹持住第一合页61的侧凸位置,所述主动传动齿轮8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11,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1固套于第一从动轴12,所述第一从动轴12贯穿所述中部连接块2后固套有第二从动齿轮13,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3啮合连接第三从动齿轮14,所述第三从动齿轮14啮合连接动力输出齿轮15,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5固套有第二动力传输轴16,所述第二动力传输轴16上固套有第二摇臂17的下杆内端,所述第二摇臂17的上杆内端固接有第二夹持夹18,所述第二夹持夹18夹持住第二合页62的侧凸位置,所述动力源驱动两个摇臂带动两片合页在角度范围内磨合。

所述第一摇臂9的下杆为曲柄传动杆91、其对应于所述第一从动轴12的位置设置有内凹避让区域92,确保磨合的顺利进行;

所述动力源具体包括绝对值伺服电机19、行星减速机20,所述绝对值伺服电19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行星减速电机20的输入端,所述行星减速机20的输出端固接所述传动轴7的下端。

其工作原理如下:设定好转动角度和频率的动力源将动力传动至传动轴,传动轴带动主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轴带动第一摇臂带动第一夹持夹、第一合页绕着转轴转动,所述主动传动齿轮将动力传输给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主动传动齿轮方向相反、角度同动,之后第二从动齿轮通过第三传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齿轮,动力输出齿轮带动第二摇臂摆动,主动齿传动轮和动力输出齿轮的方向相反、轴心不同、动力源相同,旋转角度同动,从而使固定在其上的摇臂实现双轴不同心同动开合;其磨合角度可靠、磨合频率稳定,使得磨合效率高、满足生产需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部固定块、中部连接块、上部支承块,所述上部支承块固装于所述中部连接块的上方、且留有间隔空间,所述中部连接块通过连接柱支承于所述下部固定块的上部区域,所述上部支承块上设置有铰链插装座,待测试的铰链的转轴区域垂直向插装于铰链插装座内,铰链的两侧合页分别侧凸于铰链插装座设置,所述下部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固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下部固定块后套装有主动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上部区域还固套有第一摇臂的下杆内端,所述第一摇臂的上杆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夹持夹,所述第一夹持夹夹持住第一合页的侧凸位置,所述主动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套于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一从动轴贯穿所述中部连接块后固套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固套有第二动力传输轴,所述第二动力传输轴上固套有第二摇臂的下杆内端,所述第二摇臂的上杆内端固接有第二夹持夹,所述第二夹持夹夹持住第二合页的侧凸位置,所述动力源驱动两个摇臂带动两片合页在角度范围内磨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的下杆为曲柄传动杆、其对应于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位置设置有内凹避让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具体包括绝对值伺服电机、行星减速机,所述绝对值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行星减速机的输入端,所述行星减速机的输出端固接所述传动轴的下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轴心转轴扭力磨合治具,其磨合角度可靠、磨合频率稳定,使得磨合效率高、满足生产需求。上部支承块固装于所述中部连接块的上方、且留有间隔空间,所述中部连接块通过连接柱支承于所述下部固定块的上部区域,所述上部支承块上设置有铰链插装座,待测试的铰链的转轴区域垂直向插装于铰链插装座内,铰链的两侧合页分别侧凸于铰链插装座设置,所述下部固定块的下方设置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固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下部固定块后套装有主动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上部区域还固套有第一摇臂的下杆内端,所述第一摇臂的上杆的内端设置有第一夹持夹,所述第一夹持夹夹持住第一合页的侧凸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林欢;李丰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金锐启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