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09928发布日期:2022-05-31 11: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优化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冶炼后浇铸成200~250mm规格铸坯,浇铸过程中采用强水冷工艺;步骤2:加热温度为1150~1200℃,加热时间200~300min;步骤3:粗轧开轧温度为1060~1130℃,粗轧终轧温度为1020~1050℃,粗轧道次变形量为25%~35%,粗轧总变形量为75~85%;步骤4:采用两段式常化工艺;步骤5:采用二十辊可逆轧机进行冷轧,总变形量控制在89~92%,道次变形量为25~40%,时效轧制温度控制在200~260℃;步骤6:脱碳退火升温阶段升温速率30℃/s以上。脱碳退火温度t=800+3.18d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步骤1:冶炼后浇铸成230mm规格铸坯,浇铸过程中采用强水冷工艺,冷却水配比为1.0l/kg柱状晶比例控制在70%;步骤2:加热温度为1180℃,加热时间250min;步骤3:粗轧开轧温度为1100℃,粗轧终轧温度为1040℃,粗轧道次变形量为30%,粗轧总变形量为80%;步骤4:采用两段式常化工艺;步骤5:采用二十辊可逆轧机进行冷轧,总变形量控制在90%,道次变形量为33%,时效轧制温度控制在230℃;步骤6:脱碳退火升温阶段升温速率30℃/s以上,炉内氛围为50%的氢气,脱碳退火温度t=800+3.18d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的冷却水配比为0.9~1.1l/kg柱状晶比例控制在60~8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优化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的精轧工艺,精轧开轧温度为1000~1020℃,精轧终轧温度为940~980℃,精轧道次变形量为20~50%,精轧总变形量为85~95%,卷取温度控制在520~5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优化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的两段式常化工艺,常化高温段保温温度为1100~1150℃,保温60~80s,保证抑制剂的充分固溶,然后降温到950~1000℃保温160~180s,一方面促进抑制剂的充分析出,另一方面促进晶粒长大,然后以2~5℃/s冷却速率进行缓冷进一步促进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冷却到730~750℃时采用水冷,冷却速度为40~60℃/s,常化后获得晶粒尺寸d=150~30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步骤7:进行高温退火和平整拉伸。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高磁感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控制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冶炼后浇铸成200~250mm规格铸坯,浇铸过程中采用强水冷工艺;加热温度为1150~1200℃,加热时间200~300min;粗轧开轧温度为1060~1130℃,粗轧终轧温度为1020~1050℃,粗轧道次变形量为25%~35%,粗轧总变形量为75~85%;采用两段式常化工艺;采用二十辊可逆轧机进行冷轧,时效轧制温度控制在200~260℃;脱碳退火升温阶段升温速率30℃/s以上。提高脱碳退火升温速度可以提高再结晶形核率进而促进了{114}织构的发展,脱碳退火温度和晶粒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常化晶粒较大时再结晶温度会升高,因此采用更高的退火温度,常化晶粒较小时再结晶温度会降低,因此采用较低的退火温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南 武宝庆 黄重 徐党委 宋素格 王中岐 梁梦斐 刘艳红 李娜 孟庆伟 陈波 杜玉兰 张磊 于萌 刘艳 赵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5
技术公布日:2022/5/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