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脚轮的安装轴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0189发布日期:2021-11-24 22:1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脚轮的安装轴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模具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脚轮的安装轴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模具除其本身外,还需要模座、模架、模芯导致制件顶出装置等;
3.目前的模具在开模时是由于导柱进行限位的,但导柱不具备自动复位的功能,开模完成后需要有操作人员对模具进行复位合模,且模具表面的温度较高,操作人员在进行合模时容易被模具表面的温度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脚轮的安装轴承成型模具,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弹簧和导柱增加了模具在开模和自动复位合模的功能,减少了操作人员与模具之间的接触,提高了模具生产时的安全性,进而解决了模具在开模后不具备自动复位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脚轮的安装轴承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座板和浇口套,所述动模座板的顶面固定套接浇口套,所述动模座板的底面安装动模板,所述动模板的底面安装定模板,所述动模板的底面与所述定模板的顶面均半贯穿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动模板的底面与所述定模板的顶面分别嵌有动模仁和定模仁,所述动模板的底面贯穿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底面垂直固定导柱,所述定模板的顶面贯穿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底面内凹第二安装槽,所述导柱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导柱的末端垂直固定限位块,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连接环,所述导柱穿过所述连接环的内侧,所述导柱的外缘套接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连接环之间,所述定模板的底面安装顶出机构。
6.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所述定模板的底面安装两个左右镜像对称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面安装一块底面中心贯穿有定位孔的定模座板,所述定模座板的顶面安装下顶板,所述下顶板的顶面安装顶杆,所述下顶板的顶面螺栓连接上顶板,所述上顶板的顶面贯穿有所述定模板顶面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顶面贯穿有通孔,所述定模仁的顶面贯穿多个腔体,所述顶杆穿过所述通孔,并贯穿所述定模仁的底面,且所述顶杆延伸至所述定模仁
的腔体内,所述顶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推板。
7.优选的,所述螺纹块的高度与所述螺纹槽的深度相等,所述螺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直径,所述导柱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环的内圈直径,且所述连接环的厚度等于所述螺纹孔的直径。
8.优选的,所述定模仁的顶面内凹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与所述定模仁上的每个腔体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呈等距离分布在所述定模板顶面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面,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的外形与所述顶杆末端的外形相契合。
10.优选的,所述定模板顶面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通孔的分布位置和数量以及所述下顶板上的所述顶杆的位置分布和数量与所述定模仁上的腔体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均相互对应且相等,所述定模仁内的腔体具有供顶杆的推板进行上下移动的行程。
11.优选的,所述螺纹槽内的螺纹旋向与所述螺纹孔的螺纹旋向相同。
12.优选的,所述推板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弹簧和导柱增加了模具在开模和自动复位合模的功能,减少了操作人员与模具之间的接触,提高了模具生产时的安全性,进而解决了模具在开模后不具备自动复位的问题。
15.2、通过设置顶出机构便于将模具顶开将模具内铸造好的工件取出,同时通过在定模仁上设置多个空腔和分流道方便同时铸造多个工件,大大的提高了模具铸造的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顶杆上的推板能够顺利的将模具内环状的工件顶出,无需操作人员用手将工件取出,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取出模具内工件的过程中被表面带有高温的工件烫伤,进一步优化了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剖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19.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图5为本发明定模仁整体结构俯视图;
21.其中:1、动模座板;2、动模板;3、定模板;4、支撑块;5、定模座板;6、下顶板;7、上顶板;8、顶杆;9、浇口套;10、定模仁;11、动模仁;12、第一安装槽;13、螺纹块;14、螺纹槽;15、螺纹孔;16、弹簧;17、第二安装槽;18、限位块;19、导柱;20、连接环;21、定位孔;22、通孔;23、推板;24、分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3.实施例:
24.如图1

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脚轮的安装轴承成型模具,包括动模座板1和浇口套9,动模座板1的顶面中心位置固定套接浇口套9,动模座板1的底面安装动模板2,动模板2的底面安装定模板3,动模板2的底面与定模板3的顶面均半贯穿有第一安装槽12,动模板2的底面与定模板3的顶面分别嵌有可进行拆卸的动模仁11和定模仁10,动模板2的底面边缘两侧半贯穿两个左右镜像对称的螺纹槽14,螺纹槽14内螺纹连接螺纹块13,螺纹块13的高度与螺纹槽14的深度相等,螺纹块13的底面垂直固定导柱19,定模板3的顶面两侧半贯穿有与动模板2底面的螺纹槽14相互垂直对应的螺纹孔15,螺纹孔15的底面内凹第二安装槽17,螺纹槽14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槽17的直径,导柱19延伸至第二安装槽17内,导柱19的末端垂直固定限位块18,螺纹孔15内螺纹连接连接环20,导柱19穿过连接环20的内侧,且导柱19的直径小于连接环20的内圈直径,且连接环20的厚度等于螺纹孔15的直径,导柱19的外缘套接弹簧16,弹簧16位于限位块18与连接环20之间,定模板3的底面安装有顶出机构;
25.在开模时由液压设备驱动模具上的顶出机构将模具的动模与定模顶开,模具在被顶开时动模板2开始向外侧移动,动模板2在移动的同时会带动导致进行移动,导柱19移动时会对弹簧16进行压缩,当模具内的工件取出后,液压设备开始复位,在液压设备复位后弹簧 16受到的压力消失弹簧16进行复位,弹簧16复位的同时会拉动动模板2进行复位合模,直至动模板2与定模板3紧密贴合为止,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弹簧16和导柱19增加了模具在开模和自动复位合模的功能,减少了操作人员与模具之间的接触,提高了模具生产时的安全性,进而解决了模具在开模后不具备自动复位的问题。
26.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顶出机构包括,定模板3 的底面安装两个左右镜像对称的支撑块4,支撑块4的底面安装一块底面中心贯穿有定位孔21的定模座板5,定模座板5的顶面安装下顶板6,下顶板6的顶面安装若干等距离分布的顶杆8,下顶板6的顶面螺栓连接上顶板7,上顶板7的顶面贯穿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定位孔21,顶杆8穿过定位孔21,且定位孔21的外形与顶杆8末端的外形相契合,定模板3顶面的第一安装槽12的顶面贯穿有数量与顶杆8数量相同的通孔22,定模仁10的顶面贯穿多个腔体,顶杆8穿过通孔22,并贯穿定模仁10的底面,且顶杆8延伸至定模仁10的腔体内,顶杆8的顶面固定连接推板23,推板23的直径大于通孔22 的直径,定模仁10的顶面内凹有分流道24,分流道24与定模仁10 上的每个腔体相连通,下顶板6上的顶杆8的位置分布和数量与定模仁10上的腔体的数量和分布位置相互对应,且定模仁10内的腔体具有供顶杆8的推板23进行上下移动的行程;
27.通过设置顶出机构便于将模具顶开将模具内铸造好的工件取出,同时通过在定模仁10上设置多个空腔和分流道24方便同时铸造多个工件,大大的提高了模具铸造的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顶杆8上的推板23能够顺利的将模具内环状的工件顶出,无需操作人员用手将工件取出,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取出模具内工件的过程中被表面带有高温的工件烫伤,进一步优化了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
2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