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元件支架以及剥皮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3332发布日期:2021-06-18 20:2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检测元件支架以及剥皮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棒材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元件支架以及剥皮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棒材轧制精整区域设备种类繁多如:矫直机、抛丸机、倒棱机、打捆机、剥皮机、无心车床等等,在实现全自动一体化生产线中检测元件是不可或缺的。

剥皮机是通过旋转磨头和旋转棒材相对摩擦力对主动轮和从动轮传输过来的进行棒材表面修磨。

一般为了检测棒材的位置,在剥皮机上设置有检测元件。当检测元件检测到棒材传输到位后,旋转磨头对棒材进行修磨。

目前,剥皮机上的检测元件水平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检测元件的感应面朝上,与棒材的传输方向平行,当棒材经过时,对棒材进行感应,以检测棒材的位置,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控制旋转磨头对棒材进行修磨。

但是目前检测元件的这种设置方式,经常容易出现误判,而且容易损坏检测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元件支架以及剥皮机系统,其旨在解决剥皮机检测元件容易出现误判且检测元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剥皮机系统,包括:用于传输棒材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检测元件以及检测元件支架;检测元件支架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检测元件设置在检测元件支架的一侧;

检测元件支架包括:

支座;

杆体,安装在支座上,形成杠杆结构;杆体用于在棒材传输的过程中,接触棒材;杆体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棒材的传输方向为从第一端至第二端;杆体的第二端被配置成在棒材经过时被棒材向下推挤并使第一端抬升,以及

感应件,竖向设置并连接于杆体的第一端,且与检测元件一起位于杆体的同一侧;检测元件的感应面面向感应件,在杆体的第一端抬升后,检测元件与感应件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内并能够产生感应信号。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杆体包括摆臂和滚动件;

摆臂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滚动件设置在第二端。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滚动件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中心线上。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元件支架包括导向板;

导向板连接于第二端,且延伸方向与棒材的传输方向相同。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板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

连接端连接于第二端,导向板倾斜设置,自由端相对于连接端向下倾斜。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元件支架包括弹性件;

弹性件连接于杆体,且杆体的第二端被向下推挤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位于支座和第二端之间。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元件支架包括连杆;

连杆设置在杆体的一侧,感应件连接于连杆,感应件的延伸方向垂于棒材的传输方向。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支座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传动中心线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元件支架,检测元件支架为前述任一项的剥皮机系统中的检测元件支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元件支架以及剥皮机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设置检测元件支架,改变了检测元件的检测方向。通过将感应件连接于杆体的第一端,且与检测元件位于杆体的同一侧,使得检测元件能够在侧面与感应件感应,避免了检测元件的水平设置,避免了在检测元件上堆积砂轮颗粒等杂物,能够有效避免误判的发生,且能够保护检测元件。进一步地,通过将杆体安装在支座上,形成杠杆结构,使得当棒材到达杆体时,杆体的第二端被棒材下压,在杠杆的作用下,第一端向上抬升。感应件连接于杆体的第一端,感应件用于在摆臂的第一端抬升时,与检测元件产生信号感应。不同规格的棒材在杠杆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将摆臂的第一端抬升不同的高度,从而使得感应件距离检测元件的高度随着棒材规格的不同,而自动调整,进而能够保证不同规格的棒材在适宜的高度范围内与检测元件感应,实现对不同规格的棒材的自动感应,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元件支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元件支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剥皮机系统传输棒材时的示意图。

图标:100-检测元件支架;101-主动轮;102-从动轮;103-最大规格棒材;104-最小规格棒材;110-支座;120-摆臂;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30-感应件;140-导向板;141-连接端;142-自由端;143-传动中心线;150-滚动件;160-连杆;170-弹性件;210-检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剥皮机系统。包括:用于传输棒材的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2、检测元件210以及检测元件支架100。检测元件支架100设置在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2之间;检测元件210设置在检测元件支架100的一侧。

进一步地,检测元件支架100包括:支座110、杆体以及感应件130。杆体安装在支座110上形成杠杆结构;杆体用于在棒材传输的过程中,接触棒材。杆体具有第一端121和相对的第二端122。棒材的传输方向为从第一端121至第二端122。杆体的第二端122被配置成在棒材经过时被棒材向下推挤并使第一端121抬升。感应件130竖向设置并连接于杆体的第一端121,且与检测元件210一起位于杆体的同一侧;感应件130的感应面面向感应件130,在杆体的第一端121抬升后,检测元件210与感应件130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内并能够产生感应信号。

发明人发现,在不同的结构、环境、位置中检测元件的安装方式很重要。现有剥皮机工作环境,包括冷却水、磨削产生的砂轮颗粒以及钢表面的磨削铁粉。冷却水、磨削产生的砂轮颗粒以及钢表面的磨削铁粉常常产生慢反应凝结成块。而现有的剥皮机上安装的检测元件水平设置,当棒材传输经过时,棒材磨削产生的砂轮颗粒以及钢表面的磨削铁粉直接跌落在检测元件,而在冷却水作用下,砂轮颗粒以及钢表面的磨削铁粉凝结成块,堆积在检测元件上,不仅容易造成感应元件误判,而且容易损坏检测元件。

通过将感应件130连接于杆体的第一端,且与检测元件210位于杆体的同一侧,使得检测元件210能够在侧面竖直方向与感应件130感应,避免了检测元件210的水平设置,避免了在检测元件210上堆积砂轮颗粒等杂物,能够有效避免误判的发生,且能够保护检测元件210。

