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体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6877发布日期:2022-06-25 13:4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体抛丸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体抛丸机。


背景技术:

2.抛丸机作为一种表面处理工具,在表面处理中经常用到,其抛丸机普遍包括抛丸器,其由一个箱体内安装抛丸叶轮而形成,抛丸器的箱体上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通过出料口由抛丸叶轮旋转将由进料口进入的钢丸旋转抛出,经由箱体引导后通过抛丸窗抛出冲击工件表面而对工件表面处理,而抛丸机在作业时,其抛丸窗须与工件的外表面接触并密封。有些工件,如船体,需要用到抛丸机对其外侧面进行抛丸作业,然而目前的常规抛丸机不方便对船体外侧表面抛丸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船体抛丸机,用于对工件的侧面,特别是与水平面垂直的侧表面进行处理作业。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船体抛丸机,包括抛丸器、与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及回料腔连接的抛丸窗、与所述回料腔通过回料管连接的回料箱,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与回料腔形成v形连接结构,所述回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垂直布置的回料绞龙,所述回料绞龙的出料口连接到上料箱的回料口,所述上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到所述抛丸器的入料口,所述抛丸窗与工件的表面相接触的面与机架的底面垂直,所述回料箱以及所述抛丸器位于所述机架内部。
6.优选的,所述上料箱位于所述机架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抛丸器通过传送皮带连接抛丸电机,所述抛丸电机位于所述机架内部。
8.优选的,所述回料箱的一表面通过带有弧形的限位支撑板支撑在所述回料绞龙的管体的外表面上。
9.优选的,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的底部形成电机架连接部,所述电机架连接部与电机架的连接面跟所述出料腔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电机架通过电机架固定板与机架的侧顶梁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回料箱通过固定板与机架的侧端采用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与机架的中间的顶梁用连接板固定。
11.优选的,所述回料腔布置连接沿,所述连接沿与所述回料箱通过螺栓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船体抛丸机,可以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外侧表面进行抛丸处理,且结构紧凑,体积相对小,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抛丸机整体构造一个轴测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抛丸机的再一整体轴测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抛丸机的又一整体轴测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船体抛丸机的回料箱的一个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船体抛丸机的回料箱的另一个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抛丸器的一个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船体抛丸机整体构造一个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船体抛丸机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船体抛丸机,其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如图8所示,包括具有出料腔63及回料腔62的抛丸器6、与所述抛丸器 6的出料腔63以及回料腔62的前端共接的料口64连接的抛丸窗3、与所述回料腔62通过回料管连接的回料箱7,回料箱布置机架内一侧,即抛丸窗3后方一侧,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与回料腔从俯视上看形成v形连接结构,所述回料箱的出料口72连接垂直布置的回料绞龙8的入料管10,所述回料绞龙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11连接到上料箱2的回料口,所述上料箱的出料口17经输送管(未示出)连接到所述抛丸器的入料口16,所述抛丸窗3与工件的表面相接触的面与机架1的底面垂直,所述回料箱7布置于所述机架内部,所述抛丸器6位于所述机架内部,与所述回料箱相对,所述回料绞龙8连接位于顶端的绞龙电机9。
23.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料箱位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如图8所示,并通过底端形成的回料口与垂直布置的所述回料绞龙固定在一起,并设有加料口,加料口设置有锥状加料箱18,锥状加料箱18的外侧端设置有加料管19,以方便与加料设备相连接以方便加料。
24.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抛丸器的抛丸叶轮的驱动轴60通过传送皮带5连接抛丸电机4,抛丸叶轮置于出料腔中,此为公知常识,不再赘述。
25.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63的底部形成电机架连接部65,所述电机架连接部与电机架20的连接面与所述出料腔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电机架连接部65与电机架20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26.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回料箱的一表面通过带有弧形的限位支撑板13支撑在所述垂直布置的回料绞龙的管体的外表面上,所述限位支撑板13通过一个底板12与回料箱的表面连接,所述底板与回料箱采用螺栓连接。
27.其中,所述的回料箱的一端,即与其出料端相对的顶端连接布置有除尘箱 14,与回料箱在内部相通,该除尘箱的外侧端连接有除尘管连接管段15,通过该除尘管连接管段15可以通过除尘管连接到除尘设备,以除尘处理。
28.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架在机架的内部倾向布置并通过l形的电机架固定板21与机架相连接,所述回料箱的一端通过l形的固定板23与机架的侧端采用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与机架的顶纵梁用l形的连接板22 固定。
29.其中,所述回料腔62布置连接沿61,所述连接沿与所述回料箱7通过螺栓连接,具体的,所述回料箱通过其对应的连接边73与连接沿61对接后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回料箱连
接边73侧形成回料入口70,内部中空。
30.其中,所述回料箱的出料口72布置在同侧端的出料段71的外侧斜面上,出料段71为一个具有五个面的异型结构,如图4-图5所示。
31.本实用新型船体抛丸机,可以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外侧表面进行抛丸处理,且结构紧凑,体积相对小,方便使用。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船体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抛丸器、与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及回料腔连接的抛丸窗、与所述回料腔通过回料管连接的回料箱,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与回料腔形成v形连接结构,所述回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垂直布置的回料绞龙,所述回料绞龙的出料口连接到上料箱的回料口,所述上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到所述抛丸器的入料口,所述抛丸窗与工件的表面相接触的面与机架的底面垂直,所述回料箱以及所述抛丸器位于所述机架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船体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箱位于所述机架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船体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器通过传送皮带连接抛丸电机,所述抛丸电机位于所述机架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船体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箱的一表面通过带有弧形的限位支撑板支撑在所述回料绞龙的管体的外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船体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的底部形成电机架连接部,所述电机架连接部与电机架的连接面跟所述出料腔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电机架通过电机架固定板与机架的侧顶梁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船体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箱通过固定板与机架的侧端采用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与机架的中间的顶梁用连接板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船体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腔布置连接沿,所述连接沿与所述回料箱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船体抛丸机,包括抛丸器、与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及回料腔连接的抛丸窗、与所述回料腔通过回料管连接的回料箱,所述抛丸器的出料腔与回料腔形成V形连接结构,所述回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垂直布置的回料绞龙,所述回料绞龙的出料口连接到上料箱的回料口,所述上料箱的出料口连接到所述抛丸器的入料口,所述抛丸窗与工件的表面相接触的面与机架的底面垂直,所述回料箱以及所述抛丸器位于所述机架内部。本实用新型船体抛丸机,可以通过横向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外侧表面进行抛丸处理,且结构紧凑,体积相对小,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程学峰 郑林 程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圣弘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7
技术公布日:2022/6/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