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带双面打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9825发布日期:2022-05-31 05:5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带双面打磨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领域,特别是一种铝带双面打磨机组。


背景技术:

2.铝带卷打磨是铝带加工的重要程序,传统的打磨机器,粉尘污染问题严重,严重影响加工车间工人的身体健康,铝带带打磨主要以摩擦手段进行加工,该加工方法往往对磨头造成磨损,需要对磨头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换,大型打磨设备,磨头较重,换取比较麻烦,需要一定的人力,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带双面打磨机组,采用上下面分开专门打磨,打磨效果更好。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带剪边打磨方法,打磨精度更高,打磨深度全自动依据电流自动调整,操作加工过程方便简单,环保无污染,快速更换磨头装置使更换磨头也是简单方便。
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带双面打磨机组,包括下打磨机、上打磨机和打磨前夹送机,所述打磨前夹送机设置于所述下打磨机的进料口处,带材通过所述打磨前夹送机运动到所述下打磨机内,所述下打磨机的出料口对应设置所述上打磨机进料口,所述下打磨机和上打磨机的加工平面在同一高度上;
6.所述打磨前夹送机包括送料机机座、两辊夹送装置、分配箱、减速机和电机,所述送料机机座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所述送料机机座上固定安装所述两辊夹送装置,所述两辊夹送装置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分配箱,所述分配箱固定安装于所述送料机机座上,所述分配箱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固定安装于所述送料机机座上,所述减速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送料机机座上;
7.所述下打磨机包括下打磨机底座、下打磨机本体、下打磨吸尘装置、支架和打磨升降托辊,所述下打磨机底座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所述下打磨机底座的上面设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上,所述打磨升降托辊通过支座固定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上,所述打磨升降托辊运送带材经过所述下打磨机本体,所述下打磨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带材下方,且所述下打磨机本体的磨头与所述带材的下断面之间摩擦运动,所述下打磨机本体的磨头与所述带材接触处设置所述下打磨吸尘装置,所述下打磨吸尘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上;
8.所述下打磨机本体包括下磨头、下换刷装置、下磨头升降机构和下磨头动力装置,所述下磨头动力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上,所述下磨头通过联轴器安装于所述下磨头动力装置的主轴上,所述下磨头下方设置所述下换刷装置,所述下换刷装置通过轨道滑动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上,所述下磨头升降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螺杆,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螺杆转动,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主轴支架上,所述主轴支架安装于所述下磨头动
力装置的主轴上,所述主轴支架带动所述下磨头沿所述螺杆方向上下移动。
9.进一步地,所述磨头包括磨头主轴、刷轮套筒和刷轮,所述磨头主轴通过联轴器安装于所述下磨头动力装置的主轴上,所述磨头主轴上套装所述刷轮套筒,所述刷轮套筒上套装所述刷轮;所述下打磨机本体设置三个,包括第一刷轮、第二刷轮和第三刷轮,所述第一刷轮和所述第二刷轮为顺刷,所述第三刷轮为逆刷。
10.进一步地,所述下打磨吸尘装置包括下打磨吸尘口、下打磨双吸尘口、下打磨吸尘管和上吸尘管接管,所述下打磨吸尘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刷轮和所述第二刷轮之间,且所述下打磨吸尘口面向所述第一刷轮与带材接触处,所述下打磨双吸尘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刷轮和所述第三刷轮之间,且所述下打磨双吸尘口的两个口分别面向所述第二刷轮与带材接触处和所述第三刷轮与带材接触处,所述下打磨吸尘口和所述下打磨双吸尘口连通管于所述下打磨吸尘管,所述下打磨吸尘管通过所述上吸尘管接管连接至上吸尘管。
11.进一步地,所述打磨升降托辊包括上托辊和下托辊,设置多组所述上托辊和所述下托辊,所述上托辊与所述下托辊交错设置,所述带材夹于所述上托辊和所述下托辊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托辊旁平行设置有升降辊连杆。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下打磨前支架、下打磨后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下打磨前支架设置于前托辊组与所述打磨前夹送机之间,所述下打磨前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上,所述下打磨后支架设置于后托辊组和所述上打磨机之间,所述下打磨后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上,所述上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上方,所述上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前支架和所述下打磨后支架上,所述下打磨前支架和所述下打磨后支架上安装有支架封板,所述支架封板上开有开口,所述前托辊组和所述后托辊组的所述下托辊伸出所述开口。
14.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带双面打磨机组,采用上下面分开专门打磨的方法,避免了上下同时打磨,受力变量因素过多导致表面粗糙度不均匀,打磨效果差的问题,除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易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15.附图1为铝带双面打磨机组的结构图;
16.附图2为打磨前夹送机的结构图;
17.附图3为下打磨机的结构图;
