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及铝合金带材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27921发布日期:2022-06-25 08: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原料配方采用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以获取铸锭;所述原料配方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si=0.17-0.28%、fe=0.45-0.58%、cu=0.08-0.14%、mn=1.05-1.25%、mg<0.005%、zn<0.01%、ti=0.015-0.025%,余量为al,其中,元素si采用金属硅,元素fe采用铁剂80fe,元素mn采用锰剂80mn,元素cu采用铜剂80cu,元素ti采用在线加入晶粒细化剂铝钛硼丝的方式;步骤s2、对所述铸锭进行铣面;步骤s3、对铣面后的所述铸锭采用加热炉进行加热处理,其中,所述加热处理包括第一段加热处理和第二段加热处理,所述第一段加热处理的温度为600-610℃,时间为8-12h,所述第二段加热处理的温度为530-540℃,时间为4-5h;步骤s4、对加热处理后的所述铸锭进行热连轧,以得到厚度为5.0-8.0mm的热轧坯料,其中,所述热连轧的终轧温度为330-350℃;步骤s5、对所述热轧坯料进行冷轧,以得到厚度为1.0-2.0mm的铝卷,其中,所述冷轧轧制至中间道次时,其中间坯料的厚度为1.2-2.8mm,所述冷轧轧制至中间道次后,对所述中间坯料进行清洗,并在清洗后进行完全再结晶退火,之后进行剩余道次的轧制;步骤s6、对所述铝卷进行纵剪分条,以得到宽度为100-500mm的铝合金带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铁剂、所述锰剂及所述铜剂的金属含量的质量分数为81.5-82.5%,所含水分的质量分数小于0.05%,所述铁剂和所述锰剂的圆饼密度大于4.28g/cm3,所述铜剂的圆饼密度大于5.12g/cm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热连轧的轧制过程采用乳化液进行润滑和冷却,所述乳化液在使用的过程温度为55-6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热连轧包括热粗轧和热精轧,所述热粗轧和所述热精轧在轧制前投入尼龙刷辊清刷轧辊的表面3-5min,其中,所述尼龙刷辊与所述轧辊的转向保持一致,所述刷辊的压靠力为3500-3800n,转速为350-400rpm,横向窜动频率为25hz;所述热精轧在轧制的过程中,所述铸锭的两边宽度分别为100-150mm的部分采用乳液喷嘴开启5s关闭10s的方式进行循环喷洒所述乳化液。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完全再结晶退火采用箱式退火炉进行至少二段退火处理,其中,第一段退火处理的炉气温度为560℃,时间为5h,第二段退火处理的炉气温度为390℃,时间为1.5-2.0h。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冷轧采用冷轧机进行,所述冷轧机的入口张紧辊进行镀铬处理,其中,所述入口张紧辊的硬度均匀,粗糙度为0.85-1.0μm,压下量为10-15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得到所述铝卷后对其进行清洗;在对所述中间坯料和所述铝卷进行清洗时,采用间隔距离均匀的扇形喷嘴喷射清洗水清洗,并采用清洗机列线清刷辊分别清刷所述中间坯料和所述铝卷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其中,所述扇形喷嘴的喷射压力为8-10bar,所述清洗水的温度为75-85℃,所述清洗水包括去离子水和浓度为0.5-0.75%的清洗剂,所述清洗机列线清刷辊的清刷压
力根据所述中间坯料或所述铝卷的厚度转化为电流进行控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得到所述铝卷后采用磨抛机对其与套筒接触的横断面进行打磨成圆弧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所述纵剪分条采用纵剪分条设备进行,所述纵剪分条设备的上圆盘刀和下圆盘刀的侧隙为所述铝合金带材的厚度的6-8%,所述纵剪分条设备的活套坑中分切的每条铝合金带材在自然垂直的状态下高度差小于5mm。10.一种铝合金带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带材由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制成,所述铝合金带材应用于动力电池的外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及铝合金带材,其中,所述铝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步骤:原料配方采用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以获取铸锭;对所述铸锭进行铣面;对铣面后的所述铸锭采用加热炉进行加热处理;对加热处理后的所述铸锭进行热连轧以得到热轧坯料;对所述热轧坯料进行冷轧以得到铝卷;对所述铝卷依次进行纵剪分条以得到铝合金带材。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铝合金带材的抗拉强度为145-156MPa,制耳率为2.3-3.0%,综合机械性能优良,深冲性能优良,表面质量优良,无色差,色泽均匀,边部质量优良,无粘伤及铝粉的影响,易于加工冲压成型,从而满足了制造动力电池外壳的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汤波楷 章国华 邱洪龙 侯志文 陈登斌 陈培显 陈祚启 杨洪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2
技术公布日:2022/6/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