进一步地,杆体包括摆臂120和滚动件150。摆臂120的一端为第一端121,另一端为第二端122,滚动件150设置在第二端122。

当棒材到达第二端122,在杠杆的作用下,第一端121向上抬升。

进一步地,感应件130连接于摆臂120的第一端121,且感应件130延伸至摆臂120的一侧,感应件130用于在摆臂120的第一端121抬升时,与检测元件210产生信号感应。

通过将摆臂120安装在支座110上,形成杠杆结构,使得当棒材到达摆臂时,摆臂120的第二端122被棒材下压,在杠杆的作用下,第一端121向上抬升。感应件130连接于摆臂120的第一端121,感应件130用于在摆臂120的第一端121抬升时,与检测元件210产生信号感应。不同规格的棒材在杠杆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将摆臂120的第一端121抬升不同的高度,从而使得感应件距离检测元件210的高度随着棒材规格的不同,而自动调整,进而能够保证不同规格的棒材在适宜的高度范围内与检测元件感应,实现对不同规格的棒材的自动感应,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元件支架100的其杠杆结构摆动程度根据需要检测的最大规格棒材103和最小规格棒材104进行设置的。

参照图3,图示的实施例中,当最大规格棒材103通过检测元件支架100时,摆臂120的第一端121被抬升至最高位置,需要保证在该位置时,感应件130能够被检测元件210感应到,且感应件130不会接触损坏检测元件。同时,保证当最小规格棒材104通过检测元件支架100时,摆臂120的第一端121被抬升至最高位置,需要保证在该位置时,感应件130能够与检测元件210感应到。

参照图1,进一步地,检测元件支架100包括导向板140。

进一步地,导向板140连接于摆臂120的第二端122,且延伸方向与棒材的传输方向相同。

参照图2,进一步地,滚动件150设置在导向板140与摆臂120连接处。

进一步地,滚动件150用于使棒材滚动通过导向板140。

通过在导向板140与摆臂120连接处设置滚动件150,能够使得棒材经过摆臂120和导向板140时,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使得棒材在此处为点接触,摩擦力小,对于棒材的磨损较小,避免出现对棒材过大的损坏。

进一步地,滚动件150设置在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2的传动中心线143上。

由于棒材旋转前进,滚动件150需要与棒材接触;通过将滚动件150设置在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2的传动中心线143上,能够保证棒材滚动件150上与主动轮101的从动轮102的同步传输,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滚动件150设置为滚珠。

进一步地,导向板140具有连接端141和自由端142。

进一步地,连接端141连接于摆臂120的第二端122,导向板140倾斜设置,自由端142相对于连接端141向下倾斜。

正常生产一般不会出现后退,但故障情况下会出现操作后退,通过将导向板140倾斜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可能的棒材后退造成对检测元件支架100的损坏。该设计,能够起到预防故障的效果,极大地降低生产中的故障发生率。

进一步地,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检测元件支架100的非工作状态,上述的滚动件150处于该检测元件支架100的最高点,此时摆臂120的第一端121较低,摆臂120的第二端122较高。

当棒材传输到检测元件支架100时,首先到达摆臂120的第一端121,传输经过摆臂120,然后到达摆臂120的第二端122,此时在杠杆的作用下,棒材下压第二端122,第一端121被抬升,连接在第一端121的感应件130发生位移变化,检测元件210与感应件130发生信号感应,从而检测到棒材的传输位置。

进一步地,检测元件支架100包括连杆160。

进一步地,连杆160设置在摆臂120的一侧,感应件130连接于连杆160,感应件130的延伸方向垂于棒材的传输方向。

当棒材传输到检测元件支架100,下压第二端122,抬升第一端121时,连接在第一端121的连杆160与第一端121同步运动,从而能够带动安装在连杆160上的感应件130同步运动,使得感应件130发生位移变化。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连杆160,并将连杆160设置在摆臂120的一侧,使得感应件130的延伸方向垂于棒材的传输方向。即感应件130竖直向下。因此,能够与竖直设置的检测元件210在竖直方向感应。避免了棒材磨削后的铁粉堆积在检测元件210上造成误判,有望降低设备运行故障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感应件130为片状,材质为金属,例如铁。

进一步地,检测元件支架100包括弹性件170。弹性件170连接于杆体,且杆体的第二端被向下推挤时,弹性件170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弹性件170连接于摆臂120,且与支座110位于摆臂120的同一侧。

通过设置弹性件170,能够对摆臂120进行复位。在棒材传输到检测元件支架100时,第二端122被下压,第一端121被抬升。通过设置弹性件170能够对摆臂120进行复位,当棒材通过检测元件支架100后,将摆臂120复位到非工作状态,即摆臂120的第一端121较低,摆臂120的第二端122较高。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元件支架100未设置弹性件170时,可以通过预先测试不同规格、长度的棒材经过该检测元件支架100时能够将摆臂120第一端121抬升的高度,从而根据测试值预先设置支座110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高度,以满足不同规格的棒材经过第一端121被抬升到预设的高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弹性件170可以选择弹簧。

进一步地,支座110设置在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2的传动中心线143上。

通过将支座110设置在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2的传动中心线143上,更容易保证棒材在滚动件150上与主动轮101的从动轮102的同步传输,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