18.附图4为打磨机本体的结构图;
19.附图5为磨头和下打磨吸尘装置的结构图;
20.附图6为打磨升降托辊的结构图;
21.附图7为支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23.如附图1-7所述的一种铝带双面打磨机组,包括下打磨机1、上打磨机2和打磨前夹送机3,所述打磨前夹送机3设置于所述下打磨机1的进料口处,带材通过所述打磨前夹送机3运动到所述下打磨机1内,所述下打磨机1的出料口对应设置所述上打磨机 2进料口,所述
下打磨机1和上打磨机2的加工平面在同一高度上,打磨前夹送机起到校平对中的作用,确保带材平整的进入后续的打磨机中,下打磨机和上打磨机分别用于打磨带材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开专门打磨,避免了上下同时打磨,受力变量因素过多导致表面粗糙度不均匀,打磨效果差的问题。
24.所述打磨前夹送机3包括送料机机座4、两辊夹送装置5、分配箱6、减速机7和电机8,所述送料机机座4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所述送料机机座4上固定安装所述两辊夹送装置5,所述两辊夹送装置5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分配箱6,所述分配箱6固定安装于所述送料机机座4上,所述分配箱6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减速机7,所述减速机 7固定安装于所述送料机机座4上,所述减速机7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电机8,所述电机8固定安装于所述送料机机座4上,通过电机驱动,再利用减速器降低分配箱主轴转速,从而带动两辊缓慢旋转,夹送带材低速平稳的进入打磨机中,避免带材速度过高进入打磨机的瞬间,于刷轮剧烈碰撞带来的损害。
25.所述下打磨机1包括下打磨机底座9、下打磨机本体10、下打磨吸尘装置11、支架 12和打磨升降托辊13,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固定安装于地面上,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 的上面设有所述支架12,所述支架12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上,所述打磨升降托辊13通过支座固定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上,所述打磨升降托辊13运送带材14 经过所述下打磨机本体10,所述下打磨机本体10设置于所述带材14下方,且所述下打磨机本体10的磨头与所述带材14的下断面之间摩擦运动,所述下打磨机本体10的磨头与所述带材14接触处设置所述下打磨吸尘装置11,所述下打磨吸尘装置11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上,下打磨吸尘装置设置于磨头打磨的位置,能够更的吸收打磨造成的粉尘,避免粉尘飘散造成污染,也避免了粉尘进入精密仪器对仪器造成损害。
26.所述下打磨机本体10包括下磨头15、下换刷装置16、下磨头升降机构17和下磨头动力装置18,所述下磨头动力装置18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上,所述下磨头15通过联轴器安装于所述下磨头动力装置18的主轴上,所述下磨头15下方设置所述下换刷装置16,所述下换刷装置16通过轨道滑动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上,所述下磨头升降机构17包括驱动机构和螺杆17-1,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螺杆17-1转动,所述螺杆17-1螺纹连接于主轴支架19上,所述主轴支架19安装于所述下磨头动力装置 18的主轴上,所述主轴支架19带动所述下磨头15沿所述螺杆17-1方向上下移动,刷轮使用时间长后,容易磨损,需要进行更换,但由于刷轮较重,更换过于麻烦,磨头下方设置有可移动的换刷装置,就可以在拆卸刷轮后,将刷轮通过升降机构降下放置到换刷装置上,在通过换刷装置将旧刷轮取下,再将新的刷轮放上换刷装置,原路推回便可以轻松安装上,使刷轮的换取更加快捷方便。
27.所述磨头15包括磨头主轴20、刷轮套筒21和刷轮22,所述磨头主轴20通过联轴器安装于所述下磨头动力装置18的主轴上,所述磨头主轴20上套装所述刷轮套筒21,所述刷轮套筒21上套装所述刷轮22;所述下打磨机本体10设置三个,包括第一刷轮 23、第二刷轮24和第三刷轮25,所述第一刷轮23和所述第二刷轮24为顺刷,所述第三刷轮25为逆刷,逆刷可以磨平顺刷产生的毛边,使得打磨面更加光滑,实现了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加工过程,提高了打磨精度。
28.所述下打磨吸尘装置11包括下打磨吸尘口26、下打磨双吸尘口27、下打磨吸尘管 28和上吸尘管接管29,所述下打磨吸尘口26设置于所述第一刷轮23和所述第二刷轮 24之
间,且所述下打磨吸尘口26面向所述第一刷轮23与带材接触处,所述下打磨双吸尘口27设置于所述第二刷轮24和所述第三刷轮25之间,且所述下打磨双吸尘口27的两个口分别面向所述第二刷轮24与带材接触处和所述第三刷轮25与带材接触处,所述下打磨吸尘口26和所述下打磨双吸尘口27连通管于所述下打磨吸尘管28,所述下打磨吸尘管28通过所述上吸尘管接管29连接至上吸尘管,吸尘口面向于粉尘飞扬的方向,吸收粉尘的效果更好,通过吸尘管送到固定地方储存,定期进行处理,避免了粉尘带来的污染。
29.所述打磨升降托辊13包括上托辊30和下托辊31,设置多组所述上托辊30和所述下托辊31,所述上托辊30与所述下托辊31交错设置,所述带材夹于所述上托辊30和所述下托辊31之间,上托辊和下托辊相互配和可以稳定的夹送带材。
30.所述上托辊30旁平行设置有升降辊连杆36,由于托辊较长,打磨时容易晃动,不能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设置升降辊连杆用于增加托辊的刚度,避免托辊的过度晃动。
31.所述支架12包括下打磨前支架37、下打磨后支架38和上支架39,所述下打磨前支架37设置于前托辊组与所述打磨前夹送机3之间,所述下打磨前支架37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上,所述下打磨后支架38设置于后托辊组和所述上打磨机2之间,所述下打磨后支架38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上,所述上支架39设置于所述下打磨机底座9上方,所述上支架39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打磨前支架37和所述下打磨后支架38上,所述下打磨前支架37和所述下打磨后支架38上安装有支架封板40,所述支架封板40上开有开口,所述前托辊组和所述后托辊组的所述下托辊31伸出所述开口,装置外部设置支架,使装置结构更加稳定,支架封板能够保护内部精密机构不被外来因素影响,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32.上述描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还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