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所制海缆金属套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11607发布日期:2023-04-01 00:0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所制海缆金属套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所制海缆金属套,属于海缆金属套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洋经济在2021年首次突破9万亿元,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海洋资源用到的各种设备都需要电力驱动,因此海洋环境中的电力设施腐蚀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3.电力设施中用到很多金属材料,如海底电缆阻水结构中的金属套,可以在电缆表面形成致密的包覆层,起到抵御腐蚀和水压的目的。金属套(例如专利申请号为kr2020010010141中所公开)很多是由铝、铜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因素众多,其中温度、溶液ph和cl-浓度是造成电力设施失效的几个重要因素。海洋环境中存在大量的cl-,传统的铝、铜等材料会在的cl-的作用下发生点蚀,点蚀坑扩展导致电力设备出现裂纹,致使其发生失效。海底环境较为复杂,局部区域的热液喷口可导致海底温度达到上百度,高温环境会造成电力设备的腐蚀加速,缩减其服役寿命。因此,我们要综合考虑cl-和高温两个因素对海底电缆金属套的腐蚀作用。
4.目前海底电缆金属套很多采用铝、铜等材料,在严苛的海洋环境中易于腐蚀,由此带来的电力设备检修和更换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电力行业的成本,因此需要寻求新型材料来替代铝、铜等材料。
5.研究表明,ti-mo合金在高温海洋cl-环境中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例如cn202210045084.5ti-mo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中所公开),且其不易发生点蚀,能够在严苛环境下服役更长时间。双相钛合金由α和β两相组成,在高温海洋环境中主要以α相的腐蚀为主,ti-mo合金中β相比例仅为45%左右,其在海洋环境下的耐热腐蚀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所制海缆金属套。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钛合金材料,以质量百分比计算,含有钒v 4~6%,钼mo 2~4%,锆zr 0.4~0.6%,铁fe 0.03~0.05%,碳c 0.01~0.02%,余量为钛ti。
9.一种海缆金属套,采用上述钛合金材料所制。
10.一种用于制备上述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打磨清洗:对金属原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呈现出金属光泽,然后用丙酮和无水乙醇分别清洗,并吹干;
12.(2)称重:将打磨与清洗后的金属单质在称量,称量误差控制在0.005g之内;
13.(3)电弧炉清洗:采用无水乙醇对电弧炉内部进行清洗;
14.(4)放料:依次放入铁fe、钛ti、锆zr、钒v、钼mo和碳c,并在中间坩埚放入钛ti球;
15.(5)抽真空:进行抽真空,熔炼之前腔体内部的真空度在5
×
10-4
以下;
16.(6)熔炼:首先熔炼中间坩埚的ti球三次,然后熔炼钛合金,每熔炼一次后进行翻样;
17.(7)冷却:冷却使其降到室温。
18.其中,采用砂纸进行打磨,并采用吹风机进行吹干。
19.其中,步骤(2)中,在精度为0.1mg的天平上进行称量。
20.其中,步骤(7)中,冷却时间为20分钟。
21.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的钛合金材料具有α和β双相结构,其维钝电流密度明显低于普通ti-mo合金,极化电阻明显高于普通ti-mo合金,使其在高温海洋环境中具有比普通ti-mo合金更加优异的耐热蚀性能。
23.2.本发明的海缆金属套,采用上述钛合金材料所制,通过利用钒v元素促进β相的生成,从而增加β相含量来改善海底电缆金属套在高温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使得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能够适应如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环境。
24.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经过一定参数下的原料打磨与清洗、称重、电弧炉清洗、放料、抽真空、熔炼、冷却等加工步骤后,所制钛合金材料中92%,使其在海洋环境下的耐热腐蚀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ti-mo-v合金和普通ti-mo合金xrd图谱;
26.图2为本发明的ti-mo-v合金和普通ti-mo合金的微观组织图;
27.图3为本发明的ti-mo-v合金和普通ti-mo合金在3.5wt.%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
28.图4为本发明的ti-mo-v合金和普通ti-mo合金在3.5wt.%nacl溶液中的阻抗谱。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30.实施例一
31.一种钛合金材料,以质量百分比计算,含有钒v 4~6%,钼mo 2~4%,锆zr 0.4~0.6%,铁fe 0.03~0.05%,碳c 0.01~0.02%,余量为钛ti。
32.将本发明钛合金材料(ti-mo-v合金)和普通ti-mo合金性能测试,测试溶液为3.5wt.%nacl溶液,测试温度为70℃,将本发明钛合金材料(ti-mo-v合金)和普通ti-mo合金分别置于上述温度下的测试溶液中,充分浸泡腐蚀反应后,得到如下表1:
33.表1相比例及腐蚀性能对比
[0034][0035]
结合图3-4,采用princeton versastat 3f电化学工作站对极化曲线和阻抗谱进行了测量,极化曲线采用eclab进行拟合,本发明钛合金材料(ti-mo-v合金)腐蚀电流密度约为0.036μm/cm2,普通ti-mo合金腐蚀电流密度为0.058μm/cm2,说明添加v元素的耐高温海洋环境腐蚀钛合金腐蚀速率明显减小。采用zsimpwin对电化学阻抗谱进行拟合,本发明钛合金材料(ti-mo-v合金)的极化电阻约为201kω
·
cm2,普通ti-mo合金的极化电阻约为136kω
·
cm2,表明v的添加显著提升了高温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
[0036]
此外,参见图1,xrd图谱表明,钒v含量添加后,普通ti-mo合金β相含量由45%提升至92%,从图2的微观组织图的金相结果也可看出ti-mo-v合金的β相明显增多,v含量的添加显著提高了β相的比例。
[0037]
进而说明:本发明钛合金材料(ti-mo-v合金)维钝电流密度明显低于普通ti-mo合金,极化电阻明显高于普通ti-mo合金,使其在高温海洋环境中具有比普通ti-mo合金更加优异的耐热蚀性能。
[0038]
实施例二
[0039]
一种海缆金属套,采用上述钛合金材料所制,通过利用钒v元素促进β相的生成,从而增加β相含量来改善海底电缆金属套在高温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能,使得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能够适应如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环境。
[0040]
实施例三
[0041]
一种用于制备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
(1)打磨清洗:材料在空气中形成的氧化膜会对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用砂纸对金属原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呈现出金属光泽,然后用丙酮和无水乙醇分别清洗,并吹干;
[0043]
(2)称重:将打磨与清洗后的金属单质在称量,称量误差控制在0.005g之内;
[0044]
(3)电弧炉清洗:电弧炉内部的杂质会对熔炼所得合金造成影响,因而在熔炼之前需采用无水乙醇对电弧炉内部进行清洗,使得电弧炉内部无杂质;
[0045]
(4)放料:按照熔点高低的顺序依次放入铁fe、钛ti、锆zr、钒v、钼mo和碳c,并在中间坩埚放入钛ti球;
[0046]
(5)抽真空:熔炼过程中为了防止氧气的混入,需要对真空电弧炉进行抽真空,熔炼之前腔体内部的真空度在5
×
10-4
以下;
[0047]
(6)熔炼:首先熔炼中间坩埚的ti球三次,用于去除腔体内剩余的氧气;然后熔炼钛合金,每熔炼一次后进行翻样,保证熔炼均匀;
[0048]
(7)冷却:冷却20分钟使其降到室温,避免材料产生氧化。
[004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